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入校真係恭喜曬】全國政協會議剛剛閉幕並通過工作報告,當中支持組織以香港委員為主導的青年社團代表赴內地體驗交流,以及港區政協委員走進校園開展國情教育活動。讀到這,我首先要恭喜以上青年社團,你們今年的撥款已經準備好了。
想深一層,國家所支持的港澳青年工作是做啲乜嫁呢?其實過去幾年,港區人大及政協委員都有透過香港友好協進會向學校宣傳作校本講座活動。講題範圍由 2011 年啓動時 6 項增加至 2016/17學年共 13 項,遠至文化歷史,近至十三五規劃;窄有社會議題,闊有一帶一路。一張表格就可以填補講座課時。有時更請到著名嘉賓,可以印在學校宣傳品之中。學校何樂而不為。
什麼是「教學」什麼是「交數」,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講容易分辦。在全球資訊爆炸的年代,國情是廉價的,感情才至係珍貴的。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互聯網+等政策,學生只要上維基百科或Google一查,資訊量一定比講座還多。加上,通識教育科有現代中國單元,學生要讀書考試都一定要了解國家發展。要社會賢達賓親臨學校,演讀一次維基百科內容,再引用講者個人經驗作例子。連助理教師都知道合照才是講座重點。
對學生來說,國家身份疑問並不是國情認知問題,而是矛盾的感知問題。首先,血緣上香港學生已經距離移民一代甚遠,未必有「返鄉下」的親戚感情。更重要的是,回歸之後香港失去一套國家論述。五六十年代的港人會睇《青春之歌》,仰慕女主角林道静的革命熱情。六七十年代,我們會想「苦難的中國有明天」大學生要認識中國、關心社會。八九六四之後,部份港人又懷有「民主中國夢」,關心國內同胞的人權與自由。回歸後呢?港人不再相信民主中國,中國亦不是苦難之中。今時今日,愛國愛港團體總會講:國家富強,要把握機遇。人民幣成為了愛國主旋律。今年起國家GDP增長放緩,港人也找到了國家經濟危機時的賺錢方法。將私利放在國家論述之中,真是好策略嗎?
同時,國家情感也受「一國兩制」阻礙。絕大部份港人現時無法參與人大選舉,香港年青人亦不可以在國家做公務員或當兵。港商因為戶藉問題,福利及待遇與外商分別不大。近年,因為多有年青人北上發展,發現了不少港人身份帶來的事業玻璃頂。這些底層結構問題需要儘快解決才能建築上層情感價值。
正如全國政協主席閉幕發言,不忘初心。
青年工作也要不忘初心,不只是塊金的。
香港電台。左右紅藍綠
http://programme.rthk.hk/rthk/tv/programme.php…
#國民教育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