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我想藉此跟大家分享「憂鬱」和「睡眠」的關係,憂鬱不可恥,歧視跟無知才可恥!「心情不好」或是「抗壓力下降」不是憂鬱症的原因,而是罹病的時候可能表現出來的症狀,當然「不知足」跟憂鬱的發生更沒有直接相關性,身為頭腦健全、邏輯清楚的文明人,我們一起來了解腦科學,用正確的觀念守護和理解憂鬱症,一起了解怎麼做更好!
▍不是不知足,是大腦生病了
憂鬱症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基因遺傳「體質」,加上「後天」可能經歷身心的重大創傷、藥物影響、罹患慢性病、腦部退化性疾病、季節轉換、長期失眠熬夜等等,造成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失調,例如讓我們愉悅和正向充滿能量的「血清素」、「多巴胺」分泌濃度不足,或「壓力賀爾蒙」在長期高張的壓力和緊繃生活中分泌失調,導致慢性疲勞甚至過勞,這都會引發憂鬱症。
▍睡眠不足為什麼會引發憂鬱症?
睡眠不足時,容易出現憤怒、沮喪、焦慮的狀態,甚至影響社交人際關係,那是因為科學研究發現,不論睡眠不足,或是熬夜,都會影響大腦情感控制中心「杏仁核」功能,接觸到負面事件時,反應較正常人強烈,而大腦中調控抑制衝動的煞車中樞「前額葉系統」也會弱化,意味著睡眠不足時我們會更難以控制和穩定自己的情緒。
▍抗壓力下降是結果,不是原因
研究也發現,失眠或睡眠不足,將降低「放鬆因子」血清素的接收器敏感性,若血清素受體不敏感,那麼它會幫助我們感到幸福快樂和紓壓的能力也將變弱,也是因為這樣,才會導致我們的心理韌性和抗壓力下降。
▍打破「失眠—憂鬱」惡性循環的好眠技巧
🔸#養成規律的睡眠時間表:想要改善睡眠品質,要養成固定時間上床睡覺的習慣,有失眠或是淺眠的人,更要維持白天固定起床時間,並在白天多曬太陽、維持有氧運動,調整生理時鐘。
🔸#限制小睡:白天很累時可小睡,但千萬別超過30分鐘。不要讓自己一直無限制的賴在床上或沙發上滑手機。
🔸#將床只留給睡眠:不要養成在床上滑手機、追劇、聊天的習慣。讓身體接觸床時,自然反射地和「放鬆入眠」連接在一起。
🔸#建立固定的睡前放鬆儀式:例如每晚固定讀些輕鬆的紙本書,聽紓壓的音樂或音頻,或是做伸展運動、呼吸練習、靜坐冥想,讓這些放鬆行為變成一種習慣。
🔸#睡前禁忌:避免手機、平板電腦,以免藍光干擾了讓我們舒眠的褪黑激素分泌。也不要吃大量宵夜或大量激烈運動。避免食用咖啡因,酒精和抽菸。
🔸#將臥室設置為隔離睡眠區:儘量不要擺放電腦、電視和其他會讓你分心的娛樂設置,讓我們養成「睡眠拖延症」,總是無法在預期的時間好好入睡,壓縮了睡眠時間。
▍憂鬱不可恥,歧視跟無知才可恥
憂鬱症就像感冒一樣,輕微的感冒可以喝水、吃維他命、多休息讓自己痊癒,但重感冒就必須要搭配藥物積極治療,因此若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憂鬱狀況已經長達4到6周沒有改善,甚至出現無價值感、有想要輕生的念頭,此時就必須諮詢專業醫事人員的協助,搭配諮商或藥物積極治療生病的大腦。
最重要的,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無知跟歧視,將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一把推入更黑暗的深淵!
我們都有弱點,也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請好好彼此溫柔以待,好嗎!
▍#更多好眠知識 可延伸閱讀我撰寫的《腦科學博士的高效入眠法:結合睡眠科學+ASMR聽覺療癒,讓你心安好睡》一書 http://bit.ly/2P0pbD6
養成規律的睡眠時間表 在 鄭淳予醫師。腦神經科學博士- #憂鬱今天是世界睡眠日 的推薦與評價
打破「失眠—憂鬱」惡性循環的好眠技巧 #養成規律的睡眠時間表:想要改善睡眠品質,要養成固定時間上床睡覺的習慣,有失眠或是淺眠的人,更要維持白天 ... ... <看更多>
養成規律的睡眠時間表 在 吃玩睡作息有規律,寶寶當然好好帶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先推薦我愛用的App Baby tracker,記錄何時喝奶、大小便次數、睡眠時數、擠奶量、生長發展。 寶寶,規律作息,媽媽. 寶寶作息時間規劃. 大方向:每四個小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