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待在家里防疫,借此機會採買了很多畫材和畫靜物用的各樣水果 🍒
擺設畫靜物讓生活多了很多樂趣
·
花布、水果、器皿…都是非常棒的靜物主題素材
,花布變化多端的圖騰、光滑的器皿、和水果的各種質感交融在一起,
在畫面上產生的豐富效果令人喜悅 ❤️
·
這次課程中,我會教大家靜物透視的繪畫技巧,
從構圖比例開始,掌握物體之間的明暗、色彩、空間關係,
創造出畫面的美好氣氛,一步步創作出優雅的作品!
·
扶桑花教學已經解鎖了,大家可以一起邀朋友加入課程,
可以盡快解鎖玫瑰與漫流的教學🌹 ❤️
·
募資期間 63 折優惠,快來看看課程介紹吧 https://ps.yottau.net/3ma3yv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鍾順龍是一名農夫,原本在台北從事媒體攝影工作,離開之後就當自由攝影師,原本計劃在台北置產,但是因為喜歡攝影,寧願花錢買底片也不想把錢花在買房,他曾經一次買了二十萬的底片,有空的時候就會帶著大型相機到處拍照。九年前因為家裡的關係,就搬回老家花蓮鳳林生活,也許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他接下了家中的事業,開始...
靜物素材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如漢密特簡短卻扎實的寫作風格,我們或許也能從那久遠的美國廣告文化理解霍普早期的創作。因為如此,霍普才會在八十多歲的職涯晚期被新一代的前衛藝術家視為是流行藝術的先驅,並大受歡迎。他終究還是擺脫了數十年來針對他的保守與守舊批判。
⠀⠀⠀⠀⠀
儘管周遭不斷地有新的風格來來去去,霍普仍毅然決然地堅持著自己引人入勝的畫風,連攝影的出現都不是問題。他可以說正是衝著攝影而來的。霍普給人的感覺像是自信地認為,唯有畫家才能決定畫布上所呈現的事物樣貌。並扎扎實實地為畫中的世界鋪了石頭、砌了牆壁、上了柏油,再用玻璃罐封裝起來。他的海景畫近似於 René Magritte;他也是一名善於封裝現實的畫家,但手法不同於霍普,他將現實轉換成幻象,對霍普來說沒有什麼是幻象。除此之外,儘管霍普年輕時曾向印象派畫家學習,但之後的創作也不是走這個風格。他不想要溶解視覺印象,相反的他要強化視覺印象:不是流動的盛宴,不,是永恆的確認。對於畫中的靜物,霍普更像是敘述者,而非畫家。他不只捕捉了美國的表面形象,更深掘了美國夢、探索了裡頭表面與實際之間極端差距的美國困境。可能一部關於美國的電影巨作變包含了這些所有的問題,而每個問題都包含了不同的故事:
⠀⠀⠀⠀⠀
旅館房間裡的人們辛苦地過了一天,某人深深地陷入了罪咎之中、沒有人真正地感受到家的溫暖、每個人都是庸庸碌碌;在鱈魚角白色房屋度假的情侶甚至從不將行李拿出來(霍普對此從不用特寫,與 John Ford 相同。)
⠀⠀⠀⠀⠀
直到五O年代中期,美國人才真正地開始認識霍普。《時代》雜誌甚至為他做了封面專題:『這是美國寫實主義的新篇章,畫出了過去未被描繪的世界。』當時的美國社會正著迷於心理分析,因此幾乎所有的電影都與佛洛伊德和榮格有關。霍普於畫作中所描述的「現代都市人的寂寞」突然成了高度關注的主題,而卡繆與沙特等存在主義作家的作品就像是把他的畫作付諸於文字。」
⠀⠀⠀⠀⠀
⠀⠀⠀⠀⠀
「霍普的創作剛好踫上了古典美國敘事電影的繁華時期,因此在觀察時,可以同時著眼於兩者,他經常以預期某事將發生或剛發生的角度描述一個地點,因此畫中呈現的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或激烈事件後的孤寂,例如〈加油站〉這幅畫裡剛為汽車加滿油的員工。這個畫面源自 Nicholas Ray 的《亡命鴛鴦》。
⠀⠀⠀⠀⠀
古典美國電影的說故事人,例如 John Ford、Howard Hawks、Alfred Hitchcock、Anthony Mann、Nicholas Ray、Frank Capra 與 Raoul Walsh,多是在同樣兩三個類似的故事上不斷變化。而愛德華・霍普也是在寂寞的人麼、空盪盪的房間與無話可說的伴侶中尋找素材。這些作品的背景是城市不易看穿的假象,與其不友善、難以親近的一面。霍普的畫中常出現窗戶,但它們是指向外頭還是指向裡頭?答案或許因人而異。只是,那些窗戶似乎都沒有玻璃,因為沒有反射,他們也沒有單方面地阻止外頭的人看進來,或阻止裡頭的人看出去。
⠀⠀⠀⠀⠀
無論裡頭或外頭,在霍普作品中都是同樣不真實的生活空間,並散發出陌生的氛圍。那些窗戶往往都是開啟的,而我喜歡的畫作,通常是沒有什麼其他主題,而只是表現窗洞本身。例如霍普完成於 1963 年與 1951 年的晚期作品〈Sun in an Empty Room〉與〈Rooms by the Sea〉。」
⠀⠀⠀⠀⠀
⠀⠀⠀⠀⠀
「根據霍普的朋友所述,當他對於繪畫沒有靈感時,幾乎每天都會上電影院。在霍普的畫作中,電影院象徵了無憂無慮的時刻,〈New York Movie〉中的帶位人員在昏暗的影廳裡倚著牆,沈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播放的電影她已經看過無數次了);她散發出的沈著與平靜是霍普畫作中其他人物難以比擬的。從背景可以看見一部份銀幕上的黑白電影畫面,或許是 Howard Hawks 的《天使之翼》?這幅畫結合了霍普最常造訪的四個電影院元素,亦即海濱戲院(das Strand)、公共戲院(das Public)、共和戲院(das Republic)、皇宮戲院(das Palace)。為了這幅畫,他先前甚至以鉛筆畫了五十三福素描。喬在兩人的家中走廊當起了模特兒,為帶位人員擺姿勢,並同時身兼漆黑影廳中寂寞的電影觀眾:『為兩名觀眾擺姿勢,一個戴黑帽、白面紗,穿毛皮大衣;另一個戴咖啡色的晚宴小帽,亞麻領飾以羽毛。儘管兩個人坐在黑暗中,但若有燈光打在他們身上,一定會很顯眼。』雖然霍普『執導』並發明了他畫作中的每個小細節,但我還是驚訝於他探索該地點該場景的『真實』感。依據喬於日誌中的敘述,霍普會多次重返現場,僅為了研究門簾上的皺褶與椅背上的光線反射。
⠀⠀⠀⠀⠀
從霍普的畫作可以明顯看出,他相當為電影院與白色銀幕著迷,像是他在工作室經常面對的白色畫布,即是他的好友同盟。他為所有事物都描繪了具體的形象,並賦予了具體的位置,透過將事物捕捉到的白色平面來克服空虛、焦慮和恐懼:這便是他的作品與電影院的共通之處。這讓霍普成為他畫架銀幕上的偉大說故事者,與電影銀幕上的偉大畫家並肩齊驅。」
⠀⠀⠀⠀⠀
⠀⠀⠀⠀⠀
⠀⠀⠀⠀⠀
——〈美國夢圖集:愛德華・霍普〉
收錄於《#溫德斯談藝術:
塞尚的畫素與觀看藝術家的眼光》文溫德斯
https://bit.ly/2Swd0mr
⠀⠀⠀⠀⠀
⠀⠀⠀⠀⠀
⠀⠀⠀⠀⠀
#讀大師談論大師真是一大享受
#你最喜歡的一幅EdwardHopper作品是什麼呢
靜物素材 在 Circular 圓臉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仙女畫室17>
好久沒有練習靜物畫畫取材了☕️
上週末去了半天台南吃吃喝喝
原本想買個蜷尾家冰淇淋 不過排隊人潮洶湧🤨
當下我沒辦法壓著性子跟著排隊 但又很想吃冰淇淋🍦
所以我就不管他哪一家 林家陳家王家什麼冰我都買😤
最後這家還真的沒有很好吃耶(燦笑)
其實在我橫衝直撞的去買冰淇淋之時
胖虎正在排隊他的布萊恩紅茶
我還以為他為了喝杯紅茶居然不在乎人潮洶湧🙂
真的是耐著住性子的人啊(拍手👏🏻)
要是我 早就誰管他布萊恩阿 隨便旁邊布萊德我就買😌
最後在前天晚上跟胖虎聊到台南半日行
他說其實排隊買布萊恩紅茶時 是越排越生氣(咦!)
因為他看店員的流程效率很不好🤣🤣
假日還是當廢宅就好☺️
#仙女練習素材
#台南人好多
靜物素材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鍾順龍是一名農夫,原本在台北從事媒體攝影工作,離開之後就當自由攝影師,原本計劃在台北置產,但是因為喜歡攝影,寧願花錢買底片也不想把錢花在買房,他曾經一次買了二十萬的底片,有空的時候就會帶著大型相機到處拍照。九年前因為家裡的關係,就搬回老家花蓮鳳林生活,也許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他接下了家中的事業,開始種植花生,每天就在家裡、田裡兩邊奔波。
攝影創作是他的興趣,也是一種放鬆,農閒時他會在自己家中的廚房角落,放上一個桌子,背景掛上一塊灰色的布,之後才開始安排要拍攝的物件,留學英國的他對於擺設非常要求。因為務農的關係,目前的創作就以隨手可得的蔬果為素材,以繪畫式的攝影堆疊拍攝靜物,探討時間空間的意涵,對於攝影,他雖然無法全新投入,但已然是他生命重要的一部分。
1974年出生於台灣花蓮,視丘攝影藝術學院畢業、倫敦大學哥金匠學院(London University of Goldsmiths College)影像與傳達碩士。曾任良遠藝術工坊學習影像耐久保存、董氏基金會攝影志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視覺傳達設計系兼任講師(2006-2009)。作品【目擊現場】獲2002年台北美術獎優選獎,及【黑暗之光】獲2003年高雄美術獎高雄獎。
新聞
http://sharpdaily.tw/index/article/39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