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張八千大大 #張元植 在靠北登山寫的,
好文共賞,希望大家花點時間看完。
然後看完之後,
還不會用離線地圖的趕快學,
要知道現在揪團主流都是
『必需要能自理以及會看離線地圖』,
別說你沒爬百岳不用啦,
郊山其實才是大魔王。
-------------------我是分隔線------------
《參雜一點靠北的百岳單攻攻略》
上班日第一天大家可blue?連假終於平安結束了,感謝飛天小女警的幫忙,沒什麼重大山難事件。
肥宅我有在嘉明湖兼差當山屋管理員應該是個眾所皆知的事情了。之前排班時,完全忘記六月底是端午連假,於是人群恐懼症的我,就這麼在可怕的連假,在上頭值班......
不過也是讓我看到各種以前沒看過的神奇現象,算是開了眼界。
這次想來跟大家聊聊單攻。
首先嘉明湖自從總量管制後難抽到爆已經是個既定事實,山屋床位就這麼多,想要來爬的人則是那~~~麼多。於是許多山友就把腦筋動到單攻頭上。
剛好林管處這幾年大幅度開放單攻限制,只要事前在網路申請,沒有任何名額限制,也不會審核,申請就讓你來單攻。
於是我這幾天就這樣看到各種世界奇觀:
這兩天連假,每天單攻人數都破百人,路上根本人潮絡繹不絕。但光是26-27這兩天,我就收容了兩組奮勇衝到湖邊,結果最後衝不下山的山友。然後還有一組是凌晨三點從向陽遊樂區起登,結果最後回到向陽遊樂區已是隔天早上八點。現在是怎樣?嘉明湖當八千在爬?
這還不論每天都有好幾組是從天黑走到天亮,再走到天黑的,看到我都捏把冷汗,腦中都響起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旋律了。也為我駐守登山口管制站的同事感到疲倦,每天都要等人下山等到十點以後......
至於那種不帶頭燈不帶雨衣,跟我說有手機燈光就ok的我就不想講了。還有完全不做功課,來到山屋第一句就問嘉明湖在哪個方向的......講完方向之後,順口提醒說事前要研究地圖唷,結果回我一句:「呵呵我們都free style。」我臉上笑笑的但是腦中閃過的是free你老師...
-------抱怨完畢分隔線-------
看完抱怨還有耐心看下去的,我下面想簡單分享一下,如果想要來一趟這類的百岳單攻,需要準備些什麼。
裝備:
1. 頭燈。
這個不用說了吧?拿手機或手電筒照路都得佔用一隻手,非常不方便。手機電力寶貴,我寧願你拿手機來打卡,也不要用它當主要照明啊啊啊!
在單日行程,備用電池倒是不一定。如果你對使用的頭燈與電池品質有信心,且出發前檢查過確定滿電,那不帶也還好。
2. 雨具。
這邊說的是兩件式,分成雨衣雨褲的東西。嘉明湖路很寬,沒啥植物會勾,所以用斗篷式雨衣問題也不大,可以接受。
不過斗篷式雨衣拜託不要便利商店的輕便小飛俠,那東西你舉個手抬個腳就撕裂了.......然後水一樣流進來。27號中午爆炸豪雨,我巡查步道回來路上就看到一堆便利商店小飛俠在哀嚎...
然後拜託不要只帶把傘就衝上來,現在午後熱對流的雷陣雨常常伴隨起風,稜線上風更大,你撐著傘一樣濕。然後跑到山屋抖得跟篩糠一樣在那邊跟廚師要熱水......瓦斯不用錢膩?
3. 適當的保暖衣物。
這個比較沒有固定標準,端看你行走速度而定。走得夠快的話,只要有雨衣褲,身體產熱就足夠維持溫暖。但速度慢點的話,如果又碰到下雨摸黑,可能至少一件刷毛外套較好。
要注意的是:保暖衣物建議不要羽絨,因為單攻時,會需要穿保暖層的狀況,一般都是下雨淋濕。而羽絨淋濕就喪失保暖效果。建議是刷毛或化纖填充材質。
4. 個人藥物&簡單外傷處理耗材。
個人藥物很簡單,你在平地有什麼病,上山還是都有可能發作。平常會備什麼藥,建議單攻時就都備著。
外傷處理也很簡單,OK繃幾個、中size紗布一包、小棉棒一包、抗生素藥膏小條一條、小管生理食鹽水一管、透氣膠帶、大力貼若干。這樣大概100公克上下,很輕,夠你處理95%以上外傷跟水泡。
嘉明湖這邊是好在我們山屋都有醫藥箱,但如果你各位今天去沒山屋或是山屋沒醫藥的地方單攻呢?醫藥包還是要備啊啊啊!
5. 水、路上吃的
拜託不要都單攻了還一直來我們廚房要飲用水。我們這邊廚師人都很好,但有些人經過一直要免費的水,要那些付錢包餐才能裝飲用水的山友情何以堪?
要準備水有兩個思路:一是出發就背著全程需要的水,不過這樣一定很重。二是自行攜帶飲水處理的器具。
飲水處理的器具最簡單又輕的就是濾水器,現在個人用的一個1000多塊而已,有帶就自己去我們水塔裝生水過濾。
如果你有打算中間吃熱食,比如泡麵,那就順便把水煮開就能喝了。不一定需要濾水。
當然如果你很相信自己的鐵胃,水塔直接裝著喝我也管不著。不過我只能說,在知道那些山屋水塔裡面可能有什麼鬼東西後,我是不會生喝的科科。
吃的就看大家喜歡,這種長時間活動建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補給,較有效率。可以算一下大卡,人體一小時「最多最多」吸收400大卡熱量,再多也沒意義。帶太多也不要一直跑來塞給管理員跟廚房,我們雖然在上面待滿多天的,但不是饑民ok?
6. 定位裝置。
這個在現在意義底下應該都是在講手機離線地圖了,會用紙本地圖跟指北針定位的,應該也不需要看這篇。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手機跟安裝離線地圖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重要:一是事前的資料收集(後面講),二是去學怎麼用(去上阿牛老師課,或是自己在網路上研究好使用教程)。這次才發現真的有人手機離線地圖跟航跡是當裝飾的。
7. 天幕或緊急避難帳。
這個是選配,而且是大約3-6人準備一張就好(看天幕大小),算是團體裝備。
主要是如果意外碰到致災性暴雨,或是出乎意料的低溫,而保暖衣物不夠時,還有最後手段可以與惡劣環境隔絕,避免失溫。
這個的使用方式不是搭起來,而是整張直接罩在自己頭上,底下用屁股坐著壓住。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密閉空間,溫度會跟外界有一大段差距。如果有帶爐頭,在裡面開小火,甚至可以直接露宿。為啥我知道?我跟三個夥伴用這個方式在零下30度c的地方露宿過一晚,現在還活著打這些字。(但爐頭開一下,溫度有上來就要停唷,不然一氧化碳中毒會先弄死人XD)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這個算是最後大絕招。事前的天氣資料蒐集,還有對體能的估計,是更為重要的前置作業,非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搞到要動用這招,能下山泡湯多好?幹嘛在山上露宿對吧XD
------裝備結束的分隔線-------
事前準備:
1. 地圖:對單攻目標的地理相對位置、路線的了解。
這個很重要,你去隨便哪個城市玩當觀光客,都會做資料收集,拿張城市地圖畫來畫去,安排景點順序,憑什麼以為來山上不需要?憑什麼以為來這邊可以free style?
登山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某些幹話說的一條路走到底就會到。
如果以嘉明湖為例,你不需要會看等高線地圖這種高深的東西。但至少要弄一個有步道上各地標資訊的地圖。上面會顯示這條步道上,在多少里程數的地方,會出現岔路、這個岔路會通往哪裡。還有在幾k處會有什麼重要地標。
只要稍微花半小時做這件事情,你就不會在三叉山那個岔路問我,請問這兩條路哪一條會通到嘉明湖?
在找地圖資訊的時候,有一點務必注意:時效性。其實這個是蒐集任何登山資訊都要注意的,資訊越新越好,最好是同一年度的。
這兩天至少有五組單攻的山友,從湖邊回來嘉明湖山屋,然後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向陽山頂直接往北那條路這麼難走,害他們差點迷路走不出來.......但是只要有稍微查近一兩年的資料,應該都能查到,那條路現在已經甚少有人走,而且路跡不明顯了。大部分人都是從向陽山登山口那個岔路原路來回向陽山頂。
2. 腳程估計
很多人來嘉明湖山屋第一句話問我,這邊到嘉明湖還要多久?說實話我根本很難回答。因為我過去最快只要40分鐘,但我也看過走4小時的。你屬於這個光譜的哪一端呢?
其實你只要稍微做一下腳程估計,就不用問這個了。怎麼做呢?
查閱至少三份,能夠到五份最好,別人單攻的紀錄,這個紀錄要包含抵達每個重要地點的時間。
然後你在走的時候,就要從第一個段落(也就是起點到第一個重要地標)開始,比較自己跟紀錄的時間差異。假設你蒐集了3-5份紀錄,那應該會有至少一份的時間,跟你的速度是接近的。比較個兩三段後,你就知道能不能使用那份紀錄的時間,作為你估計自己之後還需要走多久的參考了。
3. 設定停損點
這兩天,我看到太多山友,就是滿腦子:我一定要去看嘉明湖!!!然後就一發衝到底。我常常在山屋門口看啊看,哪些人狀況不太妙其實看得出來。但我個性不是那種喜歡勸退的人,我只會提醒:要評估一下自己的狀態跟腳程唷,不行就不要勉強。大家都會回:好的我們會評估。結果呢?最後還是摸到深夜才下山,或乾脆就在我們山屋迫降一晚......幹根本沒有人真的在評估啊啊啊!
單攻很重要的一點,叫做時間風險控管。這甚至比過夜行程還重要,原因是單攻本身是輕裝,不一定有足夠的裝備應付非預期過夜。
而這個時間風險控管,要跟前面的腳程估計一起做。
首先,你要先想好:你能夠接受自己走到幾點。
這個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我之前去一日北大武兩趟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走15-18小時,鐵定摸到黑。但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計畫,本身就是以這個來準備。
但對一般大眾來說,我會建議底線設定成以下兩個:1 不要摸到晚黑 2 最多不要超過15小時(12小時內較好)
理由是,摸晚黑跟過長時間的行走,都是讓風險大幅提高的因素。黑夜能見度差;而人在過長時間行走累積的疲累下,判斷力跟肌肉控制力都大幅下降,這時候發生意外的機會就更高(跌倒、走錯...等等)
有了底線後,加上前面收集好幾份的時間紀錄,你應該對於單攻一趟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有初步概念。比如五份紀錄的時間,分別是10小時、12小時兩份、14小時兩份。那你就能合理推估,腳程快的山友大概要10小時,中等是12,慢一點是14。
此時,出發前,你就可以依據你對自己體能的了解,對照紀錄的時間,去預估「你可能會走多久」。比如你以前登山的經驗,都是走比別人還慢,殿後吊車尾,那就不要以為你能10小時搞定,請準備至少14小時。
這時候就能以這個最初的預估,來倒推出發時間。如果你預估自己單攻一趟需要14小時,然後你希望在天黑前下山,那就來算:現在天黑是19:00,減掉14,你最晚得在凌晨5點開始走。但我通常不會抓那麼剛好,會再預留10%左右的預備時間,以避免自己身體狀況差,或估計不準。以14小時的10%來看,就是大概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會再把凌晨5點提早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半出發。反正早出發早好,提早下山也是賺到,寧願早也不要晚。
開始走後,就要定時定點,去對照自己實際的速度,跟自己原先預估的,以及拿來當作參考基準的那份紀錄,有多少差距。是比自己預估的快,還是慢呢?差多少?
這件事情在每個重要地標都要做。舉個例子,假設當你來到嘉明湖山屋,你發現你原先拿來當作預估參考的那份紀錄,用了6小時抵達,但你到這邊已經花了8小時。那這時候就不用猶豫了,回頭吧。因為如果你繼續走,那就可以清楚預見到,下山一定大大超過自己預估的時間,而且會大摸黑。
上面這段比較複雜,我用一個簡化的流程,來概括上面講到的東西
1. 設定幾點下山
2. 對照自己的體能,以及蒐集到的紀錄
3. 訂出一個最初的預估總耗時
4. 倒推回去,設定幾點出發
5. 實際開始走後,在每一段去印證自己的實際速度,跟預估差多少。
6. 若符合預估,或比預估快,則繼續
7. 若比預估慢,且已可預見繼續下去,會超過當初設定的下山底線,撤退。
4. 天氣資訊
單攻的天氣資訊算好掌控,因為你直到出發前一天,都還能查看天氣預報。現在的氣象其實到三天內都算準了。
知道那天大概的天氣後,就看個人對天氣的容忍度。對我來說,除非是梅雨那種下整天雨的,或是颱風,這兩種我會乾脆就在家裡耍廢。
但像這幾天算是典型夏季氣候,也就是早上晴朗,下午開始雷陣雨,傍晚前會停然後放晴。那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接受度,看要不要衝。如果要衝,那就做好面對天氣的最佳準備。
以這個連假的夏季氣候模式來看,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早點出發,走快一點,下雨前就給他結束。但這種想法總有一天會失準,像是27號,山上應該很少人算到早上十點多就下雨。所以這種時候,第二個思路,也就是充足的裝備就很重要,可以回去參看前面的準備部分。
然後提醒一下,雷陣雨的天氣,最怕的其實不是下雨,而是打雷。聽到雷聲或是看到閃電很近的話,就不要繼續待在空曠的稜線高處了,趕快烙跑實在。比如說嘉明湖後半段,從向陽北峰到三叉山這大段,碰到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雷擊風險都不小。
----------很雞婆的分隔線----------
好啦打很長了,不過真心希望打這些內容,可以在這個山林解禁的年代,讓更多想嘗試這門運動的人有些幫助。
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天兵,只是不得要領。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享受登山的快樂,也希望知識的傳播,能讓山林開放的陣痛期短一點。
如果有大大覺得我有沒寫清楚的,歡迎補充。也歡迎到處轉載,註明作者即可。
啊對了,補充一點:單攻也是可以請嚮導的。如果你就是不想花心思想那麼多,那至少雇個專業的嚮導,幫你做上述這些事情。而不是傻傻的衝去找虐送死。《參雜一點靠北的百岳單攻攻略》
上班日第一天大家可blue?連假終於平安結束了,感謝飛天小女警的幫忙,沒什麼重大山難事件。
肥宅我有在嘉明湖兼差當山屋管理員應該是個眾所皆知的事情了。之前排班時,完全忘記六月底是端午連假,於是人群恐懼症的我,就這麼在可怕的連假,在上頭值班......
不過也是讓我看到各種以前沒看過的神奇現象,算是開了眼界。
這次想來跟大家聊聊單攻。
首先嘉明湖自從總量管制後難抽到爆已經是個既定事實,山屋床位就這麼多,想要來爬的人則是那~~~麼多。於是許多山友就把腦筋動到單攻頭上。
剛好林管處這幾年大幅度開放單攻限制,只要事前在網路申請,沒有任何名額限制,也不會審核,申請就讓你來單攻。
於是我這幾天就這樣看到各種世界奇觀:
這兩天連假,每天單攻人數都破百人,路上根本人潮絡繹不絕。但光是26-27這兩天,我就收容了兩組奮勇衝到湖邊,結果最後衝不下山的山友。然後還有一組是凌晨三點從向陽遊樂區起登,結果最後回到向陽遊樂區已是隔天早上八點。現在是怎樣?嘉明湖當八千在爬?
這還不論每天都有好幾組是從天黑走到天亮,再走到天黑的,看到我都捏把冷汗,腦中都響起忠孝東路走九遍的旋律了。也為我駐守登山口管制站的同事感到疲倦,每天都要等人下山等到十點以後......
至於那種不帶頭燈不帶雨衣,跟我說有手機燈光就ok的我就不想講了。還有完全不做功課,來到山屋第一句就問嘉明湖在哪個方向的......講完方向之後,順口提醒說事前要研究地圖唷,結果回我一句:「呵呵我們都free style。」我臉上笑笑的但是腦中閃過的是free你老師...
-------抱怨完畢分隔線-------
看完抱怨還有耐心看下去的,我下面想簡單分享一下,如果想要來一趟這類的百岳單攻,需要準備些什麼。
裝備:
1. 頭燈。
這個不用說了吧?拿手機或手電筒照路都得佔用一隻手,非常不方便。手機電力寶貴,我寧願你拿手機來打卡,也不要用它當主要照明啊啊啊!
在單日行程,備用電池倒是不一定。如果你對使用的頭燈與電池品質有信心,且出發前檢查過確定滿電,那不帶也還好。
2. 雨具。
這邊說的是兩件式,分成雨衣雨褲的東西。嘉明湖路很寬,沒啥植物會勾,所以用斗篷式雨衣問題也不大,可以接受。
不過斗篷式雨衣拜託不要便利商店的輕便小飛俠,那東西你舉個手抬個腳就撕裂了.......然後水一樣流進來。27號中午爆炸豪雨,我巡查步道回來路上就看到一堆便利商店小飛俠在哀嚎...
然後拜託不要只帶把傘就衝上來,現在午後熱對流的雷陣雨常常伴隨起風,稜線上風更大,你撐著傘一樣濕。然後跑到山屋抖得跟篩糠一樣在那邊跟廚師要熱水......瓦斯不用錢膩?
3. 適當的保暖衣物。
這個比較沒有固定標準,端看你行走速度而定。走得夠快的話,只要有雨衣褲,身體產熱就足夠維持溫暖。但速度慢點的話,如果又碰到下雨摸黑,可能至少一件刷毛外套較好。
要注意的是:保暖衣物建議不要羽絨,因為單攻時,會需要穿保暖層的狀況,一般都是下雨淋濕。而羽絨淋濕就喪失保暖效果。建議是刷毛或化纖填充材質。
4. 個人藥物&簡單外傷處理耗材。
個人藥物很簡單,你在平地有什麼病,上山還是都有可能發作。平常會備什麼藥,建議單攻時就都備著。
外傷處理也很簡單,OK繃幾個、中size紗布一包、小棉棒一包、抗生素藥膏小條一條、小管生理食鹽水一管、透氣膠帶、大力貼若干。這樣大概100公克上下,很輕,夠你處理95%以上外傷跟水泡。
嘉明湖這邊是好在我們山屋都有醫藥箱,但如果你各位今天去沒山屋或是山屋沒醫藥的地方單攻呢?醫藥包還是要備啊啊啊!
5. 水、路上吃的
拜託不要都單攻了還一直來我們廚房要飲用水。我們這邊廚師人都很好,但有些人經過一直要免費的水,要那些付錢包餐才能裝飲用水的山友情何以堪?
要準備水有兩個思路:一是出發就背著全程需要的水,不過這樣一定很重。二是自行攜帶飲水處理的器具。
飲水處理的器具最簡單又輕的就是濾水器,現在個人用的一個1000多塊而已,有帶就自己去我們水塔裝生水過濾。
如果你有打算中間吃熱食,比如泡麵,那就順便把水煮開就能喝了。不一定需要濾水。
當然如果你很相信自己的鐵胃,水塔直接裝著喝我也管不著。不過我只能說,在知道那些山屋水塔裡面可能有什麼鬼東西後,我是不會生喝的科科。
吃的就看大家喜歡,這種長時間活動建議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要能量補給,較有效率。可以算一下大卡,人體一小時「最多最多」吸收400大卡熱量,再多也沒意義。帶太多也不要一直跑來塞給管理員跟廚房,我們雖然在上面待滿多天的,但不是饑民ok?
6. 定位裝置。
這個在現在意義底下應該都是在講手機離線地圖了,會用紙本地圖跟指北針定位的,應該也不需要看這篇。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手機跟安裝離線地圖之外,還有兩件事情更重要:一是事前的資料收集(後面講),二是去學怎麼用(去上阿牛老師課,或是自己在網路上研究好使用教程)。這次才發現真的有人手機離線地圖跟航跡是當裝飾的。
7. 天幕或緊急避難帳。
這個是選配,而且是大約3-6人準備一張就好(看天幕大小),算是團體裝備。
主要是如果意外碰到致災性暴雨,或是出乎意料的低溫,而保暖衣物不夠時,還有最後手段可以與惡劣環境隔絕,避免失溫。
這個的使用方式不是搭起來,而是整張直接罩在自己頭上,底下用屁股坐著壓住。這樣就能形成一個密閉空間,溫度會跟外界有一大段差距。如果有帶爐頭,在裡面開小火,甚至可以直接露宿。為啥我知道?我跟三個夥伴用這個方式在零下30度c的地方露宿過一晚,現在還活著打這些字。(但爐頭開一下,溫度有上來就要停唷,不然一氧化碳中毒會先弄死人XD)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這個算是最後大絕招。事前的天氣資料蒐集,還有對體能的估計,是更為重要的前置作業,非不得已不要把自己搞到要動用這招,能下山泡湯多好?幹嘛在山上露宿對吧XD
------裝備結束的分隔線-------
事前準備:
1. 地圖:對單攻目標的地理相對位置、路線的了解。
這個很重要,你去隨便哪個城市玩當觀光客,都會做資料收集,拿張城市地圖畫來畫去,安排景點順序,憑什麼以為來山上不需要?憑什麼以為來這邊可以free style?
登山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更不是某些幹話說的一條路走到底就會到。
如果以嘉明湖為例,你不需要會看等高線地圖這種高深的東西。但至少要弄一個有步道上各地標資訊的地圖。上面會顯示這條步道上,在多少里程數的地方,會出現岔路、這個岔路會通往哪裡。還有在幾k處會有什麼重要地標。
只要稍微花半小時做這件事情,你就不會在三叉山那個岔路問我,請問這兩條路哪一條會通到嘉明湖?
在找地圖資訊的時候,有一點務必注意:時效性。其實這個是蒐集任何登山資訊都要注意的,資訊越新越好,最好是同一年度的。
這兩天至少有五組單攻的山友,從湖邊回來嘉明湖山屋,然後跟我抱怨說,為什麼向陽山頂直接往北那條路這麼難走,害他們差點迷路走不出來.......但是只要有稍微查近一兩年的資料,應該都能查到,那條路現在已經甚少有人走,而且路跡不明顯了。大部分人都是從向陽山登山口那個岔路原路來回向陽山頂。
2. 腳程估計
很多人來嘉明湖山屋第一句話問我,這邊到嘉明湖還要多久?說實話我根本很難回答。因為我過去最快只要40分鐘,但我也看過走4小時的。你屬於這個光譜的哪一端呢?
其實你只要稍微做一下腳程估計,就不用問這個了。怎麼做呢?
查閱至少三份,能夠到五份最好,別人單攻的紀錄,這個紀錄要包含抵達每個重要地點的時間。
然後你在走的時候,就要從第一個段落(也就是起點到第一個重要地標)開始,比較自己跟紀錄的時間差異。假設你蒐集了3-5份紀錄,那應該會有至少一份的時間,跟你的速度是接近的。比較個兩三段後,你就知道能不能使用那份紀錄的時間,作為你估計自己之後還需要走多久的參考了。
3. 設定停損點
這兩天,我看到太多山友,就是滿腦子:我一定要去看嘉明湖!!!然後就一發衝到底。我常常在山屋門口看啊看,哪些人狀況不太妙其實看得出來。但我個性不是那種喜歡勸退的人,我只會提醒:要評估一下自己的狀態跟腳程唷,不行就不要勉強。大家都會回:好的我們會評估。結果呢?最後還是摸到深夜才下山,或乾脆就在我們山屋迫降一晚......幹根本沒有人真的在評估啊啊啊!
單攻很重要的一點,叫做時間風險控管。這甚至比過夜行程還重要,原因是單攻本身是輕裝,不一定有足夠的裝備應付非預期過夜。
而這個時間風險控管,要跟前面的腳程估計一起做。
首先,你要先想好:你能夠接受自己走到幾點。
這個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我之前去一日北大武兩趟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走15-18小時,鐵定摸到黑。但因為這本來就是我的計畫,本身就是以這個來準備。
但對一般大眾來說,我會建議底線設定成以下兩個:1 不要摸到晚黑 2 最多不要超過15小時(12小時內較好)
理由是,摸晚黑跟過長時間的行走,都是讓風險大幅提高的因素。黑夜能見度差;而人在過長時間行走累積的疲累下,判斷力跟肌肉控制力都大幅下降,這時候發生意外的機會就更高(跌倒、走錯...等等)
有了底線後,加上前面收集好幾份的時間紀錄,你應該對於單攻一趟大概要花多少時間有初步概念。比如五份紀錄的時間,分別是10小時、12小時兩份、14小時兩份。那你就能合理推估,腳程快的山友大概要10小時,中等是12,慢一點是14。
此時,出發前,你就可以依據你對自己體能的了解,對照紀錄的時間,去預估「你可能會走多久」。比如你以前登山的經驗,都是走比別人還慢,殿後吊車尾,那就不要以為你能10小時搞定,請準備至少14小時。
這時候就能以這個最初的預估,來倒推出發時間。如果你預估自己單攻一趟需要14小時,然後你希望在天黑前下山,那就來算:現在天黑是19:00,減掉14,你最晚得在凌晨5點開始走。但我通常不會抓那麼剛好,會再預留10%左右的預備時間,以避免自己身體狀況差,或估計不準。以14小時的10%來看,就是大概一個半小時。所以我會再把凌晨5點提早一個半小時,也就是凌晨三點半出發。反正早出發早好,提早下山也是賺到,寧願早也不要晚。
開始走後,就要定時定點,去對照自己實際的速度,跟自己原先預估的,以及拿來當作參考基準的那份紀錄,有多少差距。是比自己預估的快,還是慢呢?差多少?
這件事情在每個重要地標都要做。舉個例子,假設當你來到嘉明湖山屋,你發現你原先拿來當作預估參考的那份紀錄,用了6小時抵達,但你到這邊已經花了8小時。那這時候就不用猶豫了,回頭吧。因為如果你繼續走,那就可以清楚預見到,下山一定大大超過自己預估的時間,而且會大摸黑。
上面這段比較複雜,我用一個簡化的流程,來概括上面講到的東西
1. 設定幾點下山
2. 對照自己的體能,以及蒐集到的紀錄
3. 訂出一個最初的預估總耗時
4. 倒推回去,設定幾點出發
5. 實際開始走後,在每一段去印證自己的實際速度,跟預估差多少。
6. 若符合預估,或比預估快,則繼續
7. 若比預估慢,且已可預見繼續下去,會超過當初設定的下山底線,撤退。
4. 天氣資訊
單攻的天氣資訊算好掌控,因為你直到出發前一天,都還能查看天氣預報。現在的氣象其實到三天內都算準了。
知道那天大概的天氣後,就看個人對天氣的容忍度。對我來說,除非是梅雨那種下整天雨的,或是颱風,這兩種我會乾脆就在家裡耍廢。
但像這幾天算是典型夏季氣候,也就是早上晴朗,下午開始雷陣雨,傍晚前會停然後放晴。那就可以依據自己的接受度,看要不要衝。如果要衝,那就做好面對天氣的最佳準備。
以這個連假的夏季氣候模式來看,可以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早點出發,走快一點,下雨前就給他結束。但這種想法總有一天會失準,像是27號,山上應該很少人算到早上十點多就下雨。所以這種時候,第二個思路,也就是充足的裝備就很重要,可以回去參看前面的準備部分。
然後提醒一下,雷陣雨的天氣,最怕的其實不是下雨,而是打雷。聽到雷聲或是看到閃電很近的話,就不要繼續待在空曠的稜線高處了,趕快烙跑實在。比如說嘉明湖後半段,從向陽北峰到三叉山這大段,碰到熱對流旺盛的時候,雷擊風險都不小。
----------很雞婆的分隔線----------
好啦打很長了,不過真心希望打這些內容,可以在這個山林解禁的年代,讓更多想嘗試這門運動的人有些幫助。
我相信很多人不是天兵,只是不得要領。希望大家都能安全的享受登山的快樂,也希望知識的傳播,能讓山林開放的陣痛期短一點。
如果有大大覺得我有沒寫清楚的,歡迎補充。也歡迎到處轉載,註明作者即可。
啊對了,補充一點:單攻也是可以請嚮導的。如果你就是不想花心思想那麼多,那至少雇個專業的嚮導,幫你做上述這些事情。而不是傻傻的衝去找虐送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李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i 大家好, 我是李聽 在我的頻道上 只希望能散播最開心的影片給大家 ►每週更新影片● YT訂閱連結 👉 https://goo.gl/yvVJx7 ------------------------------------------------------- ►Facebook專頁👉...
「靠北女警」的推薦目錄: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已成年登山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永康曾咖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李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新聞] 西班牙男警「肉體換情報」!色誘6女上床-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靠北警察550 X大隊女警...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新聞] 北港香爐?7男警與1女警搞不倫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殺2警嫌犯被羈押「靠北警察」臉書粉專"感謝文"酸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靠北police的推薦,DCARD、PTT、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靠北police的推薦,DCARD、PTT、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靠北police的推薦,DCARD、PTT、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 ... 的評價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新聞] 女警演仙姑「反詐騙」私照流出...網驚呼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靠北女警 在 #問題尋車 - 機車板 | Dcard 的評價
靠北女警 在 永康曾咖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與某人媽同遊日本之最終篇 出遊日本小秘訣>
祕訣一
#絕對不要保證看的到富士山
大家都知道
想看富士山可以去山中湖跟河口湖
富士山雖然貴為日本第一神山
但它本人真的比你想像的還難看見
去年我跟某人一踏入山中湖就下起暴風雪
別說是山 連湖都快看不見
下雪就是一種你前兩個小時會很興奮的拍雪花
等雪要溶不溶冷到靠北的時候就只想躲在暖爐旁邊
冷到隔天早上六點
一踏出民宿 望向右方
「哇!!!!!! 」
瞬間被富士山本人美到差點雙膝一軟
那種感覺真的是永生難忘的震撼
結果拍了美美的騎腳踏車後(就是昨天那支崩潰影片XD)
一到河口湖又是情深深雨濛濛
這時候就會發現
沒有富士山的河口湖其實就是個日月潭
搭纜車上山也是一片霧濛濛 連個山型都看不出來
我還記得我跟某人無聊到在一片雪白景色中唱著Let it go
山上雪被踩硬之後差不多跟小巨蛋冰宮一樣滑
不斷的看到情侶手牽手往更高的地方走然後再手牽手滑倒
而這次跟某人一家再訪
某人一開始就說有可能看不到富士山
結果為了看到富士山
早上七點大家竟然異常的自動自發早起
所以不要保證看的到富士山
這樣映入眼簾時才能感到珍惜啊!
祕訣二
#除了住宿與交通最好也了解歷史跟文化
長輩跟團最大的興趣就是到了一個景點後
一定要拍張照打卡然後寫上剛剛導遊講的介紹
傳達出一種「這次出國又學到了什麼」的意念
因此如果帶著長輩自助
建議搞好住宿與交通後
也可以稍微了解一下景點的歷史與文化
這次在搭乘前往箱根的登山列車上
某人媽突然一臉震驚地看著我
「怎麼了?」我問
「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啊 火車怎麼往回開?」
還好上次來我就有先做功課
連忙跟她解釋這是「之字火車」 不是往回開喔
結果可能是我表現得太過專業
整趟旅程陸續接到某人媽的大哉問
到了山中湖問湖是不是在山中
在箱根神社問為什麼要把建築插在水裡
在大湧谷纜車上問為什麼會有屁味(是在懷疑我嗎XD)
如果有成功回答某人媽就會露出有你真好的表情
但如果說我也不知道欸
某人媽的表情就會帶著微微的失落
所以奉勸大家可以稍微做點功課
滿足長輩莫名的求知慾
祕訣三
#時時提醒長輩這裡是日本日本日本
在前往上野的地鐵
我們一行人站在車廂內 旁邊有個日本媽媽與一個嬰兒車
嬰兒車裡的小孩斷斷續續地哭了出來
某人媽完全是個超級愛哄小孩的地方媽媽
哄天下哭哭小孩為己任
一聽到哭聲彷彿飛天小女警聽到警鈴
瞬間化身哄嬰小女警
把頭探向嬰兒車 開始對小孩扮鬼臉
這時候我發現
日本媽媽的表情非常的不尋常
讓我瞬間想起在以嚴謹自律聞名的日本文化
讓別人哄自己小孩或許意味著自己不會帶小孩這種聽起來很恐怖的事
於是我跟某人急忙把還在擠眉弄眼的某人媽拉走
某人媽還一頭霧水的說「小孩被我一哄就不哭了欸」
我們很認真地跟某人媽說
「這裡是日本 不是台灣 不是所有在台灣可以做的事這裡都可以的」
所以要常常提醒自助中的長輩 有很多事情不能拿在台灣可以來比擬
祕訣四
#長輩的自助絕對不是隨便住住
沒錯 就讓我們再複習一次長輩自助住宿五大要點
1.地點要讚:距離交通工具(ex.火車站、公車站)走路五分鐘以內最好,不能超過十分鐘,要像飯店那樣近!
2.睡覺要讚:塌塌米體驗很棒,但如果有床就更棒了,出國很累需要睡像飯店那種床!
3.廁所要讚:獨立衛浴比較衛生,公共衛浴半夜想尿尿不方便,像飯店那樣比較好!
4.早餐要讚:啊民宿怎麼沒有附早餐? 要像飯店那樣附早餐比較方便!
5.但不住飯店也沒關係,自助就是要住一些特別的地方^_^
但是...如果找不到滿足以上條件的民宿
我建議還是住飯店吧
你的那些理由如
CP值很高
朋友推薦的
享受在地文化
評價很高
主人很親切
這些在長輩眼裡都是不care的
只會讓他覺得「我之後還是跟團好了...」
秘訣五
#伴手禮的包裝一點都不重要
長輩出國大概會想買100個伴手禮送給100個親戚朋友
追求一種從巷子頭送到巷子尾 全村都知道他出國的境界
因此想要推薦兩大日本伴手禮
第一個是各神社的御守
價格便宜又方便攜帶又老少咸宜又具有某方面的個人化
完全是伴手禮兵器譜上的第一名
長輩如果想送 推薦這個準沒錯
第二個則是帶去日本的大超市
要知道日本的觀光伴手禮不是餅乾就是蛋糕
包裝都比食物本身還貴 還常常很甜
重點是超級佔行李廂空間
因此帶長輩到大超市
鎖定包裝全部都是日文確保MADE IN JAPAN就已經達到目標
喜歡喝茶的送茶葉 喜歡料理的送料理包
不知道喜歡什麼的送日本製餅乾或泡麵
送的時候只要說這個是日本當地厲害的這樣就好
反正大家拿了也是隨意吃吃
最後
想要以一個荒謬的警世小故事作為結尾
因為前一晚某人在藥妝店買了太多東西
因此決定用手提的方式 提著藥妝店的封袋上飛機
一經過海關
某人竟然被海關先生叫過去
撕開封袋 從裡面拿出一堆牙膏跟洗面乳
好像是體積太大 不能帶上飛機
眼看時間還夠 我手上也剛好還有一個登機箱
我們就拿著這些牙膏洗面乳衝去櫃檯辦理托運
好不容易弄好了 眼看登機時間快到 又衝回來海關
看著那袋再次經過x光機
幹...又被攔下來
海關先生又拿著那袋走過來 撕開20分鐘前已經被他撕開過的封袋
又掏出一條牙膏....
某人妳到底買了幾條牙膏啊啊啊啊啊啊 我對天無言ㄉ吶喊
當下決定請海關先生把那條牙膏丟掉
然後我與某人連滾帶爬的衝衝衝 在最後關頭衝進登機門
所以奉勸大家 如果可以
最好把藥妝店的東西直接拖運最保險喔
好啦 大家如果對於這次日本行還有任何問題
歡迎在留言提出~
#一篇文章打兩次是該分享鼓勵一下ㄌ
靠北女警 在 雪兒 Ch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什麼叫做流浪,我以為揹起背包在世界遊蕩就叫做流浪,但真正的流浪,是要從去年踏上印度開始說起。
沒錯,去年的此時人也在印度,完全沒有計畫下來到了許多背包客口中的地獄,他們說「走過印度才是真正的試驗。」同時也來到了少數旅人口中不思議的天堂,如同有人說「神選之人才能踏上印度這塊土地」,天知道我根本不是為了什麼試驗,只為了一個恨自己的理由。
恨自己在一剎那放開了某人的手,讓人難以過去的關卡,我試圖放下,內心深處總有千千結,於是遠行,只不過剛開始我是恨印度的,也恨自己怎麼就如此輕易踏上印度,卻毫無準備。
一下飛機就被計程車騙,到了加爾各答沙丹街被掮客當傻蛋弄得團團轉,旅行多年的經驗在這裡宛若武功全廢,整個崩潰到不行。
天知道我來到什麼地方,而且我遺失行動電源,甚至我連轉接插頭都沒帶,下飛機手機只剩下20趴的電力,這裡什麼都沒有,我就在40度高溫的市集瞎轉,沒人能聽得懂,無數的小販擋住我的去路,每一秒都在考驗。
多想轉身就離開,但我不能退縮,因為我要到恆河畔去遙祭那個人,要去恆河畔幫那個人祈福,自殺是多麼痛苦的決定,只能在另外一個世界獨自痛苦,若傳說是真的,那麼我願意不顧一切奔向那生命的源頭。
於是踏足印度,從西印到北北印,穿越喜馬拉雅,我並非來旅行,而是一趟救贖靈魂的流浪,過程才明白
「原來我最需要幫助的不是那個人,是我自己;要原諒的也不是別人,是自己,沒有辦法挽回誰,不是誰的錯,有時候只是輪迴早已經註定。」這是我拉達克我學著明白因果報應。
這一年重返印度,原本計畫走大吉嶺、現金,計劃往往跟不上變化,我轉飛斯里蘭卡,然後南印清奈,原本順著想把南印走完,無奈這次時間有限,我就直接買了南印飛西邊果阿的機票,對我來說果阿可是個完全沒有概念的城市,只聽聞這裡的夕陽跟沙灘很美。
但所有鳥事都從踏入印度開始慢慢浮現,凌晨班機兩點半的飛機,延遲到三點半,這大概是我做過最熬人的班機。
抵達時天還尚黑,半個東方遊客都沒有,我身上一毛錢也沒有,試過所有的ATM提款,不是沒錢就說我的卡片審核不通過,已經不慌張了!只是無奈,因為這就是印度。
出來機場也沒有可以辦手機的所在,而且發現台灣帶來的sim卡也掉了,在印度沒有電話就不能收簡訊,不能收簡訊就不能上網,是怎樣啊!一整個又再度考驗耐心。
還好我有上網卡 酷逼啦!國外上網卡。不然真的連網路都沒有,不過想打電話回台灣掛失sim卡才發現skybe也沒錢,搞了好久才弄完。
朋友說到了印度就會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發生,這種安慰真令人感動毛骨悚然,突然間就覺得所謂的流浪就是不能用已知的一切去定義未知的一切。
在印度,會是一個對於人性的震撼教育,
對於未知,從恐懼中看透內在膽小的本質。
只能祈禱到了果阿就有錢領,不然整趟旅行真的要睡路邊了,結果出了果阿機場我問旁邊的女警「請問有ATM嗎?」女警說「沒有」,然後我在看機場的預付計程車真的靠北貴啊!我身上完全沒錢可以付,而且也沒有可以刷信用卡的計程車。
一夜沒睡,加上身上沒有半毛錢,真夠疲勞,然後走出機場問旁邊的人哪裡有ATM,結果🚶說機場裡面有,真的三字經都想問候女警祖母。
本想再回去,卻被活生生擋在機場外面,因為印度的機場只能出不能進,除非你有機票,不然門都沒有,最近印度情勢也很緊繃。
第二招,谷歌地圖。搜尋ATM關鍵字,結果適合我的銀行竟然在遙遠的2.5公里外,外面烤著超過30度以上的高溫,悲劇,不想走。
第三招,優步去領錢,這也是我的最後一招,然後大悲劇,螢幕顯示目前Uber沒有在此服務,蝦毀。
此時老天就會送上一個救世主,他說500盧比送我去市區,我說那可以載我去銀行門?他說當然。(結果又是送來一個騙子)
心想這計程車怎麼這麼好,終於領完錢塵埃落定,然後他問我要去哪,我說了果阿著名的沙灘Anjuna,攻略上推薦的嬉皮沙灘,結果他也說好。(開始狐疑)
不過我google了距離差不多35公里,就覺得不對勁,問去沙灘500盧比嗎?結果這混帳司機竟然給我開2000盧比,的確上當了~~~
我心想不然妳載我去市區,不過後來搜尋從市區過去也要一小時,而且現在外面熱個半死,整個就陷入天人交戰。
於是開始殺價,最後1800成交,心想唉!錢能解決的是小事,事實上預付計程車也是差不多這樣的價格,總比睡路邊強,這是多安慰自己的一句話。
在車上利用 #hotelscombined 找到一間一晚180台幣有冷氣的宿舍房,一夜沒睡的奔波,直接就預定兩晚。
只是白花花的一疊鈔票瞬間減少快四分之一,心裏默念「淦,這就是印度啊!」
#再見熱情的斯里蘭卡
#下一張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印度
#香料航空的螺旋槳飛行超酷的
#你們每天可能都要看我寫崩潰日記
靠北女警 在 李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Hi 大家好, 我是李聽
在我的頻道上 只希望能散播最開心的影片給大家
►每週更新影片● YT訂閱連結 👉 https://goo.gl/yvVJx7
-------------------------------------------------------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eelisten201...
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私訊 ❤記得按個讚
►實況直播twitch 👉https://www.twitch.tv/leelisten2017
可以與觀眾粉絲即時互動❤記得按下追隨~
#聲優
#配音
#李聽
靠北女警 在 靠北警察550 X大隊女警...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靠北 警察550 X大隊女警每次都這麼”準時”上班,看妳幾次遲到就要幫妳改幾次班,難道就妳有特權?早點出門上班很難? 當大家都瞎? ... <看更多>
靠北女警 在 [新聞] 北港香爐?7男警與1女警搞不倫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香爐案」之所以爆發,是因為去年8月份,女警與已婚直屬男上司到外地出差,卻在居酒屋爆發爭吵,居酒屋員工勸阻無效後 ... 15 F 推sandrahuang: 靠北出現好多次了! ... <看更多>
靠北女警 在 [新聞] 西班牙男警「肉體換情報」!色誘6女上床-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