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
⠀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種嚴格所保護。世界容易用言語判決使用者的心意,忽略言語和立場之間還隔著動機。明眼人或許看出這篇專訪每一個小標都脫胎自一首詩,而詩是我和阿報說話之後第一個感覺。
⠀
⠀
為什麼是詩?上好稿之後丟網頁連結給他,結果在訊息匣中點擊連結的時候跳出視窗:「网页存在安全风险,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已停止访问」。意思是,這個世界將有許多人看不見這篇訪問吧?有些事情可以改成暗號,有些事情一旦改成暗號就再也不是原來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前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改變,我知道詩就是思索這件事情的事情,然而詩往往不能消滅問題。詩只能給我們面對問題的姿態。
⠀
⠀
阿報給了我一種姿態。能有機會記錄這種姿態的我,覺得非常開心。
⠀
⠀
⋯⋯
⋯⋯
⠀
⠀
——— 这里是原来的『湾湾独立音乐速报』,现在的 @小岛音乐速报,主要发布台湾原创音乐、独立音乐新歌、MV、演出等等相关资讯,如果你也喜欢台湾音乐,欢迎关注我(愛心)
⠀
⠀
點進小島音樂速報微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置頂文中這段自介。
⠀
⠀
這介紹不到一百字,明眼人卻能看出端倪。2020 年 11 月 21 日,當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隨主席李安步上星光大道揭序,這是中國全面撤出金馬的第二年,這邊觀眾習慣入圍名單裡不見中國作品的同時,那邊觀眾大概也習慣了轉播這檔事檯面上是看不見了。那晚,灣灣獨立音樂速報同步圖文轉播得獎動態,幾則發文都被新浪下架。速報頁面隨後出現一則新貼文,大意是對待一個頒獎禮,封殺到這般地步,真的至於嗎?
⠀
⠀
那則新貼文當晚即在微博遭到圍攻,相關博主及眾多網民紛紛開始舉報,認為他的微博名稱夾帶私貨;數天後,他甚至收到了新浪站台要求改名否則對帳號進行官方處理的私訊。
⠀
⠀
消息一出,三年來受灣灣獨立速報的資訊餵養、三十多萬追蹤者中,不少人挺身而出。有人是承著自己在這裡認識數不清台灣好音樂的情,有人是見得區區頒獎轉播被動刀的不平。這抗議竟真傳到新浪某位高管耳中,高管點了頭,不對這個匯集無數樂迷的站台下手。
⠀
⠀
然而一週後,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的名字依舊被改成亂碼。
⠀
⠀
介紹寫「原來的」,是因這回終究不敵壓力,「灣灣獨立音樂速報」這個自 2017 年開站時就使用的名字,改姓成了小島。而之所以短短八十字裡「獨立音樂」、「原創音樂」並用,起因仍是「台灣」後面不能接「獨立」的潛規:
⠀
⠀
「你要跟他們解釋斷句是 台灣 獨立音樂,要找你碴的還是找,後來很多媒體省麻煩,就用了原創音樂這個詞。」原創音樂,使用時概念幾乎等於獨立音樂,為避文字獄而衍的新名目,到頭來簡介卻還得反過頭把這詞給列上才完整。
⠀
⠀
眼前螢幕裡的男子,唸「誰」的時候聽起來是「ㄕㄨㄟˊ」,說「年」的時候聽起來是「連」。他是原來的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現在的小島音樂速報始終唯一的經營者,更常把自己稱作編輯。熟的人都叫他阿報。
⠀
⠀
⠀
▍天線給了我天線的耳朵
⠀
⠀
2021 年 4 月,阿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見對岸」發表了〈台灣「獨立音樂」簡史〉。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獨立音樂四個字要加引號了。
⠀
⠀
該文從台灣的熱門音樂時期開始,順著解嚴後地下音樂萌芽、再轉化為如今獨立音樂概念的過程,約三十多年的歷史進行爬梳。文章一發,台灣社群上轉發者眾,除了史料本身激起的興趣,多少還有「這主題的文章出自中國人手筆」的詫異。
⠀
⠀
這不是阿報第一篇掀起討論的寫作。2019 年,他在〈年終總結之現場篇〉一文中,統計該年度有多少台灣樂團到中國演出,得出「台團批量上大陸」的結論,數據被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一文採酌;2020 年 6 月,緊跟當年台灣文化部補助名單公佈,阿報另一篇文〈在台團熱潮背後,了解下台灣的音樂補助是怎麼一回事〉,則向中國聽眾說明台灣音樂圈習以為常的制度,「音樂補助是大陸沒有的嘛,對於大陸很多網友來說,政府居然發錢給樂團做音樂,他們想都不敢想。」
⠀
⠀
不過,每篇長文末,總會導回小島音樂速報微博,「那裡比較熱鬧」。原有正職工作的阿報,寫長文是一年只幾次的事情,「聽見對岸」被他稱為年更號,比起小島音樂速報多時一天近十則台灣音樂情報的頻率,寫這樣有學究精神的論述,不是阿報最想做的事。
⠀
⠀
1992 年,他在福建出生。因為當地方言與台語高度相似,少年時期的阿報完全聽得懂電視上五月天唱的台語歌是什麼意思。阿報口音裡那份熟悉咬字,也原來是連上了我們對台灣國語的印象。
⠀
⠀
為什麼福建電視上有五月天?原因之一,是那個台灣音樂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年代。阿報回憶 2006 到 2010 年間,身邊的人聽的是五月天、F.I.R. ,唱片行裡賣的是陳綺貞。
⠀
⠀
另一個原因乍聽有點玄,想想卻有道理:「就,我們家的電視天線,那時候收得到台灣電視的訊號。我可以看中視看台視看華視,我記得這三個電視台最主要⋯⋯」不對、先等一下,這合理嗎?
⠀
⠀
「不是,我們離金門很近你知道嗎?那個電視信號到福建都清楚,大概就和廣東那邊常看到香港的電視是一樣的。」
⠀
⠀
青春期的阿報和家人搶遙控器,想看的是台灣樂團上節目打歌、廣告間的新曲 MV。為什麼想看?他說新世紀之初五月天《搖滾本事》演唱會,是自己第一次在螢幕上看見樂手操著樂器,有鼓、有吉他的舞台。
⠀
⠀
因為帥吧,阿報說。就像許多少年少女。
⠀
⠀
他要到二十多歲時,才發現台灣所謂「聽團仔」不少已把五月天劃到商業樂團的那一邊,這一點和阿報身邊的中國樂迷不同。包含阿報自己,至今都還對五團抱著當年獨立音樂啟蒙的好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沒有社群、自媒體,阿報心中的台灣音樂地圖描製除了電視,靠的是蝦米音樂和豆瓣兩大平台的音樂導介。
⠀
⠀
「以前只知道五月天陳綺貞這種大名字,什麼絲襪小姐,什麼女孩與機器人、法蘭黛、先知瑪莉,都是因為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做得很好,我才知道的。」
⠀
⠀
今年辭去工作回到福建的阿報,電視台不再收到台灣訊號。養成他品味的蝦米音樂,也在今年二月終止營運了。
⠀
⠀
其實,誰還看電視呢?中國的唱片行一樣在倒,台灣音樂的影響力也在中國漸弱。少年阿報上了大學,那時躺在宿舍床上聽癡了的透明雜誌、甜梅號、回聲樂團,至今還是他的最愛,彷彿有什麼停在那裡。
⠀
⠀
⠀
▍你看團時很近
⠀
⠀
從速報發文消息之速、簡史鑽研之執著,很難想像阿報本人只來過台灣兩次。2018 年,回聲樂團休團後睽違兩年重聚《巴士底之日十週年》演出,26 歲的阿報心想,是時候了。
⠀
⠀
18 歲的阿報,大學上的是物理系,一入學就加入吉他社。「這邊的吉他社,相當於台灣的熱音社,是玩樂團、搖滾那種的。」社團裡都是音樂同好,只不過大家聽的多是中國搖滾,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聽台灣樂團的有但不是很多。阿報只能靠著網路來尋找台樂同夥。
⠀
⠀
「一開始都是打關鍵字,比如你在微博搜個安溥,搜到很多博文,那基本上提到的人都是喜歡安溥的,你就循著這些內容認識一些網友這樣。」
⠀
⠀
有了點和線,總會想到面。微博上,阿報找得到日本音樂速報,找得到英國音樂速報,就是沒有台灣。
⠀
⠀
然而,他並沒有立刻著手一個以台灣音樂為主題的自媒體。他最早創的是一個發表「洋蔥新聞」的站台。
⠀
⠀
洋蔥新聞語出美國一家生產諷刺新聞的媒體「The Onion」,後來詞彙延伸用於描述基於嘲弄目的所生產的新聞,多少包含造假和誇張的成份。阿報以音樂為題,寫了幾篇洋蔥,覺得沒意思。
⠀
⠀
「很多所謂音樂媒體,也就跟內容農場一樣,它可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我想說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音樂媒體來說一些事情,就覺得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一下。原來那個號比較搞笑,寫了幾篇之後就放掉了。」
⠀
⠀
2017 年 10 月,阿報滿志躊躇,下定了決心。站台名字,他早在註冊前就擬好:台灣獨立音樂速報。他沒想到申請第一關就被系統自動拒絕,原因是「台灣獨立」不能使用。
⠀
⠀
「靠,我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吔!那時我很急,想說哇靠那怎麼辦,我要改什麼名字,一下子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想那把『台灣』改成『灣灣』好了,結果就這樣註冊下來。」
⠀
⠀
誰能逆料灣灣獨立這名字也只撐了三年。
⠀
⠀
隔年,他循自由行買好了機票,回聲演唱會的票約在台灣面交。第一次到台灣,一切新鮮,和合購門票的台灣歌迷一起排隊時,連坐下也讓阿報震驚。
⠀
⠀
「我們在這邊排隊都是站著的,因為我們覺得說地板可能比較不乾淨。那個台灣樂迷就拉我說你要不要坐著、要坐著嗎?我還猶豫了。」
⠀
⠀
還有許多。比方他和那人聊起自己當年在上海看了四十幾場演出,那人竟回「所以,上海那邊是只有台灣樂團可以看嗎?」比方他提起法蘭黛,那人竟回:「沒聽過欸,誰啊?」
⠀
⠀
訪問時我向阿報嚴正澄清,上述行徑可能屬於該名歌迷的個人問題,從中倒仍延伸探討不少觀察:阿報直言,相對於他身邊的中國樂迷對台灣樂團的認識,台灣樂迷對中國獨立音樂的了解在他看來確實遜之;此外,台灣聽眾的分眾程度也更高:
⠀
⠀
「我問他頑童是不是在這裡很紅,他說對,但那是聽說唱的人在聽的,他們是聽團仔,不怎麼聽頑童。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我聽台灣音樂不管你說唱還是搖滾還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台灣音樂我都聽。反而在台灣,你們好像有分聽團仔是聽團仔,然後說唱仔是說唱仔?」
⠀
⠀
我沒告訴阿報,這群人在台灣更常被叫做嘻哈仔。
⠀
⠀
幸好這趟台灣之旅的經驗不只有距離。走進 Legacy,阿報在台前熾熱,意外發現台灣歌迷比中國聽團仔冷靜太多,「特別像北京這類的搖滾重地,或者迷笛這樣的音樂節,在大陸聽現場大家是狂叫狂撞的,歌與歌之間會問樂手等等晚餐要吃啥,」在中國,衝撞喚作「POGO」,音樂節若辦在一片草地,演出結束後大家會站在一片泥地上,「我覺得台下大家好安靜啊,我在大陸是最冷靜的,在這裡變成最熱情的。」
⠀
⠀
「然後柏蒼在台上問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從新竹來?有沒有從桃園來的啊?』我就看說怎麼沒人舉手啊?在大陸假如台上喊到哪個地名,肯定就很多人舉手比大聲的。忽然心血一來,柏蒼問完一輪我就超大聲喊:我是從上海來的!!!」
⠀
⠀
他說,柏蒼嚇到了。那瞬間的阿報和身邊的人多不一樣,卻又多麼近。
⠀
⠀
⠀
▍為了避免開始
⠀
⠀
對聽團仔而言最幸福的事,或許就是待在音樂的世界裡。然而,現實是世界上永遠有音樂之外的事。
⠀
⠀
隨著社群趨勢,音樂人及其團隊也發展自媒體,將聲量與話語權從傳統媒體握回手心。對經營速報的阿報而言這一則以喜,他可以藉由翻牆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追蹤音樂人,即時獲得新訊。阿報樂於在社群上追蹤台灣的樂評、音樂媒體,同時也信奉人肉推薦勝過音樂播放平台演算法。樂評在媒體的撰述、音樂人在社群上的互粉互推,對還有正職時一天頂多花一到兩小時整理速報題材的阿報而言,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
⠀
一則以憂,是中國對社群的管制再加上兩岸箭弦的繃緊,讓音樂圈裡的人常常彷彿是即將射出的箭。
⠀
⠀
「以前沒有社群,很多事情是大家都不知道。那現在,大陸樂迷如果平常不會翻牆的話,可能並不會特別清楚台灣樂團在一些政治或者社會議題上的表態,結果就造成一些認知分裂的情況。例如前幾年,脆弱少女組在社群上發佈了台獨相關言論,消息鬧大之後很多大陸歌迷就哇啊脫粉啊,因為他們原本聽這個團的音樂,感覺就是清新啊可愛啊,不會想到政治立場是對立的。反而是和我一樣常翻牆的人,很多事情早就知道了,反應沒這麼激烈。」
⠀
⠀
敏感的也不只對方。2019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杜鵑花音樂節,上台獻唱音樂節主題曲,身後是傷心欲絕的官靖剛和美秀集團的劉修齊拿著吉他伴奏。阿報當天把影片上傳速報,後來卻看到劉修齊在 Facebook 上表示阿報只因他個人參與活動就把樂團的名字和柯文哲放在一起,會給人不好的聯想。
⠀
⠀
「我那個時候真的完全不懂台灣的政治你知道嗎?我想你一個市長出來講話,你樂手彈琴,這個有什麼啊?我完全無法理解。後來才知道台灣人對這個很敏感。」社群催化動輒炎上,但真正刺激神經警醒的仍是政治。兩岸情勢一動一靜,小島音樂速報信箱裡的檢舉信頻率可以說是地震儀了。早前因新疆棉事件,一系列藝人紛紛與品牌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網民統計解約與沒解約的藝人名單,留言催促藝人解約,阿報發文表示希望藝人不需要被逼迫表態立場,隨即遭舉報禁言三十天;平素裡,發佈拍謝少年、盧廣仲新歌訊,總有人傳訊「台獨藝人的歌不要發了」,數量多寡而已。
⠀
⠀
網路外的世界,阿報也並不快樂。音樂推廣工作,在中國環境裡越趨艱難。
⠀
⠀
「在大陸做文化產業,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做這件事,經常遇到難以想像的荒唐事。我舉一個台團的例子,有台灣樂團歌詞裡面會寫抽菸,這很單純嘛,它甚至跟政治立場沒有關係,它就是講抽菸啊,但你這首歌在大陸有些城市就是不能演出,因為你報批的時候有關部門的人會覺得對青少年不好。我覺得哇這很莫名其妙吔?為什麼歌曲能在平台聽,演出卻不能演?類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削弱你的成就感。然後你就不想幹了真的。」
⠀
⠀
去年秋天,阿報終於遞辭職信。在上海聽了無數演出、度過一整段音樂職涯的他,又回到了福建,他最一開始聽見台灣音樂的地方。
⠀
⠀
現在的他接案糊口,經營小島音樂速報的時間多了那麼一點點。上一份工作留給他的,是他身上的媒體素養與判斷眼光。他懂得某些行規,例如在中國封殺也分等級,「像盧廣仲,他是歌曲可以聽,但演出不能來,這是半封殺;那像滅火器,他是歌不能聽、演出也不能來,那它是全封殺;何韻詩,她歌曲不能聽、演出不能來,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現,這是徹底封殺,又是分好幾個檔次你知道嗎?」
⠀
⠀
近來小島音樂速報的發文稍稍增多,幕後的阿報眉頭皺得也沒少。有些音樂人有流量,有些剛起步,發佈情報時會不自覺大小眼嗎?點閱一定會高的音樂人醜聞八卦,要發嗎?會不會因為每每發政治敏感情報就被罵,而下意識自我審查?這一切,阿報說他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被改變了。至今抵抗著壓力的,是每每他遇難時現身的同等善意,那是對台灣音樂一樣有愛的人們。
⠀
⠀
他也還有愛。「有時候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幹這真的太屌了,我一定要讓全世界聽到,結果發出去沒幾個人理你,這個沒辦法,沒辦法。你只能承認說,同一首歌真的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是不管怎樣,你當時肯定會心情不好,肯定會低潮,這麼好的音樂怎麼會沒人給你反饋呢?」
⠀
⠀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今天過了再想第二天的事情啊,就這樣。」
⠀
⠀
⠀
▍因為我錯過命運
⠀
⠀
此刻,小島音樂速報微博有近 39 萬人追蹤。變現的可能,阿報是想過,但沒多久就放下了。
⠀
⠀
「本身我就是一個搬運,我只是通過翻牆,把台灣的資訊轉移到大陸而已。我覺得這個稱不上是什麼多高明的技術,我只是做這樣一件事,讓更多人獲得資訊更方便而已。」
⠀
⠀
他自己成為了收到台灣訊號的那副天線。
⠀
⠀
天線的幸福是什麼呢?〈台灣「獨立音樂」簡史〉完成半年,阿報依然滿意,準備功課時他讀到「台客」一詞原來在台灣語境中經歷流變,從二十年前帶有土氣、流裡流氣的負面意涵,到如今大多偏向正面、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形象,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而因為他寫下,許多中國聽眾才知道。
⠀
⠀
訪問時,他說還有幾個詞他不懂,例如 8+9 和 1450。「你寫中文我還查得到,你寫數字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啊!」我向他說明,他哦了好幾聲,說他懂了。他明白的表情,讓這場訪問其中的幾分鐘,也成為了他因愛而獲得的東西之一。
⠀
⠀
那篇簡史,其實是在他被禁言三十天的期間寫的。
⠀
⠀
他還有很多想寫的,比方台灣說唱的發展,台灣電子搖滾的發展,但辭職以來也還沒有時間完成。他也依舊想念台灣——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來台灣時,他除了參加簡單生活節,還看了好幾部電影。「我除了是音樂迷,還是電影迷。很多電影大陸看不到啊。」原來轉播金馬獎也是為了愛。今年,疫情成了另一道看不見的牆,和金門很近的福建忽然又顯得很遠。
⠀
⠀
我問,現在的台灣音樂,和當年他隔海聽見的台灣音樂有什麼不同呢?他穿過鏡頭看著我,說下面這段一定要寫:
⠀
⠀
「就,現在疫情下到我們這邊演出必須要先隔離,然後你回台灣也要隔離,不像從前那麼方便,導致很多音樂人必須做選擇,要嘛長期待在大陸,要嘛長期待在台灣。」他說,「從前是有些流行歌手會常駐大陸發展,現在有少量獨立樂團也走上這樣的路,在這邊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把幾乎所有的事業都放在大陸。那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啦,說真的:台灣是一個創作自由的環境,就像 Leo王在金曲獎說的,他想唱什麼唱什麼,想寫什麼寫什麼,但有的樂團只單純依賴大陸市場,就不得不順從大陸這邊的規矩。比如剛剛講的抽菸,你寫一首抽菸的歌不能在大陸唱,以後你就不會寫抽菸的歌了⋯⋯」
⠀
⠀
「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在台灣的話你可能會寫一些別的,但你在大陸你只會寫這些歌,你就變得跟⋯⋯其實跟一般的大陸樂團沒什麼兩樣說真的。除了你身份證拿的是台胞證之外,你跟其他大陸樂團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覺得台灣人你要分析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之前能寫那些歌⋯⋯我不反對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音樂人自己的路要怎麽走,還是要好好思考。」
⠀
⠀
不為自己可惜的,阿報為這些可惜了。因為那是他追逐著很久的地方。長大是發現原來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有人想離開,這時到嘴邊的話倒只有淡淡一句「可惜了」。
⠀
⠀
或許不該說他是天線,天線是不懂追逐的。那年甜梅號到上海交通大學演出,阿報穿越幾十公里,從上海這頭追到那頭,只為了聽一場學生辦的音樂節裡在校園禮堂的演出,「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人,沒有座位可以坐,只能站在很邊角的地方聽。那個場景想起來滿寒酸的,但還是很感動。那個時候音樂響起來,一切進入那個氛圍⋯⋯」
⠀
⠀
那是他唯一一次聽到甜梅號現場,因為後來甜梅號解散了。
⠀
⠀
他懂得錯過的滋味,直到今天仍努力不讓更多人錯過。
⠀
⠀
⠀
⠀
⠀
⠀
在福建,他聽五月天和陳綺貞長大 ——
專訪台灣獨立音樂微博「小島音樂速報」
facebook.com/biosmonthly/posts/4910417448988329
⠀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插畫_ Penn⠀IG@yanjin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
⠀
文中標題皆改自顧城詩作: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
⠀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
⠀
一切仍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錯過〉
電影市場動態 統計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台灣能源拚轉型更順利 台電董座楊偉甫:需積極引進跨領域人才 促進跨領域創新..... (12/23/2020 中央社、大紀元)
(記者張建中報導)台灣能源拚轉型,連帶讓跨界人才需求急迫,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過往傳統電力人才以電機、機械與土木科系為主,如今需要增加招募化工、生態、水利與統計等相關人才,透過跨領域人才滿足分散式能源發展,並迎合大數據趨勢。
工研院今天舉辦綠能跨域創新新世代人才菁英論壇,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說,電力系統是台灣經濟成長重要基礎,政府推動能源轉型與智慧電網,都需要電力及電網相關人才加入,推升電力、電網求才若渴。
劉文雄表示,為鼓勵既有工程人員及學生加入電力領域,工研院雙管齊下,除設立電網學校,培養有意進入電力的人員相關基本知識,並設立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鼓勵在學學生就讀電力相關課程。
楊偉甫說,過去傳統電力人才以電機、機械與土木系為主,隨著政府推動能源轉型,台電近年積極招募跨域人才。
他進一步說,由於分散式能源發展,電力調度、儲能設備與大數據分析都相當重要,再加上,政府推動風電及太陽能國產化,帶動生態議題,台電現在增加招募化工、生態、水利與統計等相關人才。
此外,為了增進與外界的溝通,楊偉甫說,台電同時招募大眾傳播人才,增加行銷溝通管道。
台達電人資處長陳啟禎表示,台達電對儲能人才需求迫切,只是相關人才除了要精進專業技術,同時也要提升通訊、人工智慧及表達等能力。
引進新世代跨領域人才促進產業創新
(大紀元記者宋順澈台灣新北市報導)台灣沒有自產能源,石油是遠從萬里迢迢之外的產油國家進口,而石油對地球的污染日益嚴重,石油也有枯竭的一天,發展綠能可以讓地球的污染減到最低,也是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重要政策之一,因此台灣的綠能研究也是需要大量年輕一輩的人才揖注,才能讓產業界、學術界、研究界、所有民眾產生共識,才能讓綠色能源永續傳承發展。
根據IEK Consulting的資料顯示,若未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改善,太陽光電、風力與儲能能產業預計將在2021年逐步反彈成長,全球市場產值將從2,076億美元成長至2,461億美元,漲幅18%。政府日前也宣布《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明年起正式上路,約束部分企業導入綠電做法,勢必帶動再生能源或儲能設備等加速發展,也因此相關應用人才百花齊放,電力及能源產業已被視為跨領域的新興高科技產業。
為布局下世代電力人才培育,工研院、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攜手LinkedIn及產學研今(23日)舉辦「綠能跨域創新,新世代人才菁英論壇」,邀請重量級專家分享電力產業動態與人才需求,並於論壇上頒發首屆「劉書勝紀念獎」以及「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藉以鼓勵更多優秀人才投入電力產業。論壇現場吸引近三百位產官學研各界人士蒞臨參與,顯示此一議題已廣受社會各界重視與關注,希望透過相關產業、學術界、研究界等的集思廣益,積極擘畫台灣電力與能源人才養成之發展方向,也期盼讓千里馬與伯樂相遇,帶動台灣電力與綠能產業全面發展,為台灣供電穩定及再生能源發展盡份心力,創造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局局長游振偉表示,蔡政府上任後把能源轉型列入首要工作,將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並透過「5+2產業創新計畫」,將綠能科技視為重點發展項目。綠能已發展為跨領域產業,可預見未來電業供應鏈上會有許多創新商業模式,如電網規劃、設計、運轉與維護之人才培養等,而人才攸關電力產業競爭力,台灣迫切需要投入資源培育電力菁英。這次論壇對於電力與能源人才養成幫助甚大,除了匯集許多業界先進跨界參與對談,給予台灣電力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方向上寶貴的建議,也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以及劉書勝紀念獎,透過實質獎金鼓勵有潛力的學子加入電力相關領域。很榮幸能將首屆劉書勝紀念獎頒給優秀年輕電力菁英,期盼藉此拋磚引玉,帶動台灣電力人才的世代傳承。
工研院院長暨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理事長劉文雄表示,台灣現在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過程,這當中電力與能源產業,都已在ICT科技的導入下,逐漸變成具有前景「科技產業」,衍生許多新興的機會與商業模式。最近工研院才跟台電簽署MOU共同培育人才,就是希望結合工研院跨領域創新科技的優勢與台電豐厚的實務經驗,共同開創出電力產業的新藍海。本次論壇,邀請國內指標級學界、企業界專家,共同找出下世代電力人才的新契機。另外,現場也頒發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以及由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成立的劉書勝紀念獎,希望以實質獎勵,培育更多年輕世代菁英。
劉文雄表示,除了優秀電力菁英挹注,凝聚社會共識也是推動能源轉型重要關鍵,不可能只靠政府單打獨鬥,更需要電力發電端、用電端攜手合作,且必須人民、政府、產業相互合作,建立正確能源觀念的公民素養才能達成。在全球面對2050年碳中和議題上,能源就扮演了關鍵角色,台灣在發展再生能源、維持供電穩定上,也應導入電力承載順序概念,在解決電力問題上,可依序優先思考從節約能源、需量反應、分散式電源等著手,如果這三者都不可行,再來規劃蓋變電所或新電廠,確保供電穩定與友善環境,幫助台灣朝碳中和目標邁進。
電力與綠能產業名列全球Top10,成長最迅速產業綠金人才搶手論壇,邀請考試院第13屆考試委員,同時也是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姚立德、以及LinkedIn 台灣區資深客戶經理顏淑芬,分別以「跨域新契機─如何建立永續能源世代的人才培育」、「電力與能源產業人才需求─你準備好了嗎」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並與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盧展南、台電副總徐造華、台達電人資長陳啟禎、台積電廠務處資深處長莊子壽、達德能源法務與人資總監申心蓓、以及工研院產業學院執行長周怡君進行綜合座談,共同探討電力與能源人才需求與發展。
考試院第13屆考試委員,同時也是台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姚立德表示,台灣近年來積極發展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並訂下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20%目標。人才是產業的基石,隨著電力與能源產業蓬勃發展,業界迫切需要優質及充分的人才投入能源科技產業,培育人才不只是單靠學校,應整合產官學能量,產業界提供具挑戰性及未來性的職缺、政府建構友善的教育法規環境、學界則增設電力或能源相關課程,讓學子可以學習精進,藉由三方攜手並進,才能幫助台灣電力人才生生不息。
LinkedIn 台灣區資深客戶經理顏淑芬指出,為分析綠能產業發展以及相關所需技能,利用LinkedIn獨有的經濟圖譜(Economic Graph)資料庫,連結7.22億的會員大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綠能人才可從事的產業非常廣泛,而且在美國、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等國家對於相關人才需求都非常旺盛。相關人才技能需求除全球共通的再生能源外,全球綠能人才共通技能更多側重於能量效率及永續。此外,不論台灣或全球,具備大數據/機器學習/資料分析技能則是共同的成長趨勢。
電力獎金挹注 讓綠金產業永續傳承
論壇上也特別頒發由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設立專款專用的兩項獎學金:劉書勝紀念獎,以及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
首屆「劉書勝紀念獎」為鼓勵投身電力系統與電網領域且表現出眾之優秀青年,經由其家屬、親友及同業支持,藉以紀念劉書勝先生畢生對於台灣電力系統與電網發展的卓越貢獻,以及嘉勉初入職場的傑出電網與電力人才,薪火相傳。首屆劉書勝紀念獎由台電公司電力調度處工程師鄭宇軒獲得。28歲的鄭宇軒大二就下定決心要為台灣電力產業盡份一己之力,加入台電至今僅三年時間,他研究電力系統頻率控制的碩士畢業論文,不但被台電採用,更成為少數資歷不到十年就派到國外,參與國際級研討會的台電人。鄭宇軒獲獎提名人,電力調度處處長吳進忠表示,鄭宇軒是台電重點栽培的電力精英,他參與智慧電網推動方案時,透過宣傳影片、設立網站等不同行銷手法,促使台電於新加坡智慧電網國際指標(SGI)於今年擠進前十名。鄭宇軒表示,台電給他很大空間發揮所長,包括智慧電網、輔助服務、電力系統預測等工作,讓他有機會成為推動台灣未來電力永續的推手之一。
「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旨在培育電網與電力領域人才,由30個頂尖產學研界共同支持下成立,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此領域進行研究與就業。此次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共分為優秀專題提案獎、優秀學生獎、傑出專題成果獎、電網學校實務菁英班特別獎等4項,總計22人得獎,其中,獲得傑出專題成果獎肯定,來自台北科技大學電機系的吳學儒表示,他在課堂上看到老師播放電線桿維修人員切斷電力時,瞬間噴出來的電光,有如電影般畫面讓他印象深刻,對電力的興趣開始萌芽,大學期間積極修習電力相關課程,厚實自己的電力領域實力,這次獲獎專題「適用於LLC諧振轉換器之優化頻率調變複合式最大功率追蹤器之研製」,主要是探討如何透過軟體演算法偵測,提高太陽能電力轉換效率。榮獲此獎項對他是一大肯定,會好好運用這筆獎金,投入更多電力研究。
「電網人才發展聯盟獎學金」得獎名單:
https://college.itri.org.tw/powerschool/1091214.pdf。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115145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12/23/n12640405.htm
♡
電影市場動態 統計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整個 TikTok 交易
根本啥問題都沒解決」
——Techcrunch
────────────
Hold the door!本週有好多人在扮演布蘭的忠僕阿多的角色。有些人失守了,有些人頂住了,有些人則敲鑼打鼓地宣稱自己頂住了......
電視機守門人之亂
 ̄ ̄ ̄ ̄ ̄ ̄ ̄ ̄
2020年好萊塢開始把發行通路的重心從電影院轉向電視機。然而跳過電影院之後,這些片廠新推出的串流服務仍然得對付電視機的守門人——機上盒業者(除非好萊塢發明直接將電影用第六感傳輸到用戶腦中)。
兩家今年啟動的重量級串流服務包含 NBCUniversal的 Peacock 和 WarnerMedia 的 HBO Max,開張數個月以來仍然無法上架美國普及率最高的兩家機上盒 Amazon 和 Roku。談判始終無法談攏的理由是傳統電視頻道的分潤是這些機上盒業者重要的收入來源,他們不樂見電視台將發展重心從頻道轉為串流,因為串流目前還沒有讓他們分一杯羹的商業模式。所以無論 Amazon 或是 Roku 都試圖利用談判杯葛 App 上架來傳達這個訊息。
上週 NBCUniversal 決定祭出談判殺手鐧,通知 Roku 如果再拒絕上架 Peacock 的話,該集團下46個 App(多為NBC旗下各電視網的App)將在這個週末集體下架。
這個最後通牒總算終結了這個延宕數個月的談判。昨天 Roku 突然發表聲明表示 App 上架談判(以及敵對狀態)總算告一段落,Roku 用戶將可以繼續使用 NBC 各頻道的 App,並同時終於可以開始安裝 Peakcock 串流服務的 App。Roku在聲明中說:「兩家公司之間已經建立互蒙其利的合作關係,合作內容包含將 NBC 的內容加入 Roku 頻道中以及在廣告業務上更具意義的合作,我們因此可以在未來提供更多新的選項給消費者。」
先前媒體報導指稱 Roku 試圖對 NBCUniversal 收到的 Peakcock 廣告收入要求分潤 30%。由 Roku 上述聲明可以推測,NBCUniversal 可能在談判中做出一定程度的讓步換取 Peacock 上架。
同樣的守門人絆腳石也發生在音樂串流產業上:
音樂產業透過 Spotify 跳過實體媒介和通路的,但終究也跳不過 Apple 的 App Store 這個抽成高達30%的霸道守門人。
一直到處告官指控 Apple 獨厚自家 Apple Music 服務的 Spotify,在上週 Apple 的發表會後隨即發表措辭強烈的聲明<指控 Apple 濫用其市場力量創造不公平競爭的條件。
讓 Spotify火冒三丈的就是新推出的 Apple One 全餐式訂閱服務。Apple One 全餐包含了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 和 iCloud 這四道菜,其中市場競爭最激烈的 Apple Music 被綁進方案中,等於用其他四道小菜(比如乏人問津的 Apple TV+) 來補貼這一道主菜。Spotify 相比之下立刻失去競爭優勢。
Spotify 大聲疾呼主管公平交易的政府部門如果再不出面阻止 Apple,將傷害整個創新社群並影響消費者聆聽、互動、創造的自由。Apple 對此則則冷淡回應道:Apple One 的真正目的是幫消費者省錢,而消費者仍然可以自由地探索並選擇其他人的服務諸如此類的。
果然是市值兩兆美元的霸道總裁該有的回話口氣啊~
國家守門人之亂
 ̄ ̄ ̄ ̄ ̄ ̄ ̄
本週是美國總統 Donald Trump 給字節跳動將TikTok 國際版抖音美國業務拆分給美國公司的最後期限。過去一整週因此就是各種漫天消息的大亂鬥:
首先週一 Microsoft 率先宣佈自己已經出局,因為字節跳動已經通知 Microsoft 將不會把 TikTok 在美國的業務出售給微軟。全球媒體開始猜測另外一個買家 Oracle 幾乎確定出線的同時,包含隸屬央視的中國環球電視網以及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所有的南華早報卻不約而同地做出和全球媒體完全不同的結論:誰也不買到 TikTok,因為字節跳動不會賣,也不會把 App 程式原始碼轉移給任何人。
到了星期五 Trump 果然說到做到,發佈了美國政府要在 9月20日(也就是今天)起以國安因素禁用 Wechat 微信和 TikTok 國際版抖音的實施方案。不過表面上的禁用方案背後,其實特地為 TikTok 量身打造了一條生路。
首先,今天開始這兩個 App 會在美國境內禁止下載。在此同時, Wechat 的既有美國用戶會因為另外一條禁止網站代管、內容傳輸、轉帳和付款等業務的規定而開始無法使用 Wechat,但 TikTok 相關服務禁止的期限卻一口氣延後到11月12日。玄機就在這個日期,因為正好落在美國總統大選後幾天。Trump 似乎體認到 TikTok 即刻停用將激起選民憤怒,影響年輕人的選票,因此決定把這個複雜難解的題目留待選後再解。
緊接著星期六深夜,果然傳出 Trump 已經准了 TikTok 的股權交易。最後是 Oracle 和 Walmart 將和字節跳動共同成立一家新的美國公司 TikTok Global ,未來會在美國上市公開募股。Trump 同時透露 TikTok Global 可能會設在他的票倉德州,僱用至少2.5萬人,並且該公司將捐出 50 億美元做為教育基金。
美國商務部也隨即對於股權交易的正面進展釋出善意,原本今天開始對於TikTok 的禁止下載封殺令立刻喊卡,要延後到9月27日再實施。
然而所謂「正面進展」也有不同意見。根據美國記者 Alex Sherman 在twitter上發文的統計,Oracle 會買到新公司 TikTok Global 12.5% 股權,Walmart 則會有 7.5%,也就是說一番折騰下來兩家美國企業總計買到20%股權,而 TikTok 原本的母公司字節跳動仍將持股80%。雖然字節跳動背後還有兩家美國投資公司(Sequoia Capital 紅杉資本和General Atlantic 大西洋大眾),如果把這些股東的持股也計算進來會讓美國資金勉強過半,但仍和 Trump 原本說的「拆分業務」有不小的差別。
科技媒體 Techcrunch 在交易確定之後隨即發出一篇評論說,這整場大戲完全是沒有意義的徒勞。原本美國人對於 TikTok 最大的疑慮是美國用戶的隱私權風險,以及中國政府是否可能透過演算法散佈對他們有利的政治資訊。然而在昨晚定案的交易之後,除了 Oracle 的雲端服務買到了 TikTok 這個大客戶,Walmart 則買到了從此以後可以向美國青少年兜售各種商品的新管道之外,根本沒有降低美國人的隱私權風險和中國政府介入的威脅。
「整個 TikTok 交易根本啥問題都沒解決」Techcruch 的編輯這麼下結論。
論壇守門人之亂
 ̄ ̄ ̄ ̄ ̄ ̄ ̄
為了擺脫唱片公司的版權拆帳束縛,Spotify 過去一年開始重金發展 podcast 內容。然而從賣音樂變成賣節目之後,Spofity 也開始像 Facebook、Twitter 或是 YouTube 等社群平台一樣陷入「審查還是不審查」的泥沼。
據說花了上億美元挖來的知名 podcast 主持人 Joe Rogan節目才在9月1日開播就停職 Spotify 惹來一堆麻煩。
先是右派人士發現 Joe Rogan 節目中受訪的極右派人士 Milo Yiannopoulos、Alex Jones 等集數被 Spotify 自我審查而未上架。
緊接著,左派人士則發現上架的另一集 Joe Rogan 節目邀來著名的「恐跨性別者 」Abigail Shrier 上節目,和主持人一起大談跨性別跟自閉症一樣是一種病態,而且並將病因歸因於年輕人看太多 YouTube 影片的結果。
Spotify 執行長 Daniel Ek 不得不因為保留這一集所引發的爭議召開會議親自向員工解釋。他強調沒有下架這一集並不代表公司拒絕聆聽外界的聲音。他同時要求同仁千萬不要將會議內容外洩,但顯然不滿的 Spotify 員工並不同意保密這道命令,隨即向媒體披露老闆為該節目辯護的完整過程。
另外一位今年不斷被員工包圍挑釁的老闆是 Facebook 的 Mark Zukerberg。
對外,Zukerberg 始終堅稱臉書的廣納多元、不受審查威脅的自由討論是有利於民主的(並因而要求全世界忍受包含反疫苗等討論)。諷刺的是,對內 Zukerberg 開始主張為了員工和諧必須限制員工討論政治議題。
在 Facebook 這個全世界最大公共論壇上,版主的每個舉動都足以左右全球政治動態。然而作為版主中的版主, Zukerberg 卻宣佈在公司內部網路中除了專門開來討論政治議題的討論區之外,員工將不得在其他區塊討論包含 Black Lives Matter 等政治議題。
三個月前Facebook 員工才多次逼宮,以虛擬罷工的方式要求Zukerberg 面對 Facebook 助長 Trump 各種不實謊言、鼓吹暴力和種族主義發言所造成的惡果。Zukerberg 如今終於想到管制員工政治發言這個錦囊妙計來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果真是不世出的天才。
|新聞出處|
Neither Microsoft nor Oracle gets to buy TikTok US: Chinese state media(https://tcrn.ch/3htX7mT)
Apple says its new Apple One services bundle isn’t unfair to Spotify(https://bit.ly/33uJQFE)
Spotify CEO Defends Keeping Transphobic Joe Rogan Podcasts Online(https://bit.ly/3krs5Op)
In the WeChat, TikTok US shutdown order, TikTok gets Nov. 12 stay, keeping it up through the US election and Oracle dealmaking(https://tcrn.ch/3cavpuk)
NBCU Threatens to Pull TV Apps From Roku Amid Fight Over Peacock Deal Terms(https://bit.ly/2ZOVvhy)
Roku and Comcast reach agreement to carry Peacock on Roku(https://bit.ly/2FPZiEj)
President Trump reportedly has approved the Oracle deal for TikTok’s US operations(https://tcrn.ch/3hOAiu8)
The TikTok deal solves quite literally nothing(https://tcrn.ch/3hNgOpV)
Mark Zuckerberg Wants To Silence Facebook’s Employees(https://bit.ly/32MG6QQ)
電影市場動態 統計 在 2021年電影市場動態統計:結案報告 - 台灣經濟研究院圖書館 的相關結果
為使社會大眾能即時瞭解我國電影產業動態發展概況,本案運用全國映演業提供之票房統計資料分析我國電影市場概況,並以季報形式讓業界先進與民眾能即時的掌握我國電影 ... ... <看更多>
電影市場動態 統計 在 調查與研究 - 文化統計網 的相關結果
日期 種類 類別 檔案下載
2022/5/31 調查研究報告 影視與流行音樂 檔案下載
2022/5/31 調查研究報告 影視與流行音樂 檔案下載
2022/5/31 調查研究報告 影視與流行音樂 檔案下載 ... <看更多>
電影市場動態 統計 在 電影事業 -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的相關結果
電影事業 · 2021年1月至3月電影市場動態.pdf · 2021年1月至6月電影市場動態.pdf · 2021年1月至9月電影市場動態.pdf · 2021年電影市場動態統計(年報).pdf.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