《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台灣人才外流深圳系列報導:記者林佳錦.溫明書深圳採訪
【台灣許多年輕人勇闖深圳發展 看到當地遊戲軟體.大數據.創新經濟與互聯網發展的無限可能 互聯網經濟讓“BAT”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迅速崛起 也完全改變中國大陸經濟風貌 馬雲.馬化騰都沒有顯赫的學歷與留洋經驗 潘石屹認為“活力”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根據主計總處七月的統計數字顯示,台灣30歲以下的失業人口高達12.26%,每八個年輕人有一個處於失業狀態,年輕人失業然口高達20萬人,1990年代,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起薪不到新台幣3萬元,到了今天依然如此,而台灣的房價生活指數不斷上揚,現在台北市的房價薪資比是全世界最高,比香港還高,當台灣上一代的老企業家在罵,年輕人不肯努力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澳洲當台勞賺錢,或著到大陸試試身手闖一闖,因為想要有更多的發展可能,說俗氣一點想要快速累積第一桶金,只有出走。
「世界這麼大,然後外面的機會非常多,我覺得出來的人有一種特質吧,我是說我覺得第一個,本身的特質可能就是他願意去冒險,他想要去新創一些事情,他是外面有些機會是他在台灣看不到的。」
「即將應屆畢業生都會想出來,因為他自己也覺得他還年輕,他想出來看看 ,哪怕今天我覺得在外面我不適應,或有所不足我願意再回到台灣去,可是他們現階段還是想冒險,我覺得這個精神是非常好的。」
「深圳的90後說真的比我們的拚勁會強一點,我們的優勢在於說跟人之間的這種,親和力這塊或是人與人之間,比較有溫暖這個情面在台灣還是比較重的。」
這幾年台灣年輕人稍稍遠離了小確幸的符號,可能更多人想要嘗試的走出來,更多的可能是因為環境實在太悶了,所以想走出來看看,但這跟絕大部分大陸年輕人,必須的離鄉出走還是有距離的。
「中國大陸很大,他們大陸的年輕人從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新疆西藏坐個飛機出來都要十幾個小時,如果坐火車出來三天兩天的都要,我們台灣人從台灣搭個飛機過來,一個半小時就到了,我們還有甚麼走不出來的。」
「大陸的年輕人到深圳來喔,他是要來拚的,他是要拚到成功才會走,如果這裡不成功,他可能轉戰東莞啊或是轉戰惠州啊,去廣州啊到二線城市他就爬上去了,但是台灣的年輕人來喔他是來看的,先出來看看,不行,我還是回去找我爸爸媽媽 ,他不是來拚他是來看的,這兩個差距是很大的。」
上海交大學生創業的餓了麼,主打手機訂餐送餐服務,去年12月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後,公司估值達45億美元,不僅比宏達電高出25億美元,甚至比宏碁多出33億美元,小小的一個APP,竟然比硬體還要值錢,這是台灣人不懂的世界,在大陸90後創業是很常見的事情。
台灣人有很多來自於環境教養,自然給你的一些優良的好的特質,是很多老闆喜歡的,這些也是你的資產,只是對岸持續高速發展三十多年,經濟一直成長個人所得增加,年輕人自然對未來有樂觀的預期,對比之下台灣過去十多年經濟成長少,所得沒增加,年輕人自然傾向悲觀,這是一時無法改變的,這幾年,台灣社會缺乏一種領導力量,一種領導社會往對的方向走的力量,年輕人也只能用腳走出自己的未來。
雲南石林房價 在 柬埔寨房地產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富豪偏好新加坡 吉隆坡前景吸睛
摘自富比士地產王月刊014期
文/林蘭芬
台灣高房價與政府打房迫使熱錢紛紛出走,承接2013年的海外置產熱潮,亞太地區呼聲最高的城市,除了申奧成功的日本東京,另一個便是快速發展中、位於東南亞的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在房價基期低、預期投報率高等多重誘因吸引下,在台灣掀起一波赴馬購屋的熱潮,就連鄰近的新加坡,也加入這波馬國置產熱。
2014年的海外置產熱火絲毫沒有冷卻,反而有愈演愈烈的傾向。2014年恰逢馬來西亞的觀光年,近來大馬政府積極推動觀光旅遊奏效,旅遊業帶來的商機也是馬國GDP逐年提升的一大支撐,加上擁有石油、橡膠、棕櫚油、錫礦等天然資源,皆為馬國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在國家帶頭作多下,馬國政府在首都圈推動的「大吉隆坡計劃」,讓這個在東協快速崛起的重點城市,訂下了2020年躋身全球前20大最佳城市的目標,也為當地房產帶來無窮願景。璽朵國際執行董事呂安淇表示,現在的吉隆坡宛如20年前的台灣,正大張旗鼓地興建開發中,並以交通建設為首,奠定經濟發展的根基。
除了吉隆坡市中心原有的輕軌,現在更加強推動縝密的捷運網絡計劃,預估將在2018年完工。當地最受矚目的重大交通建設,當屬泛亞鐵路的興建,將串連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等國,北抵中國雲南,南至新加坡,完工後將成為東南亞、中東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重要交通幹線。
1.7兆建設經費 打造大吉隆坡計劃
除了泛亞鐵路,另有直接串連吉隆坡與新加坡的馬新高鐵,或稱隆新高鐵。
該交通建設已於2011動工、預計2020年完工通車,在馬國境內分別在麻六甲及葇佛(新山)設置有停靠站,因此近期也受到海外投資人的關注,並逐漸接觸、接受吉隆坡市中心以外的房產。
馬國政府還撥出1.7兆新台幣的資金積極建設吉隆坡,目的在以國際大城市的姿態,吸引全球前100大的外商進駐,並釋出170萬個工作機會,以最原始、最單純的居住需求,帶動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
然而,馬國政府為保護本國人的權益,設有外國人購買當地房產的最低總價門檻,外人在檳城置產,總價門檻為100萬令吉,約合新台幣1000萬元,其他州則為50萬令吉(約新台幣500萬元)。
此外,跨境投資人還須支付不少稅費,除了購屋須繳納印花稅、門牌稅、地價稅、分層地契印花稅,將房屋出租與出售時,則須再分別支付租賃所得稅與售屋利得稅。
呂安淇表示,跨境置產前應該先考量幾個層面:若是以移民、工作、退休生活、為子女未來留學居住為前提,做為自住使用的投資人,建議優先考量物件的環境、購物與交通機能,也可考慮利用馬來西亞政府推出的第二家園計劃辦理移民,10年可享有等同於馬國人民的福利,可享受購屋優惠與貸款利率折扣。
若是以投資置產為出發點,呂安淇則建議選擇位在市中心,或緊鄰市中心的物件,且無論是精裝修的套房產品、SOHO族類型的辦公室,最好都要選擇附有物業管理的物件,從承租到管理、收益都有透明、簡便的流程,才能輕輕鬆鬆當個國際包租公、包租婆。
新加坡政經情勢穩定 強吸外資
相較於近2年才迅速竄紅的吉隆坡,與馬來西亞僅「一橋之隔」的新加坡,則早在亞太地區的房地產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成為區域房市指標,先進的城市規劃、生活環境與居民素質,加上對境外投資人基本上沒有特殊限制,多年來對於高端的境外置產者,擁有強大磁吸力。
新加坡氣候溫暖,地理位置與交通位居樞紐,是亞洲重要的經濟重鎮,境內人口密度高,有許多外來的讀書、就業人口,住宅的剛性需求穩定。
根據統計,新加坡2013人口總數已達540萬人,年成長率1.6%。新加坡貿易部門公布的2013年第4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季增率則高達6.1%,經濟與人口的長期穩定增長,替新加坡帶來可觀的房地產物業增值回報。
21世紀不動產亞太區總部董事長王福漲表示,東協經濟發展快速、人民消費力道強勁,加上新加坡政府對外國人置產沒有特殊的限制,無論在購買房屋價格、稅收、貸款利息,皆與本國人相當,因此,具領頭羊地位的新加坡房產,已成富豪們海外置產的亮點。
此外,完善規範的市場,以及透明的法律、稅制、無貨幣管制等條件,也是新加坡房產能吸引跨境置產族群的重要誘因;新加坡貸款額度高達70%,利率卻僅1.2%,同時,在新加坡置產免遺產稅、免課徵海外所得,且匯率穩定,對於投資人而言,是相當良好、健全的環境。
不過,新加坡與香港同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國際級城市,房價也遠非吉隆坡或台灣所能比擬。
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新加坡房價便已超過每坪200萬元新台幣,金融海嘯過後又快速翻漲,因此,大多數前往新加坡買房的台灣人,多是因做生意時常往來,或考慮讓小孩在地就學的高端置產族群,而新加坡政府鼓勵海外資金投資,只要在新加坡擁有不動產、存款4700萬元,就可申請入籍。
外人置產無身分限制 惟不得買組屋
然而,為了保障新加坡人的權益,新加坡政府規定,外國人不可購買「組屋」,且除了聖淘沙以外,外國人在其它27個區皆不能持有土地;新加坡的組屋就如同台灣的國宅,且這樣類型的住宅約佔新加坡房市8成左右,此外的一般住宅或房產則可供境外人士自由買賣。
王福漲指出,目前新加坡的推案型態也有預售、新成屋之分,但房市交易仍以中古屋為主。預售屋的交屋日有2種,先有完工交屋日,約1~3年後為法訂交屋日,期間等同房屋保固期,開發商須負責所有修繕問題。
值得住意的是,因新加坡無代書制度,買賣房屋流程須委由律師處理,律師費約新加坡幣3000~8000元(約新台幣7~18萬元),多數人會透過房屋經紀買賣房屋,服務費為房屋總價的1~2%,普遍由賣方吸收,除非買方有特別指定的房屋經紀才須負擔服務費。
另在房屋貸款的部份,外國人可在當地任何銀行申貸,一般貸款成數可達6~7成,房貸利率1.2~1.7%,但自今年6月底起,新加坡政府將推出「總償債率」,即限制貸款,買房買車的貸款金額不可超過薪資6成。
王福漲提醒投資人,須注意新加坡政府雖然並未限制境外人士的置產資格,但近年推出的賣家印花稅,即類似台灣的奢侈稅;該政策當地人與外國人皆適用,課稅持有年限為4年,持有1~12個月內售出,課稅16%,持有12~25個月售出,課稅12%,持有25~36個月售出,課稅8%,持有37~48個月售出,稅率為4%,以避免房市的投機炒作。
雲南石林房價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畫癡最憎十二樂坊 老來得子靠杯茶
「中國人常說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你沒有感覺就沒辦法。中國的美感就是錢,所有我們的東西,嘴巴上說是追求美,事實上還不是在增值與投資,追求錢。」在自己的畫展上說這話的,與其說是國內著名水墨畫家,不如說是畫圈裏著名的怪人──羅建武。各種訪問,以至他的朋友們,寫他的怪事都是一籮筐:為畫畫,一天到頭跑去爬山看奇樹;愛畫如命,先窮後工,要湊錢買茶時才賣畫;去他家喝茶,無慧根者只能喝水;最憎女子十二樂坊,每見一次就對電視舉中指……
那天,七十歲的他拖着四歲的兒子來到畫廊,我站在八米長、花了八年畫成的古樹水墨畫《清•奇•古•怪》前等他講解。他摸摸大紅馬褂的口袋,摸出光滑的一個紫砂小壺,捧在手上,緩緩開始說故事。
羅建武愛畫,特別愛樹,愛山、愛自然。他四歲由安徽搬到台灣,很窮。「平常都在田裏爬樹、吃果子、拿靶子到河裏,嗦嗦嗦的就抓到魚吃。」羅建武說時眼睛閃閃發亮:「現在的大陸人家長,這樣不可以那樣不可以,小孩子對大自然就有恐懼。」說罷呷一口茶。後來移民到美國住上二十年。紐約中央公園的松樹、不怕人的鳥跟松鼠,成為他畫中主角,心血來潮,帶着當時四歲的兒子到山裏流浪。一天紮營睡醒,車子上有小熊腳印,我不識死說好可愛,他一手奉茶一手叉腰:「牠們會開車門!食物都要放在鐵桶裏,否則就全給吃掉了!」與熊爭食,更不識死。後來他搬回北京浪遊中國,泰山、黃山、華山爬過無數次,在山上露營個多月給一株古樹寫生;覺得泰山不好玩,卻把人家所有路線都爬光了;人家拍泰山十景,他裸住上身在懸崖上走來走去,看石紋,看古樹,襯着那白鬍子白褲子,在風中飄呀飄的,旅客以為見到神仙了拚命拍照;在黃山獅子海,在一片被古松樹圍繞的巖石上醒來,置身隨風而來的雲海之中,是難以忘懷的美。他對大自然,對古樹,有一份癡:「中國人還是很尊重老樹,覺得有神靈在。像我們十七歲時覺得我們不會老,一下子都七十歲了,它卻可以活過一千兩千年。」古樹到處都是,為何非得這樣尋實景:「柏樹的美,枯枝不除的話都很美。現在的公園管理,樹都未枯就被砍掉,這樣對待美感的觀念,根本就有問題。」
畫畫像帥哥找美女
他要把遊歷看到的美與感受,投注在畫裏。他畫得很慢。一幅松樹少說畫個四、五年;蘇州司徒廟裏的古樹《清‧奇‧古‧怪》,畫成八米長的畫,花了八年。笑說等到七十歲才搞出人生第一個個人展覽,現在展出的二十二幅作品,都是他勉強完成的。馬英九的女兒等到頸都長,專誠來港看畫。羅建武:「我總是想畫不一樣的東西,所以畫得慢。」擅畫工筆畫,樹紋一筆筆地刻,枝葉氣根一根根地描。為了感受古樹與石紋,他整個人鑽進山裏;畫的時候,就整個心都融到枝葉裏去,想他一定愛死了工筆畫,他甩頭:「也不是,那些是最麻煩的!工筆的不是很難,都有套路,就像蓋房子一樣,一點點描就好。但你沒達到理想程度的話,就只能一直投入時間。」層層叠叠的細線間,三、五、七年,尋的是看景時的激動,愛茶的他這時候沏不出茶,太太竇竇會代勞。因為要畫美的畫:「就像帥哥要找美女一樣。那是人對美的天然追求嘛。」說罷又趕我們喝茶,自己呷得笑咪咪的。
傾家蕩產為喝茶
他衣袋裏除了畫筆,就是茶盅。每個人去他家裏,都要接受喝茶考試。
就連他來開畫展,都拖來一箱子的茶,看你喜歡喝甚麼茶,能品味茶到甚麼程度,就給你怎樣的茶。二、三百年古樹的紅茶、武夷山上百年古樹的巖茶,還有雲南朋友自家種、產量少得可憐卻優質的茶,拆了一包又一包,間以茶壺與茶盅沖泡,三個人,茶几上滿滿的茶盅與小杯,像個實驗室。那些只顧吞茶,浪費茶葉裏的回甘的,他會給你喝開水。
1963年大家窮到褲穿窿的年代,羅建武只會喝最便宜的麥茶。那時他教林蓬萊畫畫,她爸爸是台灣著名茶學家林馥泉,從此走上傾家蕩產喝茶的不歸路。八十年代台灣一個部長年薪十多萬,羅建武就一口氣拿十多萬出來買茶:「那時喝過台灣走私來的鐵觀音,那香氣與神韻,至今未忘。」八十年代茶葉有利可圖,茶農一年給鐵觀音收成七次,炒好的茶放雪櫃隨時賣,神韻蕩然無存;有陣子台灣大批砍掉老茶樹,武夷種的茶沒有了:「原產地沒有了。甚麼也沒剩下,窮得只剩錢。」
「幾百塊、幾千塊也有好茶,但中國好的東西都只是一個小圈子,你一商品化就會變調,茶也一樣。若只聽別人評茶是很糟糕的,很易誤導你。所以喝茶必須經歷,否則碰到好東西你也沒能感受到。」在中國遊歷的日子,他去茶館、去茶園都像踢館,進門就喊好茶,難得遇到好茶,萬元一斤的就買上一百斤,同時也做了幾十年水魚:「走到哪都說有特級好茶,但去到西湖龍井的茶園,他也不一定賣給你西湖龍井。現在的大陸,給你原產地標纖,就是『好茶』了。人家看你樣子來賣,你一定要自己懂喝。」有一次去到黃山一家小茶館,幾千、幾萬塊一斤的茶都過不了他的嘴,老闆死死氣,拿出珍藏的一小撮黃山老巖茶,說:「樣子不好看」卻是讓他回味無窮的一次。識英雄重英雄,那茶,只賣他數元一斤而已,後來他再去黃山到處找,卻找不回了。
百五坪房子塞滿茶
富貴茶癡們,個個買倉庫儲茶,實屬基本。羅建武當然儲茶,他在北京多年,今年才搬回合肥老家。房價飛升,但他仍只是個租房住的無殼族,出外吃飯,十塊錢一碗的麵,幾元一盤的小菜,卻配上萬元一斤的茶。在旁的老婆竇竇:「他賣畫的錢,都用來買茶了。」有一回竇竇回東北鄉下,羅建武來電說想「改一下家裏的擺置」。沒想到回到北京,150坪的屋子裏,除了屋裏掛起來的畫,及一直豎着放的畫板外:「只剩一條路直通露台!房裏的床、我的衣櫃都給拆了,到處塞滿茶葉。從此我們只在露台睡軟墊!」北京的冬天很冷,他們用厚毯子將露台封死,還是冷。「根本計算不出有多少茶了。」我們捧着茶,笑得東歪西倒,羅建武在那邊笑着繼續沏茶:「畫畫時,畫得好會激動,畫得不好也激動;喝茶可以讓你心情平靜,忘記所有,跟自己對話。」然後推給我們新沏的兩杯茶,他自己也呷上一口。都說成功的男人背後,有個成功的女人在支撐:羅建武的背後,卻有個陪他一起癲的女人在包容。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ulture/art/20140128/186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