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讀大稻埕📚 #選片指南 #講座推推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日曜日式散步者》
◼︎ 選片關鍵字: #歷史的人文與地景記憶
★第53屆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首獎、台北電影獎最佳編劇、最佳聲音設計雙料大獎
★影壇、文壇同聲讚譽,資深影人李幼鸚鵡鵪鶉評為「千年一歎」之作
1930 年代,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近四十年後,進入了更穩定的同化階段。於此一時期,台灣出現了最早引介超現實主義的文學詩人團體—— #風車詩社(Le Moulin)。
風車詩社反映了二十世紀從西方(尤其是法國)到日本,再傳遞至台灣的文化移動路徑,折射出西方現代主義進入亞洲之後,文藝創作者面對自身土地及回應世界的方式與態度。
現代主義文學的前衛浪潮,讓年輕的台灣詩人帶來了什麼樣的衝擊?異文化的接收究竟是一種純粹的想像,或是從紮根的土壤上所混合出的全新植種?生活在殖民地上的現代文學創作者,透過詩觀的論述及文學創作,留下了什麼問題供後人反思?
關於《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這本書:
2015年,黃亞歷導演完成文學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首度將風車詩社的故事搬上大銀幕。電影完成後,他找來年輕世代的台灣文學研究者陳允元,共同策畫《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試圖架一座橋,通往風車詩社、通往日治時期台灣、通往前衛藝術。它並不是風車詩社或台灣文學的入門手冊,不是艱澀的學術書、亦非紀錄電影的資料集。
◼︎ 作者介紹 ◼︎
導演 / 黃亞歷
台灣獨立製片工作者,關注於影像、聲音的聯繫與延伸性。近年來投身於製作台灣早期相關主題之紀錄片,希望透過歷史的梳理和檢視,探索紀錄片真實的詮釋可能,並反思台灣與亞洲、世界之間的關係。首部紀錄長片為《日曜日式散步者》。
陳允元/主編
詩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曾任政大中文、真理台文、永和社區大學兼任講師,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研究科外國人研究員。研究主題為「殖民地前衛:戰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的生成」。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等。著有詩集《孔雀獸》。
出品| 目宿媒體 Fisfisa Media
出版社| Editions du Flaneur 行人出版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 8 / 14 、8 / 15日,一起在線上理解大稻埕 ✨✨
📣 【大稻埕走讀:從大稻埕出發的浪漫古蹟紀行 】
以繪畫記錄繪畫台灣古蹟地景,曾經多次探訪大稻埕的古蹟,留下許多令人動容的古蹟插畫圖片,此次跟隨麥克筆先生年輕的步伐,從大稻埕開始,重新思量台北城內迷人且動人的老屋顏吧!
📣 海岸線三部曲《乾兒子》《等歸人》《第一鮪》——孫介珩
「孫介珩導演的海岸線三部曲,皆關乎於海洋。」
大稻埕碼頭是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透過港口,能夠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孫介珩 導演以電影刻劃出國際社會與台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天然資源稀缺、國際移工條件低落等困境,這是國際間結構性的問題,值得對國際議題有興趣的人深度了解。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青鳥選讀 #歷史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陳允元 #黃亞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V_Touch展覽 #檔案與復刻 #張世倫X孫松榮 #臺北市立美術館「#未完成黃華成」一展中,面對大量的 #檔案文獻 與 #手稿,觀者可以從何掌握與理解?多件「2020年重製」的 #復刻 作品,又嘗試拉開甚麼樣的時間距離,從中重新測量與詮釋 #黃華成 呢? 而展覽近期更隆重推出厚達三冊的專書,究...
風車詩社及其時代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詩.聲.字】
青白色鐘樓 ◎ 楊熾昌(水蔭萍)著,葉笛譯
晨
一九三三年的陽光
我邊啃著麵包
邊向南方的街道走去……
白的胸部
吸取新時代的她在著婦女服的現實上,敲撞拂曉的鐘……
毛氈上的腳、腳在「死」裡舞蹈著,琳子的白衣服對面什麼也看不見
風中閃耀著椰樹的葉尖
風中飛來紙屑
發光的柏油路上動著一點蔭影,他的耳膜裡洄漩著鐘聲青色的音波……
無篷的卡車的爆音
真忙吶
這南方的森林裡譏諷的天使不斷地舞蹈著,笑著我生銹的無知……
誰站在朦朧的鐘樓……
買春婦因寒冷死去……
清脆得發紫的音波……
鋼骨演奏的光和疲勞的響聲
冷峭的晨早的響聲
心靈的響聲……
——以筆名「水蔭萍人」發表於《台南新報》,1933年1月16日。
-
◎ 作者簡介
楊熾昌,筆名「水蔭萍」,1908年─1994年,台灣日治時期著名詩人,曾留學日本東京文化學院,台南市人。
1930年代初,楊熾昌將法國超現實主義由日本引進台灣文壇。1936年,楊熾昌發表台灣第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新精神和詩精神〉,文中介紹當年日本盛行的前衛運動與現代詩運動,並推崇超現實主義,文中強調「聯想飛躍、意識的構圖、思考的音樂性,技法巧妙的運用和微細的迫力性等」。
日據時期的台灣文學,充滿著反日的民族情緒與濃厚的政治色彩,在這特殊的環境裡,文學藝術往往受到政治利用與污染,很難維持其純正的面貌。有鑒於此,1935年秋,楊熾昌與張良典、李張瑞、林永修等人合組風車詩社,主張「『現代詩』的敘情」,並奉法國超現實主義為創作的圭臬。但風車詩社刊期不長,翌年夏季便結束。
之後楊熾昌先後任職《台灣日日新報》、《新生報》、《公論報》的記者。,1953年起參予台南市扶輪社籌設及創立,1968年獲聘為台南市文獻委員。作品收錄於詩集《熱帶魚》、《樹蘭》及《燃之為頰》等。
〈青白色鐘樓〉發表於《台南新報》(1933年1月16日),收錄於《水蔭萍作品集》,此處引自陳允元、黃亞歷主編《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行人出版,2019年6月)。
-
◎ 詩.聲.字特約撰稿人 楚狂(粉專 @ relyonsad)賞析
全首詩平鋪直述,描寫一個早晨的南方街景沿途所見所聞。
「風中閃耀著椰樹的葉尖//風中飛來紙屑//發光的柏油路上動著一點蔭影」,以及街上忙碌的無篷卡車,顯現人們汲汲營營,為生活打拚,這不過是一個平常的日子。
1933年的臺灣被日本統治,二次大戰尚未展開。婦女琳子袒露「白的胸部」、光著腳,在鐘樓邊象徵一天的開始。此時的社會和生活似乎安逸如常。
然而便如暴風雨前的寧靜般,「這南方的森林裡譏諷的天使不斷地舞蹈著,笑著我生銹的無知」,或遠或近的危機正悄然成形,「我」的無知也是眾人的無知。且這個「無知」長年累月,甚至生鏽。
詩人以他「耳膜裡洄漩著鐘聲青色的」、「清脆得發紫的音波」作為詩題,並從買春婦的「死亡」舞蹈、寒冷死去等敘述,窺見當時市場供給不平衡,經濟生活的困頓。
有陽光的晨早,卻「清脆得發紫」、「疲勞的響聲」,冷冽的除了天氣,還有心靈。
(關於風車詩社及其詩人與詩作,亦可參考《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
--
美術設計:�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CC0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詩聲字 #楊熾昌 #青白色鐘樓 #風車詩社 #日曜日式散步者 #風車詩社及其時代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9/20200908.html
風車詩社及其時代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熾昌〈青白色鐘樓〉
晨
一九三三年的陽光
我邊啃著麵包
邊向南方的街道走去……
白的胸部
吸取新時代的她在著婦女服的現實上,敲撞拂曉的鐘……
毛氈上的腳、腳在「死」裡舞蹈著,琳子的白衣服對面什麼也看不見
風中閃耀著椰樹的葉尖
風中飛來紙屑
發光的柏油路上動著一點蔭影,他的耳膜裡洄漩著鐘聲青色的音波……
無篷的卡車的爆音
真忙吶
這南方的森林裡譏諷的天使不斷地舞蹈著,笑著我生銹的無知……
誰站在朦朧的鐘樓……
買春婦因寒冷死去……
清脆得發紫的音波……
鋼骨演奏的光和疲勞的響聲
冷峭的晨早的響聲
心靈的響聲……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楊熾昌 創作
#葉笛 翻譯
#賴位政 手寫
#楚狂 賞析,粉專 告非非心,Instagram:relyonsad
※編按:楊熾昌以筆名「#水蔭萍人」發表於《#臺南新報》(1933年1月16日)。
-
※特約撰稿人 楚狂 賞析
全首詩平鋪直述,描寫一個早晨的南方街景沿途所見所聞。
「風中閃耀著椰樹的葉尖//風中飛來紙屑//發光的柏油路上動著一點蔭影」,以及街上忙碌的無篷卡車,顯現人們汲汲營營,為生活打拚,這不過是一個平常的日子。
1933年的臺灣被日本統治,二次大戰尚未展開。婦女琳子袒露「白的胸部」、光著腳,在鐘樓邊象徵一天的開始。此時的社會和生活似乎安逸如常。
然而便如暴風雨前的寧靜般,「這南方的森林裡譏諷的天使不斷地舞蹈著,笑著我生銹的無知」,或遠或近的危機正悄然成形,「我」的無知也是眾人的無知。且這個「無知」長年累月,甚至生鏽。
詩人以他「耳膜裡洄漩著鐘聲青色的」、「清脆得發紫的音波」作為詩題,並從買春婦的「死亡」舞蹈、寒冷死去等敘述,窺見當時市場供給不平衡,經濟生活的困頓。
有陽光的晨早,卻「清脆得發紫」、「疲勞的響聲」,冷冽的除了天氣,還有心靈。
(關於風車詩社及其詩人與詩作,亦可參考《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
※楊熾昌(1908─1994)
筆名「水蔭萍」,台灣日治時期著名詩人,曾留學日本東京文化學院,台南市人。
1930年代初,楊熾昌將法國超現實主義由日本引進台灣文壇;1936年發表台灣第一篇超現實主義宣言〈新精神和詩精神〉,文中介紹當年日本盛行的前衛運動與現代詩運動,並推崇超現實主義,強調「聯想飛躍、意識的構圖、思考的音樂性,技法巧妙的運用和微細的迫力性等」。
日據時期的台灣文學,充滿著反日的民族情緒與濃厚的政治色彩,在這特殊的環境裡,文學藝術往往受到政治利用與污染,很難維持其純正的面貌。有鑒於此,1935年秋,楊熾昌與張良典、李張瑞、林永修等人合組風車詩社,主張「『現代詩』的敘情」,並奉法國超現實主義為創作的圭臬。但風車詩社刊期不長,翌年夏季便結束。
之後楊熾昌先後任職《台灣日日新報》、《新生報》、《公論報》的記者。1953年起參予台南市扶輪社籌設及創立,1968年獲聘為台南市文獻委員。作品收錄於詩集《熱帶魚》、《樹蘭》及《燃之為頰》等。
〈#青白色鐘樓〉發表於《台南新報》(1933年1月16日),收錄於《#水蔭萍作品集》,此處引自 #陳允元、#黃亞歷 主編《#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行人出版 ,2019年6月)。
#詩聲字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風車詩社
風車詩社及其時代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V_Touch展覽 #檔案與復刻 #張世倫X孫松榮
#臺北市立美術館「#未完成黃華成」一展中,面對大量的 #檔案文獻 與 #手稿,觀者可以從何掌握與理解?多件「2020年重製」的 #復刻 作品,又嘗試拉開甚麼樣的時間距離,從中重新測量與詮釋 #黃華成 呢? 而展覽近期更隆重推出厚達三冊的專書,究竟將相關研究視覺化、空間化為展覽的必要性為何?
黃華成曾言,半熟的蘋果比全熟的好吃,因為全熟的蘋果只剩下一個命運,就是爛掉。「V-Touch展覽:檔案與復刻」從「未完成,黃華成」出發,邀請本展策展人 #張世倫,及曾參與策劃「#啟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等展,以及《藝術觀點ACT》41期《劇場》雜誌專題的 #孫松榮 教授,共同對話梳理臺灣近年 #研究型檔案策展,如何在前人所面臨之延遲轉譯、政治壓抑及後人所面臨之原作失落、檔案散逸等條件限制下,複訪臺灣藝術史中特定的個人、群體或事件,#因陋就簡 地藉由檔案與復刻 的「#場面調度」,勾勒各自對象跨媒介藝術實踐的前衛與局限。而當其嘗試跳脫回顧展或文件展的框架,尋覓 #原作的回聲 或 #來世,為藝術家所屬的時代精神,賦予當代新意時,此般對線性藝術史史觀的蒙太奇式重省,又如何同時反抗視覺藝術正統的策展方法?從中進而探問研究型檔案策展之於在地藝術史的空缺、前衛或戰鬥精神的閃現與佚失,以及當代策展與展覽機制等面向的積極回應。
👉記得訂閱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https://bit.ly/30C4un3
---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張玉音 Chang Yu-Yin
翻譯 Transla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張世倫 Chang Shih-Lun、孫松榮 Sing Song-Yong、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uem
---
👀相關閱讀|
👉〈認識這位台灣文化界的先知:「未完成.黃華成」,以「設計」作為時代的評論〉:https://bit.ly/3k6Ys4i
👉〈每本書籍封面都是我的實驗微電影:走進黃華成的「設計攝影」裝幀世界〉:https://bit.ly/32fKtTy
👉〈【影形力專欄】境外移入的動力銀幕(或想像黃華成《實驗002》)〉:https://bit.ly/2TVqlle
👉〈星叢中的自我/台灣定位:「日殖時期現代文藝的共時與差異論壇」〉:https://bit.ly/38iaq9c
---
未完成,黃華成
展期|2020.05.09 – 2020.11.08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F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風車詩社及其時代 在 《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終於面世。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終於面世。 讓各位久等了! 風車詩社作品經典重刊,二十餘篇首度中譯面世文學× 藝術× 電影跨界,全新邀稿,詮釋風車詩社及其時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