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是很容易發生日常意外的地方,如果跌倒造成頭部撞擊,輕則會有腦震盪的症狀,嚴重的話會導致腦出血甚至生命危險。浴室裡會跌倒的原因除了地板濕滑外,也可能有其他原因,譬如暈眩,平衡感差,精神不集中,腦部短暫放電,短暫性腦缺血,中風,或其他原因所造成的肢體無力等,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 #迷走神經性昏厥 😨
迷走神經性昏厥 好發於年輕人身上,誘發突然性昏倒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是 #喝水喝的不夠 、#飢餓、 #缺乏運動 、 #姿態性低血壓 等等。
尤其是在上廁所的時候,許多人都有遇過 姿態性低血壓 ,蹲著或坐著一陣子再站起來的時候,會突然 #頭暈目眩 差點跌倒,而意外往往發生在這一瞬間😢
📍建議平時養成 #多喝水 和 #運動 的習慣,可以更有效的避免出現姿態性低血壓☝️
#迷走神經 從大腦分布到各個重要器官,當迷走神經過度刺激的時候,會影響到全身血管的擴張,血管擴張的時候血液輸送量就會變少,就會造成大腦沒有即時得到血液輸送過來的營養和氧氣,導致突然性的暈倒。
多數人在 迷走神經性昏厥 前會出現前兆,比如說眼前 #突然發黑 👤、 #耳鳴 👂、 #頭暈 😵、 #心悸 💔、 #全身冒冷汗 😓等等。
以下是可能造成 迷走神經性昏厥 的原因:
📌反射調節性昏厥
→ #血管迷走神經性昏厥 ,因為恐懼、焦慮等情緒導致,或者久站、身體疼痛等等生理因素造成的暈倒。
→ #情況性昏厥 是上廁所、吞嚥或用力咳嗽導致的暈倒。
→ #頸動脈竇過度敏感 受到壓力刺激會影響到心跳導致暈倒,常發生在刮鬍子或按摩頸部位時。
⚠️這邊提醒大家,頸椎部位的按摩真的必須非常慎重!人的頸部是非常脆弱又敏感的地方,在選擇按摩放鬆身體、紓解壓力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力道不要過大。
📌姿勢性低血壓
坐著、躺著或著蹲下時,突然起身會導致頭暈目眩,造成暫時性的腦部缺血現象,容易引起神經性昏厥。
所以當病人躺在病床上吊點滴,結束後護理師會請病人先慢慢起身坐一下再下床,避免突然起身造成昏厥。
📌心因性昏厥
可能是 #心律不整 ,也可能是心肺結構上的疾病造成心跳太快或太慢,比如說心臟瓣膜狹窄、肺栓塞等等的原因。
🔍造成突然性昏倒的誘發原因有很多種,記得找醫師諮詢,一起找出正確的誘發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突然暈倒容易發生意外
#找出誘發昏倒的原因
#對症下藥
#及早就醫
頸動脈竇神經 在 Vicky Hung (洪雅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次開的大體不同
每次想看的地方都不一樣
上次來多半著重在大肌群
上次把大腿、背部、肩膀的肌肉全走過一次
這次想看不一樣的點~
很幸運地這次有許多專家同行
在他們的巧手下
我能清楚地看到舌骨周邊的結構
也因為他們精細的雙手
讓Todd大神走到我們這裡
延續夥伴的工作,細細的分隔了頸部所有神經血管
讓我們清楚的看到了迷走神經、頸部血管
還有掐了會讓人暫時昏迷的「頸動脈竇」
目前的我還沒有太多精力走到頸部以上的部位
但慢慢的會把這部位逐漸釐清並加應用
我們這組的專家還把臂叢神經一一的分離出來
清楚的呈現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皮神經...
而大家在鑽研頸部、腋下的同時
我這次對前臂跟小腿很有興趣
花了一些時間試著分離所有前臂的肌肉
前臂的肌肉極為複雜
如果訓練不夠完整
無法有效地把上臂連動的效應掌握好
很可能會把壓力都聚集在前臂上
導致手肘、手腕甚至掌骨的問題
每次到最後都覺得時間過得好快ㄛ
好多東西沒看到、好多地方沒細細研究
大體也因為失去皮膚、脂肪與深層筋膜的保護
不斷的流失水分、逐漸乾燥
所有的一切作業,都在與時間賽跑
人體看似簡單,裡面卻有太多太多的細節
已經來了兩次,還是只看到一點
從每次的體驗中逐漸累積對人體認知的視野
慢慢讓自己角度更全面!
今天進度還進入開腹腔
有位大體老師的腹部漲到不行
一打開後,腹腔裡滿滿的癌細胞
每開一次大體
就會更提醒自己注意健康
身體只有一具,破壞卻隨處可見
錯誤的飲食、不當的訓練、偏態刺激....
藥物的濫用、菸酒的侵害、壓力的影響....
身體是自己的~
好好照顧很重要!
還剩兩天,要努力的看、努力的學!
頸動脈竇神經 在 Corey The Man Yog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瑜珈與感壓反射(Baroreflex)
( 為什麼瑜珈要倒立? 還要含額/擠出雙下巴的動作?)
如何透過身體的姿勢來減輕身心壓力
為了保持血壓的穩定 我們身體有”壓力感受器”(Baroreceptors) 負責偵測血壓的高低並且回饋到我們的腦:
當壓力感受器偵測到血管的壓力變小, 我們的心跳會增加, 交感神經會被激發, 造成血管收縮而增加血壓 (像是蹲或躺著, 忽然站起來)
相反的 當壓力感受器偵測到血管的壓力變大, 副交感神經便會啟動, 心跳會降低, 心搏量降低( 每次打出較少的血液),進而減少血壓。
其中一個重要的壓力感受器就位於頸動脈旁(用手指測脖子脈搏那地方),稱為頸動脈竇。 瑜伽者透過不同的方式,將頸動脈竇溫和的加壓, 激發副交感神經 緩和心跳,抑制血管的收縮,讓瑜伽者身體處於放鬆緩和的狀態。
更有趣的是, 當頸動脈竇受到壓力, 除了造成心跳血壓,放鬆之外, 近年來甚至有許多研究報告發現 還會影響到腦部的思考與情緒,也就是說 當頸動脈竇受到溫和的壓力 不僅身體會放鬆, 連腦部的思考及情緒都會跟著放鬆。* 註1
☝️如何透過身體的姿勢,讓頸動脈竇增加壓力呢?
1 直接加壓
其中一個溫和的方式就是這夾下巴的動作。 在瑜珈裡面稱為喉鎖(Jalandhara Bandha) 例如阿斯坦加第一級,第一個坐姿 Dandasana, 還有完成式裡的蓮花式。 都有這些夾下巴的動作。(沒學過喉鎖要找老師)
2 透過地心引力 (倒立姿勢)
要了解這運作 先把你的手放於低於心臟的地方, 大概30秒之後 你會看到手背上血管 會變得比較明顯(凸出來了)。 但是你只要一把手舉得比心臟還要高, 你就會看到這些血管忽然消失了。 這個就是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 血管擴張。
在倒立的時候,心臟比頸部高, 地心引力 血管擴張 會讓頸動脈竇承受多一點的壓力 那也就是為什麼許多的瑜珈練習通常會把倒立的動作放到最後。特別是那肩立式 不但倒立, 而且下巴又靠近胸口(喉鎖) 是相當有效的。
當然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倒立的動作是非常緊張的很難放鬆, 而且有許多人的脖子後側不是那麼的柔軟 要強迫用倒立而讓下巴硬要夾到胸口可能會造成, 頸椎失去原來的自然弧度,造成頸椎的傷害。 因此 肩立式 在練習時要非常小心 要看每個人的柔軟度而做不同的調整
☝️有一個方式可以讓你放鬆的倒立,讓頸動脈竇加壓 卻又不讓頸椎失去原來的弧度。 如圖只要你準備兩個到三個瑜珈磚 把瑜珈磚放在薦骨上,再加上一個折好的瑜珈墊 或毯子 放在肩膀附近。(頭要放在瑜珈墊之外的地上) 這時候心臟比頸部還要高, 又加上下巴靠近胸口溫和的壓力 , 頸動脈竇會承受多一點的壓力
下一次你精神或是身體非常的緊張, 只要做如圖的動作相信五分鐘之後 你就會感覺到身體以及頭腦的放鬆喔!
🕉 歡迎報名All Yoga 200 小時瑜珈訓練說明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47902128888793/
All Yoga 畢業者感言
http://www.coreyyoga.com/testimonials
—All Yoga Taiwan Training 台灣專業瑜珈師資培訓-----
All Yoga 會在2018 台北五月*確定*舉行200小時師資訓練,
台北週末班的課程(剩12席):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1696136959494/
台北周間班的課程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37130459980934/
*台中密集200小時訓練 2018 8月 (有住宿配套)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60378757531630/
2018 三月 台北週間 火箭瑜珈師資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0999909959041/?active_tab=discussion
* 註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578794
頸動脈竇神經 在 【TVBS】 按摩壓到頸動脈血栓移堵血管引「眼中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訂閱TVBS新聞頻道,最新資訊馬上接收→https://goo.gl/OIyQxm http://news.tvbs.com.tw/life/news-653007/ 用電動按摩棒按摩肩頸,居然也有可能引發 ... ... <看更多>
頸動脈竇神經 在 Q919:有關動脈感壓反射,何者不正確?(A)主要受器位在 ... 的推薦與評價
Q919:有關動脈感壓反射,何者不正確?(A)主要受器位在主動脈弓與頸動脈竇(B)血壓下降會引發此受器上行訊息增加(C)血壓下降會經此反射而興奮交感神經(D)作用迅速但長期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