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溺水事故,家長不能不知道的事】
氣溫越來越高,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夏日出遊活動,就是「玩水」:游泳池,海灘,溪邊。然而下水之前,家長絕對要先認識一項數據:全世界因意外事故而死亡的事件當中,溺水是高居第一位的死因,在台灣則是僅次於交通事故,而且男生的發生率比女生還要高。
很多游泳池的溺水事故發生時,家長雖然在泳池畔,卻是悠閒的在曬太陽,看書,這樣其實不算是陪伴。預防溺水事故的發生,文章中的這幾點訊息,請家長多加注意...↘
👉戲水注意!11種潛藏水中的隱形疾病>>https://cplink.co/KCgpfpTD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90的網紅Mamacheers 媽媽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上安全之基本原則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溺斃意外是全球0~9歲孩童意外生亡的主要原因(台灣為第一大,美國為第二大,)。全球0~4歲孩童因溺水死亡人數最多,其次是 5~9歲的孩童。每一年,0~9歲因溺水死亡的人數佔因溺水死亡總人數的40~50%,這個數字是非常可觀的,原因主要是孩童體格較矮小,水上求...
預防溺水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年夏天總會有玩水發生憾事的新聞...
阿庄酥酥再提醒大家一次
✅#不在危險水域玩水(例如沒有任何救生員的地方)
✅#不要相信用了游泳圈就不會溺水
✅#1歲以上可以開始學習游泳
(✨學會游泳才是預防溺水的根本之道✨)
最後 最最重要的!!!
孩子玩水的時後 請一定要~
✅💢💢#放下手機!!! #盯緊著孩子!!!!!
危機發生的時後 一定要搶時間救援
慢了幾秒鐘可能結果就會大大不同~
最後 希望大家暑假都平平安安
不要再有憾事了...
預防溺水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小傷口,竟可能變成壞死性筋膜炎】
黃爸爸跟著家人到海邊戲水,不慎踢到石頭擦傷破皮,當下不以為意,沒想到回家途中,傷口突然劇烈腫痛,意識也變得不清,經醫師診斷為感染 #海洋弧菌,甚至侵犯到皮膚深部,形成 #壞死性筋膜炎,住院一個月後傷口才恢復平安出院。
醫師提醒,海水的成分複雜,如果皮膚有小傷口、或是玩耍時不慎擦傷,都要注意清潔,不可輕忽↘↘
👉預防溺水,「四要一不」保平安:cplink.co/7PUddlEa
預防溺水 在 Mamacheers 媽媽心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水上安全之基本原則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溺斃意外是全球0~9歲孩童意外生亡的主要原因(台灣為第一大,美國為第二大,)。全球0~4歲孩童因溺水死亡人數最多,其次是 5~9歲的孩童。每一年,0~9歲因溺水死亡的人數佔因溺水死亡總人數的40~50%,這個數字是非常可觀的,原因主要是孩童體格較矮小,水上求生能力差,判斷能力也不夠成熟。這是一個需要被重視的公共衛生議題,也是一個可以被預防的遺憾。
另外,台灣每一年因溺水死亡的總人數是紐西蘭的3倍,而紐西蘭每年從事水上運動的總人數卻是台灣的30倍。這個數字提醒我們更需要遵守水上安全的規則,也需要教育我們小孩水上安全。並不是不玩水就會沒事,不去面對反而危險,要安全的玩水並不難,只要每次玩水都有遵守這些規則就會避免很多的風險了!
媽媽心特別製作了一個水上安全基本原則的短片,讓大家用看影片的方式輕鬆了解水上安全。歡迎多多分享,讓更多人知道水上安全的基本原則!
預防溺水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近乾溺水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 https://goo.gl/dQ6Dcf )。大家眾說紛紜,還有謠言說喝水或沒有游泳也會乾溺水,#到底什麼是乾溺水或次發性溺水?
乾溺水或次發性溺水,是發生在游泳或戲水中,曾經發生「差一點溺水」(near-drowning), 但是看起來外觀無恙。但是水卻在神不知鬼不覺之下造成肺部的破壞:
#乾溺水 dry drowning : 水份刺激氣管,造成氣管抽筋變窄,造成缺氧窒息。
#次發性溺水 secondary drowning: 水分刺激肺泡的結構,破壞表面張力素或肺泡表面的黏膜功能缺損,造成氧氣和血液沒辦法正常交換,造成缺氧。
#常見嗎?其實非常少見,大概只佔溺水的案例中2-5%。
#有什麼前兆?小朋友可能會一直咳嗽,呼吸非常費力,嘴唇發紫,焦躁不安,或嘔吐肚子痛。
#如何預防?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緊小朋友,做好安全措施。
預防溺水 在 我们一起,预防溺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我们在7月25日纪念首个世界 预防溺水 日。这段动画强调了溺水的危险以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进行预防。“任何人都可能溺水,没有人应该溺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