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請看清楚囉~~~
魔鬼藏在細節中。..... 在同一時段、同樣的天候下,在同一地理區域中,離岸風力發電的發電效率,就是會比陸域風力發電來的優異一大截。
台灣目前總共擁有840.2MW規模已經正式商轉併聯發電的風力發電機組(其中712.2MW為陸域風力機組,128MW為離岸風力機組),目前正在進行施工中的風力機組,光是離岸風電機組,今年的數量就超過805MW規模,預計今年夏季可以有兩座合併規模達557MW。
以今天05/16/2021 晚間10:50PM時段的台灣風力發電即時發電狀態為例。
當時全台灣的風力機組總共發出94.20MW的電力,當時所有風力機組的平均發電效率為11.21%。
但是當我們仔細檢視苗栗縣境內的風力發電機組的實際運轉狀態時,卻可以發現,目前台灣第一座正式商轉併聯發電的離岸風場,上緯海洋竹南離岸風場的僅僅22座離岸風力機組(4MW機組x2再加上6MW機組x20),就發出了41.2MW的電力,平均機組的發電效率達到32.19%,遠遠高於當時段的全台灣風力機組的平均發電效率11.2%。在該時段總共風力發電的94.20MW電力產出當中,就佔了43.7367%的發電量佔比。
那幾乎是22座離岸風力機組發電量等同於超過300座陸域風力機組總發電量的意思呢!
相較之下,同樣位於苗栗縣的沿海海岸線上,陸域風力機組的發電實績相形就遜色不少。我們由北到南一陸域風場所處區域來看看當時段的運轉績效:
崎威崎頂風場發出0.9MW電力,運轉效率13.04%
苗栗竹南風場發出1.0MW電力,運轉效率12.82%
苗栗大鵬風場發出6.5MW電力,運轉效率15.48%
龍威後龍風場發出5.9MW電力,運轉效率13.36%
東鋼龍港風場發出3.1MW電力,運轉效率26.96%
苗栗通苑風場發出3.2MW電力,運轉效率8.18%
再來看一次,同樣位於苗栗縣竟,距離海岸線2~4公里處近海海域的海洋竹南離岸風場在當時段的實績:
海洋竹南風場發出41.2MW電力,運轉效率32.19%
此外,這是 2021-05-17 0100AM 苗栗地區離岸風電 VS. 陸域風電的即時發電狀態。在這個當陸域風力機組普遍使不太上力的時段,離岸風力機組的發電效能優勢,就更加的明顯了。提供大家做進一步的參考。
在2021-05-17 0100AM時段,位於苗栗縣境內的風力各場域發電機組的實際運轉狀態:
當時全台灣的風力機組總共發出133.40MW的電力,當時所有風力機組的平均發電效率為15.88%。
但是當我們仔細檢視苗栗縣境內的風力發電機組的實際運轉狀態時,卻可以發現,目前台灣第一座正式商轉併聯發電的離岸風場,上緯海洋竹南離岸風場的僅僅22座離岸風力機組,就發出了73.7MW的電力,平均機組的發電效率達到57.58%,遠遠高於當時段的全台灣風力機組的平均發電效率15.88%。在該時段總共風力發電的133.40MW電力產出當中,就佔了55.2473%的發電量佔比。
那基本上就是22座離岸風力機組發電量等同於超過台灣目前現有的300多座陸域風力機組總發電量的意思呢!
相較之下,同樣位於苗栗縣的沿海海岸線上,陸域風力機組的發電實績相形就遜色不少。我們由北到南一陸域風場所處區域來看看當時段的運轉績效:
崎威崎頂風場發出0.4MW電力,運轉效率5.8%%
苗栗竹南風場發出0.6MW電力,運轉效率7.69%
苗栗大鵬風場發出6.2MW電力,運轉效率14.76%
龍威後龍風場發出6.8MW電力,運轉效率15.42%
東鋼龍港風場發出1.8MW電力,運轉效率15.65%
苗栗通苑風場發出2.7MW電力,運轉效率6.91%
再來看一次,同樣位於苗栗縣竟,距離海岸線2~4公里處近海海域的海洋竹南離岸風場在當時段的實績:
海洋竹南風場發出73.7MW電力,運轉效率57.58%
其實,當風況良好的季節中,例如每年10月份至隔年的三、四月份,無論離岸風機或是陸域風機,都可以發好發滿,是風力發電的旺季。
但是在每年五至九月份的這段風況微弱或者是普通的傳統風力發電的淡季中,在一般風速達到每秒三公尺的最低啟動風速之後,離岸風力機組的發電效率,就明顯的優於處於同一區域中的陸域風力機組。
此外,離海岸線越遠,風況通常越佳。風力機組裝置容量越大,發電效率越佳。
以目前海洋竹南離岸風場所採用的離岸機組的款式,分別是4MW x2 再加上 6MW x20。
今年正在興建中的離岸風場,除了109.2MW規模的台電離岸一期風場,採用5.2MW級距的風力機組,發電功率應該略等同於海洋竹南的6MW級距機組。其餘的離岸風場所採用的風力機組,基本上都升級到8MW級距的離岸風機了。
根據西門子原廠的計算,安裝在同樣的風場中,其8MW等級離岸風力機組的年發電量,會比前一代6MW級距的離岸風力機組的年發電量,高出20%!
2022年開始的台灣離岸風場,將會出現10MW級距的離岸風力機組。按照西門子原廠的測試數據顯示,10MW級距的機組的年發電量,又會比8MW級距機組高出達40%之多!
2024年開始的台灣離岸風場,將會跨入到14MW級距的離岸風力機組的天下,西門子原廠的數據指出,14MW級距機組的年發電量,又將會比其前身11MW級距機組的年發電量高出25%之多!
就是因為這樣微妙的運轉效率差異性,在今年開始,當離岸風力機組逐年大量的加入並網商轉發電之後,台灣風力發電將呈現截然不同的的樣貌。往後的日子中,每年離岸風電都平均以1GW~1.5GW規模的速度,持續的成長,引此,連帶的,台灣的風力發電的發電量以及發電量佔比勢必呈現巨幅的成長。
PS. 目前最新的資料顯示,台灣每發出一度電力,平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0.509公斤。因此,只要增加一度再生能源發電(水力、風力、太陽能光電、地熱發電、海洋能發電等等不同型態的再生能源都是)我們就可以幫台灣,以及我們的地球減少0.509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期間也完全不會產生任何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也不會有任何有害廢氣的產生。
此外,高度仰賴國際貿易為經濟主軸的台灣產業界,目前紛紛在各大供應鏈體系的督促下,宣示要逐步達成整格生產營運所需用電,都要轉換成100%以再生能源綠電來供應。而這裡所講的再生能源綠電的定義非常明確的就是風力發電、太陽能光電、地熱發電、海洋能發電等狹義的再生能源發電,有些嚴苛的標準中,甚至連再生能源項目中的水力發電,都不被認可符合「綠電(Green Power)」的標準。(【台積電與華碩敲響警鐘】百家台廠無綠電可用,政府在等什麼?:https://tw.appledaily.com/....../E6GYNFIYAZFCHDVDA5WSIEEK4E)
另一方面,核電會產生輻射污染以及各種放射性輻射廢棄物,在處理上極度困難,動輒需要採用地底深層掩埋的方式,與外部環境隔離貯放上數萬年的時間,一般來說,人類無法保障任何人造物件的安全貯放能撐得過萬年之久,坦白說,人類自有文字歷史紀錄以來的時間,也還沒有超過一萬年,目前可考的,大約都在5千年上下。此外,更重要的是,台灣本身的地質條件很特殊,台灣島本身正位於歐亞大陸板塊以及菲律賓海板塊的碰撞擠壓隱沒帶正上方,另外也同時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之上,終年大小地震不斷,根本不適合發展核電。世界上唯一有類似台灣這樣處於地震不斷的地質條件上興建核電廠的國家,就是日本,而人家在2011年已經發生過311福島核災,至今十年過去了,核災善後情況如何,已經豁了多少核災善後費用,大家心知肚明,就不用提了。
就不用提,核電廠還有高溫廢水排放造成水體以及環境熱汙染的生態負面影響。萬一出事,就像日本福島核災的現況那樣,放射性輻射廢水的處理也是非常棘手難你妥善解決的難題。
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已經不是工業革命之前的17、18世紀農業時代的環境了,在經過一百多年來的過度開發,我們在21世紀所面臨到的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問題,讓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用新的視野、新的方式來找出最即時也最適用的解決方案,以便讓我們在整個地球生態環境還來得及被拯救回來的關鍵緊要生死關頭。
目前台灣正在積極地推動各種型態的再生能源發電,但同時,整府也制定了一整套審核機制,與民間的環境保護組織、在地社區、公民團體一起監督、管制再生能源開發不致於影響到重要農地、漁場的完整性。目前光電准許開發的場域,都集中在不利耕種、地層下陷的地帶,或者是農牧設施屋頂,養殖漁業用地的多功能運用等等範疇。至於離岸風電的後續開發,經濟部也剛剛公佈的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的草案,已經展開與漁業族群、環保團體、在地社區、開發商、本土產業供應鏈、相關產業界、學界與政府跨部會單位等等相關領域的滾動式對話、協商與落實執行。
♡
#離岸風電
#陸域風電
#風力發電
#再生能源
#能源轉型
#減碳減排
#全球暖化
#氣候變遷
「風速單位轉換」的推薦目錄:
風速單位轉換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50 原來是"低優先"】
過去十多年,我們均透過既有正規的管道,提出反映,是否氣象資料能夠考量民間產業需求,能夠和其他國家一樣有同樣標準的發展環境,我們也願意付費,但不要那麼貴,或是能夠提供和各國類似的條件。但始終沒有具體的進步。
這次我主動希望政府能夠考量規費法在各部會的問題,也是拋磚引玉,好多朋友和我說很多民間很多能量因為規費法,無法發展,唯一的來源變成標該單位的標案,這的確很可惜。
不過我們申請後,回應卻是讓大家很無奈也憤怒,原來我們十多年來的反應,是被當成『低優先』! 為何很多國家都反而是把幫助氣象產業發展當成是主力,我們卻是低優先~? 凸顯台灣根本不重視民間產業的發展,有點情何以堪!
--------------------------------------------------------------
回復類型:已開放或依申請提供
聯絡人:林先生
聯絡人電話:(02) 2349-XXXX
聯絡人信箱:XXXX@cwb.gov.tw
依申請提供連結1:https://e-service.cwb.gov.tw/wdps/
Comment:
您好, 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以下簡稱氣象局)開放氣象資料供應管道說明如下: (一)氣象局資料開放平台(含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供氣象資料下載 此管道不收取任何費用,除提供網站人機介面(UI)供使用者取用資料外,亦提供機器對機器的介面(API)供程式自動化的取用資料。但是,因為氣象局資源有限,目前尚無法將所有開放資料皆經由此平台提供,但會依社會的需求及以下之優先次序,逐步向氣象資料完全開放之目標邁進:
1、 高優先:一般性觀測資料、預報資料及預警資料,此類資料使用族群最廣,使用者最多,其應用範圍包括民生、災防、遊憩、傳播、產銷、物流等,目前已完全於資料開放平台提供。
2、 中優先:歷史觀測資料,依資料項目數位化及品質管理與檢核進程逐步開放,其應用需要在背景氣候的建立及學研應用。以歷史觀測資料之開放為例,目前已開放至2005年之所有氣象觀測資料。
3、 低優先:高專業度及複雜度的特定領域研究或加值應用的近即時觀測、預報資料(例如:使用者少,需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能力方能適當詮釋資料的意義與應用。)
(二)特定用途的氣象相關資料網站 提供特定應用領域、較專業包含圖形、觀測或預報(警)等資料,此類網站例如颱風資料庫、數值天氣預報、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歷史觀測資料查詢下載、劇烈天氣監測等。此管道提供網站介面(UI)供使用者取用資料,亦不收取費用。
(三)客製化或加值型資料服務 資料需要氣象局認證、或有特定資料格式需求、或需提供額外的資料傳輸服務、或氣象局資料開放平台無法滿足之資料供應服務,需要氣象局投入額外的人力、物力及時間加以處理或維持24小時穩定維運者,則可依「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向氣象局申購所需的氣象資料,氣象局再依雙方可接受之管道或透過氣象局的專業資料供應服務平台(PDS, Professional Data Services)提供所需氣象資料。
二、關於現行規費收費標準檢討 依據財政部國庫署訂定之規費法,應考量成本變動趨勢、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情形及資訊環境變動等因素影響,定期檢討規費收費標準,氣象局係依此規定至少每3年檢討1次「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目前已在進行新一階段的檢討研議。因修訂規費收費標準程序嚴謹,且需考量各方因素,氣象局預計於民國111年前依內外環境與成本狀況,完成新一階段收費標準的再檢討與修訂。
三、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資料開放概況如下:
(一)氣象局自民國86年起即建置網站公開提供各項氣象測報資訊,自103年起並配合政府資料開放政策,建置開放資料平台,依據不同資料特性,提供機器可讀之資料。氣象局開放資料平台為回應各界對氣象開放資料運用更為便利之期待,擬定氣象開放資料共通格式規範,供民眾與系統開發業者透過UI和API取用所需資料進行加值運用,現已提供479資料項,且持續增加資料開放項目,目前每月平均有9,900萬次民眾下載,且持續增加資料開放項目。以108年12月統計之OPEN DATA較頻繁下載使用的資料項與下載量為例,前3名下載資料項分別為一般天氣預報-今明36小時天氣預報(下載次數38,739,604、下載人數728、下載流量597 GB)、自動雨量站-雨量觀測資料(下載次數15,019,296、下載人數271、下載流量3825 GB)、自動氣象站-氣象觀測資料(下載次數7,558,830、下載人數584、下載流量5016 GB)。
(二)有關所提開放資料的時間落差與品項及解析度等,說明如下: 以觀測資料為例:開放資料平台所提供的觀測資料,已整合不同來源、不同種類之氣象觀測,並於收集資料後進行一定的資料品質檢核程序,期能提升所提供資料的品質。然也因不同種類的資料處理過程需時不同,以致在網頁呈現或是OPEN DATA資料提供上略有時間差異,但不致於有明顯的差異。以複雜度較高的雷達觀測整合回波資料為例,自雷達原始資料接收後經除錯、運算、整合至資料產出轉換至官網顯示平均約需9分鐘,而OPEN DATA平台的影像圖及數值資料提供則平均約為7至8分鐘,其時間差異均為資料處理與傳遞所必需之時間,並未有太大的延遲情形;在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輸出資料方面,氣象局已提供現行作業使用之最高解度3公里、地面以及標準層共12層、預報時間至84小時的預報資料,包含氣壓(高度場)、氣溫、相對溼度、風速、風向、降雨等主要氣象參數的數值資料,其內容以可供天氣預報詮釋與加值應用,未來亦將配合模式作業延伸,提供至120小時的預報資料。惟由於數值模式完整輸出及雷達觀測的原始資料量龐大,以每天4次120小時的數值天氣預報區域模式產品資料量約為1720GB,至少需要768Mb/s的頻寬才能勉強進行即時傳輸作業,另,氣象局所屬雷達站在有劇烈天氣的狀況下,每日資料量約需72GB,至少需要32Mb/s的頻寬才能勉強進行即時傳輸作業,即時傳輸需占用大量的頻寬。而此種資料的需求者多屬相當專業之少數使用者,為使資源能更有效地應用,在無償開放平台的資料提供上,屬低優先度的情境,因此後續更多層場資料之提供,需視使用者需求的急迫性與作業資源的可容納性,滾動進行調整。
(三)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所有項目(不含出版品)共59大項,已開放共達43大項以上,其他尚未開放項目,主要為高解析度原始觀測或預報模式數位資料,如雷達、衛星、地震及數值模式資料,另有些雖尚未全項開放之產品實已依實務需求部分開放,因此就內容而言已開放細項實超過43項。若以前述之前3名下載資料換算為規費收入,每月至少達數百萬元,然為促進政府資料的蓬勃應用,配合政府積極推動的資料開放政策是氣象局相當重要的施政方向。
(四)經查美國、日本與澳洲之即時雷達資料供應狀況,日本及澳洲根據不同的資料需求,均收取使用費,氣象局之整合雷達回波圖資及其數據資料則放置於開放平台,實際上未收取費用。
(五)未來,氣象局仍將持續精進資料處理技術,並依據大多數民眾使用氣象資料的需求及優先度,投入適當的資源持續進行氣象測報資料開放的工作。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敬復
結案狀態:已結案(有開放)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風速單位轉換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50 原來是"低優先"】
過去十多年,我們均透過既有正規的管道,提出反映,是否氣象資料能夠考量民間產業需求,能夠和其他國家一樣有同樣標準的發展環境,我們也願意付費,但不要那麼貴,或是能夠提供和各國類似的條件。但始終沒有具體的進步。
這次我主動希望政府能夠考量規費法在各部會的問題,也是拋磚引玉,好多朋友和我說很多民間很多能量因為規費法,無法發展,唯一的來源變成標該單位的標案,這的確很可惜。
不過我們申請後,回應卻是讓大家很無奈也憤怒,原來我們十多年來的反應,是被當成『低優先』! 為何很多國家都反而是把幫助氣象產業發展當成是主力,我們卻是低優先~? 凸顯台灣根本不重視民間產業的發展,有點情何以堪!
-\-\-\-\-\-\-\-\-\-\-\-\-\-\-\-\-\-\-\-\-\-\-\-\-\-\-\-\-\-\-\-\-\-\-\-\-\-\-\-\-\-\-\-\-\-\-\-\-\-\-\-\-\-\-\-\-\-\-\-\-\-\
回復類型:已開放或依申請提供
聯絡人:林先生
聯絡人電話:(02) 2349-XXXX
聯絡人信箱:XXXX@cwb.gov.tw
依申請提供連結1:https://e-service.cwb.gov.tw/wdps/
Comment:
您好, 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以下簡稱氣象局)開放氣象資料供應管道說明如下: (一)氣象局資料開放平台(含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提供氣象資料下載 此管道不收取任何費用,除提供網站人機介面(UI)供使用者取用資料外,亦提供機器對機器的介面(API)供程式自動化的取用資料。但是,因為氣象局資源有限,目前尚無法將所有開放資料皆經由此平台提供,但會依社會的需求及以下之優先次序,逐步向氣象資料完全開放之目標邁進:
1、 高優先:一般性觀測資料、預報資料及預警資料,此類資料使用族群最廣,使用者最多,其應用範圍包括民生、災防、遊憩、傳播、產銷、物流等,目前已完全於資料開放平台提供。
2、 中優先:歷史觀測資料,依資料項目數位化及品質管理與檢核進程逐步開放,其應用需要在背景氣候的建立及學研應用。以歷史觀測資料之開放為例,目前已開放至2005年之所有氣象觀測資料。
3、 低優先:高專業度及複雜度的特定領域研究或加值應用的近即時觀測、預報資料(例如:使用者少,需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能力方能適當詮釋資料的意義與應用。)
(二)特定用途的氣象相關資料網站 提供特定應用領域、較專業包含圖形、觀測或預報(警)等資料,此類網站例如颱風資料庫、數值天氣預報、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歷史觀測資料查詢下載、劇烈天氣監測等。此管道提供網站介面(UI)供使用者取用資料,亦不收取費用。
(三)客製化或加值型資料服務 資料需要氣象局認證、或有特定資料格式需求、或需提供額外的資料傳輸服務、或氣象局資料開放平台無法滿足之資料供應服務,需要氣象局投入額外的人力、物力及時間加以處理或維持24小時穩定維運者,則可依「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向氣象局申購所需的氣象資料,氣象局再依雙方可接受之管道或透過氣象局的專業資料供應服務平台(PDS, Professional Data Services)提供所需氣象資料。
二、關於現行規費收費標準檢討 依據財政部國庫署訂定之規費法,應考量成本變動趨勢、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情形及資訊環境變動等因素影響,定期檢討規費收費標準,氣象局係依此規定至少每3年檢討1次「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目前已在進行新一階段的檢討研議。因修訂規費收費標準程序嚴謹,且需考量各方因素,氣象局預計於民國111年前依內外環境與成本狀況,完成新一階段收費標準的再檢討與修訂。
三、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資料開放概況如下:
(一)氣象局自民國86年起即建置網站公開提供各項氣象測報資訊,自103年起並配合政府資料開放政策,建置開放資料平台,依據不同資料特性,提供機器可讀之資料。氣象局開放資料平台為回應各界對氣象開放資料運用更為便利之期待,擬定氣象開放資料共通格式規範,供民眾與系統開發業者透過UI和API取用所需資料進行加值運用,現已提供479資料項,且持續增加資料開放項目,目前每月平均有9,900萬次民眾下載,且持續增加資料開放項目。以108年12月統計之OPEN DATA較頻繁下載使用的資料項與下載量為例,前3名下載資料項分別為一般天氣預報-今明36小時天氣預報(下載次數38,739,604、下載人數728、下載流量597 GB)、自動雨量站-雨量觀測資料(下載次數15,019,296、下載人數271、下載流量3825 GB)、自動氣象站-氣象觀測資料(下載次數7,558,830、下載人數584、下載流量5016 GB)。
(二)有關所提開放資料的時間落差與品項及解析度等,說明如下: 以觀測資料為例:開放資料平台所提供的觀測資料,已整合不同來源、不同種類之氣象觀測,並於收集資料後進行一定的資料品質檢核程序,期能提升所提供資料的品質。然也因不同種類的資料處理過程需時不同,以致在網頁呈現或是OPEN DATA資料提供上略有時間差異,但不致於有明顯的差異。以複雜度較高的雷達觀測整合回波資料為例,自雷達原始資料接收後經除錯、運算、整合至資料產出轉換至官網顯示平均約需9分鐘,而OPEN DATA平台的影像圖及數值資料提供則平均約為7至8分鐘,其時間差異均為資料處理與傳遞所必需之時間,並未有太大的延遲情形;在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輸出資料方面,氣象局已提供現行作業使用之最高解度3公里、地面以及標準層共12層、預報時間至84小時的預報資料,包含氣壓(高度場)、氣溫、相對溼度、風速、風向、降雨等主要氣象參數的數值資料,其內容以可供天氣預報詮釋與加值應用,未來亦將配合模式作業延伸,提供至120小時的預報資料。惟由於數值模式完整輸出及雷達觀測的原始資料量龐大,以每天4次120小時的數值天氣預報區域模式產品資料量約為1720GB,至少需要768Mb/s的頻寬才能勉強進行即時傳輸作業,另,氣象局所屬雷達站在有劇烈天氣的狀況下,每日資料量約需72GB,至少需要32Mb/s的頻寬才能勉強進行即時傳輸作業,即時傳輸需占用大量的頻寬。而此種資料的需求者多屬相當專業之少數使用者,為使資源能更有效地應用,在無償開放平台的資料提供上,屬低優先度的情境,因此後續更多層場資料之提供,需視使用者需求的急迫性與作業資源的可容納性,滾動進行調整。
(三)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規費收費標準所有項目(不含出版品)共59大項,已開放共達43大項以上,其他尚未開放項目,主要為高解析度原始觀測或預報模式數位資料,如雷達、衛星、地震及數值模式資料,另有些雖尚未全項開放之產品實已依實務需求部分開放,因此就內容而言已開放細項實超過43項。若以前述之前3名下載資料換算為規費收入,每月至少達數百萬元,然為促進政府資料的蓬勃應用,配合政府積極推動的資料開放政策是氣象局相當重要的施政方向。
(四)經查美國、日本與澳洲之即時雷達資料供應狀況,日本及澳洲根據不同的資料需求,均收取使用費,氣象局之整合雷達回波圖資及其數據資料則放置於開放平台,實際上未收取費用。
(五)未來,氣象局仍將持續精進資料處理技術,並依據大多數民眾使用氣象資料的需求及優先度,投入適當的資源持續進行氣象測報資料開放的工作。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敬復
結案狀態:已結案(有開放)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風速單位轉換 在 風速單位轉換、流量cms、cmh單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風速單位轉換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流量cms、cmh單位、河川流量意思就來瑜珈皮拉提斯資訊指南,有最完整風速單位轉換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風速單位轉換 在 風速單位轉換、流量cms、cmh單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風速單位轉換 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流量cms、cmh單位、河川流量意思就來瑜珈皮拉提斯資訊指南,有最完整風速單位轉換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