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三年前推出的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政策,立意良善但缺乏實務考量,導致三年過去,推動成效不彰。回首三年前所提出之建言,果真精準命中!
台少盟葉大華秘書長在青年就業儲蓄帳戶方案開辦之初便指出:
1.如果方案KPI達不成,應該設立停損點。
2.應追蹤評估計畫參與者進入職場後一個月的表現,若中途退出的折損率過高應提出對應策略。
4.應釐清本計畫的本質比重到底是作為職涯探索,還是就業輔導。
5.應投資就業輔導人力,加強參與方案學生的職場及職涯輔導。
6.職缺盤整與媒合說明,應該加強宣導至學生及其重要關係人。
這樣大筆經費挹注的計畫,通常應先小規模示範,但這次推得很急,剛開始就做成全國性計畫,容易忽略執行面許多細節。
青年儲蓄計畫退出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摘)政府大手筆砸下72億推18歲先就業政策「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提供每年5000名高中畢業生媒合優質職缺,每月更在薪資外補助一萬元至專款帳戶,最多三年存36萬,可當作升學、就業或創業基金。今(20)日教育部公告申請人數共2376人,比3月初意願調查7653人少上許多。多位前線教師指出最大問題,是報名時仍不知道媒合職缺。
有位不願具名的高中校長也提到,參加公聽會、說明會的家長很多,但因為資訊不足,多數對「孩子到底會去哪裡工作」有所疑慮。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說,如果方案KPI達不成,應該設立停損點,甚至追蹤評估計畫參與者進入職場後一個月的表現,並質疑若中途退出的折損率過高怎麼辦?
葉大華也提到,這樣大筆經費挹注的計畫,通常應先小規模示範,但這次推得很急,剛開始就做成全國性計畫,容易忽略執行面許多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