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會自動生長的恐怖娃娃。
「阿菊人形」是北海道地區流傳的一則都市傳說
講述被收藏在寺廟裡的人偶出現令人費解的靈異現象。
記得小時候,常聽到一些關於玩偶的靈異傳說,像是鬼月來臨之前,要把家中所有紙娃娃集合起來燒掉。不然,晚上會變成鬼娃娃來找你,讓你惡夢連連,夜裡不得安寧;還有人說,紙娃娃玩完之後一定要收好,放在鐵盒裡,不可以斷手斷腳,否則,紙娃娃晚上會變成女鬼來掐你脖子,聽起來真是毛骨悚然,說穿了,還不都是大人編造出來想嚇唬孩子的故事,提醒他們要把紙娃娃或玩偶收好。
小孩子沒心眼,大人講什麼都信,實在單純的可以。坦白說,小時候打從心底相信這種無稽之談,像是睡覺的房間絕不可以放任何娃娃,免得到了半夜娃娃會來找我玩,對於眼睛會眨、或是會發出聲音的娃娃更是敬而遠之。
《靈異入侵》(Child's Play,1988)片中拿著刀伺機殺人的玩偶恰吉,幾乎成為我童年的夢魘。《厲陰宅》(The Conjuring,2013)的超自然博物館收藏的「安娜貝爾娃娃」到了半夜會自行移動,感覺怪恐怖的,如果放在房間我會怕。
<頭髮會自動生長的恐怖娃娃>
北海道萬念寺供奉的阿菊人形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靈異傳說,據說娃娃頭髮會生長的奇妙現象,即源自於此。在過去的時代,人偶一般都是梳著日式髮型並以和服打扮為造型的女孩模樣,供奉人偶的傳統始於江戶時代,在武士家庭裡,供奉人偶是為了祈念孩子平安長大,當女兒長大出嫁時,習俗上認為把象徵消災解厄的人偶當作嫁妝讓女兒帶去新家,可以使婚姻幸福美滿,現在這樣的人偶只當作一般的擺飾品放在家中,已失去了傳統的意涵。
阿菊人形的故事,1975年曾被電視媒體大幅報導,消息傳遍全世界而名噪一時,開始衍生出不同的故事版本。
距今一百年前,在大正七年(1918)發生的真實事件。當時年僅十八歲的鈴木永吉去參觀在札幌舉行的大正博覽會,於會場買了一尊日本人偶(市松人形)給年幼的妹妹菊子(當時才三歲)。菊子非常喜歡那尊人偶,疼愛程度簡直就像是對待自己親妹妹一樣。後來卻因為罹患重感冒,菊子從此一病不起,提早離開了人世。因妹妹的死悲傷不已的哥哥永吉,決意把妹妹火化後的遺骨和人偶一起供奉在神桌上,朝夕祭拜,藉此追思妹妹生前的可愛模樣。
1938年永吉移居樺太(即庫頁島的薩哈林),在那之前把妹妹遺骨連同人偶裝在箱子裡,交由萬念寺的住持妥為保管。到了昭和十三年,也就是一九四七年,二次大戰結束後,永吉終於返鄉,前往該寺廟準備取回箱子時,發現玩偶起了變化,他在住持面前打開箱子時,赫然發現人偶的頭髮竟長到肩部!
「一定是菊子把她的靈魂移轉到生前最鍾愛的人偶身上吧。」目睹這怪現象的今川住持,紋風未動將「阿菊人偶」安放在萬念寺,從此之後,玩偶的毛髮只要生長至腰際,就會自行斷落。每年三月寺內人員會定期為玩偶梳理毛髮,稱之為「整髮會」,直至今日,阿菊人偶的毛髮仍持續生長。(北海道新聞,1970年8月15日)
這篇報導當中,還有「菊人形的毛髮長約25公分,懸垂至腰部以下」的細節描述,並附註「幾年北海道理工科的研究生著手調查,證實是人的毛髮,至於為何會變長?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現在流傳的阿菊人偶傳說很清楚地記載在這篇報導上。
不過,昭和37年(1962)8月6日的《週刊女性自身》雜誌上刊載的阿菊人形則是不同的版本,當時北海道放送的記者馬淵豊所報導的內容有著微妙的差異,在這篇報導裡,把人偶供奉在佛寺的並不是永吉,而是女孩的父親助七。此外,交由住持保管的日期是1958年的3月3日,而發現頭髮變長的日期則是1961年的7月15日,而且故事中的女孩叫做清子,也不是菊子。
<關於清子的悲慘故事>
故事中的清子是助七先生的獨生女,母親在產後身體狀況不佳,半年以後便亡故,此後都是由助七親自撫養,續弦的妻子希望交給她來照顧,但助七充耳不聞。就在清子三歲的那年冬天,不幸罹患了肺炎因而夭折。據說清子臨死之際,微弱地呼喊著「爹爹」接著閉上了眼睛。
助七失去愛女悲慟不已,過了十天,他抱回一個童女的人偶,或許是他把對愛女的思念寄託在人偶身上吧,他把人偶當作自己的女兒一般疼愛有加,會為她做飯菜,為她梳頭髮插上髮簪,還會帶著她同寢,唱安眠曲給她聽。
可是到了1958年的3月3日這一天,助七突然出現在佛寺,向住持委託:「請代為照顧這孩子」說完後,據說從此就消失了蹤影。人偶也一直擺放在佛堂的角落,連住持都幾乎忘了她的存在。然而三年後,住持做了奇妙的夢,夢中看見全身濕透的助七出現在他枕旁,說了一句奇怪的話「請將清子的頭髮剪掉。」隔天,住持將童女人偶從角落取出來一看,發現原本生長至耳際,像河童一般的髮型(西瓜頭),沒想到生長至腰際的長度,於是住持就幫忙修剪,繼續供養這人偶。以上就是《週刊女性自身》雜誌所刊載的內容。
這篇報導刊出的六年後,到了1968年《YoungLady》雜誌又報導了這則傳聞,並首次使用「阿菊人形」這個名字,故事當中的清子也換成了菊子,但內容和六年前有很大的差異。
話說1913年助七的前妻去世,留下年僅二歲的菊子自行撫養,剛好那時北海道有個大型博覽會,助七就抱著菊子去參觀,離開前買了一個河童髮型的日本人偶送給菊子。到了隔年的3月24日,菊子因染上肺炎夭折。時間來到了1938年,助七打算搬去樺太居住,於是將菊子的遺骨連同人偶一起交付萬念寺的住持代為看顧,住持將人偶放在台座下方的抽屜便忘了她的存在,很快地過了十七年,到了1955年住持進行大掃除的時候,從抽屜取出人偶,才發現人偶的頭髮生長到腰際的部位。(摘自《YoungLady》1968年7月15日)
<阿菊人形傳說變貌的過程>
雖然該報導有提供「關於毛髮的鑑定,其實是動物的毛髮」之說,或是「六年之間頭髮會生長三公分」這樣的情報。但是有幾個矛盾點,首先大博覽會是1918年舉辦,並不是1913年,其次是過了這麼久的時間,住持竟然完全沒有發現人偶頭髮生長的現象,而是十七年後才發現。這些疑點使得該則報導欠缺可信度,而且和前述的《女性週刊自身》雜誌所報導的內容很多細節都不一樣,還引述是馬淵豊記者所說的內容。光是八年期間,就有三則不同版本的故事在世間流傳,如今保管阿菊人形的萬念寺,提出的官方說法仍以《北海道新聞》的報導為正確的起源。
阿菊人形傳說的重點,擺在年幼亡故的少女,將其怨念寄附人偶身上所引發的靈異現象。新聞披露以後,震撼全日本,自此各地均傳出類似人偶毛髮生長的目擊事件,大部分為市松人形(木製人偶),少部分為西洋人偶(洋娃娃)及橡膠人偶。至於事件的真相為何,馬淵記者表示,針對這件事他不予置評。
筆者也曾在緯來日本台看過某個綜藝節目,實地採訪一間外觀上不甚起眼的寺廟,裡面專門收藏被丟棄不要的人形玩偶。當住持帶領外景隊藝人進入收納室,果然陰氣森森,其中也有頭髮會生長的玩偶,竟然是以夏威夷跳草裙舞為造型的橡膠人偶,臉上的表情相當可愛,放在暗處攝影機拍攝到人偶的臉上,卻發覺眼神有些詭異,好像直盯著你瞧,教人直冒冷汗。
據說這個呈現巧克力膚色跳草裙舞的玩偶早已停產,市值估算下來,至少幾十萬日幣跑不掉,同樣是戰前生產的玩具製品,不過寺方並不打算拿到開運鑑定團去估價,當然也不會上網拍賣,有朝一日他們也許會成立一座玩偶博物館,來展示這些長年下來累積的收藏品吧,我們拭目以待。
文 / 銀色快手 怪談師、偽民俗學家
你身邊也有蒐藏一些半夜會睜開眼睛的娃娃嗎
<參考資料>
小池壯彥,宝島別冊415『現代怪奇解体新書』
『怪奇ドラッグ』創刊號,英知出版,2006年4月10日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420的網紅まとめまとめ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私自身の武勇伝ではないのだけど。 うちの職場に49歳なんだけど、 若い子向けのカジュアルな 服を身にまとってそれが 似合ってると本気で思って いる同僚がいる。 スタイルは悪くないんだけど、 姿勢というか...
「露恰露恰本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まとめまとめ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大麻煩翻譯組Jack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Vtub] 露恰.最溫柔的水獺初登場瀕臨絕種團之-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Lutralutra Ch. 露恰露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露恰露恰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瀕臨絕種團Rescute - 📣露恰的地雷📣 親愛的人類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Re: [Vtub] 露恰.最溫柔的水獺初登場瀕臨絕種團之-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Vtub] 露恰.最溫柔的水獺初登場瀕臨絕種團之- 看板Vtuber 的評價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C_Chat - [Vtub] 恭喜台V露恰露恰達成1萬訂閱~!! - PTT情感投資 ... 的評價
- 關於露恰露恰本人 在 [Vtub] 露恰露恰- 摺金紙蓮花 - PTT評價 的評價
露恰露恰本人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露恰露恰本人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露恰露恰本人 在 まとめまとめ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私自身の武勇伝ではないのだけど。
うちの職場に49歳なんだけど、
若い子向けのカジュアルな
服を身にまとってそれが
似合ってると本気で思って
いる同僚がいる。
スタイルは悪くないんだけど、
姿勢というか骨の歪みと
いうかパッと見た感じの
ハツラツさがないから、
顔を隠しても若くないのは
分かるんだ。
顔も若い頃はキレイだった
んだろうなという
パーツではあるが法令線や
笑ったときの目尻の皺、
肌ツヤ等、やっぱり年
相応っていうか。
だから余計にただの
若作りのおばちゃんにしか
見えない。
なのに本人はすごく若く
見えるつもりでいる。
回りが
「若いねー」
って言うのは
「いい年して“若い”恰好
してみっともない“ねー”」
の略でしかないのに
額面通りに受け取っちゃっ
てるんだな。
まぁこれは煽る回りも悪いw
で、この49歳の
おばちゃん年齢当て
クイズが大好きw
新入社員や、出張で
やってきた初対面の人と
雑談が始まると
必ず「私、いくつに見える?」
とクイズを出す。
出題された方がみんな困り顔。
聞いてるコッチまでしんどいw
しかしついにこのクイズを
終了させる出来事があった。
期間アルバイトで
やってきた30代の女性に
いつものようにクイズを出した。
「私、いくつに見える?」
すると彼女、
「うーん、そういう質問
するってことは実年齢より
若く見えるってことですよね?
ってことは、
そうですねー…
(しばらく考えて)
…ごじゅう…なな!」
事務所が凍り付いたwwwww
以来クイズ出題は無くなりました。
人がどんな格好しようと
露出多いとかの問題が
なければ別にいいじゃん
自分の尺度に収まってない
のはダメなのか?
どういう了見よ
若いねー、の解釈の仕方が異常
周囲が不快なら問題だろ
回りの人も不快である
描写がなかったので
リニアにレスしました
露出過多とか以外で回りが
不快になる若づくりなのかね
どんな格好がありますか?
連想できる描写あるじゃん。
描写が全て主観的解釈と
思ったので客観性が感じ
られず上のような
書き込みをしました
49歳を擁護する気はないけど
みっともない恰好し
てるだけならスルーし
てればいいけどいちいち
面倒くさいクイズ出題する
のがウザいんだろ。
この投稿者も出題されて
微妙な空気になって嫌な
思いをしたんだろうことは
想像がつくしそれを来る人
来る人にやってるのを
普段から見せられたら不愉快。
やるなら自分ちで自分の
知人相手にやれよ。
職場でやることじゃねーだろさ。
あ、クイズ部分は否定してないです
の言うこともわかる。
ファッションは表現の
自由が認められてる。
けど、
「見てられない外見の人」
ってあなたのまわりにもいない?
みてるだけでこっちが辛く
なるような
いない?ならあなた幸せなんだよ。
そういうのは、ひとを
不快にさせる
ファッションってわけ。
そうするに自分が気に
食わない服装は迷惑だと
いいたいんだろ
クイズは知らん
えー、普通に不快だと思うけどな。
働く場所には働く
場所なりのTPOって
ものもあるし例え
カジュアルな服装OKな
職場でも年齢に見合った
ものってあると思う。
その上さらにそんな面倒な
ことを常習的にやってたら
不快さが倍々になると思うな。
そんな人に好感持てるわけないわw
場所なりの、とか程度とか
言う話ならなおさらその
辺の説明はもっとしないと
いかんと思うのですが
職場、の2文字で十分想像
できることだと思うけど?
職場の二文字で服装の
程度の描写って出来てますか?
私服okなのか制服に
着替えるのかデスク
ワークか接客業か
わからないと何とも言い
切れないのだけど…
俺がアスペ気味なの?前半の描写で
「さあこの同僚はやな
奴ですよみんな嫌ってね」
って誘導に乗れ
てなかったから後半で
いまいちスッキリ
しなかっただけなんだよ
違うだろ、クイズが
迷惑だってことだろ。
なんか絡まれてるw>
「さあこの同僚はやな
奴ですよみんな嫌ってね」
って誘導誘導なんかした
つもりないんだけど、
そんなふうに読める人も
いるなら今後気を付ける
ことにするわ。
っていうか、絡まれない
為にはどんだけ説明描写
入れなきゃいけないんだ。
ちゃんと説明しようと
すれば「長い」と言われるし、
短く纏めりゃ絡まれるし。
まぁ、私に文才が
無いだけなんだろうな。
もういいから好きに捉えて
くださいな。
これは武勇伝ではないのでは?
個人的にはその
アルバイトの女性が気が
利かないバカだという事と、
職場というかあなたが
ちょっと意地悪な性格っていう事
が印象に残る話だと思ったよ
露恰露恰本人 在 大麻煩翻譯組Jack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Vivziepop #HELLUVABOSS
我並不擁有此影片 影片所有權歸屬於Vivziepop
I do NOT own this video, all rights go to Vivziepop
贊助影片原作者,幫助她製作更多精彩的動畫!
贊助 HAZBIN HOTEL 的 PATREON 網址: https://www.patreon.com/VivienneMedrano
原影片網址(Original Video Link):
https://youtu.be/kpnwRg268FQ
這次的影片由大麻煩翻譯組
& 栗奇 & Sophie 共同製作
封面是也栗奇大大做的喔!
栗奇的個人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ricky.furry.908
與上次一樣同一位會畫畫又會英文的大佬
一樣歡迎大家去他那邊關注他喔!
這次還加上另一位支援者Sophie!
十分感謝他們兩位的幫忙到天亮!
一方面是我前幾天實在很忙
然後我們幾個又在細節吹毛求疵了有夠久XD
才忙到現在哈哈,總之謝謝大家的耐心等候啦~
註解區:
0:50
Stolas是叫他的女兒"Special little starfire"
這顯然是個愛稱,但我們商討後覺得翻出「我特別的小星火」好像太土太不中文了點
中文可以說人對自己很特別,但如果要放在這裡就不能以那樣的順序去闡述
因此就以愛稱的含譯去翻成我「親愛的小星星」了
2:00
"seven rings collapse"的那個七環
在我們瘋狂找資料之後最終從官方推特推論出是以七宗罪去做分類的地獄分層
例如官方曾說過Lucifer(地獄旅店女主角Charlie的爸爸)掌管著傲慢的那層
而這次的Loo Loo Land則屬於Greed(貪婪)的那層地獄區域
資料佐證: https://twitter.com/IMPmurderpros/status/1337287692082503680?s=20
8:30
Blitzo說"I am not a day hooker." 就是說我可不是個在白天出來賣身的
被某阿姨側目後,他說"What? I said I am not one, prude." 就如同字幕那樣
值得一提的是Prude是指那種比較正經或是比較保守而顯得無趣的女人
我們商榷後決定使用這個有點好笑,來自海綿寶寶的說法XD
10:06
這裡的梗恰好被我們的中文字幕遮住了
其實在我們字幕那個「東西」那邊可以看到那隻娃娃有個標籤
上面還真的是寫"thing?" 表示那隻娃娃還真的就是叫做「東西」
所以那兩位才把這個字講的那麼強調XD
10:37
原本我們常說"What the hell" 類似「是怎樣啊」或「什麼鬼啊」的口語用法
但這裡Moxxie想避免造口業所以說了改編版的 "What the heaven is wrong with this thing."
11:11
從這裡開始大家可以明顯地聽到Fizzarolli每次都叫Blitzo "Blitzo" (看不懂齁XD)
試播集的時候Blitzo本人有強調過他的名字裡面的o是不發音的
因此唸起來其實是"Blitz" (可以回去看第一集或是仔細聽其他人叫Blizto)
因此後面 11:19
在Blitzo強調 "The O is silent now." 「我名字的o現在不發音了」之後
被Fizzarolli反嗆 "Just like your audience always was when you told your lazy jokes here."
延伸上句的silent(安靜) Fizzarolli嗆說這個silent是跟當年你在這裡工作的時候講爛笑話觀眾的反應(安靜)一樣嗎?
11:35
人be salty 帶有那個人惱羞成怒或是不服輸而不悅或生氣等意思
13:02
這段有夠靠北XD Nathan好慘=__=
其實還能看到娃娃頭有掉眼淚
14:10
Stolas對女兒說 "I know it's a lots. I should have listened."
我們的解讀是這樣的「我知道(我後來跟你母親處的不好以及出去跟別的人鬼混等事情)令你難以消化/承受/接受」「我當初應該好好傾聽妳的想法的(就不會讓妳累積痛苦到今天了)」
15:17
Stylish Occult是一家店的名字喔
Loona也有去過呢,可以在她的IG上看到
資料佐證: https://www.instagram.com/p/CGwCZzMAbDd/?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而Stolas後來似乎也真的幫他女兒買了個標本
資料佐證: https://www.instagram.com/p/CIl9U5LAIZW/?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我們翻譯組!
訂閱頻道追蹤更多我們的影片!
IG看我們的日常與製作進度: weed99coco1
關於我們翻譯組: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035888
動畫與額外翻譯的網誌:https://weedtrouble.blogspot.com/
我們的Twitter: https://twitter.com/TransWeedVABOSS
露恰露恰本人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世界公认的二战时间跨度是从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始发于波兰战役,就是德国带着捷克斯洛伐克联合苏联闪电战围殴波兰,英法制止无果才被迫向德国宣战,这多米诺骨牌第一颗倒下,整个世界的战火连成一片…才正式形成世界级的战争,所以我们今天再回看历史38、39这两个年份的德国动作十分频繁。在攻打波兰之前,也就是1938年3月15日德国还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反而被奥地利的国民夹到欢迎。一来是希特勒本人是奥地利人,二来由于种种历史民族原因德国觉得自己是收复,奥地利觉得我们是回归,所以德奥一统两边都还挺高兴。这你情我愿周边其他国家,尤其是英法也就没什么大动作。最主要是德国当时在欧洲的经济空前繁荣、工业极其发达。而奥地利此刻又恰巧处在经济崩溃的边缘,这就好像一个30多岁的光棍家里本就穷的揭不开锅,为了给重病卧床的父亲看病又欠了一屁股网贷。每天处在网贷套网贷,利息滚利息的挣扎之中。诶!突然马爸爸出现在你面前说:孩子当年我跟你妈…没关系!细节不重要我就是您的亲儿子!奥地利就这心态。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时间前提呢?因为就是在1938年希特勒开始秘密的安排两项非常特别的任务,探索南极和西藏。因为他坚信那些古老的经文与传说,在这个星球的内部有一个地心世界,那里有隐藏的超级文明。当然他也会找来很多科学家、地质学家、物理学、考古学、神学以及宗教人士来讨论地球空心说和是否存在地下高等文明的可能性。然后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僧侣的口述,最终锁定了这两个目标。这所有的资料中有半幅神秘而残皮的地图,来自于哪里呢?是1929年底德国神学家“迪斯曼”在伊斯坦布尔图书馆的废弃物中发现的,他原本是去给土耳其的一些古董编辑目录,看到这半张羊皮地图的时候就浑身鸡皮疙瘩,因为这个地理位置和海岸线分明是南极洲,但是怎么毫无冰雪覆盖的痕迹。再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发现是1513年土耳其海军名将,穆希丁.皮瑞绘制的。而文字标注又显示,皮瑞又是根据20几张更古老的地图合并绘制,其中南极洲的部分是参考一张公元2世纪希腊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记录的是6000年前南极洲地理地貌,于是把这张地图带回德国,之后被希特勒关注到!
我们今天讲跳高计划所以只单说南极这边…那紧接着就是要组建团队喽,就开始层层筛选各个相关领域的精英,但条件非常苛刻,首先血统必须纯正、身强体健、胆大心细、忠诚可靠,精选出33名成员开始秘密集训,但是此刻这些人仍然不知道自己要执行什么任务,如果有那种很特别训练项目,有人好奇询问说:“我们为什么要训练这个呀?立即开除并且要接受严格的审讯!其实就是刻意营造那种,不要多问、不要讨论、绝对服从的氛围。最终只有24人各项达标才正式宣告,他们即将执行这个国家最高级别的绝密行动,一旦有人泄密或违反保密条例他的家人将立即被送往集中营。任务就是探索南极,最高长官由德军总参谋部的阿尔弗雷德.里彻担任,所有人不准返回家中,发放一切所需的生活用品、器材装备即刻出发登上一艘名叫“施瓦本兰登”号的运输船,非常大上面还改装了一条小小的飞机跑道,停了两架飞机,配备了58名各个岗位的党卫军,来协助这24人。于1938年12月17日出发奔赴南极一直到1939年2月6日返航,那除了行程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在这里做了什么工作呢?第一件事:插旗。先插了三面纳粹旗帜然后在周围搭建了一个小小的临时基地,想想还不够,开着飞机往相对内陆的地方又空投了13面纳粹旗帜。再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拍照,两架飞机在6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飞行了15次并逐格拍下1万多张照片,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下诶,这下面怎么有一块地方是绿的?越来越接近越来越接近仔细一看,地面山谷的夹缝中有一片梦幻般的温泉,周围长满绿色的植物,生机盎然!但是没法下去,没有飞机跑道不能着陆。于是在半空中将此地命名为“施摩尔绿洲”,在基本物资燃油、食物、胶卷用尽之后,南极远征队返航于4月11日回到德国。希特勒带着自己亲信的高级将领和科研人员,非常兴奋的接见团队、验收成果、荣誉表彰。然后立即提升战略规格筹备第二阶段的考察与基地建设。由海军少将卡尔邓尼茨,亲自指挥。但是非常奇怪,因为以上这些资料都来自于二战之后的解密,第一次考察的资料很完整,第二次更大规模更高级别的考察进程、基地建设的记录,就变得断断续续、零零散散,有大量人为删减的空白。所以是谁在掩盖一些什么?只能从其他的报告中找到一些旁证和卡尔邓尼茨会议记录中的一句非常鬼魅的话:说我们的舰队找到了地球上真正的乐园,我们到达了世界的顶端。什么叫真正的乐园?什么是世界的顶端?您还是说中文吧!那还有什么碎片的信息呢,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可以通航的冰道,向深处行进几十公里出现一个巨大的1100平方公理的“冰下湖”,西湖的20倍大!而且湖水常年恒温在18摄氏度左右,所以湖的周围还暴露出一些地面,抬头就是一个圆顶的冰洞,距离南极冰盖地表的厚度将近1000米,这!这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啊,于是在此建设了冰下湖潜艇基地,但是这个具体位置至今是个谜!也许早就被人发现了,我们不知道!而且战后在德军的运输记录里又出现了非常多从1939年4月-1941年12月以一个“加密代码base211”为运输目标的记录。有海量的军事物资、勘探设备、科研仪器、潜艇、军舰、军人、科学家被源源不断的运往此地。之后大家认为这个代码就在南极毛德皇后地的某个区域。此后邓尼茨在希特勒身边的地位也一路攀升,迅速从少将、准将、将军升到海军上将。
那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南极这块神秘的地方,首先它是一块孤悬的大陆。也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块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总面积139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1.5个中国这么大。现在看卫星地图,你会发现它整体的形状特别像一个人类的大脑,它整个的平原、山川、河流就被一块直径为4500公里、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高厚度4750米的超级巨大的冰盖覆盖着,只有大概4%的地方暴露在外面。这块巨大的大冰到底有多大呢?2000万立方千米!是全球冰总量的90%,大家没什么概念啊…如果南极的这块“冰盖”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升高60米。也正是因为这块冰盖的覆盖,让南极成为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最高5140米。全年的平均气温-25摄氏度,这个温度听起来还好,那是因为被南极洲外圈的海岸线给平均了,越接近内陆温度当然越低,差不多常年保持在-40-50度之间。1967年挪威科考队在南极极点观测到地球有史以来的最低温度,零下94.5度!如果我们跳空时间,回到现代以今天的视角再次观察这块大陆确实有很多奇妙的地方,比方说南极怎么会有金字塔?这张巨大的人脸是谁?这个椭圆形的结构看上去真的有点像一个军事基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深不见底的坑洞,坑洞下面又是什么!到底是不是地心世界的入口!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考古学家在南极的考古中发现了三只“细长的头骨”经过DNA检测不同于任何人类种族…近现代的很多科学家也认为地球曾多次经历磁极转换,所以南北极会在磁极转换时移动位置。如果我们把前面讲到关于南极的关键信息全部重新排列组合,6000年前没有冰雪覆盖的南极,2000万立方千米的冰,海平面升高60米,这就是史前大洪水的另外一种可能性诶!一旦磁极转换原本南极位置的冰川将迅速融化,变成洪水席卷全球,另一个原本高度文明的大陆突然被放置在南极点上,就会以极点为中心迅速向外冰封,直到整块大陆被冰层覆盖,全世界的水汽又被气流收集凝结到新南极,冰层越来越厚,地球水位也逐年下降。也就难怪这史前洪完全不知道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也就是说如果上帝心情不好想要毁灭人类,根本不用费劲,只要把地球拧一下,就够咱死八百回的了!
时间再回到二战之后,美国军方仿佛突然意识到,希特勒之所以在38、39年连续发动战争甚至不惧引火烧身,一定是突然之间在某些方面自我感觉腰杆儿硬了!包括我们上集讲到的军事科技的瞬间爆发和南极的冰下湖军事基地。其实事事就是这样,不怕完整、不怕碎片,就怕突然有一天在一大堆碎片的资讯中,突然出现一条看似不重要的线索,能把一部分碎片断断续续的连起来。既有事实又有想象空间。美国就收到了一条看似很不重要,连起来却引发无数想象的情报,就是1945年7月在阿根廷南部海域,发现了向南行进的u型潜艇编队…这阿根廷南部的尖尖角就像一根指向南极的手指,是这个世界距离南极最近的地方。上一集就是讲到这里,理查德伯德少将!这美军到了南极呢,也是俩眼一抹黑,只能执行漫长的地毯式的搜索。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讲其中两件与未知文明有所接触的,其中一件发生在海上,一个航母编队正在南极洲的罗斯海海湾航行,航母上空就有一架刚刚起飞,执行巡航任务的飞机。据航母船员“约翰史尔森”多年后回忆说:噗!突然一架飞行器以极快的速度喷出海面,我原本想说飞出或者跃出,但是都不足以表达那种速度!说这个飞行器,很奇怪!只发出那种微弱高频的电流声,不像我们的飞机有发动机和空气阻力的轰鸣,而且它的90度转弯是没有滑翔弧线的,是直接就转弯。在舰船之间超高速的穿梭了几下迅速升空,突然发出一道光线击中天上巡航的飞机,飞机直接在空中爆炸解体,其中一块残骸又正好落在一艘战舰的甲板上,把这艘战舰也给击沉了,几乎在飞机爆炸的同时向远处飞去遁入大海,就感觉对他来说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这个时候其他船员才反应过来去营救那艘沉船的船员。另外一件事情呢?
前一秒还在深圳的家里,下一秒就闪现到了北京某酒店!好,继续啊!另一件事!我先讲,因为这里面套着其他的阴谋诡计。就是理查德伯德少将!这整个跳高计划的团队,到达南极各自分工,海、陆、空三军都有自己的勘探任务。其中有一次飞行,就是理查德伯德亲自掌机。南极嘛,大多数都是那种风雪交加的极端天气,能见度本来就很低,又突然出现层层迷雾,就很像我们平时坐飞机升空穿过云层的那种感觉,只是他们这此持续了很长时间。领航员就很警觉的用无线电与基地塔台联络,这联络的过程中就感觉飞机受到了某种磁场的干扰,各种仪表旋转、按钮闪烁、方向盘急剧抖动。两个人还算冷静,领航员下意识的向窗外的地面观察,从白茫茫的雾气中透射出一种炫彩的奇异光线,就非常像极光的感觉!两个人还在讨论这是哪里发出的光线?飞机冲出迷雾!眼前的世界把两个人惊呆了!完全就是一个热带雨林的感觉,山谷、河流、树木、飞鸟,竟然还看到了早已灭绝的猛犸象!还有一点很奇怪的是,他们看不见太阳,但是光线却很充足!只是跟太阳光不太一样!飞机上的设备也基本恢复了正常,温度计显示着29摄氏度!与此同时理查德伯德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飞机已经不受控制,像是有意识的自动驾驶。当飞机穿越山谷,碰!一座非常梦幻的、远远脱离于任何时代的城市出现在眼前,紧接着无线电发就开始有人讲话:欢迎将军的光临,请不必担心7分钟后您的飞机会自动降落。几乎就在说话的同时,有两架非常先进的飞行器飞到左右两侧,与之并行。飞机缓缓垂直降落之后,几个身高三米,样貌英俊的精灵般的人物前来迎接。就单独带着理查德伯德坐上一种没有轮子,悬空在路面上以极快的速度穿梭于这个城市,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圆形建筑。再一路引领到了一个房间,房间坐着一个也是身材高大面貌英俊的老人!说:欢迎您来到地心世界,这里是阿里尼亚城,因为您的品格高尚,在地表世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被准许进入我们的世界,很显然我们的科技领先你们数千年。我们也从来没有去干涉你们地表世界的想法,这一次请你来,是因为我们发现地表世界已经掌握并使用了核武器,我们也曾经试图派密使与地表世界的国家联系但都没有受到重视!所以邀请您能帮我们传达一些消息,我们不希望地表世界再一次被核武器摧毁。大家听到这里,会隐约记得这段事件我曾经讲过。但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出入,我当时讲的是北极。一开始我还以为自己讲错了,我就去查之前做节目时的参考资料存档,发现那一份资料确实是北极,那我就有点混乱,再去各种地方查询发现南极、北极的版本都有,北极那个人名翻译更多的是拜尔德日记,南极这个翻译是理查德伯德日记,这很显然是同一个人,也都是1965曝光的!
露恰露恰本人 在 露恰露恰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與露恰露恰有關的話題. ... 感謝春魚工作室,十五和歐貝爾超可愛,我也想躺露恰露恰姐姐的大腿(*ฅ´ω`ฅ*),真香真香. 22. 1. S. VTuber. 優奈. 2021 年5 月23 日 ... ... <看更多>
露恰露恰本人 在 [Vtub] 露恰.最溫柔的水獺初登場瀕臨絕種團之-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