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17日係「國際不再恐同日」,個英文名好長 -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Transphobia, and Biphobia,簡稱IDAHOTB。
如果你年紀有返咁上下,就會睇住呢日由 IDAHO 變 IDAHOTB,不過依家性別身份咁多元,比較欣賞香港區集會籌委改嘅「IDAHO+」多啲。
點解要有紀念日?
因為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同性戀(homosexuality)喺《國際疾病與相關健康問題分類標準》(簡稱ICD)中移除。同性戀同疾病脫鉤,亦都唔需要害怕會「患上」呢個病。呢個就係IDAHO一開始淨係叫 “against Homophobia” 嘅原因,你睇認識歷史幾重要呢~
30年前同性情慾被病理化。咩叫「病」?邊個有權力決定邊個有病?
醫療知識專業從來都係一種權力,醫生嘅決定彷彿無容挑戰...
快速回顧歷史
1952年美國心理學會將同性戀列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DSM)第一版嘅心理疾病,描述同性情慾係一種「反社會的人格騷亂」;到1968年第二版再將同性戀歸類「性偏差」(sexual deviance)。喺50至70年代,當時外國對同志有乸型嘅刻板印象,以Fruit稱呼。政府曾經會跟蹤同志,收集佢哋聚集嘅地方。亦用一個叫Fruit Machine測試公務員嘅同性戀傾向:一開始展示普通男女照片,之後換做裸露嘅相,觀察受測試者瞳孔有無放大。測試不通過的話,輕則工作不保,重則可能會被拉去坐監,或者係注射激素等醫學治療。
以前喺香港出櫃真係好危險,喺1985年至1995年間,瑪麗醫院曾為最少20名男同志進行電擊治療,院方事後都承認根本無效。
隨住醫療與心理學研究發展,到1973年,美國心理學會宣布,將同性戀從DSM中除名。直到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跟住表態,將同性戀者從ICD第十版中刪除。
拗直治療仍然存在,並無想象中遙遠
社會學者Michel Foucault喺《瘋癲與文明》一書提到醫療化社會(medicalized society)將人分為「正常」與「非正常」嚟對待。佢拎十八世紀精神科嘅個案分析,當年嘅醫生會使用厭惡療法,例如浸凍水、綁束身衣等各種方法去「醫好」佢哋,實際只不過用恐嚇嘅手段逼佢哋學習點樣改變行為,睇落似返個「正常人」。
有睇《American Horror Story》或《Ratched》應該都睇到相關畫面,有冇被嚇親?!唔好以為呢啲咁恐怖嘅情節只會出現喺Netflix,時至今日,喺!香!港!都有機構掩人耳目咁進行呢啲「拗直治療」,使用噁心嘅治療方法對付同志,過程會一邊向同志展示同性相片,一邊利用藥物令佢產生噁心以及嘔吐感,從而嘗試令當事人對同性互動畫面連結不安情緒。2017年亦有報告指出,中國大陸有醫院提供「拗直治療」,方法包括服用或注射藥物,仲有電擊等等。
促制定政策禁止「拗直治療」
香港心理學會喺2012年發表聲明,同性戀唔係精神病症,係人類性向正常現象;同時無科學證據指「拗直治療」有效及對人無害。聯合國、美國心理協會、澳洲心理學會等組織更加一致反對「拗直治療」,研究發現「拗直治療 」不但毫無效用,反而令當事人受到心靈傷害、更有引致抑鬱、焦慮以及自殺嘅風險。
一年又一年紀念5月17號國際不再恐同日,今日有同志可以活喺陽光下...
但唔好忘記,香港仍然有人喺暗地裡被逼接受「拗直治療」經歷創傷,而帶佢哋去治療嘅人,往往就係佢哋嘅屋企人。
加拿大、德國相繼通過法案禁止「拗直治療」,今年5月英女皇喺演說中有明確提到將會禁止矯正療法(“ban conversion therapy”)。可惜香港仍然未有制定相關政策。
要做到不再恐同嘅世界,需要大家同醫學專業人士一齊正視問題。
#pridelab #pridelabhk #BeTheChange #DareToBe #idaho #idahot #idahotb
#lgbt #LGBTQ #LGBTPride #lgbtcommunity #hklgbt #同性戀
#國際不再恐同日 #拗直治療 #禁止拗直治療 #性別平等 #性別平權 #性別多元
電擊板英文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婦女節 的這天,各界都在向女性致敬,總統蔡英文 Tsai Ing-wen也發文祝賀婦女節快樂,並期許女性能成為各個專業領域中,理所當然的存在。看到這篇文,我真的很慶幸我生活在台灣,生活在一個重視性別平權的國家。
在我們眼中如同空氣一般自然的「性別平等」,其實對許多國家的女性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甚至,她們連「平等」都不敢想,只求自己不要被「 #暴力對待」就已經是個奢侈的願望。
我所說的,就是 #東突厥斯坦、也就是中國所稱的新疆。
無論中國用多少樣板新聞去美化「新疆再教育營」、駁斥再教育營內的性侵傳聞,無數逃出中國的維吾爾族女性的證言,都不約而同的指向同一個事實:「再教育營」性虐維吾爾族女性,甚至逼迫維族女性節育,讓 #種族走向滅絕。
🔹希迪克說:「男警晚上喝酒的時候,會互相 #吹噓自己怎麼強暴與虐待女孩。」
🔹齊亞烏敦說:「他們將一根電擊棍插入我的體內,任意扭轉,並用它來電擊我,讓我昏了過去。」、「婦女在營裡的行程包含上課、接受不明原因的體檢、吃藥、每15天被強行注射一種讓人感到反胃和麻痺的『疫苗』;女囚被 #強迫在體內安裝節育器。」
🔹賈利洛娃表示:「我在營中遭到一名警察性侵,後來再遇到那名警察時,我忍不住激動情緒問他:『你不感到羞恥嗎?你沒有媽媽或姐妹嗎?你怎麼能這樣對我?』但那名警察拿電擊棒對付我,還說:『 #妳又不是人。』」
🔹薩吾提拜被迫在再教育營工作,她說:「 #強姦很常見」,看守會「挑選他們想要的女孩和年輕女性,然後把她們帶走。」
願意發聲的維吾爾族女性,都是鼓起了極大的勇氣,向國際社會揭發中共的惡行。我難以想像,有人讀了維族女性的證言,仍能無動於衷;也只有加害者,會大言不慚的說,強迫安裝節育器、強制剝奪女性的生育能力,可以「使她們不再是生育機器,更加自信且獨立。」(取自中國駐美大使館推特發文)
在婦女節的今天,我要邀請大家一同響應臺灣東突厥斯坦協會發起的「婦女節勿忘苦難的維吾爾姐妹」連署,也請大家幫我把文章 #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維族女性的遭遇,讓全世界知道,自由民主的台灣人與她們站在一起。
🔸【臺灣東突厥斯坦協會聲明】 #慶祝婦女節勿忘苦難的維吾爾姐妹:http://bit.ly/2OB49NG
(photo credit:BBC News)
電擊板英文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與火山共處 🇮🇹
「只要巨人試圖掙脫,火山就會爆發...」位於義大利西西里島東岸的埃特納火山(Mount Etna)在過去六天之內一共噴發了四次——火紅的熔岩沿著火山口傾瀉而出,火山灰籠罩天空,甚至其火山熔岩也一度向空中噴射700公尺之高。所幸到目前為止沒有造成重大損失或人命傷亡,只有機場因為飛安問題而暫時關閉。海拔高3,326公尺的埃特納火山,位於歐亞板塊和非洲板塊的交匯處,過去一直被稱為「世界上噴發次數最多的活火山」之一。面對不定時噴發的火山,身處在山腳下的卡塔尼亞城居民又是如何與之共處?
.
埃特納火山的噴發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而也因為該火山頻繁的噴發史,包括擁有火山研究領域裡最詳盡的記錄、獨特的熔岩流和火山口等特徵,讓它在201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雖然活躍的埃特納火山噴發頻率很高,但幸運的是過去鮮少因此造成任何重大的人命傷亡。而此次的噴發由於已在預料當中,因此政府當局表示,這對附近地區不會構成嚴重威脅,但以防萬一同時也會密切觀察火山腳下臨近市鎮的狀況。
.
此次火山噴發的地點位於西西里半島東海岸的卡塔尼亞城(為卡塔尼亞省的首府),該城位於埃特納火山的山腳下,居民的常年生活與火山息息相關。儘管有關當局表示此次的噴發暫無重大影響,但卡塔尼亞省另外一個市鎮佩達拉鎮(Pedara)居民——距離埃特納火山約15公里——對此持有不同看法,認為此次的噴發並不尋常。
.
據《美聯社》報導,佩達拉鎮居民指出這次的噴發不僅噴出火山灰,還有大塊的火山石,「這是我一生從未見過的石頭雨。」佩達拉鎮的村長也指出,就從火山噴發的程度而言,該鎮算是處於緊急狀態,「佩達拉全村都是火山灰和火山碎屑。」但因應過去多次的經驗,當地居民已快速開始善後工作,除了清掃佈滿火山灰的街道,也禁止機車和限速汽車,加速清掃工作。
.
頻頻發生的火山噴發造就當地居民們處驚不變的能力,這或許也和過去應對災害的歷史有關。根據記載,埃特納火山歷史上有紀錄的嚴重噴發是1169年和1669年,當時在火山噴發和地震的雙重威脅下,卡塔尼亞差點陷入滅城危機,而原本可以逃離該城市的人最後都選擇留下來拯救卡塔尼亞,一次又一次地從火山危機中活過來,這一次也不例外。
.
面對有如末日景象的火山噴發,長久以來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發展出各種不同體系的火山神話。隨著時空流轉,埃特納火山對人們心靈激發出的想像,讓相關傳說故事不只有一種敘事,或許也展現出了千年來人們如何適應自然、與災難共處的命運解釋。
.
埃特納火山最出名的傳說都和「巨人」有關。在古希臘神話裡,火山與巨人總是脫不了關係,早在宙斯等奧林帕斯眾神君臨大地之前,還有古老的泰坦巨人盤踞世界;其中名為「泰風」(Typhon,又譯堤豐)是象徵風暴的巨人,長著百個龍頭、難以名狀的異獸叫聲,驚天動地的災難化身連諸神都恐懼忌憚,唯獨宙斯與雅典娜敢勇於和泰風一戰。
.
歷經與宙斯傾盡神力的決戰,泰風最終被天神閃電擊潰,打入埃特納火山之下永不得翻身。然而一息尚存的泰風仍未死心,久遠的歲月以來不斷試圖掙脫火山的壓制,每當這位進擊巨人怒不可遏時,就是火山爆發的災難時刻。另一說則是反抗宙斯的巨人恩克拉多斯(Enceladus),被雅典娜擊敗後封印於此,其故事脈絡都是基於泰坦巨人和奧林帕斯眾神的大戰。
.
這個火山神話還有後續,傳說泰風掙扎導致的火山爆發難以消解,宙斯又派遣了火炎與鍛造之神赫菲斯托斯(羅馬名Vulcan,即是英文火山的詞源),讓祂以埃特納火山做打鐵的火爐,藉其烈焰與岩漿鍛造神兵,好來鎮壓住山底下的蠢蠢欲動的叛亂巨人。
.
埃特納火山混合著巨人與冶鐵的神話,也透露出了此地因為火山地形而帶來的「自然餽贈」。山腳下的卡塔尼亞城,雖然因為火山的緣故讓許多田地化為無法耕種的荒野,但也因為火山灰而讓土壤含有豐富礦物質,成為釀造葡萄酒的絕佳環境,也為後來成為工業重鎮提供了相應的自然條件。
.
而受到火山灰燼的影響,卡塔尼亞的建築久而久之也蒙上一層淡淡的黑色,而得到「黑之城」的別名;在地的建築石材反而成為了卡塔尼亞的個性標誌。無論經過多少次的毀壞,卡塔尼亞總是能在埃特納火山之下重生——那位古老巨人的憤怒至今仍未平息,卻也讓一代又一代的凡人學會了與自然宿命共處。
.
Photo credit:(1)(2)AP :今年埃特納火山噴發時的卡塔尼亞城。(3)(4)Reuter:埃特納火山的特殊性,也吸引了無數學者前來探勘研究。
.
#義大利 #西西里島 #卡塔尼亞 #埃特納火山 #世界遺產 #自然 #火山 #環境 #天災 #歷史 #Italy #Catania #MountEtna #Sicily #Volcano #history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