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男人戀愛時》一路從首映、口碑場、正式上映到衝破四億,終於在這兩天上了 Netflix,推成這樣應該也算是功德圓滿,此部電影幾乎可以說是臺灣疫情空檔時創下的一波 2021 院線奇蹟了。雖然還是覺得,電影院的環繞音響聽茄子蛋跟黃奇斌的嗓音、配上大銀幕的視覺效果,才能展現應有的魅力,但是串流的好處就是可以重播無數遍保齡球場一段〈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剛又看了一次仍意猶未盡,就一起來回顧當時寫下的文章。
⠀⠀⠀⠀⠀
在昏暗室內,保齡球跑道化作舞台,隨音樂一秒亮起,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男孩大步向前,上刀山下油鍋也沒有絲毫遲疑,反倒笨拙地不知該如何表達內心滿腔的傾慕之情,因此選擇尤其老派,尤其浮誇,卻最為直接,也最為可愛的示愛方式。「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你予我這世人最後的期待」,一手抄起麥克風,一腳忘我打著節拍,扭腰擺臀、熱力四射地誇張示愛,同時展現了奔放而壓抑的真情流露,霸道而卑微的不知所措,這個剎那成於邱澤,又不只因為邱澤,表演、美術、剪接、音樂、攝影創造出了屬於戀人的視角,不用任何山盟海誓,無須擔憂前方有浪。
⠀⠀⠀⠀⠀
回過頭來思考,不少人言殷振豪與茄子蛋互為彼此的御用導演以及御用樂團,確實是因為彼此創作光譜皆擁有相似的溫度和波長,不過於尖銳,同時有意無意地批判著風風雨雨的社會,少年家該如何落地、當一個善良的歹囝,邱澤飾演的成哥就像是從那些歌曲中誕生的人物,漫畫看到四十歲、成天遊手好閒、四處替人討債的地痞流氓,討債討到後來像做慈善事業,街坊鄰居都知曉他的面惡心善,比較晚才成熟,比較慢轉大人,比較晚收起銳氣,直到遇見了浩婷,才逐步踏上了不懂愛卻拚命愛的浪子回頭之路。
⠀⠀⠀⠀⠀
就因不懂愛,才能拚命愛。
⠀⠀⠀⠀⠀
剛開始那個大男孩,一股腦以自以為是的方式,帶著一點霸道、一點蠻橫,問題來了先解決再說,不吝付出也不願計較,大剌剌以幫忙還債的機會,希望能接近這個令他一見鍾情的女孩。偏偏,許瑋甯的浩婷個性有些心高氣傲,心高氣傲一詞在這裡不帶任何褒貶,為的是形容她難以拋棄自尊、卸下心防、主動示弱,難以輕易被追求者心術不正的手段取悅或打動,寧可辛苦付出勞力,也不肯傷及一根羽毛;直到臥病在床的父親撒手人寰,她似乎也發覺,一個人勇敢太久,堅強太久,走得是疲倦亦艱難。那一刻,應該是活至此時生命中最觸動她的一幕吧,舉目無親、求助無門葬禮上,有一百個藉口可以鬧事的討債流氓,竟然帶著唯一一個理由,捲起衣袖,抱緊遺照,打開雨傘,二話不說讓她的父親不失體面地離開人世,似乎,愛成形的關鍵也就在那麼三兩刻之間。
⠀⠀⠀⠀⠀
浩婷如此脾氣一旦認定了,更不會容許一段深受緣分牽引感情化為曇花一現,從此只羨鴛鴦不羨仙,想踏實經營往後的感情生活,想擁有安穩平凡的微小幸福,遠離紛擾,租間店面,一起做個小本生意,為買到超市的便宜即期品而開心,為所心愛之人煮一道粉蒸肉而滿足,這樣就好,別無所求。
⠀⠀⠀⠀⠀
好不容易懂了愛,卻親手將彼此愈推愈遠。
⠀⠀⠀⠀⠀
邱澤那雙眼睛社會化卻不世故,身上散發江湖味卻始終選擇直球對決,以更精湛、更突破、更深情的演技回應觀眾,從《誰先愛上他的》、《江湖無難事》到《當男人戀愛時》,只見他展現一次比一次還高的自我要求,一次比一次細膩的情感詮釋,在台味、俗氣、可愛、真摯、霸道、不羈、溫柔、純情的各種形容詞底下,每一個眼神隱藏著千迴百轉,每一個微笑透露著千絲萬縷,前前後後只看見一無所有的男孩,站在喜歡的女孩面前,請求她愛他,從熱情到失意,從赤子之心到滄桑絕望,詮釋了所謂江山易改但本性難移,演繹了一個浪子的過去時、現在時與未來時。
⠀⠀⠀⠀⠀
「嘿,我只想再看妳一眼。」
⠀⠀⠀⠀⠀
那一眼可以只在市場關門後的黑暗角落,可以只在燈火通明的餐廳窗外,可以只在隔絕喧囂的落寞與寂靜,不打擾成為比海還深的祝福,不知該從何啟齒的訣別沉重橫亙在家鄉與異鄉之間。過去敢傻敢衝的阿成,如今只能沉默以對,他卻忘了,有一種愛無法一廂情願,有一種負擔會成為接住彼此的力量,無論親情或愛情,而這也是他對浩婷一見傾心的原因,那份心高氣傲裡還有執著,逞強,以及不肯服輸。
⠀⠀⠀⠀⠀
導演表示,客運站重逢那場戲,是浩婷將阿成找了回來。正因過去還值得眷戀,我們藕斷絲連,相互虧欠,即使死亡如影隨形,仍寧可一起面對;要知道,那一首歌說,沒有風雨躲得過,沒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牽著你的手,不去想該不該回頭,無論命運指向哪一條路,容我笑著燒出一鍋粉蒸肉,容我笑著補給妳一個父親,容我滿臉泡沫好好看妳最後一眼,這份幸福雲淡風輕,散落四周。
⠀⠀⠀⠀⠀
《當男人戀愛時》偏偏不僅止於愛情,更是其背後的親情,蔡振南與邱澤的壓軸對手戲,這條故事線寫的好,真的很好。愛情從世界邊緣將他找了回來,浪子再「飄撇」、再灑脫,其實都有放心不下的人,他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呵護著你,你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關心著他,如此無法斬斷的羈絆讓我們理解到,即使生命走到盡頭,人生也不見得就是終點,會有更多的溫柔,覆蓋在遺忘的模樣、日常的笑容裡,愛情,親情走到最後其實都是同一個輪廓。此刻花正盛開,且看此時陽光。
雲淡風輕相似詞 在 陳美濤 Tomat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阿爸係凶手(下)
上集:https://bit.ly/2AASVCk
估唔到,查案嘅過程中,其中一個幫我手嘅朋友,將呢件事洩露咗出去。
莫麗案搵到真凶!
呢個消息掀起軒然大波,阿爸嗰邊嘅親戚,同埋阿媽,都怨我多事,敗壞家族嘅名聲。
我手足無措,我一心想查出真相,但仲未諗清楚,查到真相後應該點做。
呢個時候,我得到好多陌生人嘅支持,佢哋讚我大義滅親。
佢哋話,雖然我阿爸已經死咗,雖然單案已經過咗四十年,但時間,並唔係縱容罪惡嘅理由。
仲有人同我講,哪怕凶手無法受到懲罰,但搵出多一個凶手,就可以更理直氣壯咁告誡世人,天網恢恢,做壞事終會被揭發。
我終於明白我嘅目標,甚至產生咗一種使命感。
我雖然一生正直,但講成就,前半生都算庸庸碌碌。
話唔定我嘅使命,就係揭破呢單懸案,只要可以揭破邪惡,我受少少苦算乜嘢,再苦,都苦唔過莫麗死前嗰四十個鐘。
但呢個時候,政府出咗一個聲明。
佢哋唔承認,我阿爸係莫麗案嘅凶手,莫麗案依然被列為懸案。
唔承認嘅理由都好簡單,喺「無罪推定」原則下,我提供嘅所有證據,都唔足以令一個人入罪。
職業係醫生、之後移咗民,當然唔係罪證;佔有慾強、唔容許背叛,只係我嘅一面之詞。
唯一嘅實際證據,就係80%相似嘅筆跡。
單憑筆跡,法庭唔會將一個人判斷為凶手。
假如阿爸仲在生,呢啲證據足以令佢有重大嫌疑,然後會有人審問佢,查佢嘅行蹤,搵出更多蛛絲馬跡……直至破案。
但阿爸已經死咗,加上事隔四十年,好多證據都搵唔番,我拚盡全力都只搵到咁多證據。
不過,現有嘅證據,加埋我對阿爸嘅了解,已經足夠令我認為,佢係凶手。
唔止係我,大部份人都認為,我阿爸係凶手㗎。
只有政府唔認同,只有墨守成規、下下都要講程序、講制度嘅政府,唔認同呢件事。
莫麗案,依然係「懸案」。
我接受唔到呢個結果,我要將呢件事傳開去,令全世界人都嚟評吓理,到底我阿爸係唔係凶手!
我將呢單案,同埋我查找證據嘅過程,寫成一本書。
本書大賣,仲有電影公司買咗版權話要拍戲,我好開心。
開心唔係在於賺到幾多錢,而係我想得到大家嘅認同,用公眾壓力去揭破邪惡。
但事情嘅發展,愈嚟愈出乎意料。
開始有一部份人認為,我阿爸唔係凶手,一切都係我屈佢,動機就係想增加本書嘅銷量、想成名、想發達……
簡直荒謬!有無人會為咗寫一本書,誣衊阿爸係變態殺人犯?
我即刻走出嚟,公開反駁呢啲荒謬嘅言論。
我反駁得愈多,反對我嘅人就愈多。
佢哋無咩實質嘅證據,但就係唔信我。
我嘅年紀愈嚟愈大,我生命中最後嘅日子,幾乎都花喺辯論上。
但直到我死前嗰日,我都無法說服所有人,應該話,至少有一半人唔信我,認為我係搏出名、搏銷量。
我將呢件事傳開去,只係想有多啲人支持我,令政府承認我嘅調查結果。
估唔到,事情傳開去後,反而多咗好多人唔信我。
或者,人總係相信自己發現嘅嘢,而唔相信人哋努力傳開去嘅結果。
你雲淡風輕地洩露一個秘密,人人視之為真相;
你聲嘶力竭地講一個結果,大家就會懷疑你嘅動機,將你講嘅嘢當成謊言。
我哋以為,我哋在乎真相,但好多時候,我哋留意嘅,係講真相嘅姿態。
-完-
真人真事改編自「The Black Dahlia黑色大理花」一案,40年代,Elizabeth Short被虐殺。
由於死狀慘絕人寰,故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州最駭人聽聞的慘案。
逾千人被調查,但至今尚未破案。
後來,Steve Hodel發現父親藏有Elizabeth的照片,展開調查,發現種種疑點,但都無法構成直接涉案的證據。
80年代,James Ellroy出版了驚悚小說《黑色大理花》,並相信Hodel的父親就是真凶,後來小說被改編成同名電影。
將專頁設定為「搶先看」/ "See first",最新故仔馬上睇!
我嘅職業係:網絡獵人:https://goo.gl/esVs2E
愛情點揀好:http://bit.do/eKouB
#短故 #短篇 #小說 #陳美濤 #廣東話 #粵語 #tomatochan #我阿爸係凶手
雲淡風輕相似詞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奧斯陸自由論壇側記 】
“我們的位置,是民主與人權的一端。”
幾天前在台北舉行的《奧斯陸自由論壇》(Oslo Freedom Forum),對2019年的台灣、香港甚至亞洲,是一劑難得的強心針。
論壇的媒體焦點當然是何韻詩。儘管論壇的主題包含北韓、緬甸、泰國、土耳其、委內瑞拉等國的民主及人權議題,從現場觀眾的反應觀之,大家最關注的還是香港。
據說《奧斯陸自由論壇》在外國的門票高達一萬美元,從去年開始該論壇決定在台灣連辦三年,今年是第二年。活動的安排設計及流程兼具流暢與美感,對所有關注民主與人權的台灣朋友來說,真是一大福氣。
我特別感動《奧斯陸自由論壇》執行長Thor Halvorssen開場致詞時的一段話,他說:「這個活動的主題是讓更多人關注『對抗暴君的英雄式掙扎,即便機會再如何渺茫』(heroic struggle against tyranny against all odds)」;在這世界上,還有許多威權政權正日夜迫害著人民,更有許多半威權政權披著假民主的外衣遂行剝削的暴行。英雄式的掙扎雖然不見得有效或立竿見影,但卻是歷史向前邁進的必要篇章。
在眾多演講中,前北韓脫北者外交官太永浩的演說讓我感觸最深。身為北韓的菁英階層,他卻在外派時因為接觸到外在世界的真實,而逐漸理解原來北韓過往灌輸給他的是一層又一層的謊言。為了保護人身安全及家庭幸福,他原本打算選擇順服政權。但潘朵拉的盒子終究要打開,隨著他的小孩逐漸長大,一次又一次地質問父親為何他看到的北韓生活方式是如此荒謬,他終究得回答內心深層的不安?最後太永浩決定給自己以及家人一個嶄新的人生,他成了脫北者,同時也成為北韓的頭號海外通緝要犯。
太永浩的故事讓我很有感,原因之一是我們相似的外交人員經歷,原因之二是我同樣身為一個父親。派駐在國外,理應易於接受到本國以外的資訊,但對太永浩而言,這卻是一個被迫不斷從自身教育背景抽離的痛苦過程。他派駐在歐洲多年,看到的西方生活方式以及所尊崇的民主及人權等價值,與北韓獨裁政權所灌輸的領袖崇拜有著根本性的衝突。每每從國外調回平壤,他的小孩不能跟北韓同學分享之前在國外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兒子問:用YouTube做家庭作業很方便,為什麼在北韓不能用?他於是下定決心,做出改變。
另一位脫北者朴研美的故事較為人知,她的書《為了活下去》在台灣大賣,她也曾多次公開演講自己的故事。站在台上,她娓娓道來她也許已經訴說多次的人生苦痛,雖然言之狀似雲淡風輕,但台下觀眾不禁為之動容。已為人母的她,說了一個全場哄堂大笑的笑話:「她的先生是一位美國牧師,你能想像一個北韓女孩嫁給一位美國牧師嗎?」我想很多人笑著笑著,就哭了。要知道在北韓,美國牧師可是被描繪成十惡不赦呢!
為了聽朴研美的故事,我特地去買了她的書《為了活下去》。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In order to live》,簡單卻扛著心酸。我覺得脫北者的故事有著特別的迷人之處,他們都在談人性,談自身如何說服自己面對政權的荒謬及人性的醜陋,直至有一天內心終於不得不面對這個鋪天蓋地的謊言。脫北的過程,事實上並不是義薄雲天或慷慨赴義,而是一個結合貪婪、賄賂、性暴力等不堪面向的赤裸故事。為了達到未知彼岸,你得暫時放下僅有的尊嚴,因為你想活下去。
回到本文一開始所說,這個別具意義的活動選在台北舉辦,正是因為台灣的民主成就及台北的城市性格,在全亞洲佔據重要的發言位置。台灣面對中國的長期武力恐嚇,政府及人民感受到不安,但台灣卻發展出舉世肯定的民主進程及經濟成就,同時台灣也因為語文及文化等因素,被認為有著全世界最能理解中國的絕佳戰略位置。簡言之,《奧斯陸自由論壇》在台灣舉辦這件事,事實上正是昭告全世界,台灣與中國有著本質上的巨大差異,我們在民主及人權的一端,中國卻在遙遠的彼岸。
本篇獨立評論在天下專欄原文網址: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38/article/8520
照片說明:
我與何韻詩(Denise Ho)在論壇會場合照(2019.9.13)
#奧斯陸自由論壇
#OsloFreedomForum
#香港
#何韻詩
#北韓
#脫北者
護台胖犬 劉仕傑
Instagram: old_dog_chasing_ball (老狗追球)
新書:《我在外交部工作》
📖 博客來 https://bit.ly/33iUajl
📖 誠品 https://bit.ly/2YpAFGI
📖 金石堂 https://bit.ly/2Kj2QyH
📖 讀冊 https://bit.ly/2T7zGFr
📖 三民 https://bit.ly/2YvjD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