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曾這麼評價《迎變世代》:「精彩絕妙,帶領我們看清那些被搞砸的事情,並從中受益……集結了強而有力的故事和資料,佐證一個重要主張:無論企業、政府或個人,都應該明白自己智慧有侷限,犯錯是必然的。」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也這麼說:「身為經驗主義者,我願意從自己和他人的錯誤中記取經驗。」
--
來自鄉間的飢民湧入比較富裕的首都郊區,年輕的經濟學教授看到他們不分男女老幼,個個骨瘦如柴到脫形,這一幕令他相當震撼。
「他們到處都是,安靜的躺著,沒人喊口號,也不向我們要求什麼。他們就靜靜的躺在我們的家門前,沒有因為我們在家裡享用美食就指責我們。」
這樣的場景讓他覺得,餓死是最殘忍的死亡方式。
這位年輕教授在返鄉服務以前,拿到了美國傅爾布萊特獎學金(Fulbright)及范德堡大學的博士學位。家鄉的景況讓他決定該做點事,但是做什麼呢?
他看到乾旱的冬季,因為缺乏資金安裝灌溉抽水機,首都外圍的田地都閒置著。他把當地的地主和農場工人集合起來,提議一套冬季種植方案:地主出土地,工人出勞力,由他出資買種子、肥料和抽水機的燃料,日後三方再平分所有收成。經過一番協商後,大家終於達成共識,於是教授推出了第一個開發專案。
對教授來說,結果得不償失,儘管農地確實豐收了,但沒有人還他錢,他損失了六百美元。對一九七○年代中期的一個年輕的孟加拉學者來說,這筆錢不是小數目。不僅如此,最貧困的人也沒得到好處。教授驚訝地發現,辛辛苦苦打稻穀的貧困婦女,收入還是少得可憐。
但年輕的教授不氣餒,他繼續思考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幫這些絕望的貧民。
他注意到吉大港大學(Chittagong University)附近做手工藝的婦女必須先借高利貸買材料,高利貸的利息每天高達一○%,以那種利息算法,一分錢的債務只要拖欠一年,就會膨脹到美國經濟的規模。一九七六年,教授開始借錢給這些婦女。一開始有四十二個家庭來借錢,每家的借款都不到一美元,遠比他之前借給當地的農夫還少。
這位年輕的教授就是穆罕默德.尤努斯,總共四十二筆的小額貸款後來發展成了孟拉加的鄉村銀行(Grameen Bank),如今鄉村銀行已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微型信貸機構。
尤努斯創立鄉村銀行的故事深入人心,尤其是他在二○○六年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更是舉世皆知。但是,故事之前的事——讓尤努斯狠狠虧損一大筆錢的農地專案──則鮮為人知。很少人知道這個著名的故事,就是從 #試誤法 開始的。
從根本上來說,適應、變通有賴於變異與選擇。
要區分哪種方式可行、哪種不可行,可能出奇困難,尤其是在經濟發展的領域,特別是在開發援助方面。
部分原因在於,面對 #濟貧 這樣巨大的挑戰時,我們似乎更想以簡單的方式來快速解決:我們不問什麼方式有效,看到似乎可以一蹴可幾的萬靈丹,就不自覺地被吸引。
尤努斯幾乎被神化為「社會發展的守護神」,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事從很多層面來看都很奇怪。
尤努斯確實很有魅力,也受人景仰,早在創建鄉村銀行之前,在眾人眼中他就是年輕有為、充滿企圖心的吉大港大學經濟系主任,有很大的影響力。
他空出個人的大辦公室,改造成教職員交誼廳;上全國媒體抨擊荒唐的公車時刻表(為了配合時刻表,每天下午兩點後校園裡空無一人),引發熱議;號召有影響力的請願活動,要求政府有更明智的做法來解決飢餓問題。
尤努斯在偶然間跨入微型信貸的領域,因為他願意試驗及接納先前的失誤。他的學經歷也很合適,他也跟俄國的保金斯基一樣,曾經旅居海外,四處遊歷,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後,返回熟悉的祖國進行試驗,比所有外國顧問更了解當地的環境。
關於看事情的角度,尤努斯提倡「#小蟲視角」 。「我認為我應該近距離進行觀察,才能看得一清二楚。」他解釋,「要是路上遇到障礙物,我會像蟲子那樣繞過,這樣做就能達成目標,完成任務。」
小蟲視角有其獨特的驚人之處,部分是因為#心態正確:遇到障礙就虛心自我調整,改變路線,直到成功為止;部分是因為#視野:距離近,所以能把障礙看得很清楚,這一點尤其難得。
**編按:小蟲視角(worm’s-eye view)是指像蟲一樣貼在地面,向上仰視,意思是指了解或懂得某件事的一小部分,用成語表示就是見樹不見林。蟲視與鳥瞰的視角完全不同,分別指微觀和宏觀。
《迎變世代:臥底經濟學家,教你用失敗向成功對齊》
博客來 http://bit.ly/2N6f8IF
誠 品 http://bit.ly/2xXn2i8
金石堂 http://bit.ly/2N6I4jW
讀 冊 http://bit.ly/2xRpYws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