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多媽媽們私訊我說也受不了自己的白目老公😆 我想產後三五個月這時候應該真的是看老公最不順眼的時候,大家都一樣吧😌 不過我覺得除了老公白目之外,最過不去的其實是對於自己狀態的不接受,還有不喜歡自己動不動就有情緒的樣子。
昨天冷靜過後,我看到了一篇關於處理「憤怒」這個情緒的文章,覺得非常有感、很有幫助,放過來和大家分享:
一個活在當下的人有時候會生氣,有時候會快樂,有時候會悲傷。但是,你可以確定他不會永遠攜帶著這些情緒。
假如讓你生氣的人在場,對他說「我現在很生氣,這憤怒是我的,我需要一個空間獨處,請對我有耐心。」
然後找一個房間不會讓你受到打擾的,最好在房裏面有一面鏡子。然後深呼吸幾下,在每次吸氣之後保持幾秒鐘才呼出。
承認你感受到的憤怒是你的──沒錯!這憤怒是由於某人或某事才會被觸發起的,但這憤怒屬於你的。所以只要對自己說「憤怒在這裏,這個片刻我很生氣,但沒有問題的,讓它發生好了」。不要迷失在生氣的原因上,只要接受事實便可以了。
允許憤怒在那裏,感受它!讓自己切實地感受這股能量:現在在你體內的憤怒有什麼徵狀?不要壓抑它,不要控制它,讓它在那裏翻滾和沸騰。鼓勵它在那裏──深呼吸以便感受憤怒的熱力,如烈火吞噬你。
你的頭腦會試圖把你從感受裏拉開,要你落入使你憤怒的原因裏面──它們都是合情合理的。留意「這就是頭腦」,集中注意力在你體內狂熱地沸騰翻滾的憤怒上,讓它佔據你,感覺它在你每一個細胞裡面,好像每個細胞都是一團怒火似的。
允許你的身體做出它想要做的──握緊拳頭、咬緊牙關、跺腳,在墊子上拳打腳踢或者發出憤怒的聲音。讓憤怒爆發。不要使用言語,因為那樣你會回到頭腦。如果不會驚嚇到鄰居,你可以發出聲音。
然後感覺:這是什麼能量?什麼是憤怒的能量?把它們記錄下來。它在你身體是怎樣的?對你的身體做了什麼?不要判斷它──那樣做會回到頭腦。要像個科學家一樣,懷著敞開無偏見的態度去探索這能量,不要壓抑它。
假如你有鏡子,看著鏡中的自己。仔細地看著你的臉,它因為憤怒變的漲紅和扭曲了。繼續表達憤怒並且注視自己的臉。不要停下來,不要錯過,讓氣憤完全表達它自己。
感受你體內的活力,憤怒是一種激情。感覺你身體每個細胞隨著這種活生生的能量而顫動。看看你能否讓自己享受這種感覺,這股活生生正在你身體顫動不息!
一會兒後,看看你是否能把注意力轉移到你內在更深處,那是一個平靜點。憤怒風暴環繞著你狂怒,在這裏面是一個不受暴風干擾的空間,那裏沒有顫動的能量,只有能量的鳴響,但沒有火。事實上你會在那裏感覺到清涼,像一陣清新的微風掃拂。花點時間去感受它們!
留意你的臉開始柔軟,你身體開始放鬆,憤怒開始消退遠離。這些改變始於你內在那個不斷擴大的平靜點,你可以感覺到你內在的活生生,那幾乎如同電能一般的。在你呼吸時,你會感到這能量充滿你身體,到最後你會感到這股能量,這活生生和這線光,在你的身體周圍擴散至數寸以外,產生了一圈光環。
然後你可以安然的坐下來,在你能量散發出來的光環包圍之下放鬆。當你準備好,你可以利用這能量和這活力做些建設性的事──跳舞、跑步或者清理一些積累多時的雜物。
你是否注意到,當你把覺知從頭腦轉移到身體上的感官,你內在有些東西改變了?感覺在那裏,但它們是中立的,沒有對或錯,好或壞。它們只是感覺和能量的流動。是頭腦在判斷,身體只是去感覺。
經歷過這些之後,如果你喜歡,你可以回去找那個讓你生氣的人,和他細說這剛剛發生在你身上的驚奇過山車之旅。
來源:憤怒與悲傷 -奧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產後運動飲食日記 Day3
運動縮時影片放在留言處囉
今天做了Love the new me 2.0第二天的課表,開始有覺得身體產後浮腫有消一點的跡象,一早起來腹部的線條有出來打招呼(不過飯後又消失了😆)
今天運動的時候兩隻照例來串門子😌 妹妹跑來聽到我的語音跟練
「馬麻,妳在聽老師的聲音運動嗎?」
「馬麻,妳的運動老師的聲音,跟妳的聲音好像喔」
😂😂😂😂 聽了老半天終於聽出來那是我的聲音
然後兩隻就跟著我一起運動了,多動一點晚上睡好一點啊拜託😆
今天的早餐是
Vegan優格+果乾、種子、堅果、燕麥和椰子片
午餐跟昨天晚餐一樣(因為沒時間煮飯吃飯,所以都盡量吃差不多比較方便)
感覺之後可以來備餐,不然像我晚餐沒時間弄給自己吃,然後就哄睡時跟弟弟一起睡著了😌 半夜醒來覺得肚子好餓,但忍住了吃泡麵的慾望,冥想一下又睡回去(好險)
#有運動的來打卡
頭腦風暴光與夜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傍晚穿過廣場 ◎歐陽江河
我不知道一個過去年代的廣場
從何而始,從何而終
有的人用一小時穿過廣場
有的人用一生——
早晨是孩子,傍晚已是垂暮之人
我不知道還要在夕光中走出多遠
才能停住腳步?
還要在夕光中眺望多久才能
閉上眼睛?
當高速行駛的汽車打開刺目的車燈
那些曾在一個明媚早晨穿過廣場的人
我從汽車的後視鏡看見過他們一閃即逝
的面孔
傍晚他們乘車離去
一個無人離去的地方不是廣場
一個無人倒下的地方也不是
離去的重新歸來
倒下的卻永遠倒下了
一種叫做石頭的東西
迅速地堆積、屹立
不像骨頭的生長需要一百年的時間
也不像骨頭那麼軟弱
每個廣場都有一個用石頭壘起來的
腦袋,使兩手空空的人們感到生存的
份量。以巨大的石頭腦袋去思考和仰望
對任何人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石頭的重量
減輕了人們肩上的責任、愛情和犧牲
或許人們會在一個明媚的早晨穿過廣場
張開手臂在四面來風中柔情地擁抱
但當黑夜降臨
雙手就變得沉重
唯一的發光體是腦袋裡的石頭
唯一刺向石頭的利劍悄然墜地
黑暗和寒冷在上升
廣場周圍的高層建築穿上了瓷和玻璃的時裝
一切變得矮小了。石頭的世界
在玻璃反射出來的世界中輕輕浮起
像是塗在孩子們作業本上的
一個隨時會被撕下來揉成一團的陰沉念頭
汽車疾駛而過,把流水的速度
傾瀉到有著鋼鐵筋骨的龐大混凝土製度中
賦予寂靜以喇叭的形狀
一個過去年代的廣場從汽車的後視鏡消失了
永遠消失了——
一個青春期的、初戀的、佈滿粉刺的廣場
一個從未在帳單和死亡通知書上出現的廣場
一個露出胸膛、挽起衣袖、紮緊腰帶
一個雙手使勁搓洗的帶補丁的廣場
一個通過年輕的血液流到身體之外
用舌頭去舔、用前額去下磕、用旗幟去覆蓋
的廣場
空想的、消失的、不復存在的廣場
像下了一夜的大雪在早晨停住
一種純潔而神秘的融化
在良心和眼睛裡交替閃耀
一部分成為叫做淚水的東西
另一部分在叫做石頭的東西里變得堅硬起來
石頭的世界崩潰了
一個軟組織的世界爬到高處
整個過程就像泉水從吸管離開礦物
進入密封的、蒸餾過的、有著精美包裝的空間
我乘坐高速電梯在雨天的傘柄裡上升
回到地面時,我看到雨傘一樣張開的
一座圓形餐廳在城市上空旋轉
像一頂從魔法變出來的帽子
它的尺寸並不適合
用石頭壘起來的巨人的腦袋
那些曾托起廣場的手臂放了下來
如今巨人僅靠一柄短劍來支撐
它會不會刺破什麼呢?比如,一場曾經有過的
從紙上掀起、在牆上張帖的脆弱革命?
從來沒有一種力量
能把兩個不同的世界長久地粘在一起
一個反复張帖的腦袋最終將被撕去
反复粉刷的牆壁
被露出大腿的混血女郎佔據了一半
另一半是頭髮再生、假肢安裝之類的誘人廣告
一輛嬰兒車靜靜地停在傍晚的廣場上
靜靜地,和這個快要發瘋的世界沒有關係
我猜嬰兒和落日之間的距離有一百年之遙
這是近乎無限的尺度,足以測量
穿過廣場所要經歷的一個幽閉時代有多麼漫長
對幽閉的普遍恐懼,使人們從各自的棲居
雲集廣場,把一生中的孤獨時刻變成熱烈的節日
但在棲居深處,在愛與死的默默的注目禮中
一個空無人蹟的影子廣場被珍藏著
象緊閉的懺悔室只屬於內心的秘密
是否穿越廣場之前必須穿越內心的黑暗
現在黑暗中最黑的兩個世界合為一體
堅硬的石頭腦袋被劈開
利劍在黑暗中閃閃發光
如果我能用被劈成兩半的神秘黑夜
去解釋一個雙腳踏在大地上的明媚早晨——
如果我能沿著灑滿晨曦的台階
去登上虛無之巔的巨人的肩膀
不是為了升起,而是為了隕落——
如果黃金鐫刻的銘文不是為了被傳頌
而是為了被抹去、被遺忘、被踐踏——
正如一個被踐踏的廣場遲早要落到踐踏者頭上
那些曾在一個明媚早晨穿過廣場的人
他們的黑色皮鞋也遲早要落到利劍之上
像必將落下的棺蓋落到棺材上那麼沉重
躺在裡面的不是我,也不是
行走在劍刃上的人
我沒想到這麼多人會在一個明媚的早晨
穿過廣場,避開孤獨和永生
他們是幽閉時代的倖存者
我沒想到他們會在傍晚時離去或倒下
一個無人倒下的地方不是廣場
一個無人站立的地方也不是
我曾是站著的嗎?還要站立多久?
畢竟我和那些倒下去的人一樣
從來不是一個永生者
-
◎作者簡介
歐陽江河,1956生於中國四川省,著名朦朧派詩人。現居北京,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駮校作家、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駐校作家。歐陽江河憑藉詩集《大是大非》榮膺名為第14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傑出作家。著有詩集《透過詞語的玻璃》、《誰去誰留》、《鳯凰》及詩論集《站在虛構這邊》等。其詩強調奇崛複雜及語言上的異質混成,以及個人經驗和公共現實的深度聯繫。
-
◎小編一尾賞析
八零年代的文化熱和群起的學生運動在反思文革中興起,改革開放造成香港、臺灣、歐美與世界瞬間匯入這塊赤色的神州大陸,然而一切在六四後成為一個巨大的時間斷裂,在那時寫作是險阻,當代中國書寫的某段不能直言的記憶,則要倚靠詩人的不在場才得以回憶。八九已逾三十年,在其國境之內已成為杯底的餘燼,難以在此浮現於群眾的視野中,現在八九像隻過短的杯匙,外界所見是杯匙上方擾動的水波,見到上方透徹的水層,底部愈加沉澱,總是看不清杯底所聚集的餘燼是否有被擾動的可能性?這個年份,在往後歷史的不斷疊加後構成我們對於當代中國論述的理解,亦開啟了九零後的詩歌論述。
來到本月的最後一首。就如同上一段那曖昧不明的開場白,面對歷史的創傷,詩歌語言的繞道而行,是詩人構築美學的方式,也是如何繞開歷史沈屙的技藝。〈傍晚穿過廣場〉寫於1990年9月18日,最早見於1991年的《現代詩》,正式發表於1993年《花城》,而當時的歐陽江河正旅居美國。
歐陽江河〈傍晚穿過廣場〉成為六四詩歌中廣為流傳的一首,但他的不在場和遲到使其未能收入《六四詩選》中,同時廣場一詞的模糊指涉更使得這首詩在當代的閱讀中可以對「廣場」所指涉的不必是1989年6月4日那時的「天安門廣場」而得以規避審查,可以想到李志的「廣場」對於六四有更強烈的指涉受到阻撓的原因則是歌曲中穿插許多六四詩廣場的播音,歐陽江河的「廣場」則需依賴讀者的閱讀來建立聯繫。
「廣場」作為空間其素有的公共性的自由、共和、人民以此命名,或具有統治權威以偉人或地標為稱,這首詩的廣場自有其空白來由詩意填入,詩第一句開始定義「廣場」:「我不知道一個過去年代的廣場/從何而始,從何而終」,再出現「一個無人離去的地方不是廣場/一個無人倒下的地方也不是」、「每個廣場都有一個用石頭壘起來的/腦袋,使兩手空空的人們感到生存的/份量。以巨大的石頭腦袋去思考和仰望」,及最後「一個無人倒下的地方不是廣場/一個無人站立的地方也不是」,由此從一開始時間進入了「廣場」這個場域,這一場域在要變得具有意義需要有人的流動,不論是政治的抑或是非政治的,孩子與垂暮之人,先肯定了人的來去於時間流動「廣場」才得以存在。
由此進入這首詩的敘事核心,「是誰、如何、在什麼時候「穿越」廣場,成為了引發敘事的主要行動,敘事者在穿越廣場時是在汽車後照鏡中看見廣場過去時代的倒影,這種避免直接涉入歷史的方式是歐陽江河試圖處理歷史的方式,為了避免詩歌處理政治變成激情的口號與吶喊的表演。
「或許人們會在一個明媚的早晨穿過廣場」,「穿越」作為發起的行動,是詩中的「人們」在時代之初期待著風光明媚的未來,那個屬於青年的廣場,詩本身沒有具體的時代線索,但詩中「穿過」廣場的青年跟BBC在1989年學運時採訪騎著腳踏車前往天安門廣場的大學青年在現實中交會,青年說:Going to march!Tiananmen square. Why? I think my duty! (去遊行,天安門廣場。「為甚麼?」因為這是我的職責。)遊行的職責在歷史猛獸的強行進入下,歷史斬斷了明媚早晨的青年的青春期,青春戛然而止:「永遠消失了——/一個青春期的、/初戀的、佈滿粉刺的廣場」。
時代掃過之後的廣場,如婁燁《頤和園》主角在事後境遷後的愛情,主角余紅後來說:「戰爭中你流盡鮮血,和平裡你寸步難行。」,詩也對於歷史進行發問:「是否穿越廣場之前必須穿越內心的黑暗」,如何穿越歷史的風暴前,人如何面對內心的空洞與恐懼,面對巨靈的抵抗是不是在歷史上毫無意義?「它會不會刺破什麼呢?比如,一場曾經有過的/從紙上掀起、在牆上張帖的脆弱革命?」
「穿過廣場所要經歷的一個幽閉時代有多麼漫長」,事過境遷的漫長總讓人懷疑在渺小的歷史前,人究竟能做什麼?詩人將這首詩拋向對歷史永恆的命題。最後,連敘述者也在懷疑自己,不過度涉入歷史的正當性何在?「我曾是站著的嗎?還要站立多久?」也許人也只是冷不防地回應時代,在需要發起「行動」時,試圖穿越時代的廣場。
參考資料:
https://www.literaturehk.com/920931040143/tag/歐陽江河;詩;訪談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知識分子寫作 #歐陽江河 #廣場 #天安門事件 #八九六四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30.html
頭腦風暴光與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正念練習日記。祝福自己。祝福大家。跨過去,永遠都不失去發芽的心。
3/29
玫瑰沒有試圖成為百合。百合也不欣羨玫瑰。太陽俯瞰大地,軟風拂過芬芳。青青的綠葉子,萬紫千紅的春花,捧起詩意對天空燦笑。不管別人有多驕傲,大自然的一切完全滿意成為它自己。在你的存在裡覺得很高興。
我常常說:「每個人的故事,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做自己的練習。能到哪就到哪沒有關係。感受當下的自己。」
今天覺察到我執飲下苦,提醒自己,鼓舞自己,生命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保持練習,相信自己,跨過去,永遠都不失去發芽的心。
正念的練習,時時刻刻回到當下,陪伴自己。覺察,揀擇。
3/28
生命不會總是只有陽光,有風雨潤澤,才不會成為乾枯沙漠。
透過這份對身體知覺的覺察,慢慢走出自動導航。慢慢開始覺察生命中生活的各個面向。
面對人生重大決策,我們該更靜心,安靜的等待生命。安靜問自己,「我現在需要知道什麼?」
3/27
「因緣就是,你和我是親戚呀。老天爺的安排。」
認真就輸了。網路流傳的笑語。應用在二姐和我身上,一言不合,一輸就輸了江湖夜雨十年春。碎裂瓦礫,爆裂流徙無處可藏。
曾可惜傷疤切開距離,以為風吹散連痕跡都不留,此情注定終身癱瘓。好在血肉補救一切,好在重逢時刻孩子的歷史故事娓娓詮釋姊姊牽著妹妹,姊姊握住小手教導妹妹數學的千絲萬縷,文學的千迴百轉。冷戰過激戰過,哭過笑過剩下的我們,在台北暖陽的療癒裡痊癒。
這一段回家的路繞了很遠。
3/26
蘇菲旋轉。
一個人搖搖擺擺走路顛簸,止不住往前衝的張力,於是跌倒,又站起來。遠方的裙擺是花的綻放,轉啊轉,不停的對抗外在牽扯,安靜的身體節奏,沈穩的重心安住自己。只是旋轉,持續旋轉。與神溝通,與心對話。旋轉,飛舞,內在不斷不斷不斷調整以尋找重心。
保持覺知,保持覺察,相信自己一定會更好。今天的陰影多過陽光,明瞭緣起性空,無常是常,透過覺察,練習不要捲入一層層情緒風暴。慢慢探索,慢慢學習肉身與情緒的功課,慢慢讓心靈的重心安穩。溫柔提醒自己,時時刻刻正念陪伴自己。
謝謝大家,謝謝瑜伽。感恩著大清早來上課的同學,也感恩著代課晚課下課告訴我他終於等到機會的同學。感受從早到晚同學愛的滋養,以這份愛餵養自己。練習慢慢放開餵自己毒素的人兒。
3/25
鼓起勇氣深入自己。
前幾天和姊姊聊天時無意識脫口說,他在我身上刺破的傷洞,害我的胃變成無底洞。
後來,後來,後來,⋯
這句話讓今天的我被淚水掩埋。
好難過,利刃已經拔走,我卻放縱刀尖毒素滲透。我像是失重一般掉落苦海。好傷心,好痛,費了好大的力氣抵抗。我想起了書上教導:其實我從沒原諒自己,我從來不願和當時無能為力的自己和解。我沒有辦法原諒任憑他一再傷害我的自己。深入自己是需要勇氣的。需要時間的。保持覺知,保持敞開。根深蒂固的習氣拖住我,拉扯我進苦海深淵。但是沒有關係,我們努力,努力深入觀察自己,看清自己其實日日反芻過去的絕望與苦難。觀照,覺知。深吸一口氣,深吐一口氣。吐光所有過去。過去都已經過去,未來還沒到來。回到當下,感受生命中真實的美好。讓美好滋養自己。
傷口癒合需要時間,但沒有關係,不慌張也不責備這樣的自己,接受自己,相信自己正處在好轉的道路上。
3/24
這幾天好似快馬奔騰上的人,不知方向,身體被駿馬狹持,就這麼得過且過了。
無論低潮得意,提醒自己:「這一切都會過的。」
覺察到現下的自己,重新帶給身體最新的一口呼吸。感謝現有的平安、現有的健康。
3/21
觀照沒有過去,只有當下。
每天幾乎都是豐富的一天。上課教課,四處往返。給自己的信心與鼓勵,溫暖同學的祝福。今天恰巧有三家教室邀約,心情亢奮,同時也認知到,自己必須更努力的學習一切。沈潛、練習、觀照。
並且提醒自己那個被遺忘的語言— 跟自己的身體頭腦說話。覺知到自己的頭腦,它的思想和感覺,如何透過身體來表達他們自己,痛苦、疾病,或耽溺。
我是幸福的。生命的一切都是為我帶來最好的。祝福自己。鼓勵自己。祝福大家。鼓勵大家。
#瑜伽 #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