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COVAX :全球疫苗分配平台》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1) 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全球疫苗分享機制,簡稱COVAX。2020年4月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防備創新聯盟(CEPI)等組織發起。
2) 目標是希望全球公平分享疫苗,但要怎麼讓富國願意掏錢救助窮國呢?COVAX打出所有加入者都會是受益者。
3) 初期還不確定哪家疫苗能成功的時候,透過想購買疫苗的國家共同集資,投資最大範圍的疫苗研發,縱使有研發失敗,還有其他保障,吸引已和個別藥廠簽約的國家加入,擴大取得成功疫苗的機會,還多一個取得疫苗的管道。
4) 加入方式:可選 「承諾購買方案」預付款較低,但不能選擇疫苗。或是「選擇購買方案」預付款較高,可以選擇疫苗,拒絕不想要的,中央社報導,台灣是「選擇購買」。
5) 花錢加入的也有分不同類型。像是美日英等最早預購保障疫苗的大國,就是捐錢不拿疫苗。還有就是部分買給自己國用,部分捐出去的,像加拿大早預購,卻等不到疫苗,給COVAX4.4億美元,一半買最多1500萬劑疫苗給加拿大國民,另一半買疫苗捐給中低收入國,是G7中唯一跟COVAX拿疫苗的,被批評和窮國搶疫苗,但加拿大說不會為盡一切努力幫民眾爭取疫苗道歉。再來就是,單純買給自己國民用的。
6) COVAX最重要的疫苗配送對象,就是92個中低收入國,這也是COVAX成立的原因,就是知道窮國搶不到疫苗,這92國可免費獲得疫苗。
7) 國家可捐錢或直接捐疫苗,還有民間企業和團體也有捐贈,像是Google、Cisco和可口可樂等皆參與捐贈COVAX。
😎 官網最新數字,目前配送超過9100萬劑疫苗,到133個國家地區。
9) 疫苗來源:國家企業團體捐贈。還有Gavi代表COVAX和藥廠簽約,AZ、嬌生、諾瓦瓦克斯、輝瑞、莫德納、中國三葉草生物製藥等都有簽預購協議。像是和莫德納的交易,就是先出貨給捐贈中低收入國用的,之後再給加入COVAX買疫苗的國家,諾瓦瓦克斯的交易是出資買疫苗的和受助國都會配送,沒有講明順序。
10) COVAX配送的疫苗,最大宗的是AZ,又主要依賴印度血清研究所出貨,但印度禁出口,導致疫苗配送延誤,COVAX估計,各方捐贈和與藥廠簽約,今年底前能有19億劑疫苗。
11)美國承諾捐8千萬劑,當中6千萬是透過COVAX配送。顯示美國回到多邊合作,也展示帶領全球抗疫的地位,剩下2千萬是美國直送給美國認為重要的地方。
{內文}
影片旁白:「如果2020年會被記得是大流行病年,2021年應該被記得是疫苗給予希望的一年。」
取得疫苗這件事,在沒有太多政治性影響的國家,國民早早打上疫苗,還有多的疫苗可外送,當然國力和財力也是保障疫苗的要素,承擔得起投資疫苗研發落空的富有國,早在疫苗問世前下訂,排在出貨名單的最上位。
聲音來源:CNBC記者:「美國和英國在2021上半年,有高疫苗接種率,非常快速和藥廠達成交易,甚至是在不確定疫苗研發是否會成功前,這兩個國家是首波達成疫苗供應協議的,早在2020年5月,日本在7月跟上,大多數歐洲國家,加拿大和其他少數國家在8月完成首批交易。」
影片旁白:「2021年1月前,預計在2021年底前生產的輝瑞疫苗中,96%已經被預購,莫德納預購則是100%,占全球人口16%的國家,取得超過半數最有希望成功的疫苗。基本上就是,富有國有疫苗,窮國沒有。」
這場疫苗爭奪戰,窮國注定打不贏,中高收入國也非全都承擔得起投資損失,世衛、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組織,2020年4月推出COVAX疫苗分享機制,透過想購買疫苗的國家共同集資,投資在更多疫苗研發上,比起只和單一藥廠交易,國家能擴大確保,取得成功疫苗的機會,同時免費提供疫苗給92個中低收入國,理想目標是全球公平分享疫苗。
影片旁白:「國家有兩種選擇,在參加COVAX機制上,「承諾購買」方案參加國可付較低的預付款,但不能拒絕購買分配給他們的疫苗。「選擇購買」方案參加國需付較高的預付款,但可拒絕特定配送的疫苗,購買他們想要的疫苗。」
COVAX機制讓出資買疫苗的國家多一道保險,增加取得疫苗的管道,受助國可免費取得疫苗,老早簽完雙邊交易,無需擔心疫苗短缺的大國,成為COVAX主要捐獻國,美國承諾投入40億美元,日本10億美元,歐盟5.95億美元,英德法義大利和瑞典,則承諾捐出1億劑疫苗,用來救助中低收入國。
聲音來源:Global News記者:「加拿大承諾4.4億美元給COVAX,其中一半支付最多1500萬劑疫苗給加拿大,另一半是支付疫苗給中低收入國。」
CPAC主播:「加拿大面臨國內外批評,因伸手向COVAX國際平台,拿190萬劑額外疫苗。COVAX成立目的在於富有國資助疫苗提供給窮國,同時也讓富有國本身取得疫苗,加拿大承諾4.4億美元給COVAX,但加拿大是G7中唯一從COVAX拿疫苗給自己民眾打的國家。」
不過,加拿大雖預購可施打人口5次以上的疫苗量,但因交貨延遲,本身也無法生產疫苗,透過COVAX取得,遭批和窮國搶資源,6月還獲美國捐贈100萬劑莫德納,加拿大表示COVAX不就是出資國取得疫苗的管道,理直氣壯力爭疫苗,保障國民安全,順帶拉抬政府支持率。
加拿大副總理 Chrystia Freeland:「我們政府絕不會道歉,為我們盡一切努力,盡快為加拿大人接種疫苗上。」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 陳時中:「其實我們在去年底的時候,就已經跟諾瓦瓦克斯總公司談過,去年底跟諾瓦瓦克斯,他們是跟我們講,他們已經參與COVAX平台,所以要以供應COVAX平台為主,所以建議我們在COVAX平台做爭取,這樣子可能可以得到比較早,等到他們供應COVAX平台之後,其他雙邊供應會拖比較晚的時間。」
無論大小國都想盡辦法,取得疫苗,新加坡衛生部長6月24號表示,1月已和諾瓦瓦克斯簽好預購協議,歐盟則是預計今年底開始收到諾瓦瓦克斯疫苗。至於COVAX疫苗來源,是由全球疫苗免疫聯盟代表和藥廠訂購,輝瑞、莫德納、嬌生和諾瓦瓦克斯等都已簽訂交易,依生產和法規批准進度,陸續配送給出資國和受助國。
影片旁白:「COVAX要能如目標運作,需要大多數的國家都使用這個機制的多邊系統,但COVAX是在世衛宣告大流行病一個月後,許多國家早已投資在雙邊交易上。」
推出COVAX,也在於希望透過這個機制,主導全球疫苗分配,像是美國承諾捐贈8千萬劑疫苗,其中6千萬劑就是透過COVAX配送,美國也想藉此闡明捐贈沒有要換任何好處,但剩下的2千萬劑是美國直送給區域優先國,也就是對美國在戰略、外交、經貿和地緣政治上有利益的國家。
8'39"
秘魯臨時總統 Francisco Sagasti:「代表臨時政府,我們向美國表達最誠摯的感激,特別是向拜登總統,讓秘魯和美國的協議得以達成,我們能獲得超過100萬劑輝瑞疫苗的捐贈,將有助我們繼續對抗新冠疫情。」
COVAX目標是希望2021年底前提供全球20億劑疫苗,無論是出資國或是受助國都至少能接種2成人口,但COVAX配送以AZ疫苗為大宗,又主要仰賴印度血清研究所供應AZ疫苗,在印度禁止出口疫苗下,嚴重影響COVAX配送,根據官方網站6月30號前統計,僅送出超過9100萬劑疫苗(官網畫面在10),到133個國家地區,不過,COVAX在2022年前已簽訂28億劑疫苗,出資國共訂購的4.8億劑,將可完成配送。
烏干達衛生部疫苗接種專員 Alfred Driwale:「印度的狀況影響我們多快能取得疫苗,即便沒有印度的影響,我們所知的是,全球新冠疫苗需求,超過現有疫苗生產力。」
倫敦國王學院流行病學教授 Martin Prince:「提供給非洲國家的首批疫苗,只夠打6%的人口,但就連首批疫苗都還沒完全送達,撒哈拉以南非洲數十個國家,目前疫苗已快用完,已經打完第一劑的人,將錯失打第二劑的時間。」
但收到疫苗的國家,還要有相應的配送施打能力,以及消彌民眾對疫苗的遲疑,南蘇丹和馬拉威都因來不及在疫苗過期前,完成接種,疫苗成為廢棄品。
影片旁白:「馬拉威會報廢超過1.6萬劑過期的新冠疫苗,在上月獲得10,2000劑AZ疫苗後。」
且COVAX是以國家人口比例分配疫苗,對於人口相對較少,但疫情嚴重的國家,這樣的分配機制或許算不上公平,誰有活下去的價值?這是在疫情中,從政府到醫護人員都被迫面臨的決定,全球大流行病面前,殘酷的真相是人命並不等值。
https://youtu.be/jJVROUA2LoU
預付型交易法規 在 惇安法律事務所 Lexcel Partne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鬥陣來關心】過期禮券的處理
作者:劉孟哲律師 / 簡心怡
時逢年節期間,又到了親友間禮尚往來的時節,考量禮券的運用便利性、彈性以及通常附隨的價格優惠,常常是許多人送禮的選擇。
禮券屬於預付型交易的一種,在過去,發行人往往以片面的意思表示,在禮券上設定使用年限或各種使用限制,此舉不只對消費者不公平,也造成禮券使用的極大困擾。故在民國95、96年間,相關單位陸續發布多種行業的「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明定在禮券上不得記載使用期限,因此就算消費者發現禮券上註有有效日期,都能夠跟發行人主張兌換,如果超過票面上的期限,補差價後也能行使權利。
有疑問的是,如果消費者是在大掃除時意外發現藏在雜物堆中沉積已久的過期禮券時,上述的禮券相關規範是否適用呢?依經濟部及消保會之相關解釋,如果是在民國96年以前所發行有記載使用期限的禮券,因為法律不溯及既往的緣故,並不受新法的約束。民國96年前所發行之禮券雖然不在新法規範之下,但其條款仍不得違反民法誠實信用原則、消費者保護法裡顯失公平原則的適用,故發行人仍不可毫無條件地限制使用期間。例如消保會92年5月16日消保法字第0920000636號函便例示基於平等互惠原則,並考量企業經營者之經營成本與消費者首購時一次繳清全部款項,如企業經營者記載使用期限,須符合使用期限應記載於正面、記載於正面之使用期限文字,須用明顯字體或顏色突顯出來,促使消費者注意、以及當逾使用期限時,企業經營者應提供可依折扣數多寡決定退費之標準或延期使用之方式等三要件供參。
但仍請注意,以上所描述的都只適用於有償禮券,如果是百貨公司周年慶無償贈送的,或去餐廳消費完附送的優惠券,便無不得記載期限的限制了。
(本文之內容不代表本所之立場或法律意見)
預付型交易法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Fintech不只數位支付!飛利浦總監Cortilia:資訊的價值才是商機
by
張庭瑜 2017.10.26
fintech只能應用在金融業?飛利浦照明事業總部品牌策略分析總監Cortilia Lin認為,fintech的內容可以很多元,重點在於錢的流動與資訊的價值,只要用tech挑戰fin,就是fintech。
說到金融科技(fintech),相信多數人還是直覺聯想到數位支付,或是區塊鏈這類的高深技術,不過fintech或許沒想像中遙遠。
台灣的fintech侷限在金控
飛利浦照明事業總部品牌策略分析總監Cortilia Lin,2009年加入飛利浦,利用數據分析協助公司做商業決策,包含產品線調整、行銷策略調整、服務創新等。也正因為要負責全球策略分析,Cortilia看事情的角度需要更彈性,才能看出異業合作中的商機,再加上經常性的全球差旅,必須將數據與在地化深度結合,讓他在許多議題上培養出獨到的觀察。以fintech新興產業來看,她認為,台灣看fintech的角度太絕對。
「台灣很多事情是一個蘿蔔一個坑,」Cortilia觀察,在台灣,大部分人想到fintech會直覺想到數位支付,對fintech的學習和想像很有限,原因之一在於台灣金融環境仍以金控主導,fintech自然也容易往金控可做的面向發展。
另外她也觀察到,多數台灣金控還是只在既有平台上增加業務,如信用卡、借貸、投資等部門獨立運作,頂多再用網銀把所有服務包起來,仍是以BU(業務單位)思考。但她認為,其實fintech的內容可以很多樣,只要是「用tech挑戰fin」,就能稱得上是fintech。
應以顧客為導向,掌握數據分析
「要在數位時代活下來,金融機構不能再以產品為出發點,而應以顧客生活方式為中心去做服務研發。」她指出,很多國外大品牌在創造新服務時是以顧客為中心,圍繞顧客生活建立起新服務,也就是從產品導向變顧客導向;當科技創新做到整合,更能夠抓住顧客。
Cortilia說明,在分析顧客歷程時,大數據仍是很重要的一環,而無論是什麼類型的廠商,只要對數據掌握度高、將數據賣給正確的用戶,也算是進入fintech產業。舉例來說,像是穿戴式裝置收集的個人健康狀態數據、行車紀錄器所分析出來的駕駛習慣,都能提供給保險業者。
不過她坦言,數據的想像價值很高,但分析目標是什麼、數據購買人是誰才是難題。例如,他們的燈具已經可以掃描心跳和體溫,但他們仍在思考這些數據可以拿來做什麼?又有誰願意付出比較高的成本來取得這些數據?
fintech=錢的流動+資訊的價值
除了從物聯網的角度切入,她認為握有豐富數據的電商平台同樣也可以被視為fintech的供應商,並有機會取代銀行部分功能。
她舉例,亞馬遜推出虛擬帳戶,讓用戶可先儲值現金並進行消費,之後或許會再加上現金回饋,這其實就是一種fintech;又或者,有東南亞Uber之稱的叫車服務Grab,雖然未綁定信用卡,是以現金消費,但卻提供預付費的儲值服務,若未來可以在新加坡預付100元新幣、到馬來西亞搭車扣掉20元馬幣,「這就叫跨境交易。」她說。
而在這樣的未來,消費者關注的將是服務本身,而非服務背後綁定哪間銀行的信用卡,「就像有了windows後,用戶不用在乎用的是哪台電腦。」她說。不過她仍認為銀行握有豐富信用卡交易數據、擁有極大優勢,「只要有辦法用數據提供精準行銷,銀行永遠不會被取代」。
「簡單來說,Fintech就是錢的流動和資訊的價值。」Cortilia指出。
人才、新創,東協fintech產業急起直追
在分析數據、做出商業決策後,Cortilia會到各地出差和當地團隊分享結果,而近幾年頻繁出入東協國家的經驗也讓她頗有感觸。「台灣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中國,是東南亞,」她指出,東協fintech正急起直追,而台灣無論在科技創新或人才,都在危急存亡之秋。
比較台灣和東協的新創能量,Cortilia指出,東協新創團隊不會只看單一國家,而是至少擁有2至3個國家的商業模式,「台灣很可惜,沒有把自己放在任何一個經濟圈發展。」她說。另外在人才方面,東協很多菁英人才是從新加坡和海外受教育歸國,但相反的,台灣則是越來越多菁英出走。
雖然新創只是fintech產業中的一環,但卻能牽動整個fintech產業的發展。Cortilia認為,新創生態系越完整、帶來的挑戰越豐富,對法規的衝撞越多,才有可能讓政府的態度更開放。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taiwan-fintech-lighting-philips-…
預付型交易法規 在 法律新幹線- 🚋貴婦奈奈也會烙跑?「預付型交易」風險的預防 ... 的推薦與評價
貴婦奈奈也會烙跑?「預付型交易」風險的預防與處理#鍾亞達律師... ... <看更多>
預付型交易法規 在 預付型交易型態履約擔保問題的探討吳榮達董事長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預付型交易 ,雖然有其好處,然而容易引起爭議, ... [理律學堂]從案例解說我國刑事 法規 -賴文萍律師. 華視新聞CH52•19K view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