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的日常
#ㄧ週一鄉鎮
顏思齊先生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
#水林開台第一庄
#有文化才敢大聲說
ㄧ週一鄉鎮,很開心
回到了鐵打的處長的家鄉- 水林 。
水林位於雲西近海的遍遠鄉鎮,我來自遍鄉小村水林蔦松 。
雲林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20個鄉鎮幅員遼闊,雲東(山區)- 雲西 (沿海)車程至少2hr ,居住於斗六市行政區的我,每天公務上山下田,回到自己家鄉的機率反而不大,往往都是匆匆一瞥,只能說回家的路很遠,但心很近,這是返鄉為自己家鄉這塊土地打拼的踏實感。
水林57號蕃薯盛名外,水林是3、400年前海賊王顏思齊登陸台灣腳下踩的第一寸土地,也是 #漢人開台第一村;文化部特頒「#開台第一庄」美譽!
水林還有1個特色,就是有1村專門出產校長、有1村專門出產法官、有1村專門出醫生,數量最多、密度最高冠全國;另有1所聞名國內外的藝術學校「 #蔦松藝術高中」,是培育藝術人才的重要基地,可謂是地靈人傑!
300年前顏思齊率眾來台開墾,並於水林鄉設10寨,主寨即位於現今 水林鄉顏厝寮 ,目前水北村顏厝寮還保有眾多顏思齊遺跡,昨天在村長洪茂仁的陪同下,終於ㄧ賭先民生活智慧的偉大建築-七角井,以及日本人1909年為顏思齊立下的「僅會ㄧ處」墓碑銘。雖然顏思齊開台紀念碑立於北港,但關於顏思齊真正的故事始於水林。
顏思齊的故事長年流傳於民間,至今未有ㄧ套完整文史依據,相關的古物遺址也未調研,近期文觀處也將啟動 #顏思齊文史論壇, 希望透過專家與地方文史工作者的智慧,可以將這個代表台灣漢人發展史的歷史定位明確,我想這或許也是我能為自己家鄉,為台灣文化所盡的微薄之力。
文化的認同需要時間的對話,只要是能體現文化價值的行為,都將成為歷史的一部份,文化一詞最早是由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以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義,原意是「靈魂的培養」,
有文化底蘊才能有所不同,
我們追本朔源為保存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的目的,意旨在喚起大家在精神層面與心靈層面的富足- 心中有文化/靈魂的自信。
「顏思齊墓」的推薦目錄:
顏思齊墓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諺語之美(一百二十八)
鄭成功明朝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趕走荷蘭人,光復台灣,志在恢復明朝的江山,但是壯志未酬,卻先病死他鄉,英雄氣短實在可嘆!
鄭成功當年住在安平的熱蘭遮城,就是今天的安平古堡,當年叫做藩王府,又叫王城,現在台南市安平區還有王城這個地名,台南汽車客運公司也有一個王城站的站名。
王城的建築是西洋式,有玻璃窗、有地毯,在當時是非常進步的建築,可惜鄭成功無福享受,就英年早逝了! 鄭成功活在世間的時候,沒離開過台南附近,但是有關鄭成功的傳說卻是常常從他不曾去過的地方傳出來。
第一個傳說是有關鄭成功的寶劍。對嘉義市坐嘉義汽車客運班車南下,在白茅埔站下車,步行大約二小時的山路,就可以到中埔鄉及水上鄉交界的尖山,這兒有一塊四角形的黑大石,相傳是顏思齊的墓牌,石牌上並沒刻什麼文字,只在中央刻一條直線。根據民間的傳說,鄭國姓在收復台灣後,即刻去顏思齊的墓祭拜,看到墓牌任何文字,為了日後容易找出,就用寶劍在石牌上劃一條直線做記號。
另外一傳說,台中縣大甲鎮有一個小山嶺叫做鐵砧山,山腰有一口井叫劍井,相傳是鄭成功帶軍隊經過此地時,士兵們覺得口渴,鄭成功就拔出寶劍插在地面上,地面即時湧出清純的泉水,後代的人將這個地方圍起來就變成現在的劍井鐵砧山,山下的田螺與其他地方的田螺不同,這裡的田螺無尾端,相傳是被鄭成功的寶劍斬斷的。
第二個的傳說是大石:台北縣鶯歌鎮有個鶯歌石,這塊大石形體像鶯歌,因為受到日月精華而變成妖精,危害人畜,鄭成功帶兵用大砲將它殺除的!
關於鄭成功與民間的傳說在台灣中部與北部許多。此如台北縣的三峽鎮、新店市、桃園大溪鎮在過去都有出產魚,現在因為水源汙染已滅種,照當地傳說魚是鄭成功從福建帶來的。台北縣金山、萬里、以前盛產蛤蜊,現在也因公害產量減少,相傳當初也是鄭成功\對福建帶來分給大家養殖的。
將鄭成功神化的傳說都出自台灣中,北部,台灣南部有關鄭成功的傳說,神話色彩比較少,而且大部份是悲劇的情節。台南有一個傳說,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無老虎,民間相信「有虎有王」的傳說,鄭成功為了想要將延平郡王的王位傳給子孫,世世代代延續,於是從暹羅運來公母各一雙老虎放在山中,可惜這二隻老虎被原住民打死,鄭氏也只傳三代就投降清朝。
另外有傳說台灣島原本有許多龍脈,康熙皇帝擔心鄭家利用龍脈,康熙皇帝擔心鄭家利用龍脈來恢復明室的江山,就重金買通一名地理師楊本縣,將台灣的龍脈好風水破壞掉。
台南安平地傳說,明永曆年間,某夜當地住民同時都夢見一個全身穿白色盔甲的武將,腳踏魚從鹿耳門出海而去,果然在隔天清晨,從王城(熱蘭庶城,今安平古堡)傳出國姓爺在前一晚過世。 清朝時代官方禁止民間公開供奉鄭成功,民間拜鄭成功都要秘密進行,官方也無可奈何。到清末,因為歐美各國與日本人紛紛來侵犯台灣沿海,清朝政府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禎來台灣,沈葆禎認為要鼓舞台灣民間反抗西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供奉鄭成功,因為鄭成功\打敗過荷蘭人。
在這種情形下,清朝政府就允准民間公開供奉鄭成功。清光緒元年,沈葆禎就奉准將以前台南市的開山王廟改為延平郡王祠,聘請福州名師將規模擴大、有正殿、外殿、監國祠,寧靖王祠等,都是很莊嚴壯麗的建築物。台灣所有的寺廟都是閩南式建築,獨獨只有延平郡王祠是福州式,實在難能可貴。可惜在二十幾年前改的像是一間殯儀館,古蹟全部被破壞實在可惜。
台北縣與宜蘭縣的海邊與鄭成功如此,比如耶穌基督的信徒遍佈歐洲與遠東、但是耶穌所住過的中東,反倒還是回教徒,耶穌本身瞭解這個”近廟忌神”的道理,所以聖經上也說人生故鄉不被接納,離愈遠愈被崇拜。這與”北港媽祖興外莊”是相同的道理。
顏思齊墓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母親的叮嚀
母親節前夕
八十五歳的老母親
像口述歷史般
又重複叮嚀
蔡正元的家族歷史
先祖來自福建泉州青陽鎮
是河南「濟陽蔡」的支脈
所以來台後的先祖
墓碑上都刻「青陽」堂號
先祖是約略跟隨顏思齊
這位中國漢族開台第一人
在1620年代來台
於雲林嘉義附近
建立十個村莊的村民
落戶居住雲林北港十數代
先祖或農丶或工丶或商
算是小康家族
但從不渉及政治
也不任公職
即使是統治力很強的日治時期
也謹守漢族身分的傳統
從不「皇民化」
國民政府光復治台
舊台幣4萬元換新台幣1元
祖母的存款一夕化灰
淪為貧困家庭
父親務工或做小生意
為減輕生活費用改善生計
遷居較鄉下的雲林元長
但生活持續未能改善
伴隨雲林人北遷謀生風潮
舉家遷往台北三重的仁愛街
為減少搬家經費
搭回程貨運卡車
漏夜顛陂北上
身為長子的蔡正元
依循漢族傳統
用紅布帶背著先祖牌位
搭貨卡北上
雖是無產階級
但先祖傳統仍是精神傳承
跟先祖自泉州搭船來台
身背祖宗牌位相同
最小妹妹
在三重因病去世
在沒有全民健保的年代
花盡家中所有積蓄
連棉被都拿給當舖了
為了維持僅有的生計
父親再度搬家
遷往當時更偏僻的鄉下
但有煤礦開採的南港
在中研院旁邊的小市集
父親做小工或小生意
母親做裁縫
伴隨南港併入台北市
小市集生意漸趨改善
但父親不久因病去世
蔡正元國中畢業
未能升學
轉到工廠做小工
老母親叮嚀
即使是西洋的母親節
但最重要的
還是要向先祖牌位上香
那個從雲林揹在身上來到台北
留給子子孫孫的漢族傳統
顏思齊墓 在 顏思齊墓、顏思齊故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顏思齊墓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顏思齊墓、顏思齊故事、台灣海盜史就來披薩評價推薦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顏思齊墓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顏思齊墓 在 顏思齊墓、顏思齊故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顏思齊墓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顏思齊墓、顏思齊故事、台灣海盜史就來披薩評價推薦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顏思齊墓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顏思齊墓 在 101年7月21日開臺仙祖顏思齊墓園尋根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此次由土厝馬千殿開山真人陳昭旭先生與筆生陳雪雲女士,率領親友至顏思齊墓園尋根, ... 這次的尋根之旅機會非常難得,由於顏思齊墓園位於嘉義縣水上鄉牛稠埔307號,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