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如鄉昌榮社區在昌榮生態園區建構水池,復育蓋斑鬥魚 青鱂魚等台灣本土魚種,並且利用魚菜共生的概念,栽種台灣萍蓬草、台灣水蕹等原生水生植物,希望藉此打造一個仿自然生態體系的模型示範,提供教學觀摩及交流之用,並且吸引更多民眾造訪昌榮社區,發展社區特色。
青鱂魚復育 在 劉米山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青鱂魚復育 在 林宜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聽取負責成大登革熱防治的成大主秘楊永年及成大生科系教授蔣鎮宇的防疫經驗。其中,蔣鎮宇教授點出登革熱防疫最困難之處在於人們「缺乏戒心」,總覺得「沒有問題」,但事實上專家一到現場便立刻發現一堆蚊子和孑孓。
蔣教授在防疫過程中,甚至還遭嗆「只不過是蚊子而已!」可以說,面對極端氣候,登革熱防疫的考驗恐怕每年都會出現,蚊子已不只是一般常見昆蟲,而是可怕殺手...... 面對登革熱,沒有人可以抱持僥倖心態,防疫工作必須扎實地從家戶作起。
今天下午,我有幸回到母校成功大學的生科系,於現場共同見證俗稱「稻田魚」、會吃孑孓的本土魚種之復育放養。該魚便是「青鱂魚」,是由成功大學與海洋大學生命科學系合力復育的台灣本土種,將來大量復育後可望協助消滅登革熱病媒蚊。
「稻田魚」早年存活在台灣的水稻田間,後因農藥使用廣泛而逐漸消失,半年前,海大研究團隊在新北市抓到二十多尾稻田魚開始復育,期望能大量復育、並提供全台各地需要抑制孑孓的縣市使用放養。
比起一樣會吃孑孓、但來自北美的大肚魚及孔雀魚,「稻田魚」與「蓋斑鬥魚」是正港的台灣本土種,因此,復育已於南部不見蹤影的「稻田魚」,並以之作為打擊登革熱的「生態防治」尖兵,可以說是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