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迷投稿】文:AB 《Dune #沙丘瀚戰》
// 過時過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
外國如痴如狂地吹奏,以至首映有「起立鼓掌八分鐘」之說,上畫後台港兩地也是一面倒好評,如此「世紀鉅作」,理應、也相信經得起最嚴格的檢驗和推敲。然而,看完之後,最大的感覺便是「不外如是」,主因是故事已經太舊,它的素材幾十年來已被其他電影利用殆盡,重拍如緊跟原著,其結果便是一個又一個熟口熟面的場景,沒有驚喜。
.
1. 世界觀不合時宜。原著成書於六十年代,正值能源危機、反殖民運動高峰時期,本片無疑也取材當時的世界局勢(當然,小說也參考了《羅馬帝國衰亡史》、《A Silent Spring》、《沙漠梟雄》等),問題是到了21世紀的今天,能源危機喊了幾十年,石油還是沒有枯竭,相反美國成功開采頁岩氣,不再依賴中東石油之餘還反過來有能力輸出石油、中國研究核聚變、各車廠開發混能車、電動車甚至氫能車、還有各種可再生能源,肉類以至澱粉皆可合成,「資源/能源短缺」已經不是一個關乎世界生死存亡的問題,國與國間的鬥爭領域更多元化,僅僅因爲爭奪資源而大動干戈的時代已經過去,所以至少在本片而言(不論續集,如有的話),這種世界觀設定無疑有點過時,無法呼應當下世界的格局,也就難以令觀衆産生共鳴。
.
2. 浪費沙漠場景。說本片「拍出沙漠浩瀚」的人,一定沒看過《沙漠梟雄》,後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從各種角度、時段、距離拍攝沙漠的壯麗,它敢認第二,沒人敢認第一。珠玉在前,原本很好奇《Dune》拍沙漠還能變出什麽花樣,結果大失所望,那些影評都誇大其詞,事實上本片幷沒有真的聚焦沙漠景色,沙漠只是一個布景,僅此而已,完全沒有《沙漠梟雄》的藝術性,也沒有好好運用沙漠的危險性—脫水、曬傷、失去方向感(因爲有高科技)、海市蜃樓等(不知續集會否有這樣的情節),真正的「危險」就只是那些沙蟲,而沙蟲概念也早被抽出來拍成一系列怪獸電影,也被《風之谷》改造得更有特色,相形之下本集的「始祖」未免較為沒趣。
.
3. 大橋已用到爛。「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落難被部族收留練成一身武功再率衆反攻敵人的「臥薪嘗膽」、《王子復仇記》式大橋大抵是希臘神話/古代戲劇改編再改編,萬變不離其宗,主角與沙漠部落相遇>證明自己實力>一起合作生活>成為領袖的故事明顯「致敬」《沙漠梟雄》(即英國軍官T. E. Lawrence的真人真事),沙蟲保護香料無疑和西方火龍保護寶藏一類的傳說相似,因此故事主幹部份並無很大特色(電影、小說皆然)。
.
4. 政治情節乏味。我一直對西方的家族情仇、政治勾心鬥角片無大興趣,因爲怎麽拍也不會好得過中國,中國一部二十四史已是人類各種勾心鬥角、厚黑權術的百科全書,類似的題材一百年也拍不完,西方什麽紙牌屋、什麽莊園那些只是小兒科,本集Dune的所謂家族/星際政治鬥爭劇情也一樣,無非就是搶資源,甚至連政治也談不上,就是赤裸裸的用暴力搶,沒有技巧可言。而《星球大戰》以至日本的高達動畫早已把這題材發揚光大,沒有必要回看Dune。當然,又是那一句,希望後續(如有)會有更多這方面的著墨。
.
5. 科技設定不通。據稱作者鉅細無遺地在小說中介紹若干科技設定,那我們觀衆/讀者當然也有需要、有權利嚴謹地辯證這些設定的合理性。然而,與《尚氣》的毛病一樣,高科技世界打架卻還依賴中世紀式刀劍技擊,無論如何於理不合。據說,小說設定是人類爲了防止濫用武器,發明瞭只防高速物體却可容許低速物體穿透的shield,於是片中軍人近身搏鬥不用槍械只用刀劍。這樣的設定無疑是荒謬的,一方面片中基地有高科技火炮、敵軍太空船可以發放炸彈把基地炸成火海,人類不去管這些大殺傷力武器,却去管近身搏鬥?還有,如果一個派系可以爲了香料厚顔無耻到揮軍把主角一家殺得家破人亡,怎麽又會如此講“武德”,不去研發科技破解shield、致使全宇宙軍人的戰爭科技倒退回只用刀劍?又,即使退一萬步,兵器科技真的如此倒退,那故事中的人類至少也意識到遠距離攻擊比近身搏鬥更安全,起碼可以用弓箭吧?片中也出現過低速飛鏢,卻只用於暗殺但又不用於打鬥,何解?希望往後能夠詳解。炮製別開生面的故事設定沒有問題,但也得自圓其說,本片至少在武器設定這一點上有「講多錯多」之虞,這設定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可能很酷,讀者可能還會單純地照單全收,但放在21世紀的今天便太離譜、太難以置信了。
.
6. 情節平鋪直叙。由於需要推進劇情,沒有時間建立角色形象和性格,也沒有時間建立衝突、張力、兩難、懸疑,沒有起承轉合,一切平鋪直叙,完全可以預料(事實上單看主角 「夢境」對接下來的劇情已可知一二),就連沙蟲來襲也是幾十公里外已經可以見到,不是《大白鯊》裏鯊魚的神出鬼沒;全片速度沒有快慢之分,既沒有某些可以放慢步伐讓觀衆細味沉澱的場景,也沒有驚險刺激、節奏急促、突如其來的扭轉。雖然有著名演員加盟,但礙於人物衆多且需要趕故事,每人的發揮空間其實很少,主角的性格尤其模糊不清(可供對比的是《教父》續集中的阿爾柏仙奴,背景相似、面臨的是相似的困境,他的演技和電影對他的性格塑造是經典),是一大敗筆—不知這是否又是小說設定或往後會否改善了。
.
7. 無法帶出訊息。原著小說之所以成爲經典,相信是對環保、超人類的利弊、英雄主義等大課題的探討,但顯而易見的是本片爲了减省對白、增加娛樂性,這些探討都不見了,以至本片欠缺深度,沒有發人深省的地方,給人一個强烈的感覺便是 “本片僅供交待故事之用”,正如某影評所言,是一部2小時的預告,希望續集(如有)的平衡可以做得更好。
.
總體而言,《Dune》的先天問題,在於故事素材早被其他電影分割取用,更糟糕的是這些 “後來者”青出於藍,把《Dune》的素材發揚光大成為文化符號,以至Dune本尊已黯然失色。更更糟糕的是,導演决心緊跟原著重拍,以至幾乎沒有可加工改良、與時並進的空間,進一步拖低本片的可觀性(情形大抵就似Marvel要嚴格按照60年代的漫畫重拍電影,連人物造型也要一致)。外界的好評,相信很多都是源於「科幻經典」的情意結和「拍過一次不行、屢敗屢戰再接再厲」的期待。
.
再者,由於《Dune》的「agenda」很多(世界觀設定、 政治鬥爭、哲學討論、環保議題等等),如何在合理的時間、節奏和娛樂性下利用電影語言交待,如何剪裁平衡無疑是巨大的困難,所以至少在本片而言,有點「既想面面俱到,但又兩頭唔到岸」之感,希望(又是那一句)後續的定位可以更加鮮明,更勇於取捨,給觀眾一個清晰的「賣點」(是藝術性(鏡頭、場景設計等,例子如《2001太空漫遊》)?哲學性(大課題討論)?演技?還是純爽片?)這樣效果可能更好,而且挾著「科幻小說始祖之一」、「科幻經典重拍」的光環(或包袱),如無法超越《星球大戰》等的水平,處境將會很尷尬,很難在科幻片林立的21世紀佔有一席之地。這樣的任務無疑是非常艱鉅的。
.
原著故事結構龐大,而且有大量背景描述,難以用電影表達,所以也許這小說本來便不應拍成電影。如果第一集已經拍得這麽吃力,往後當世界觀進一步擴展,故事進一步複雜化,其成效如何,令人擔憂。
.
同場加映:
★加入狂友fb群組【 #狂氏電影綜合症候群 】
★*// http://bit.ly/32xJWLp //
★直接交流 × 影患有救!
面面俱圓例子 在 全職獵人FullTime Headhun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面試攻略
在 🇬🇧Take & Move Project 中,我們發現好多香港 candidate 都不太了解香港與英國面試的分別,例如在英國 interview 中的問題甚為 tricky - 應該說,英國 HR 所問的問題都具有其 Hidden Agenda。
今日的IT Developers面試當中,HR有問到我的Candidate以下問題:
📍Can you please go through your CV with me?
🔎其實 HR 開住你份 CV 問你,就已經對你的工作、學歷、技能一目了然,他們期望你可以將整個 Career Path 的心路歷程分享,例如你對每份工的職責、每間公司的文化的看法、為何你會轉工、在每個職位所學到的技能、Soft skills 怎樣可以 transfer 到未來的工作。在學歷上,亦期望你可以解釋當中進修的原因,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其至行業有何看法。最理想的是可以像 story telling 般講述出來。若果你真係照住 CV 逐份工作照字讀出黎,這樣你就輸了。
📍Have you been to UK before?
🔎呢條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暗藏危機。如果你答 no,對方會覺得你對 UK 欠缺認識;如果你答 yes,對方會問你再深入的 details test your understanding。最理想的是將你的 UK 的認知、經驗再結合時事、新聞、公司發展向對方分享,令對方覺得雖然身處外地,但對於 UK 所發生的一切都極為 connected,真心想到 UK 發展事業而非只當該地方為一個水泡。同時,亦要分享認為 UK 對你工作發展有利的原因。
📍How will you present to an audience of non technical background?
🔎對於呢條問題,其實 HR 想知道你除了technical skillset 以外,可以怎樣和其他 stakeholder 共事,並想測試你的 communication skills。對方 HR 其實心底裹期望 candidate 可以 share 一個過往的真實例子,而非只單憑想像去答。同時,佢亦希望所聘請的人並非一個只是 technical strong 的 employee,而是要面面俱圓。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first meet a person in a project?
🔎呢條問題 HR 其實想知你究竟面對一個陌生的 stakeholder 時,你會有甚麼 action plan,點樣 talent-made 自己的 technical solutions,而非將同一番說話對一百個人 repeat。同時,HR 亦想知道究竟你有否能力可以成為一個 Project Lead/Manager和其他人接觸,理想的答案是有層次地回答。例如:第一,我會先了解他的背景、部門從而再調整內容。第二,我會分享相關的 project 經驗 engage 對方。第三,我會怎樣去維持一個長遠的合作關係、進行 relationship building。
📍Can you share with us one stressful moment in work?
🔎這是比較常見的 behavioral interview question,對方想知道當你面對壓力、不確定性時的處理方法。其實這條問題亦係想測試你的 teamwork,測試你在工作上怎樣同其他 teammates 合作,團隊內的工作氣氛、你在團隊工作的態度等等。建議在描述時以 STAR 的形式描述,包括 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s。
🇬🇧Project Take & Move傳送門:https://www.facebook.com/410430919321484/posts/1367955183569048/?d=n
🔥英國客戶仍然渴求大量C#、.Net Developer,有意請PM
最新職位空缺,請follow IG : Fillturegroup
面面俱圓例子 在 昔外籍新娘今美國大媽布魯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奇幻遠距蒙特梭利(四):手動建構數學概念 】
蒙特梭利的數學教育真的是相當的驚人,幾乎在每個微環節都跟我們家長們血淚經歷的傳統數學教育完全相反,也因此為娘的只能不停地撿下巴。
從九個月大就是蒙特梭利北鼻的小札克,今年夏天就要轉九歲了。一方面因為知道蒙特梭利教育是幾十年在實驗室中觀察培養出來的最符合人性的科學教育法,我因此充滿信心,加上學校老師幾次提醒家長千萬不要在家裡教捷徑,導致不想秧苗助長的媽媽拿令箭樂得在家翹腳省事。小札克一路八年蒙特梭利上來,在防疫居家遠距教學之前,我們在家還真的從沒管過他數學的事。小札克從來沒在家裡寫過任何練習題,我從來沒陪他練背過乘法表,學校也從來不給回家作業。
這次難得的遠距教學,終於讓我見識到多年來蒙特梭利教育一點一滴培育出的小札克的數學腦有多奇妙!
幾個蒙特梭利教育的大特色,像使用身體的運作與活動去強化學習、使用教具讓抽象概念具體化、每個小概念都要知其所以然才會前進到下一步等等,在數學教育上仍然是面面俱到。
在最初級的數學概念建構上,串珠教具展現出『1』是一粒珠子,『10』是十粒珠子的一條串珠、『100』是十排十粒串珠的正方型板子、『1000』是十塊100正方型板子合出來的正方體。正方形的板子隱藏了ten squared(十平方)的概念,果真是個square。每一邊長都是十粒珠的正方體也隱藏了ten cubed(十立方)的概念,果真又是個cube。
然後藉著個位數蒐集到十顆就要去換一條十粒的金色串珠,金色串珠蒐集到十排就又要起身去換一塊百粒珠的板子,板子蒐集到十片就要再跑去換一個千粒珠的正方體,孩子們開始建立出進位的概念。
孩子們使用了觸感、視覺、身體的運作等多重感官去細細感受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有了圖像記憶與肌肉記憶,一千與一的幾何數量差別變成理所當然的事。
等這些『個十百千萬』的基礎數量與加法進位的概念建立好後,又有同樣數字同樣顏色的串珠串在一起的超級長鍊教具。孩子們把長鍊擺出來,一顆顆地去數,再去標註倍數的地方。
舉例來說,如果是「eight chain」(八鍊)的話,孩子們從第一顆珠開始數到8就放上8的標籤,並且記錄8x1=8,數到16顆就放上16的標籤並且記錄8x2=16,就這樣慢慢地一直數一直標到好幾百顆去。乘法的抽象概念與數量感藉此完全具體化。
孩子們專注地數珠子,慢慢地完成一個個的標記,並且用筆記錄下來,常常要花個幾天才會完成這麼大的任務。這工程充滿挑戰性與滿足感,每次兩少爺完工後總是相當興奮驕傲地向我們報告。
把數量感建立好之後,進階一點的數學教具開始用不同顏色去代表不同位數。寫著「1」的個位數小牌子是綠色的,「10」的十位數牌子是藍色的,「100」的百位數是紅色的。「1000」的千位數又回到綠色,然後不同位數就這樣綠藍紅綠藍紅地循環下去。這三個顏色代表的不同位數會一直沿用到之後小學六年更進階的許多數學概念上。
使用這樣的教具,加上「交換」進位的概念(十個『1』的綠牌可以換一個『10』的藍牌,以此類推),從這邊開始孩子已經可以做到千位數的加減乘除。兩少爺五六歲時就已經很熟悉這些技巧了。我之後會放上兩少爺用自己在家製作的同樣『郵票遊戲』(stamp game)教具拍攝的教學影片,敬請期待!
同一時間,老師也介紹了不同顏色代表一到九這些個位數字的串珠。像紅色一顆珠的「1」串珠、綠色兩顆珠的「2」串珠、粉紅色三顆珠的「3」串珠等等。這些代表不同數字的串珠顏色,也會從幼兒班三年開始一直沿用到整個小學六年。
北鼻麥在幼兒班開始用彩色串珠練習加法與乘法。兩條咖啡色的「8」串珠,等於一條金色的「10」與一條紫色的「6」串珠。孩子一顆一顆地數,再去交換進位。這個我稍後也會放上北鼻麥示範教學。😆
在這個階段介紹的種種數學概念,都彷彿是在介紹簡單基本的事物道理般。像加法就是把珠子或牌子放在一起,遇到十個就交換成一個『10』串珠或『10』牌子去進位。減法就是把它「拿走」、乘法就是「同樣數字重複加很多次」、除法就是把手上的珠子牌子「分一分」這樣。
在概念建構的很穩固之前,老師並不會把這些任務打上「加減乘除」的標籤。北鼻麥的四位數減法做了這麼久,到這次遠距教學才發現原來那個就是所謂的『subtraction』(減法)。孩子們練習教具的時候,也都有著慢慢處理手上操作的工作、努力完成挑戰的態度,從沒寫過練習題或練習卷。
其實這中間還有好幾個我只聞其名不知其詳的數學教具,都是朝著建立超穩固的基礎數學概念的方向走。因為不知道很多其他教具的仔細用法,所以兩少爺腦中到底裝了什麼高深莫測的東西,我真的都不太清楚。
又因為他們完全不背乘法表也不太熟『加減乘除』的標籤,所以偶遇無聊親友故意來個『考考你』時,他們大部份時候都答不上來,總是會尷尬一番。
一直到這次陪讀小札克近三個月,才發現到他的蒙特梭利數學腦真的好厲害喔!
小札克對乘法挑戰熱愛得很。之前提過在剛開始委靡不振的遠距自學時期,我為了激勵他而在家自製了蒙特梭利小學教具的乘法板與彩色串珠。這個暗藏幾何概念的乘法板上,不同的位數就是從小就很熟的同樣的綠藍紅綠藍紅顏色在循環著。小札克在我們乘法板完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出了個大挑戰25,637,842,349 X 987,654。
雖然小札克從沒背過乘法表,在學校常常做乘法圖型(pattern)的塗畫遊戲,又從小一直數珠子不知道數了幾千串。像在這個十一位數乘六位數的乘法板挑戰上,小札克就必須分別做六十六次個位數的數珠子乘法與進位的練習。
我在一旁沈默觀察著,發現他大概有三四成的乘法表已經因為熟能生巧而能直接記住答案了。其他還沒記住的,有時候他會喊著『I know the pattern!』努力冥想幾秒就想出來了。就算要數珠子,他也很少需要去一顆顆慢慢數,通常會靈活地把手上串珠交換成其他數字以便進位來快速數出答案。
舉例來說若是遇到6x4+9的話,乘法板格子上放著四條紫色的『6』串珠與一條深藍色的『9』串珠。若是北鼻麥應該仍然會一顆顆去數,小札克卻已經會很快地把深藍色的『9』串珠交換成兩條黃色的『4』串珠跟一顆紅色的『1』串珠,再把那兩條黃色『4』與兩條紫色『6』串珠合併成20。又再把一條紫色『6』串珠交換成兩條粉紅色的『3』串珠,然後把一條『3』串珠、一個『1』串珠跟最後一條『6』串珠合併成另一個10,這樣可以很快地看出答案是三個10加一串『3』。
在這樣一個大挑戰上要細細做的練習功夫還真是多到讓人咋舌!不過也因此讓我見識到蒙特梭利數學建構出的靈活性與概念流動性,處處充滿驚喜。
老師得知小札克在家興奮做乘法板大工程,也打蛇隨棍上地馬上跟他來個一對一的Zoom lesson傳授新工夫,教他乘法板用法上更進階的『紀錄部分成果』(record partial products)。
小札克得到新工夫,馬上又來給自己另一個大挑戰785,629,649X358,754,邊做邊使用直式乘法去紀錄部分成果。
其實在他們學校,正常人使用乘法板頂多都在練習三四位數乘兩三位數吧。等到很熟悉乘法板的基礎運作法之後,老師會介紹另一個進階的幾何乘法教具pegboard(釘板)。這個幾何乘法教具同樣使用綠藍紅三色去代表不同的位數,不過這次是讓孩子拿綠藍紅的珠子放到釘板上,拼出一個像乘法板的格式。
我在遠距教學之前完全沒見過這個功力高深的釘板教具,因此首次陪小札克看老師的教學錄影時,我大呼驚奇不停跟著做筆記,小札克在旁淡定說他早就知道了。所以底下照片裡會有媽媽書僮的筆記。🤣
我們在家直接拿之前用來做彩色串珠的Perler beads的釘板與珠子來做釘板教具的替身。這個Perler beads也未免太好用了吧!之後我們又一起看了老師使用同樣的釘板教具去解平方根的教學影片,使用同樣的綠藍紅珠子搭回一個正方形去找平方根,實在是太奇妙好玩了!!
熟悉這個用手操作的釘板教具與綠藍紅珠子之後,老師又再傳授,原來在紙上也可以做同樣的幾何乘法。
這個綠藍紅的幾何乘法教具,其實暗藏了(a+b)x(x+y)=ax+ay+bx+by的概念。老師從來不明說,對孩子而言這又只不過是個理所當然的概念,數字本來就有著這樣的運作道理。
有一次我們在做英公尺寸兌換的活動,遇到一個三位數要乘以12以轉換成英吋的練習問題,小札克馬上跑去把乘法板跟串珠拿過來在地上擺出陣仗。可是連一條串珠都還沒開始放上乘法板,他眼睛仔細盯著乘法板幾秒,竟然就突然喊出了答案。他說因為他光看著板子就已經知道每個幾何區塊的部分答案,在心中加一加就算出來了。
同樣一個練習活動裡,有另一個換算題目要做144X3。小札克很快地在紙上寫了300、88、120、12,然後當下我真的都還來不及反應,他就肯定地喊說答案是432。我請他仔細分格敘述他腦中的運算步驟給我聽,他才解釋說他先解決了100乘3的簡單部分,然後雖然他不知道44x3,可是他知道44x2是88,所以他只需要算88+44,他再把80拿去加40得到120,再把8加4得到12,所以他知道答案是300+120+12=432。
所以基本上他腦中竟然在幾秒內就很自動靈活地走過了144 x 3=(100+44)x 3=100 x 3+44 x 3=100 x 3+44 x(2+1)=300+88+44=300+80+40+8+4=300+120+12=432 這樣的步驟耶!
我小時候跟大部分的人一樣,是先很制式地去死背乘法表再學習直式乘除法運算法這樣長大的。這種數字充滿流動性的靈活直覺感,我記得可能是我練到國二國三甚至高中才逐漸開始掌握的事,對二年級的小札克來說卻是這麼的理所當然。
在蒙特梭利教室裡,沒有什麼需要死記的東西。就是像這樣在混齡班的三年內藉著許多不同的時機、使用不同的教具,傳達著類似的訊息,慢慢地一點一滴地建構出很穩固的數學概念,孩子們逐漸能夠牢牢掌握每個數串代表的幾何圖形與延伸意義。
蒙特梭利的數學也從來不是紙上的事,而是相當生活化、相當好玩的充滿樂趣的世界。
像遠距教學活動中學到分析圖的數學課程,小札克依指示到家前門步道上用粉筆畫了一個市調問題『如果你能有一種超能力的話,你會選什麼』。當週內散步路過的鄰居路人紛紛用石頭作答,週五我們搜集答案數據,然後依老師的教學影片畫出長條圖、餅狀圖等等分析圖,超有趣的。
學到圓周與直徑是pi (π) 的關係時,小札克依照老師指示在家裡翻出幾個圓形的東西,用毛線圍著圓周再展開以量出圓周長,然後再在這條毛線上描圓形。
小札克一個個地去畫,果然不管是什麼大小圓形的東西,都可以在展開的圓周上描出三個圓形,然後還都會剩一點點。他就這樣自己得到了圓周是直徑的『三倍加一點點』的結論,也就是π=3.14的雛形。學校教室裡的正式的π的教具,也不過就是好幾個大小不同的圓板,讓好奇的孩子們去畫去描去自己體驗。
學校裡的分數教具則是同樣大小的好幾個圓板切割成不同的份數,依此可以很清楚地看見不同的分數與 1 的關係,以及分數與分數之間的關係。
我們在家也依照指示剪出了居家分數教具,小札克在幾個小團體的Zoom lesson裡分別上了分數的加法減法還有等值分數的算法。就連這些教學也是孩子們一邊手中做著勞作似的活動一邊學,像指示大家製作『分數的書』、用樂高磚塊去體驗分數等等。
在只有四個學生的小團體Zoom lesson裡,老師也要大家拿出剪好的居家分數教具去親身體驗到同樣大小的1/2與2/4與3/6等是真的『等值』,然後帶著大家畫出天馬行空龐大等值分數的大彩虹。
因為蒙特梭利教學裡沒有什麼「反正這樣去做就對了、記起來就好啦」的事,就連遇到十要進位這種感覺理所當然的事,老師也會特別解說歷史上使用其他進位系統的例子,而最後人類選擇了10去進位,應該是因為我們有十根手指頭腳指頭以方便計算。然後竟然還有讓孩子們練習去算不同進位系統的算數法的教學影片。
聊公英尺寸換算時,也詳細地講述了兩種尺寸來源的有趣歷史故事。因為英尺(foot)其實最早就是國王的一隻腳長,英吋(inch)是成年男人的大拇指寬,我跟小札克跑去量保羅的腳,果然是將近一英尺,他大拇指還剛剛好是一英吋的精準,真是笑死我們了。
奇幻遠距教學裡,還有很多其他的有趣數學教學是沒來得及提到的。小札克在幫我拍教學影片時,也不時提醒我其實他教室裡還有很多其他的教具可以去做同樣的問題求出同樣的答案,只是媽媽知識有限而已。畢竟我只是以一個書僮媽媽的角度去分享觀察,我知道我們讀者裡臥虎藏龍了一些專業蒙特梭利人士,若是有誤也請大家多多指教。
因為蒙特梭利教學從來沒有回家作業,也沒有什麼練習卷之類的會帶回家的『成果』,幾次座談會裡老師們總是再三聲明,很可能在家長眼中看起來孩子們就是整天在玩、感覺都沒學到什麼,不過他們真的都有在很深刻地學習著。
這長達三個月笑淚交織的防疫遠距教學在下週終於要進入尾聲,真是讓我跟保羅大鬆一口氣。肩膀上的壓力感覺減輕許多的同時,我卻也抱著極感恩的心情。要不是因為這一生難得莫名其妙的居家防疫遠距共學,我大概到兩少爺小學畢業都無法透徹看清他們流動靈活的蒙特梭利數學腦。
(要用文字敘述清楚種種教具的長相與用法實在不容易,所以我盡量把所有文中提過的教具使用照片都擺上來讓大家看圖說故事了,之後會再放上兩少爺精心拍攝的教學影片🤣)
面面俱圓例子 在 面面俱圓這種待人態度,有人認為能促使和諧的人際關係 的推薦與評價
3月15日dse中文口試即時分析b 面面俱圓 這種待人態度,有人認為能促使和諧的人際關係,亦有人認為會令人變得虛偽。試談談你的看法。 ... <看更多>
面面俱圓例子 在 2017 DSE 文憑試資訊站- 面面俱圓這種待人態度 的推薦與評價
面面俱圓 這種待人態度,有人認為能促使和諧的人際關係,亦有人認為會令人變得虛偽。 ... 例子: 高官和特首。面面俱圓不但做唔到和諧嘅效果仲會令誤會更深,不停帶人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