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愛自修室》第三季真是精彩。#微雷
之所以好看,在於它把每一個角色的故事轉折處理得很好。無論新舊角色一開始帶給你什麼樣的第一印象,隨著劇情發展,你對他們的情感也起起迭迭有所改變。Hope 是一個機車校長,卻是一個比誰都還努力想要生養孩子的女性,跟 Otis 在醫院那段類諮商的戲,看得實在感動不已,一方面也讚嘆 Otis 學習了媽媽的真傳,未來一定會是一個了不起的心理醫生。老校長 Michael 本來在你心中沒什麼地位,但隨著他挖出兒時的回憶、揭露家庭瘡疤,然後跟著他試圖軟化過去那個固執僵己的自己,他也成了一個感動人心的要角。Ruby 更是一個讓人驚喜的角色,誰會想到最後的發展會是那樣呢。
《性》第三季依舊穿插了各種有意義的性教育知識,探索了「性愛」這件事的更多可能性及不同樣貌。不過最精彩的還是每個人物內心深處的揭露,帶領觀眾一起陪伴這群青少男、女、無性別、跨性別渡過青春期的迷惘及困頓。母親又是另一個大主角:Maeve 的媽媽、寄養家庭媽媽 Anna、外星女孩 Lily 的媽媽、前模範生Jackson 的女同媽媽、Eric 的媽媽、Adam 的媽媽 Maureen,這些人物各自的戲份不一定很多,但加總起來卻在整部劇起了很大的化學作用,如此暖心、如此讓人慶幸,慶幸這群孩子有著這麼棒的母親。親子關係不侷限於一種形式,卻都包裹在愛與理解的懷抱之下,這應該是我最喜歡的部分了,每個人物與他們媽媽的互動都很精彩。
經過了前兩季的洗禮之後,Otis 身邊的同學都長大成熟不少,各種誤解爭吵都能以諮商式的對話台詞化解,卻又不顯得過於咬文嚼字,好像你見證著這群孩子的內心成長一樣,流暢溫暖,偶爾帶點揪心。
《性愛自修室》確定續訂第四季了,我現在只後悔為什麼第三季以光速飆完。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ondon.nanzhi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1的網紅林嘉宏W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球流量最高的網站是Google,那你知道全球流量最高的色情網站是什麼嗎?就是Pronhub! 它平均每天的流量可以達到一億以上! 談到性這件事,多數國家對於性教育仍然不是那麼的重視,健康教育課更是被草草帶過,還有把性聯想到負面詞彙的刻板印象,而相較於西方國家,亞州人對於性的開放程度還是比較低,大部...
青春期 的性 學習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恭喜
張淑惠抽中《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乙本。請於2021年9月18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謝謝您!
女孩與性,了解自己比只能當工具人重要
結婚前,偶爾會有長輩或是前輩聊到夫妻生活。她們總是說「那件事」都是因為先生有需求才會配合,自己覺得沒甚麼意思。
我的行為比思想還保守,也沒辦法理解她們對「那件事」的想法是否是真的。
結婚快十八年的現在,我偶爾會想,當初她們說那些話,到底是騙我的?還是她們沒有真正的達到完整的兩性交流呢?
最近在看《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這本書,我想我比較可以理解以前長輩們的處境和困境了!
早期大多是相親結婚,夫妻在先有肉體關係後也許才慢慢培養情愛關係。因為沒有避孕觀念,往往在肉體關係不久後就懷孕生子,甚至孩子是生完一個再來一個。在結婚一年後可能就從夫妻生活變成養兒育女的生活,女人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心力去分辨,除了妻子或母親之外,自己身為女人的想法與感受,而在忙碌的角色扮演中失去了自己。
傳統女人在親密關係中,像是一個傳宗接代或是讓男人洩慾的工具人。妳也是這樣的女人嗎?
從小到大,因為擁有一身被人稱讚漂亮的皮相,讓我備受關注和禮遇,但愈長大,也遇到愈多的騷擾和排擠。年輕時候的我,覺得女人的美麗像是藝術品,但女人卻不是物品,而且我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應付或反擊不禮貌的對待和追求,只會選擇逃避或是把自己藏起來。
但在親密關係的發展上,我跟先生算是很幸運的人,因為我們兩個歷經了十年的初戀才走入婚姻。從情愛關係開始,雖然相處的過程中難免爭吵與衝突,但也在愈來愈會溝通與包容下,慢慢的走向了身心的協調與一致,滿足了親密關係的需求。
以前人沒有機會談情說愛就先從婚姻開始,現在的人呢?為什麼這麼多經由自由戀愛結婚的人,在婚姻經營不久後就會選擇離婚呢?到底他們的情愛關係或是肉體關係出了什麼問題呢?才沒有發展成穩固兩人或家庭的親密關密呢?
西風東漸,現代的孩子性觀念甚至性接觸愈來愈開放,父母都有跟孩子聊過怎麼保護自己和他人嗎?
家長想保護成長中的女兒,不能只靠法律和道德,還需要女孩們有知識和危機意識。
當女孩們在展現自己的青春和美麗時,是否有排除危險和保護自己安全的能力呢?這需要學習的。
女孩很容易把自己對愛的幻想,混淆成對男孩滿足「性的追求」,以為男孩要,而女孩給,就是愛的連結,這根本就是平行時空的兩種思維。
在《女孩與性》這本書中提到「因為青少年間勾搭文化的流行,提供可靠的管道讓男生發洩,竟也變成了女生的責任」。在青少年的性接觸中,女生好像要負責煞車。但她的界線,卻常常變成男生想要突破的防線,這樣的攻守心態,真的健康與安全嗎?
在美國文化中,勾搭行為的發生,往往有著酒精的催化,這表示年輕人不僅是藉酒壯膽,也藉酒推卸自己要照顧好自己身體的責任嗎?
很多事不是要等到有不好的結果發生後才來補救。當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對性的好奇與衝動是一種物種想要繁衍的本能,父母應該可以選擇陪孩子一起想一想、聊一聊,如何建立自己的情愛關係?
當青春期的孩子,還不了解自己對情愛的需求和喜好前,卻因為好奇的性接觸而讓肉體關係先於情愛關係時,孩子有足夠的知識和智慧去承擔風險嗎?這樣對他日後發展親密關係的走向時,是健康的經歷嗎?
如果孩子只是從朋友間、網路上自己去搜尋與解讀,可能會掉入不可測的風險之中。買本好書來跟孩子一起解析,如何開始從了解自己來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吧!
這次#高寶書版,提供一本贈書給本粉絲專頁的讀者抽獎,只要完成下列三步驟,就可以參加抽獎唷﹗
1、追蹤本粉絲專頁#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2、在本篇貼文按讚留言:#我想讀《女孩與性:好想告訴妳,卻不知道怎麼開口的事》,因為......。
3、分享本篇貼文,分享貼文要記得設定公開唷﹗
#活動即日起開始至2021年9月15日24:00時止
#2021年9月16日會在本貼文處公布得獎名單
#得獎者請於2021年9月18日前傳訊息提供地址姓名電話給本專頁彙整,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得獎者書籍會由#高寶書版一併寄出
#以台澎金馬讀者為限
購書連結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074?sloc=main
很喜歡書後提到的「親密正義」。在親密關係中,女性不應該只是扮演讓男性歡愉的工具人角色,而是藉由對自己的了解和需求出發,在親密關係中發展出互惠共利的交流,才可以享受做自己,也讓親密伴侶跟妳可以真的滿足彼此。
親密關係,是幸福人生的基石。從小時候的子女和父母的關係做起,到孩子進入青春期成長慢慢要建立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父母不需要干涉,但也不可以讓孩子在懵懂無知下自己亂嘗試。
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不是交出權力,就是得到權力,父母在把孩子人生的權力交付給他時,也需要讓他有足夠的智慧和知識去做選擇和承擔後果,才不會讓親子陷入悔不當初的困境。讓孩子有健康與負責的知識和能力,是對孩子必要的協助與保護。
青春期 的性 學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彈性的父母,才有影響力
═════════════════════════
現在各行各業都需要團隊合作,但升學制度靠的卻是個人的用功。
所以父母能做的,就是課業之外的性格培養。
═════════════════════════
其實我很喜歡雨,有時候是坐在窗前看雨,聽雨聲。有時候是雨中散步,整個象山公園裡一個人都沒有。這時候,我會想起一些平常很少想到的事。其中包括一些印象深刻的事,甚至有一點自鳴得意的事。
幾年前,我們為約二十位高階領導人舉辦了一埸研討會,這些人大多來自高科技產業,也有來自學術、企業界的,像盛治仁教授等。
■ 現代人每天都在變換角色的路上
這次研討會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是因為這些領導人們最感興趣的活動,是「角色扮演」,盛治仁教授還為此在《聯合報》專欄寫了一篇文章。
當時研討會開始時,我請每一位寫下現在所擔任的角色。不停的寫,直到我按鈴才能停。約一分半鐘後我喊停,然後問他們寫了多少?有好多人寫:領導人、同事、部屬,父親、丈夫、供應商、客戶、兄弟,還有好多不同的角色。
每天,每個時刻都在扮演這些不同的角色,真不容易。當總經理剛剛交待副總一件事,接著董事長的電話就來了,角色立刻從領導變成部屬。剛剛有零件廠商來推銷他的產品,接下來自己就要向客戶做簡報,銷售自己的系統了。
下班了,回到家裡,又要立刻轉換為先生、父親的角色。家裡有老人家的,還要擔任兒子的角色。
人不但要轉換角色,還要轉換得夠快。
■ 巴菲特兒子的最好玩伴就是父親
通常我們下班回家多半已經很累了。吃完飯,洗個澡,看一下電視,滑滑手機,就什麼都不想做了。孩子呢?要做功課、要補習,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了,還能怎樣?
有人可能看過巴菲特的兒子,彼特.巴菲特接受訪問時的一段影片。小時候彼特常留意,別人的爸爸下班回家時常愁眉苦臉,累得不想說話。他卻記得,自己爸爸下班時常常非常開心,總是面帶笑容,手上還拿著公事包,上衣還掛在肩膀上時,就會在前院草地上牽他的手,跟他說話,或一起玩球。
我不相信巴菲特的工作一直很輕鬆,或沒煩惱,尤其是五、六十年前他還沒那麼富有,還不到呼風喚雨的時候。那他為什麼和其他要打拚事業的父母有那麼大的不同?為什麼一下車就能和孩子玩在一起?
我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像巴菲特一樣,讓家人跟我們在一起時很快樂,特別是孩子,巴菲特是怎麼從總經理轉換成玩伴的角色?
原來他有彈性,會迅速改變角色。而且能很快從投資人、老闆的角色,轉換成父親的角色,還要立即轉換成玩伴的角色。而彈性與角色轉換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學習,或練習才會。
■父母最不需要的,就是把上班角色帶回家
上班時,我們同時要擔任的角色包括:主管、部屬、同事、供應商、客戶,能否在這些角色調整自如,不要一直停留在某一角色上,決定我們上班是否快樂,事業有多成功。
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國接受卡內基訓練的時候,還感覺不出課程中練習彈性的部分有多麼重要。對課程中角色轉換的練習,只是覺得很好玩,後來看到很多人因這練習而起了改變。原來僵硬的、一板一眼的、冷漠的人,開始變得有笑容,會跟孩子耍寶,會喜歡動漫,成為電動遊戲(那時還沒線上遊戲)高手,我開始領悟到有彈性的父親,才是最快樂的父親,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父親。
■ 晚安前的親親、擁抱,祝福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能當他們的玩伴多好!
現在我要在這裡坦承,那就是四個孩子從小時候,我便常常擁抱他們,親吻他們。不管是私底下,在家人或朋友面前,都常常如此,其實,我不太在乎別人會怎麼想。
老四黑立行小時候,他每天睡覺前,我都會去親吻他的額頭和兩邊的臉頰,我並不是行禮如儀的快速動作,而是情人式的親吻(除了嘴唇以外)。還有就是,不知道哪裡來的靈感,我會幫他畫十字聖號,會像神父那樣給他降福。
每次要離開的時候他會伸出雙手,擁抱我的脖子。我離開他的小床時,每次都會聽到他說:「Good Night!」我回頭看他,他好像知道我會轉頭看,常會閉著眼睛微笑,他那時大概才兩歲多。
他後來在幼兒園,從園長、老師、清潔的阿姨都喜歡他。園長曾親口告訴我,黑立行是他們園裡的寶。我不太確定,還有他後來的好性格,或許這一切都從他小時候與我們的親密度多少有關聯!
到了小學階段,我就像巴菲特一樣,成為他的玩伴,多陪伴他。
■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好朋友
時間過得很快,再過幾年,孩子進入青春期或所謂的叛逆期,我又要轉變角色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好朋友,一定不是常常教訓或管教的朋友;這個角色要會溝通、會傾聽才能做好朋友。不知我們有多少人做到了?
再過幾年,角色又變了。當他們進大學,讀研究所,或開始工作,要結婚了,有福氣的父母會享受那種諮詢顧問角色的樂趣。成年的子女會回來找爸媽談心、諮商。我現在就身處這階段,雖然是空巢期,子女都飛了,但我們兩老一點都不孤單。
這樣看來,如何做一位好父親、好母親,已經不是一種工作或責任了。父母會擁有一種成就感、使命感,並樂在其中。
我建議父母,這一切最好從孩子小淘氣時期就開始,再不然就從現在開始,扮演好每一種角色。我的感想是,重要的事情,只要開始了,就永遠不會嫌晚。
.
黑老師的教養叮嚀
隨著孩子的成長,當他們的玩伴、好朋友和顧問。
.
本文摘自
《#不管孩子_比管孩子還難!》
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特別收錄】請問黑老師!關於教養的10個Q&A
.
作者:黑幼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3)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我非常非常榮幸,跟各位朋友分享這本書。黑幼龍老師的慢養哲學,可以說是我在學習教養方面的啟蒙。
我自己學習教養的過程中,經歷過四個大的派別或派典,也曾輪流在版面上分享:正向管教、腦科學教養、覺醒教養、行為改變技術。
然而,黑幼龍老師的書與相關影片,這麼多年來,一直停留在我的腦中。黑老師自己如何被教養長大,那種「無為而治」的教養,帶著道家色彩的黑媽媽身影,也都不斷影響著我。
所以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慢養」的重要,別忘了,我們要成為自己的父母,沒有孩子都可以學。
祝願您,能在不同情境,順利轉換自己的角色!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青春期 的性 學習 在 林嘉宏Wi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全球流量最高的網站是Google,那你知道全球流量最高的色情網站是什麼嗎?就是Pronhub!
它平均每天的流量可以達到一億以上!
談到性這件事,多數國家對於性教育仍然不是那麼的重視,健康教育課更是被草草帶過,還有把性聯想到負面詞彙的刻板印象,而相較於西方國家,亞州人對於性的開放程度還是比較低,大部分人甚至忌諱公開討論,因此處於青春期蠢蠢欲動的青少年們通常不會和自己的家人討論”這檔事”,只會覺得難以啟齒就避而不談,於是只能自己上網尋求另類資源來”學習”, 而Pronhub就是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上面有著豐富的成人影片資源,除了可以學習性姿勢以外,還能幫助自己紓壓,所以說Pronhub是廣大男性們的啟蒙導師也不為過啊!
當透過娛樂影像來獲取性知識內容的人愈來愈多,你有想過嗎?他們正在涉略的有可能都是錯誤的觀念或偏差的內容!
因此作為全球最大的成人網站「Pronhub」,除了有豐富的成人影片資源外,在2017年設立「 Pornhub 性健康中心( Pornhub Sexual Wellness Center)」,找來各類專家,醫生和社會領袖提供性知識文章,而最近更創立了「Pornhub Sex ed」性教育頻道,將內容影片化,希望能透過娛樂的方式,來傳達正確的性健康資訊。
其實Pronhub從開站以來就做了許多吸引人的策略,近期更在平台上做了一些改變,讓我們來看看PronHub做了哪些吧!
【歡迎訂閱頻道】
http://www.youtube.com/winstalk?sub_confirmation=1
===============================
Follow Me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mrceo.onlin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r.ceo_win/
🔴Youtube ➡️ http://www.youtube.com/winstalk
#PronHub #色情網站 #sex
青春期 的性 學習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個很有趣的資料,今天跟你做分享。它來自於這本一書,叫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
它提到一個名詞,叫「時型」。時間的「時」,型態的「型」。簡單來說呢,就是你會發現有一些人喔,是越夜越美麗,「暗公鳥」啦,越晚他越有精神、越有活力、越有創造力。
而有些人呢,就是「晨型人」,早上起床一點問題都沒有,然後整個白天精力旺盛,但是隨著時間到越晚,他就整個是完全沒電的狀態。
所以在這本書裡面,提到的「時型」,它是用動物、鳥類作為比方;有些人是「貓頭鷹」、有些人是「雲雀」。就是有些人是「夜貓子」,有些人是「晨型人」。
然而關於這方面呢,他有引用了一些研究。其中呢,在上個世紀1976年,就開始有很多研究。但是最有名的是一位「時間生物學家」,他叫做羅內伯格。
他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讓我們自我檢測一下自己的「時型」。現在你也可以試著回答羅內伯格,他所設計的這三個問題,來幫助自己定位一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時型」。
這三個問題就是哦,一般而言,你通常在幾點上床睡覺?
第二個問題,你通常在幾點起床?
而第三個問題,就是這兩個時間點的中間,是什麼時候?
比如說,如果你在晚上11點半左右睡覺,早上7點半起床,這時候你的中間點,就是3點半。如果你也按照順序,回答了這三個問題,最後得出你的中間點。
假設你的時間點,是座落在凌晨12點到早上3點,那你就是屬於「雲雀」,屬於「晨型」這樣類型的人。
如果你的中間點,是落在早上6點到中午12點,那你就是屬於「貓頭鷹」這個類型的人。
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睡眠的中間點,是在早上的3點到6點這中間,稱為「第三種鳥」。
如果以一般人口統計來說,極端的「貓頭鷹」會多於極端的「雲雀」。然而「貓頭鷹」跟「雲雀」其實都是佔少數,大多數的人都是這「第三種鳥」。
後續的研究也發現,跟很多生理特徵是一樣的,每個人「時型」的呈現方式,其實是跟基因,也就是跟先天的因素,佔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研究都告訴我們,不管你是「雲雀」還是「貓頭鷹」,大概都是天生的,而不是後天的。而且更令人意外的是,我們出生的「時間」有很大的影響力。
通常在秋天跟冬天出生的人,比較有可能成為「雲雀」;然而在春天或夏天出生的人,比較有可能變成「貓頭鷹」。
除了「基因」的先天影響之外,影響每個人「時型」的最重要的因素,還有一個叫做「年齡」。當過爸媽的人都知道,小孩子一般來說都會是「雲雀」,他們很早就起床,一整天跑來跑去;但是這個狀態,通常過了傍晚之後,就會沒電了。
然而到了青春期左右,那些「雲雀」開始會變成「貓頭鷹」。他們會比較晚起床,然後在下午跟晚上,開始變得越來越有活力。有人就估算了喔,在青少年當中,他們的睡眠中間點,他們會落在上午的6點,甚至於是上午的7點。
然而,在我們20歲左右的時候,我們會達到「貓頭鷹」狀態的巔峰期;然後在接下來的人生當中,慢慢的又變回「雲雀」。
除此之外,不同的「性別」時型的呈現也會有不同。男生在統計比例上來說,會偏向於夜晚型,也就是「貓頭鷹」。而女生會偏向於早晨,也就是「雲雀」。這樣的性別差異,會在50歲左右開始消失。
羅內伯格就指出,平均而言,當我們超過60歲,會變得比我們小時候的「時型」還要來得早。這其實也符合我們的生活經驗,隨著年紀越大,起床時間會越早。
另外,在人格特質裡面, 「貓頭鷹」跟「雲雀」也有一些差別。「貓頭鷹」會呈現出比較黑暗的特質,怎麼說「黑暗」呢?
「貓頭鷹」通常會比「雲雀」更開放跟外向,但是也比較神經質。通常會比較衝動,追求感官的刺激,活在當下的快樂主義者。
跟「雲雀」比較起來哦,「貓頭鷹」比較會抽煙、喝酒、喝咖啡,那更不要說去碰毒品的機率,貓頭鷹也會比較高。
所以喔,他們比較容易發生「上癮」的現象,出現飲食失調、得糖尿病、憂鬱症,或出軌。
這好像呼應了一些智慧的格言,比如說富蘭克林,他就說過:「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跟聰明。」
但是這本書裡面,也有針對這件事情吐槽哦。書裡面提到這些早起的人,產生優越品格的這件事情,是沒有合理的解釋。
因為這些被說的不太好聽的「貓頭鷹」,他們其實在創造力方面,是有比較高的展現,他們也表現出比較優越的工作技藝。
而且呢,在美國的一些研究所、管理類的入學測驗,和智力測驗裡面,他們的得分也比較高;他們甚至於整個人比較好玩、比較幽默。只是一般來說,為什麼我們會對於「貓頭鷹」有這樣的一個偏見?
是因為啊,整個社會結構,不管是企業、政府,或者是學校,在整個設計上面其實是針對75%或80%這種比較是「晨型人」,也就是「雲雀」型的,或者是「第三種鳥」類。
在時間的安排跟設定上,對於這些「貓頭鷹」的人,其實是比較辛苦的。所以有時候喔,「貓頭鷹」其實就像左撇子,他們是活在習慣用右手的世界裡。然而,當你聽到這裡,你是「貓頭鷹」還是「雲雀」,還是多數人的「第三種鳥」?
我想不管你是哪一種人哦,我們現在的社會,帶給我們最大的自由,就是來自於它的彈性是大的。只要我們願意,其實都可以找到在工作或生活裡,最適當的調整。
然而,在你做任何調整之前,其實你要先知道自己的狀態,你到底是屬於哪一種人?今天是用「時型」這樣的概念,來作為起始點。
然而我們生命當中的任何狀況、任何層面、任何特質,你是否有好好的去看待、去認識他們;並且幫助自己,找到最佳化的模式呢?
或許今天的分享,提供給你一個觀念,提供給你一個知識,但是我更期盼,你透過「時型」的理解,來開始把關注點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你到底是哪一種人?而你可以怎麼樣幫助自己,去適應這個世界,讓自己活得更好、更圓滿。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呢,會幫助你有效的看懂、聽懂,別人真正的狀態。哪怕是一些言外之意或言下之意,當你能夠正確的理解別人之後;下一步透過有效的提問,創造出必要的共識。
這就是『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能夠帶給你的幫助。我相信對於你來說,達成共識永遠是一個必要的能力,期盼在3月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