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nQ&Ting 邀請大家一起。玩藝術。》#送最新光學檯燈
.
7月初Ting很榮幸接受BenQ總公司的邀請,體驗她們最新NEW! 光學升級版的「#MindDuo親子共讀檯燈」。經過兩個多月產品體驗後,我們全家人都很滿意!因此Ting也決定把稿費捐出來,買這台最智能檯燈回饋給你們。如何獲得請看留言處,文末也提供幾個實用的「免費親子共讀資源」 #歡迎分享跟留言。
-------------
這台MindDuo親子共讀檯燈最讓我驚艷的是它的高EQ+IQ。 WiT 智慧檯燈 不但能自動偵測環境光源,智能補足當下所需的亮度外,有 #兩種調光模式 「冷暖」或是「明暗」差異。
.
大部分檯燈可以調整亮度,但很少能還能切換「黃光或白冷光」。以前修過一堂「照明學課」就是在研究「不同色溫」帶給人的心理的差異!高色溫的冷白光能幫助人集中精神,而較低色溫的黃暖光能帶給人放鬆的情緒。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吃飯,自助餐跟居酒屋照明設計就有差異了!
.
檯燈就又更講究,光源要夠廣且均勻分散,特別是要考慮會不會眩光,尤其現在很多人還會用螢幕代替紙本。#紅外線自動感應開燈,我再也不用提醒小孩看書記得開燈,離開座位30分鐘後也會自動關燈。我真心覺得它不該只鎖定賣給親子族群,對於長時間依賴電腦平板螢幕的人,甚至喜歡半夜追劇的長輩,都超適合!尤其放在床頭邊,能 #切換不同氣氛又能保護眼睛。
.
除了智能雙模式的優點外,還兼具了優雅流線形的「外貌」!打破了我以前唸書時刻板檯燈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它的底座非常穩重,支架也不會鬆垮亂晃。
-------------
更令我驚艷的是BenQ不只用心在開發燈具,還細心設計了專屬親子共讀的網站,提供「#居家育兒懶人包」裡面有豐富的共讀、活動提案、繪本推薦...等!今天Ting 就跟BenQ合作,教大家如何在家陪孩子玩畫畫。
#吹畫
.
《#材料》
1. 任何可以畫的紙,大小不限。
2. 液態的顏料:彩色ink、墨汁、水彩、廣告顏料,甚至果汁、
蕃茄醬、醬油都可以....等。
3. 吸管:什麼材質的吸管都可以。
《#方法》
1. 滴顏料在紙上,隨意吹動。
2. 疊層不同顏色,重複第一步驟。
3. 稍微等乾了之後,再疊上不同材質的畫筆增加豐富性。
4. 也可以利用想像力,延伸畫出創造不同圖案。
《#爸媽注意》
不要害怕孩子亂畫,我家兩個孩子個性不同,對於畫畫的謹慎度跟大膽程度也不一樣,最重要的是提醒您,要讓孩子「樂於其中」。如果怕髒,記得穿圍裙或是套一件大人舊的深色T-shirt,也可以下鋪報紙、防水布或切割墊,顏料就選容易可清洗的。
.
-------------
BenQ的「居家育兒懶人包」也提供不少線上免費親子共讀繪本的資源!我就收穫不少,分享這幾個給你們。若想看完整的「居家育兒懶人包」可至IG帳號 @benq.lighting.tw/FB帳號 WiT 智慧檯燈
1.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
https://children.moc.gov.tw/
這個網站真的是資源超豐富!非常用心!比如說「推薦書區」可以按照年齡跟類別去挑,「主題閱讀區」還有超多是講台灣文化跟節慶,最近我超有興趣的書就是「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出大甲城」、「故事臺灣史:22個改變臺灣的關鍵人物」、「一家人的南門市場」! 最棒的一點是每本書都能「免費聽書!」皆是台灣的中文發音,超適合我們這種海外渴望有中文環境的家庭,甚至有不少豐富的繪本動畫跟互動小遊戲,我家兩兄妹超愛!
2. 台灣雲端書庫:
https://www.ebookservice.tw/
這是遠流出版社開發的平台,採用「公共借閱權」的精神,市民借書政府付費,再回饋給出版社、作者跟通路,成就一個閱讀產業健全的生態。方式很簡單,只要透過台灣地圖上所標示的縣市圖書館借閱證,就享有該市圖雲端書庫提供的免費借閱電子童書服務。每本書都不受借閱次數的限制!想看隨時都能看到書,免排隊的好處。國臺圖的右上角「網路辦證」http://lib.ebookservice.tw/ntl2/
3. 「 Hyread嗨讀雲端」我沒有試過但聽朋友說,只要持有台灣任何六都的市立圖書館借閱證,就可以登入Hyread電子書平台,完全免費且免預約,也能借閱超多兒童繪本,不知道有沒有人試過?
4. google Art & culture:
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
這個網站我在英國封城期間也使用過幾次,可以欣賞線上展覽,網羅超過70國1200間博物館跟美術館展品,還有不少互動小遊戲。
.
#MindDuo親子共讀檯燈 #育兒一把照
#兩種閱讀模式才可靠 #BenQMonitor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找蔬食Travegg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我們有個有趣的體悟 某次打算騎乘共享電動機車時發現車廂內提供拋棄式頭套 這次經驗讓我們深深陷入兩難的囧境 衛生起見必須得使用 vs. 為了環保拒用一次性用品 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影片裡有分享我的作法喔) 隨著日漸便利的生活,總是有些小細節是我們早已習以為常 若這些小細節也能注意到,是不是能更加...
電子地圖的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書推薦《#造局者》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這是我今年讀過最喜歡的書之一,作者探討在這個 AI 崛起和時局飄渺動盪的年代,人類已經無法跟演算法和電腦的計算速度競爭。但是,身為人類的我們仍然擁有一項電腦無法取代的優勢:「懂得建立、想像、創造各種思考框架的能力」,掌握這項能力的人在未來會愈來愈有優勢。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framer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造局者》這本書的作者是三位學者共筆,他們都是在 AI 和 大數據領域有卓越的成就,分別是《經濟學人》雜誌資深編輯庫基耶(Kenneth Cukier)、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歐洲管理科技學院教授,決策、模型暨數據中心主任德菲爾利科德(Francis de Véricourt)。
他們發現在 AI 崛起和世局動盪的現在,人類最無可取代的能力之一就是「決策能力」,而要擁有好的決策能力就必須掌握許多不同的「思考框架」。因為當一個人能提出正確的思考框架,就能找出更多的選項,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更好的局勢。深諳此道的人就被稱之為「造局者」。
這本書從人類如何做出好的決策出發,談到建立思考框架的重要性,也提供我們三種最重要的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在書本中段,則說明了遇到瓶頸的時候,如何重啟另一個思考框架。在後半段則說明了我們該如何學習更多的思考框架,以及讓自己擁抱更加多元性的策略,並且培養敏銳的心智。
如同這本書的介紹影片裡談到的:生活中一切都需要抉擇,而做出更好抉擇的秘訣,就在於思考框架。駕馭這種思考方式可以讓你更瞭解世界、改善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促進社會進步。這也是人類之所以能夠勝過機器和 AI 的因素。成為「造局者」正是未來人才必不可缺的關鍵技能。
.
【什麼是造局者?】
以標準的定義來說,「造局者」(Framer)指的就是起草美國憲法的那一群人,他們建立了聯邦政府的框架。因為美國憲法就像是一個思考框架,用來定義和界定聯邦政府的職權及程序。而在這本書中,造局者指的就是那些「懂得建立和運用思考框架的能手」。
這本書要講的重點之一,就是無論人們的地位高低,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造局者:「能夠發揮和建立思考框架,或是重啟思考框架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乃至於整個世界有所不同。」作者也不斷強調建立思考框架所需要的技巧,可以靠著訓練與經驗不斷進步。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操作指南。
.
【什麼是思考框架?】
在1970年代,「心智模型」(Mental Model)的概念開始流行,人類的推理並非以邏輯形式在運作,反而更像是在模擬現實:人們評估各種選項的方式,是去想像可能發生的種種情況。我們對於世界萬物的思考方式,會受到你「相信」這個世界如何運作而影響。因此,面對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心智模型在思考的人會有不同的觀點。
而在這本書中所謂的「思考框架」(Frame)就是我們選擇和應用的心智模型,這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決定我們如何行動。面對一個新的情境,我們也可以用思考框架去歸納和歸類,並且想出一個抽象的概念,在應用到這個全新的情境裡面。
舉例來說,當我們要畫地圖的時候,經常會採取「笛卡爾直角坐標」的思考框架,這上面有X軸和Y軸的維度可以幫我們用2D的觀念畫出相對的距離和位置。可是當你要在台北市搭捷運從A地到B地的時候,反而採用「捷運地圖」的思考框架比較有效,雖然捷運地圖的站點之間,距離和位置都不是真實的呈現,可是卻能幫助乘客直覺地理解:下一站要去哪裡。這時的重點就不是距離和位置,而是清楚地辨認出目的地的站點該搭乘哪一條線。
所以當我們問:「哪一種地圖最好?」這個問題本身並沒有意義,而是會因為使用的情境和目的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答案。所以,也沒有什麼叫做最正確的思考框架,都是要看情況和目的而定。讓自己成為建立思考框架的能手——也就是造局者,就能懂得如何選擇並且應用思考框架,這會是各種決定與行動的基礎。
.
【思考框架的轉變】
在聊主動建立思考框架之前,讓我們先看一個被動轉換思考框架的真實故事,這是書中提到一段關於朗讀到默讀的閱讀框架轉變。在西元11世紀之前,歐洲大部分都是在教堂才會有閱讀的行為,而且都是以「集體朗誦」的方式在進行,主要的目的是讓大家參與一個讚頌神的集體活動。但是到了11世紀之後,開始出現另外一種閱讀的框架,也就是「默讀」。
默讀讓閱讀這件事情不再是集體的體驗,而是一種個人的經歷。每個讀者都可以控制自己要讀快一點或慢一點,你也可以重複閱讀某一些篇章,自己可以慢慢思考書裡面的內容,產生新的點子,促進獨立思考。到底,是什麼東西造成了人們從朗讀的閱讀框架,轉移到默讀的閱讀框架呢?
在早期的書籍和文章裡面,常常沒有標點符號,字跟字之間也沒有空格,就像是一連串的字母之間不斷地延續。這種情況下光是要閱讀就非常困難了,想要默讀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這個時候集體朗讀就有它的功能,因為在一群人裡面,總會有人過去曾經讀過這篇本文,還記得某些字跟段落該怎麼念,就可以帶領大家一起朗讀下去。
在後來才出現了一項創新,書籍的字裡行間,開始有了「空格」和簡單的「標點符號」,這個時候就不再需要有人帶領,許多讀者可以自己進行斷句,獨自閱讀一本書了。於是,在這個時候人們就可以切換到另外一種閱讀框架。這件事情的影響非常的深遠,因為這一整個新世代的讀者都可以自行默讀,有助於人們自己的獨立思考,進而激發出更多元的思考框架。
.
【建立思考框架的三個方式】
建立思考框架的方式有三個:想清楚因果關係,想像出平行現實,運用物理學定律制定適合的限制條件。這三個特色正是應用思考框架的時候最重要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思考框架本身並不是解決方案,而且是尋找解決方案的工具。以下分別介紹這三個方式:
.
1.#因果關係
人類運用因果思維來看待這個世界,可以更容易理解世界,也有助於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以說人類是天生「因果推理」的機器。相較起來,AI 科技就無法擁有自己的因果思維,而是需要人類幫忙設定。舉經典的 Dota 電腦遊戲來說,這是一個兩隊人馬 5 vs. 5 互相廝殺,力求破壞對方大本營的遊戲。
科學家找來遊戲高手擔任 AI 策略的開發人員,設計了一些獎勵因素,讓 AI 跟自己進行的數百萬次的對戰,反覆嘗試錯誤,找出最好的操作手法。但是當 AI 跟人類正式交鋒的時候,人類還是取得了上風,尤其在團隊合作上面 AI 顯得像一團散沙。
後來,開發人員發現說,一般玩家會分成三個階段來安排戰鬥,所以開發人員就依照這樣的順序安排程式,在不同的階段給予不同的策略,調整獎勵的優先次序。然後開發人員就發現說一開始機器人通常只會照顧自己,所以還得幫他們建立「團隊合作」精神的框架。他們建立起了一些跨越個人遊戲角色的「超參數」,調整成一隻要達成共同獎勵的團隊。經過這一些修改之後,AI 反過來把人類打得落花流水。
值得注意的是,電腦不是自己學會這些事情的,而是因為人類先輸入了一些「因果框架」的獎勵因素,才可以讓這些運算發揮它的功效。同樣的現象發生在其他像是圍棋和西洋棋遊戲的對決,真正的突破並不在於機器高速的數字運算,而在於人類調整了 AI 對於因果關係(獎勵)的思考框架。
.
2.#平行現實
書中的說法是「反事實思考」,但我認為有點難懂,用「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比較好理解。這個方法可以讓我們跳脫當下對世界的認知,想像出一個全新的情境,問自己:「如果……會怎樣?」就像是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或者是科學家透過抽象理論設計出全新的實驗。透過想像出一個平行現實,我們可以將因果關係轉換成實際行動,測試看看可能有什麼影響,帶來什麼後果。
心理學家高普尼克(Gopnik)認為這種能力其實在人類孩童時期就已經具備了,他還把嬰兒稱為「搖籃裡的科學家」,她設計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名叫「贊多測試」的假裝遊戲(贊多指的是顏色鮮豔、形狀可愛的物體)。
實驗的第一階段,高普尼克和孩童待在同一個房間,孩童會學到一個因果關係:把贊多放到一個機器上面,機器就會播放生日快樂歌,幫一隻猴子玩偶慶生。然後,在實驗的第二階段,會有實驗人員走進來把機器和贊多拿走,高普尼克和孩童一起露出失望的表情。
這時候高普尼克會拿出一個「盒子」、兩個不同顏色的「積木」,並對孩童說:「我們假裝這個盒子是機器,這塊積木是贊多,另一塊積木不是贊多。」接著她鼓勵孩童繼續幫猴子玩偶慶生。此時,孩童挑選了正確的積木,放到盒子上。即使她把兩塊積木的定義互相對調,孩童都能夠選到正確的積木。
這個假裝遊戲的實驗,證實了人類自幼就擁有了反事實思考的能力,也就是有能力可以想像出另一個平行現實。高普尼克發現,更會玩假裝遊戲的孩子,就能對平行現實做出更好的推論。她說:「嬰兒和幼兒就像人類社會的研發部門,至於成人這是那些單調無聊的製造與行銷部門。」許多人在成年之後,反而容易落入單一現實的思考方式,而忘記了我們天生就有想像平行現實的能力。
.
3.#限制條件
作者提到,所謂的建立思考框架,並不是任由想像力無邊無際地飛翔,也不是像斷了線的氣球到處亂飄,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條件限制」,有助於約束我們的想像力,讓平行現實的想像維持在可以執行的程度,這才能讓思考光架真正發揮效用。
書中舉了一個很像電影裡才會發生的真實故事「恩德培行動」,這是一個以色列精銳部隊在恩德培機場的行動中,從恐怖分子手裡救出人質的戰鬥情節。1976年,恐怖分子綁架了飛機上106名人質,關押在烏干達的恩德培機場航廈中。當時烏干達獨裁者跟以色列當局並不友好,出動軍隊肯定不是好的選項。另一個方案是讓突擊隊員假裝成獲釋的巴基斯坦犯人,但太容易被看穿了。還有人提議讓突擊隊員降落在機場旁的湖裡,但是湖裡有許多鱷魚,而且任務結束之後這麼多人該怎麼全身而退?
評估了各種可能選項後,在種種條件限制之下,以色列想出了一個奇招:讓突擊隊搭乘運輸機在夜間降落到機場,搭乘機場內常見的車輛前往航廈,消滅恐怖份子、救出人質之後搭乘運輸機直接回國。他們在空軍基地搭建了航廈的等比例模型,透過少數獲釋的人質口中知道人質的大約位置,並且一次又一次地排練所有行動,講究到每一秒、每一步該怎麼進行。
在一個沒有烏雲的午夜,29位突擊隊員搭乘運輸機降落機場,他們身穿烏干達軍隊的服裝開著機場車輛前往航廈。突擊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擊航廈,只花了十分鐘就解決所有的恐怖分子,然後就帶著人質直接搭乘運輸機返回以色列。整場行動中只有三位人質喪生,而且連烏干達政府都還來不及反應。這個故事從天馬行空的平行現實裡,限縮了各種條件,找出了最可行的方案,最後成功執行了這次任務。
.
【重啟另一種思考框架】
當你想要解決一個全新問題的時候,尤其是還沒有人曾經解決過的問題,你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先透過兩個步驟來思考:(1) 先從自己腦袋裡的框架庫找找看,有沒有其他適用和類似的框架、(2) 檢查其他不同領域的框架庫,看看有沒有能夠直接借用,小幅度調整就可以使用的框架。
如果這兩個步驟都找不到適合的框架庫,那麼才嘗試最困難、也是最後的殺手鐧:「發明新的思考框架」。作者提醒道:「切換到不同的思考框架,能讓你對世界有不同的觀點,但這也有風險。」一旦你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思考框架,帶來的報酬可以是相當可觀的。
書中有一個重啟框架的例子很值得我們參考,美國紐澤西南邊的小城市康登市為了改善當地的犯罪率,直接解散整個警察隊伍並且重整執勤策略。當時城市的治安非常糟糕,市容也很破舊,到處都會發生大小程度不同的犯罪。這還不是最慘的,警方栽贓、造假、暴力執法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民眾除了害怕黑道,也非常害怕警察。
當地首長找來社區領袖和居民共同商討,最後決定放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貼膏藥方式,採取全新的執法策略。解散警隊之後,他們精挑細選和新聘任的警察,改變了巡邏的方式。他們逐家登門拜訪、自我介紹、談談可以幫忙居民什麼。警察在街頭舉辦派對,和民眾聚餐,和小孩打籃球。
過去的思考框架是「警方將人民視為罪犯」,但是新的思考框架則是「警民一家親」的社區群體,警察從原本打擊犯罪的戰士,搖身一變成了社區當中親切的守護者。最後,康登市的犯罪率下少了一半,謀殺率少了六成,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案件少了九成五。重啟思考框架的方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
【創造多元性的四種策略】
作者指出,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想要擁有多元性就代表要接觸大量的想法和觀點,其實那是抓錯了重點。多元性的優勢不是來自於數量,而是來自於差異。找出七百個類似的想法,不如找出七個不同的想法來得有價值。如果一個工具箱可以有七種不同的工具,絕對會比擁有七百把錘子的工具箱更加實用。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多元的思考框架,就是要刻意的去營造,以及一起維護,這並不是一次的成功就可以高枕無憂。如同貝佐斯在《創造與漫想》書中提到的:「這個世界要你與眾無異,千方百計把你拉向跟大家一樣,別讓它得逞。」人類本能的從眾傾向,以及社會自然而然的同質化趨勢,都需要我們自己刻意地、有意識地選擇,才能夠擺脫與眾趨同的自然發展,擁抱更加多元化的觀點和想法。
如果你想為自己的生活、家庭、工作環境創造出多元性的樣貌,可以採取以下四種策略:擁抱變化,運用教育,鼓勵遷徙,容許摩擦。
.
1.#擁抱變化
如果一個思考框架一直以來都行不通,最好的做法就是擁抱改變,試試看別種思考框架。書中舉例同性戀婚姻的推動者,把美國從1995年支持同婚的人從25%提高到2020年將近70%。以前的同志運動一直把婚姻當成是核心議題,也一直把爭取這種「法律權利」當作是重點。但是進展並不顯著。
當時那種法律思考的框架,講究的是「法律權利」,但就是沒有效果。那種框架太缺乏想像力、太唯物主義,沒有說服力。到了2000年,他們研究很多民意調查還有焦點團體的意見,想弄清楚大家到底還有什麼疑慮。他們去思考說要怎麼樣用大眾的思考模式來談。最後他們選定了一個價值觀的思考框架,鎖定大部分的人結婚的原因:「愛、奉獻、家庭」。
他們把同性戀婚姻不再當成一種自由或者是權利,而是對於愛的表達與承諾。他們漸漸的讓大家知道,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框架,而且都同樣正當。到了2011年,第一次出現的黃金交叉,支持的人數正式超過了反對的人數。根據調查,只有14%的人會說這是一種「自由」,而有32%的人會說這是一種「愛」,是一種人類的情感。最後在2015年聯邦最高法院正式裁定的用憲法來保障同性伴侶的結婚權利。這並不是強迫民眾接受某種特定的思考框架,而是讓各種不同的思考方式能夠共存。
.
2.#運用教育
要建立起多元的思考框架,從教育著手是非常有效的模式。美國有一個很有趣的研究,就是去看美國的白人父母和黑人父母怎麼跟孩子談論種族。發自內心一片好意的白人父母,通常不會去刻意談到種族議題,因為他們相信「種族色盲」這種做法比較能夠讓孩子避免成為種族主義者。
另一方面,黑人父母卻常常和孩子討論種族議題,在他們看來,這種種族色盲的做法就是在故意忽視各種明顯的歧視現象。例如逛超市的黑人被懷疑是小偷,開著車子卻無緣無故被警察攔下來,黑人孩子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強調看到「種族的各種顏色」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影響。
最後,這些社會學家發現,種族色盲的框架正好是種族歧視的主要來源,白人父母雖然出自於好意不想強調種族之間的差異,但也在無意之間,否認了有色人種遭受到歧視的真實狀況。這種教育方式忽略了差異,抹去了多元性。要培養多元的思考,就必須認識到差異的存在,承認仍然存在的落差。
.
3.#鼓勵遷徙
如果我們能夠鼓勵遷徙及流動,人們會把自己的文化和思考方式帶到別的地方,促進融合和變化。曾經有學者研究各個區域和城市的經濟成敗因素,發現了這些地區成功背後的原因有三個主要的因素:「科技、人才、寬容」。作者認為,「寬容」是其中最關鍵的一項,那些現在最開放的地方,經濟表現就最好。因為這些地方有更大的思考地圖,會讓人能夠放手冒險,這也是思考框架多元化所造成的經濟紅利。
像是美國被譽為一個民族「熔爐」,但是最近比較像一個「燉湯」,也就是讓裡面的好料都還維持各自的形狀。像是韓國人會住在洛杉磯的韓國城,華人會住在舊金山的唐人街,拉丁美洲的族群住在德州南方,古巴人住在佛羅里達州,巴西人就住在波士頓。雖然這種文化融合的速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快速,但是不同的文化激盪之下,也為美國社會注入了很多元的觀點和看法。
.
4.#容許摩擦
把社會上的摩擦,看成是這個社會的優勢、而非缺點。作者說到:「如果在社會裡面維持思考框架的多元化,確實會讓人們彼此之間感覺到不安很衝突,就是因為大家要看到彼此的不同,而且還要可以彼此互動。但畢竟,大家觀點不同、意見相對,本來就是正常生活該有的模樣。」
哈佛法律學院的昂格(Unger)教授認為,如果要讓政治進一步的去中心化,就必須要用一些反事實的模型來做思考。他說:「當社會很果斷地沿著一條路前進的時候,應該要多方下注,以避免損失,也就是要允許在特定的地點或部門,跳脫一般的解決方案,實驗看看不同的國家走向會怎樣。」
昂格鼓勵讓社會充滿摩擦,也鼓勵教育上面要用辯證式的討論方式,不要讓社會被束縛在單一的版本,而是可以嘗試其他的社會組織方式。運用和擁抱多元的思考框架,才能擁有多樣化的各種策略,再從中選取適合的方案。
.
【對思考框架保持警覺】
這本書告訴我們,幾乎沒有錯誤的思考框架,只有不適合某種情況的思考框架。而且各種框架應該要有共同存在的權利。但是作者們提醒我們要保持一個警覺,他們說:「唯一要注意的是,這種慷慨的態度要有一個前提,也就是說:『唯一』的一種錯誤的思考框架,就是拒絕其他的思考框架。」
要讓框架多元性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各種框架可以彼此競爭、互補、對抗、共存。然而,如果有某一套思考框架的目的在於完全抹煞其他框架的存在,這就是不可被接受的。所以作者們才說:「如果你聽到有任何人或團體,說只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放諸四海皆準,只有自己說的是真理的時候,千萬別相信。」
.
【後記:拓展想像的邊界】
如果說另一本我很喜歡的《超級思維》那本書是心智模型的「百科全書」,那麼《造局者》就像是心智模型的「使用指南」。書中有清楚的概念和步驟,讓我們了解為什麼要學習更多的心智模型,以及該怎麼樣活用各種心智模型,並且在必要的時刻推翻自己的假設,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心智模型。
這本書是今年我讀過的書裡面感到非常印象深刻,也讓我的思考方式深受啟發的。作者們把故事和理論的比例搭配得恰到好處,從一則又一則的故事和研究案例當中,會自然而然地理解作者們要帶給我們的觀點,也讓我感受到什麼叫做多元性,以及為何要擁抱差異。
從書中也可以發現,AI 並不會削弱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反而是增強了心智模型的重要性。因為 AI 無法自己建立思考框架,仍然只能依靠人類。人類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可以處理「假設之外」的新問題,能夠把心智模型的空間拓展到可以親身體驗的範圍之外,也就是能夠做到抽象與推理。人類只靠著極少數的資料,甚至是完全沒有新的資料,就能夠適應全新的、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的情境。
作者最後提醒到:「這是一個救贖也是一個警訊:一個人如果擁有建立思考框架的能力,就會保有價值。但要是放棄了努力,沒有辦法做好這件事情,就會失去現在人類的特權地位。」我們能夠想像的邊界,就是我們世界的邊界。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rRI8Kg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FRAMER
使用期限:8/15~8/21
.
感謝 天下文化 提供贈獎抽書
電子地圖的好處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就像許多爸媽,我們也讓孩子去學各種才藝,而且遵守「讓他們選」「讓他們自己決定」的原則,學過武術、電子琴、芭蕾舞等,但往往一年之內,孩子就會失去興趣,不想學,而放棄。
主要的原因是,武術、電子琴、芭蕾舞,都不是丸子(我太太)跟我擅長的項目,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是提醒他們回家要多練習,但只要一催,親子關係就緊張,小孩更不喜歡練;給稱讚,這些才藝我們也不熟,很難給出精確的正向評論,只能「你好棒喔」「有進步喔」,自己覺得詞窮,小孩也聽得出來你不懂 XD
領導團隊也是一樣,浮泛的稱讚幾乎無效,必須很精確的說出,你作了什麼事、為什麼好,這樣的稱讚,才有用。帶小孩自然也是一樣。
🔥 與其培養才藝,更重要的是培養恆毅力。
讀了《恆毅力》這本書,配合自己的人生經驗,我認為恆毅力真的很重要,也需要鍛鍊。在書本後半「如何培養恆毅力」的部分,作者提到,有效的社團經驗,必須要兩年以上,持續在一個領域突破才行。如果半年換一個社團、換一項才藝,這種走馬看花,對於孩子「從底部開始,向上認識一門技藝,遇到困境並找方法突破」,是沒有幫助的。
這很合理,就以電子琴來說,半年以內的學習,就是讓小孩知道這樂器可彈奏而已。真正要到兩年以上,他才可能至少遇到一次恆毅力循環:設定自己的目標(檢定或表演)、遇到瓶頸、尋求指導、再次突破。
之所以我們家小孩會放棄學才藝,是因為他只有「老師」一個資源,在設定目標、瓶頸突破、給予鼓勵等面向,我在家都只有一張嘴,幫不上太多忙。
為什麼選這個檢定而不是那個表演?目前孩子的彈奏卡在那邊如何突破?如何教他自己聽出目前的問題?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我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所以,再從過去的閱讀經驗回想,發現比爾蓋茲會碰電腦,是因為他的媽媽在商界,也有 IBM 的朋友,川普會做房地產,是跟他爸爸一起開始的。或許我也應該找一個自己很熟悉的領域,帶小孩一起走過兩年的「恆毅力」鍛鍊。
🔥 以「數位應用、整合與表達能力」作為才藝
因為我一直很在意小孩的數位科技使用能力,包括搜尋與找資料,經過之前寶可夢、廣島原子彈、知識地圖的訓練,小孩漸漸知道網路的強大。或許讓他們逐漸成為數位資訊的創造者,也該是時候了。
而且,小學四年級之後,功課漸重,上課、英文、寫功課之後,如果還去學個才藝,在家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實在太少。用「部落格」這個才藝,全家一起參與,我覺得也不錯。省去接送時間,將「學才藝」與「親子互動」合併。
說實在的,一開始我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不試也不會知道。
🔥 現在回頭看,我覺得很棒。
網路時代,不只我們自己要改變,給孩子的教育,也要改變。
▪ Jin's blog
➠ https://yjtsai79.blogspot.com/
▪ Yu's blog
➠ https://cytsai11.blogspot.com/
🔸 課程內容|5/29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課堂上直接做出你的部落格,回家還能幫小孩架一個。
🔥 重點是能協助、能鼓勵、能評價
如果你的專長不同,當然不用跟我一樣,教小孩寫「部落格」,但你還是可以從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中,找一個東西,具有你「能協助、能鼓勵、能評價」的特色,陪孩子快樂的走過一段時間。
當你能協助,孩子才能在疲倦的時候持續學習;當你能鼓勵,對於事情的各個面向說得清楚,孩子才有繼續前進的動力;當你能評價,孩子才會在每次的修正中往更好的方 向走。
🔥 怎麼開始讓小孩寫?
在之前的生活 Google 搜尋訓練中,像是 LINE Rangers 的角色能力、寶可夢的 CP 潛力等,他們已經發現,除了官方網站、維基百科之外,很大一部分的資訊,都是興趣者的部落格,包括食記、遊記、攻略分享等都是。認知到「部落格有影響力」,這是之前就建立的。
架設部落格,用的是我們在《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的架構,如果您也是校友,直接拿上課內容給孩子架,是很理想的解決方案。如果您不是校友也沒關係,只要能找到適合的部落格平台,就可以。
🔥 架設部落格有幾個重點:
#一開始就要好看。小孩也是視覺系的,快打旋風 2 跟快打旋風 5,你找 YouTube 給他們看,每個小孩都知道快打旋風 5 的畫面比較好,玩這個比較酷。部落格的版型設定,要讓他們自己看了都喜歡。這是利用美感吸引他們。
#陪他們建而不是幫他們建。網站名稱、網址設定、Banner 要放什麼圖,全部照他們意思,你頂多當工具人幫他設定,如果他願意拿滑鼠,就讓他拿,我們當小書僮給他建議就好。只有這樣,他才會覺得這個部落格是「我」的,而不是爸爸叫我做的。這是利用 IKEA effect:人有親手參與所做出來的東西,即使醜,自己都會很喜歡。
#架網站的過程要順_快_優雅。如果教育者本身都覺得緊張,小孩就會跟著緊張,甚至放棄。這是有研究證明的。所以,爸媽自己事前熟悉,是必須的。(因為我自己持續在開課,也在寫部落格,問題不大。)
➠ 【小學生】帶小孩寫部落格有什麼好處?該怎麼做?以及常見問答!
➠ http://bit.ly/2XQxrsk
🔸 課程內容|5/29 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課堂上直接做出你的部落格,回家還能陪小孩架一個。
🔥 今天,一定教會你架站!
更好的是,所有核心該懂的都跟你說了,日後這樣的技能,還能做很多面向的應用。這堂課,就是在分享,到底可以做哪些應用,以及做這些應用的時候,你還應該注意什麼?
🔥 孩子的部落格:用數位工具,表達自己。
跟小孩一起架設部落格,讓他學習在數位時代,用數位工具,有效表達自己。起步需要哪些硬體,該怎麼協助,沒辦法堅持下去的時候怎麼辦?如何跟學校課業、家庭生活、外出旅遊相結合?這些數位工具的使用,真的有意義嗎?我們該怎麼看待?
我自己已經帶著孩子,每天寫部落格,超過三年,這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什麼?孩子進步了什麼?回頭看,最可能放棄的原因是什麼?
🔥 能現在做,為什麼要等呢?
很多人說,這些活動、課程、研討會的網站,應該是學會出錢去架才對,怎麼會是我們個人要處理呢?孩子的部落格,應該是學校的電腦課要教才對,怎麼是我們自己要帶呢?
是的,等我們進入學會,當理事長後,再來舉辦,當然也可以。等你的孩子遇到剛好願意教的老師,再做也可以。
但別忘了,這個世界的競爭,就是「比別人先」「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就能贏。當別人還在等自己選上理事長,你作個主治醫師就能安排全國性的研討會,不正是張愛玲說的「成名要趁早」嗎?當你證明自己能獨立搞定公眾事務的時候,當然會加速機會的來臨,而人生的選擇權,也更多在你手上。
小孩也是一樣,當別人還需要等貴人,你卻已經是孩子的貴人;當別人的孩子還在努力想辦法呈現自己,你孩子卻早就有頂尖大學入學評估很在意的 digital presence 甚至 digital reputation。正是這些點點滴滴的差異,讓人生走向不同的道路。
🔥 打造自己的專業,也創造自己與孩子的美好回憶。
🔸 全新梯次|2021 / 5 / 29(六)
🔸 課程內容|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電子地圖的好處 在 找蔬食Travegg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近我們有個有趣的體悟
某次打算騎乘共享電動機車時發現車廂內提供拋棄式頭套
這次經驗讓我們深深陷入兩難的囧境
衛生起見必須得使用 vs. 為了環保拒用一次性用品
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影片裡有分享我的作法喔)
隨著日漸便利的生活,總是有些小細節是我們早已習以為常
若這些小細節也能注意到,是不是能更加減少自身的碳排放與垃圾製造
因此,我們這次整理了 #5個你容易忽略的環保小細節
來看看自己做到哪幾項吧✌️
這次也很開心與 #國泰金控 合作(好感動🥺)
一起分享電子保單、帳單的好處,以及國泰在減碳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國泰人壽獲得保險業的第一張減碳標籤
國泰產險獲得了產險業的第一張碳標籤,並建立PCR規則
國泰世華銀行在各分行導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減碳行動
讓注重環保的朋友不是孤軍奮戰
而是能跟大公司有相同的理念,一起創造更低碳排的世界🌍
最後還是呼籲大家「落實環保不是隨口說說而已」
也不是看到其他人或大企業有所表現就能鬆懈的
畢竟 #每一個小改變累積起來都會是很可觀的成果
大家一起加油吧💪
00:54 自訂你的購物SOP
03:05 帳單電子化
04:08 向名片和DM說不
04:59 飯店拖鞋及備品
05:45 過節如何環保送禮
#國泰金控 #國泰愛地球
#國泰減碳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蔬食Traveggo無肉全植簡單提案》
10/30(五)00:00開放預購 11/6(五)正式出版
少吃肉不會犧牲享受美食的權利、聰明理性購物也不會降低生活品質
環保極簡生活入門實踐 X 90道超簡單全素食譜 X 10家極推全植外食店
兼顧美味與愛護動物的飲食生活方式
一起實行顧環保、顧美味也顧營養的簡單初心Vegan純植生活
🔸網路書店限量預購贈禮
✔︎博客來、誠品網路書店贈品【Sproutee小豆芽-彈力QQ矽膠保鮮膜L】
減少傳統pc保鮮膜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前提下開發可以重複使用的液態矽膠材質,保鮮膜通過SGS標準檢測,FDA食品檢驗標準,矽膠保鮮膜可以安全又環保!
✔︎MOMO、讀冊、三采贈品【和諧生活 愛布棉厚款護墊】
特選無任何化學纖維及藥劑添加,僅用高溫熱水定型100%有機棉特製毛巾布料。附有塑鋼釦可輕易固定於內褲底部,棉布吸濕性佳、不會有回滲黏膩悶熱感,可以重複洗滌易洗易乾,也不易破損,妥善保養可循環使用3~5年以上。
🔸各大網路書店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xjf2n58
金石堂 https://bit.ly/31r6Wg7
三采 https://tinyurl.com/y3cv9ots
誠品 https://tinyurl.com/y3exlt32
讀冊 https://tinyurl.com/y56rewyj
MOMO https://bit.ly/3ksNI1n
🔸其他詳細資訊FAQ
https://is.gd/WfqRA7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邀約 | CONTACT
traveggo@gmail.com
▋追蹤找蔬食 | FOLLOW TRAVEGGO 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ravegg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ggo
Taipei Vegan Map 台北捷運純素地圖 https://reurl.cc/yZ4Yr8
#素食 #蔬食 #找蔬食 #環保 #極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opIPOhiCXE/hqdefault.jpg)
電子地圖的好處 在 務農夫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一篇是花蓮縣政府的推廣業配文
告訴大家iTaiwan是什麼?iTaiwan的好處喔~~
隨著國內行動上網人口的增加,行政院及所屬各級機關(構)為提升為民服務品質及滿足民眾外出活動或洽公等候的連網需求,自100年10月7日上午9時起開始提供本國民眾免費無線上網基本資訊服務,這項免費無線上網服務名稱為iTaiwan (愛臺灣)。這項服務名稱(SSID)為「iTaiwan」,稱作「愛臺灣」英文並含intelligent Taiwan (智慧臺灣)及 internet Taiwan (臺灣全面上網)之意。
只要持有手機門號者,請先上網(http://itaiwan.gov.tw另開新視窗)完成註冊程序後,即可在全臺貼有iTaiwan識別圖示的逾1萬個熱點進行免費無線上網服務。
此外,來台觀光旅客日益增加,常出國的都知道,到異地沒有網路會非常不習慣,有些地方的WIFI看得到卻吃不到,導致查資料、地圖、發文章都是困難的事,為提供境外旅客一個容易取得且方便使用的WiFi通訊環境,藉此提升整體觀光旅遊服務形象,iTaiwan於102年開放境外旅客申請,以解決國外來臺旅客通訊不便問題,境外旅客如想使用iTaiwan服務,可透過線上登記、線上開通兩步驟申請iTaiwan專屬帳號(網址https://itaiwan.taiwan.net.tw/FitTravelRegister.aspx)。讓國外旅客不僅能接受到台灣的WIFI熱點,更能感受到台灣的熱情。
目前我們花蓮縣就有665個熱點,可以透過官網的熱點查詢服務找到鄰近的點位,進行連網。連大家喜歡去的知名景點,像是七星潭或是東大門夜市,這些地方也是可以使用的,只要在那把wifi打開,連結到頁面登錄就可以使用免費上網,還有如果是在東大門夜市的話,手機使用臉書帳號也是能登入唷!這真的是對沒有網路吃到飽的民眾是一大福音。
首先開啟手機WIFI連接「iTaiwan」,開啟任一網頁瀏覽器,自動重新導至登入頁面,輸入手機號碼及無線上網密碼,即完成登入。
若未申請帳號,須通過手機驗證程序,
1.點選「立即申請」。
2.輸入手機號碼及檢核碼,四位數認證碼會發送到手機。
3.輸入簡訊認證碼、自訂無線上網密碼及電子郵件信箱。
4.帳號新增成功。
5.開啓任一瀏覽器連網後,自動重導至登入頁面,再輸入手機號碼及無線上網密碼後,按下登入按鈕檢查認證。
6.認證成功後,出現「無線上網認證成功」通知,即可開始使用無線上網。
相關資訊可隨時至服務網站(https://itaiwan.gov.tw)查詢,遇到問題可撥打24小時免費客服專線0800-081-051,直接讓客服中心為您處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iEGt1xXY8k/hqdefault.jpg)
電子地圖的好處 在 魯地圖Taiwan TOPO 自由/免費分享| Hi, 山友們,大家好 的推薦與評價
相較的好處是,可以針對不同zoom level 有很漂亮的渲染結果,但缺點是離線檔案很大。就以NLSC 所提供的MBTiles 來說,只到z15 就需要858MB 或742MB。用來登山的地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