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臺灣經歷了百年來最嚴重的疫情,幸好疫情已經趨緩,希望今晚團圓賞月不只是小確幸,而是值得珍藏的幸福記憶;這樣的中秋夜,值得來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
一百年前的臺灣,正遭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壓迫,蔣渭水、林獻堂等知識份子,在臺北靜修女中禮堂創立了 #臺灣文化協會 ,要用文化啟蒙凝聚台灣人的共識,推動人民自覺、自決精神,對抗日本帝國主義統治。
當時蔣渭水寫下了《臨床講義》,他將臺灣擬人化,診斷出臺灣罹患了智識營養不良症,「道德頹廢,人心澆漓,物欲旺盛,精神生活貧瘠,風俗醜陋,迷信深固…」因為對自身處境不了解,導致內外失調,處於脫離世界文明的停滯狀態,唯一解藥就是大劑量的知識文化。蔣渭水認為臺灣體質大改造後,就能重新充滿活力。於是,文協積極舉辦讀報社、演講、播電影⋯各種方式和人民溝通,演講愈辦愈盛大,引起台灣總督府的關注,總督府乾脆直接派警察監聽或直接中止演講,但思想已經萌燒,文協帶起了風起雲湧的 #臺灣新文化運動 。
一百年前臺灣知識貧乏,如今卻是資訊爆炸。我很好奇,如果蔣渭水、林獻堂身處在一百年後的今天,會提出什麼樣的解方?兩位先生的後代:蔣朝根與林承俊先生則告訴我,他們認為當今台灣資訊不平衡,需要更多 #文化維生素 與 #團結疫苗,而在政治上掌握權力者,不要只是嘴上說著相忍為國,要更懂得 #犧牲自我 、謙讓團結,短短幾句回應卻有十足的啟發性,可見文協人物的思想,具有穿越百年的影響力。
文協創立一百年了,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節點,從本週起,台北市政府會開始一系列活動,希望帶大家回顧百年來的文協足跡,9.25 我會到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Memorial Museum,繼續跨時代對話交流,臺灣要再度文化啟蒙,再度自覺自信,這樣的中秋,就更完美了。
#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
#臺灣是世界的臺灣
#中秋節快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少男少女見學中:日本時代修學旅行開箱」介紹 訪問:蔡淑君 撰文、胡佳君 策劃 內容簡介: 日本時代的少男少女們, 他們的校外旅行是什麼模樣? 去了哪裡?帶了什麼東西?坐了什麼車?參觀了哪些地方? 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那些年的修學旅行記憶中。 ...
靜修營2021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日大娛:未來郊野公園如何淪為一個大型遊樂場?》
早前傳媒揭發有露營車公司喺大嶼山芝麻灣郊野公園範圍內砍伐1公頃林木,政府竟只對犯案者罰款$500,較早前民政署亦配合開路讓工程進行【註1】,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已係政府默許下打開序幕, 而改變整個大嶼山面貌嘅,何止係露營車之類嘅旅遊設施。
分析規劃文件,十數年之後嘅大嶼山將會佈滿大中小型旅遊熱點,露營車公司剛剛食正大嶼山旅遊化嘅頭啖湯,芝麻灣斬樹事件只係一場風暴嘅序幕。
▍五年後:露營基地、Wibit水上樂園、「快感與刺激」Zip-line
2020年12月,政府低調公佈《大嶼山保育及康樂總綱圖》(《總綱圖》)【註2】,雖然話「北發展、南保育」,但睇真啲大嶼南竟然有不少發展計劃,部份將入侵郊野公園範圍:
-芝麻灣半島露營基地-
斬樹事發所在地芝麻灣半島屬於郊野公園範圍內,但《總綱圖》已表明將該處會重新定位為「露營基地」,並提供陸上和水上活動以收「靜修及身心療癒之效」。《總綱圖》公佈時間為2020年12月,與斬樹時間(2020年7月陸續開始)吻合,政府對於露營車基地一事是否一早知情並默許?
-長沙Wibit水上樂園-
與「露營基地」有聯繫嘅係西南方不遠處嘅長沙水上樂園。雖然《總綱圖》無提供具體資料,但參考2018年10月公佈嘅《大嶼山康樂及旅遊發展策略》(《發展策略》)【註3】,大嶼南嘅水上樂園將模仿Wibit模式,即「巨型充氣水上樂園」。參考外國例子,一個Wibit 設施可以容納60人【註4】,多個Wibit 設施即容納數百人,必定帶來大量旅客及嚴重污染,對貝澳長沙海底珊瑚及生態,以及大嶼南寧靜鄉村社區嘅影響,當然無具體交代。
-石壁水塘zip-line及環塘板道-
《總綱圖》亦透露郊野公園內嘅石壁水塘旁將有「歷奇設施」、「特色露營地點」、以及「環繞水塘的板道」。什麼歷奇設施?在《發展策略》中「創新景點」下「快感與刺激」一欄中有進一步交代:可以是「空中飛人滑翔之旅」(即zip-line)、繩網步道、樹迷宮、大型山坡滑梯、野戰/漆彈課程等。
石壁水塘為全港提供12%淡水,為大嶼山各區、香港島、坪洲、長洲及喜靈洲提供食水【註5】,如果係石壁水塘旁邊搞吸引大量遊客嘅歷奇活動,甚至玩漆彈,後果是如何?為何選擇吸引污染源(遊客)深入集水區?無論係規劃或保育角度來講都講不通。
▍五至十五年後:整個大嶼山郊野或面目全非
《發展策略》亦透露咗中長期或有更多更瘋狂嘅大嶼山改造計劃,有啲令人摸不着頭腦:
-有機水療度假村:政府曾在2004年進行《水療及消閑度假設施顧問研究》,曾經選定長沙下灘為發展水療及消閑度假設施的研究地點。
-大東山索道(funicular):即類似山頂纜車,由大蠔灣接駁至通往大東山的現有山徑,破壞大東山的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日後只要搭纜車就可以直達「打卡熱點」,十幾年之後大東山芒草極可能絕跡。
-其他不能盡錄嘅瘋狂計劃:潮流復古周末假期、觀星泡泡屋、浮動酒店豪華水上獨立屋、「第三個纜車系統」、能夠舉行音樂演唱會嘅「水上浮動舞台」、太極中心、婚禮中心及「山嶺婚禮」、動物農莊等等。
《發展策略》透露部分計劃現時在財務或環境上不可行,但「方案可行性...取決於其地理位置,若有關方案位於生態較不敏感的地點,其可行性有機會不一樣」,危機仍然存在。
▍顛覆近半世紀以來郊野公園康樂規劃
翻查港英政府解密文件,郊野公園自1970年代成立時,其中一個最大目標係設立康樂設施畀香港人及下一代永續享用(that the amenity and recreational value may be enjoyed by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of Hong Kong),為達致呢個永續目標,必須以保育為手段【註6】。
為維持一個在康樂設施發展與保育之間「敏感平衡」(sensitive balance),郊野公園在成立之初即有思維慎密嘅康樂規劃(Recreation Planing)。根據漁護署前助理處長王福義所撰寫嘅一篇學術論文【註7】,康樂規劃既原則為下:
(1) 喺適當嘅地點發展適當嘅康樂設施(right kind of recreational development takes place in the most suitable locations)
(2) 喺設計上減低發展康樂設施與保育之間嘅潛在衝突(minimise potential conflicts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recreation development and countryside conservation)
所以每個郊野公園均有公園規劃圖(park plans),大致將園内分為6大區,並因應每區嘅地理或生態決定發展,抑或不發展康樂設施:
(1) Wilderness zone :顧名思義,荒野缺乏現代人造物,屬真正嘅大自然,不應發展任何康樂設施。
(2) Extensive zone : 比Wilderness zone次一等,仍屬偏遠地方,保留未被發展的形態,適合提供行山徑以及路標等簡單嘅設施,大欖郊野公園植林區、芝麻灣半島、大東山為此類。
(3) Dispersed zone:位於交通方便之處,設立家樂徑等等一家大細親親大自然的設施-涼亭、燒烤爐等等,西貢黃石碼頭屬此類。
(4) Intensive zone:位於交通方便之處,或郊野公園入口位置,適合大型團體到訪,除咗燒烤爐等設施,還有遊客中心、廁所等等,北潭涌屬此類。
(5) Adventure zone:因特殊地貌如山谷、溪澗引伸出來嘅特殊康樂潛力,可興建戶外活動中心、青年營地等等,該處對於康樂的考慮能夠大於保育。
(6) Special Activity zone: 較為稀有,取決於特殊地貌引伸出來嘅特殊康樂潛力,例如越野單車、攀石牆等,《發展策略》建議的「快感與刺激」活動屬此類,這些活動通常很嘈吵,與其他郊野公園康樂用途不匹配,建議只在局限嘅位置,例如廢棄礦場(abandoned quarries)進行,而不是《發展策略》提倡嘅石璧水塘。
▍旅遊先於保育的殺雞取卵式發展
以上種種跡象令人擔心,以往郊野公園「管理保育為手段、永續康樂為目標」嘅方針是否已被殺雞取卵般、掠奪式嘅「大眾旅遊」(mass tourism)思維取代?為何選擇在明日大嶼及跨境基建落腳點旁落「第一刀」大搞旅遊發展?
大嶼山郊野公園嘅戰場,全香港市民應該好好守住,以免半世紀以來嘅保育基業同令香港引以為傲嘅郊野公園敗在短視嘅發展利益手上。
#郊野公園研究
#保衛郊野公園
#大東山
#搞乜郊野
#Wibit
#Zipline
延伸閱讀:
【 #搞乜郊野 】郊公主題樂園狂想曲:https://bit.ly/35EkdUx
【膠嘢巨mon:廢、無效、核突低俗、要經常維修】:https://bit.ly/3vvEiqe
【註1】
Hong Kong Free Press 14 June 2021 Investigation: HK$500 fine after Hong Kong landowner cleared trees in Lantau country park:https://bit.ly/3d3J1td
風火山林【芝麻灣事件】郊野公園斬樹「無皇管」 私人地成法規漏洞:https://bit.ly/3ieibBO
蘋果日報 2021年6月15日 大嶼山芝麻灣萬平方米樹林遭砍伐 漁護署放生僅罰$500:https://bit.ly/3zv06Wp
【註2】《 大嶼山保育及康樂總綱圖》及《大嶼山遠足徑及康樂設施計劃》:https://bit.ly/3pXVrI4
【註3】《 大嶼山康樂及旅遊發展策略》:https://bit.ly/3xqNYE8
【註4】Business Insider. 11 July 2012. This Awesome Inflatable Obstacle Course Holds 60 People:https://bit.ly/2S06KmF
【註5】發展局:石壁水塘不宜填平:https://bit.ly/3iGBXWV
【註6】Hong Kong 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 HKRS 903-2-2 DEVELOPMENT PLAN : SERVICE : LEISURE - PROGRAMME : H-1 COUNTRYSIDE CONSERVATION
【註7】Wong, F.Y. (1988). Recreation Planning in Country Parks. Planning & Deveopment Vol.4 (No.2), pp.62-68.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靜修營2021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3月19日,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59號,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簡稱靜修高中或靜修中學,舊稱靜修女中。(張哲生 攝)
靜修中學設有高中部(普通科、技術類科)與國中部,為天主教教會設立之中學;校訓是「靜心修身」,知名校友有張小燕、連方瑀、王萊、李彥秀、林心如、季芹、許聖梅、鄒琳琳、莊鵑瑛、潘曉彤、陳依鈴、黃靖雅等人。
靜修由臺灣天主教道明會於1916年3月創校,是臺灣最早設立的天主教女子學校;當時臺灣天主教道明會首任宗座監牧西班牙籍神父根禮孟德斯(Clemente Fernández,漢名林茂才)有鑒臺灣女子在受教育方面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力排萬難,於臺北大稻埕蓬萊町購地興建校舍。
1905年,根禮孟德斯神父首先在臺北市開教,當時臺北人口集中於延平與建成兩區,根禮孟德斯神父在今民生西路天主堂現址購進廣大土地,於1911年鳩工興建哥德式教堂一座,並在1914年竣工落成,名為「蓬萊町大聖堂」,是臺北市第一座天主教堂,亦為當時市內最雄偉的建築物,其旁邊興建有道明會館一棟,做為司祭館與傳道所之用;初期教友僅兩、三百人,自蓬萊大堂興建後,教務日漸興隆,居民信教者甚多。
臺灣天主教道明會除了曾興辦傳道師養成所外,鑑於女生受教育機會較少,便於1916年在教堂旁購地創辦女校,校名定為「私立靜修高等女學校」,兼收臺、日籍學生;學校在1917年4月1日開學,由根禮孟德斯神父自任校長,後交道明會修女接管;由於畢業生素質高,校譽相當受到肯定。
1945年二戰結束後,靜修改為初中及高中兩部,並更名為「臺北市私立靜修女子中學」,於1946年由修女洪奇珍出任校長。
靜修在1968年增設日間部商科會計事務科和夜間部商業補習學校,後於1990年加設商業文書事務科,並於1996年再增設夜間部商業經營科,而成為國中、高中、高商、日夜間部兼備的完全中學,達到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2007年,靜修開放招收男生,但只限定國中部,為甄試入學。
靜修國中部的男學生從2018年開始可以和女學生一樣直升高中部,以致於校名中的「女子高級中學」無法涵蓋所有學生,於是靜修在2020年7月6日正式更名為「臺北市私立靜修高級中學」以符合實情。
《歷任校長》
1917首任校長:根禮孟德斯神父(西班牙籍)
1925第二任校長:多瑪斯神父(西班牙籍)
1936第三任校長:小宮元之助(日本籍)
1941第四任校長:鈴木讓三郎(日本籍)
1945第五任校長:陳若瑟神父(西班牙籍)
1946第六任校長:洪奇珍修女
1983第七任校長:潘采薇修女
2000第八任校長:蘇嬰珠修女
2008第九任校長:歐陽台英
2016第十任校長:蔡英華
《校歌》
作詞:第六任校長洪奇珍修女
作曲:前音樂老師呂泉生老師
靜修大主保
聖女嚴美黛
貞操潔心身
白璧純無瑕
賢德慈愛風
師生同感化
我校受庇護
名望馳邇遐
燦爛星光遠自天堂來
豔麗花兒耶穌親手栽
賜褔靜修千千萬萬小女孩
雙手伸開投向神聖慈懷
靜心修身真理是愛
遠惡親善前非改
來來來聖女在前途領帶
到達天堂樂矣哉
靜修營2021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少男少女見學中:日本時代修學旅行開箱」介紹
訪問:蔡淑君 撰文、胡佳君 策劃
內容簡介:
日本時代的少男少女們,
他們的校外旅行是什麼模樣?
去了哪裡?帶了什麼東西?坐了什麼車?參觀了哪些地方?
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那些年的修學旅行記憶中。
在求學的過程中,不論是校外教學、隔宿露營、夏令營、畢業旅行,經常都讓學生們十分期待,也為校園生活增添難忘的回憶。而這些珍貴的旅行經驗,更經常是畢業紀念冊內容的一部分。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收藏了許多日治時代的畢業紀念冊,珍貴的影像一頁一頁記錄著學生時期最美好的校園生活記憶:遠足、登山、旅行、海水浴等。其中的旅行,主要是指修學旅行,類似於現今的校外教學旅行,由於是大家一起進行長時間的旅行,最令人難忘。
《少男少女見學中——日本時代修學旅行開箱》運用這些畢業紀念冊中的照片,搭配其他文獻史料與當今研究成果,呈現九十餘年前校外教學旅行的樣貌。從旭小學校的始政四十年博覽會各地主題旅遊、永樂公學校的農林產業見學、臺中第一師範環島一周全記錄、靜修女學校的中南部之旅、嘉義農林學校的澎湖之旅,到臺南第二高女的日本遊,這些修學旅行路線的背後,各有其脈絡與資訊,也傳達不同的政策與教學需求。
除了呈現少男少女的過人體力(有些路線的景點密集度讓人驚嘆與驚嚇),和跨越時空的青春記憶,路線中的部分景點,如赤崁樓、鵝鑾鼻燈塔、阿里山神木、日月潭、礁溪溫泉、知本溫泉等,至今依然是熱門景點。讀者在更加貼近前人校園生活之餘,也可以按書再次走過這些路線、景點,感受穿越時空的樂趣。同時,也能從當時流傳下來的旅行心得,感受少男少女們在見學途中的青春印記。
作者簡介:
策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位於臺南。
我們以腳踏的土地為舞臺,以生活其中的人為主角,以所用之物為核心,在時間的縱深下呈現族群互動、環境變遷的歷程,期待營造一座屬於全體臺灣人的歷史博物館。
近年以館藏教育史料規劃「校園生活記憶庫」資料庫,希冀以跨越不同世代但共有的上學經驗,建立屬於臺灣人的國民記憶。
撰文/蔡淑君
生活於臺南。
文字工作者,旅行愛好者。
自小聽著長輩說日本時代故事,沒想到有一天能以文字開箱超有趣的修學旅行,立志要親身走完書中的六條路線。
策劃粉絲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