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紐約時報
*【Covid-19實時更新】
#3月起,美國迎來新一輪的重新開放和疫情限制解除,不過專家對此感到擔心,認為為時過早。
#英國科學家報告指,第一劑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對老年人效果佳。一篇論文中寫道,該疫苗在第一劑注射後四周,在英格蘭至少70歲的人群中預防Covid-19的有效性約為60%,但該論文週一發表在網上,但尚未發表在雜誌上或經過其他研究單位審查。
#加州議員和州長Gavin Newsom宣布一項旨在鼓勵各地區重新開放學校的計劃,該協議包括提供20億美元的激勵措施和快速接種疫苗。
#研究顯示,美國養老院人員流失率高,可能是導致老年人Covid死亡人數的因素。
#嬌生公司所推出的疫苗,是以單劑量而不是兩劑的形式給藥,並且可以在普通冰箱中保存長達三個月的凍結狀態。隨著公共衛生官員試圖盡快為美國人接種疫苗,這種功能有望帶來更大的靈活性。
#菲律賓週一開啟疫苗接種行動,杜特蒂地敦促公民“打消恐懼”。約60萬中國製造的科興疫苗已于周日運抵菲律賓,但最近的調查顯示,出於該國歷史上的疫苗恐慌以及對外國疫苗的不信任,近一半菲律賓人不願接種任何新冠疫苗。菲律賓是東南亞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政府的目標是今年內為其1億居民中的70%接種疫苗。
#印度總理莫迪公開接種國產新冠疫苗。印度當前已緊急批准兩種疫苗,包括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以及印度製藥公司Bharat Biotech開發的Covaxin;莫迪週一接種的是後者的第一劑。印度已經開始了下一階段的接種計畫,將60歲或以上的脆弱人群全部納入接種範圍。
#從邁阿密到紐約拉瓜迪亞機場的邊境一航班於週日晚上取消,原因是包括幾名成年人在內的乘客拒絕戴口罩。
#一名顧問稱,前總統川普和他的妻子梅蘭妮亞在離開白宮之前,一月份悄悄接受了冠狀病毒疫苗接種。
#冠狀病毒疫苗接種可能導致腋下或鎖骨附近的淋巴結腫大,這可能被誤認為是癌症的徵兆。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3/01/world/covid-19-coronavirus
*【歐盟計畫推出疫苗護照】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將提議推出一種名為“數位綠色通行證”的證明,讓接種過疫苗的人可以更自由地旅行。希臘等依賴旅遊業的國家一直在推動這一計畫,但法國等國家認為,這將引發對未接種疫苗者的歧視,以及潛在的個人資料保護問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eu-vaccine-passport.html
*【緬甸軍方在鎮壓行動中部署鎮壓的數位網路武器庫】
從以色列的無人機,到歐洲的iPhone破解設備,再到美國的駭客軟體,緬甸將軍們正在使用來自西方國家的武器對抗議進行鎮壓。時報分析了該國近年來的預算檔,緬甸在破解手機和電腦、追蹤即時定位和竊聽技術方面花費了數百萬美元。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asia/myanmar-coup-military-surveillance.html
*【翁山蘇姬遭遇新指控,或面臨最高九年監禁】
週一,翁山蘇姬在律師不在場的情況下出席閉門庭審。在此前的指控,她還被控違反一項禁止發表引發公眾恐慌、誘使人們採取反政府行動的言論的法律。同樣出庭的還包括總統溫敏。緬甸的公民抗命運動進入第二個月,據信已有至少19人遭遇槍擊身亡,超過1100人被捕。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asia/myanmar-protests-photos.html
*【拜登在邊境問題上尋求墨西哥總統的幫助】
拜登總統尋求墨西哥總統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的外交合作,以避免邊境移民出現新的危機,Obrador曾是國前總統川普為阻止移民而採取的嚴厲策略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而現今他似乎願意開放合作,發表聯合聲明,致力於解決氣候變化,新冠疫情和中美州移民湧入美國等問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us/politics/biden-amlo-mexico.html
*【中國率先推出國家數字貨幣】
去年開始試點測試的數字人民幣最近已擴展至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多名官員表示,數字人民幣可能會在2022年北京冬奧運會前面向遊客做好準備。在國家級數字貨幣方面,目前仍沒有任何大國如中國走得這麼快,但這也引發了政府將更容易追蹤金融交易的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technology/china-national-digital-currency.html
*【數百名反對派,再現街頭抗議】
週一,數百名香港人高舉“釋放政治犯”的橫幅,高喊口號,聚集在西九龍法院外。47名親民主政治人士和活動人士因組織去年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在此接受法庭聆訊。過去一年來,由於疫情限制和國安法的嚴厲打擊,這種示威活動在香港已成為一種罕見景象。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asia/hong-kong-protest.html
*【中印衝突與孟買大停電:來自北京的一記警告?】
中印邊界衝突發生四個月後,孟買發生了一次大停電,這兩起事件是否相關引發了猜測。一項新研究顯示,由中國資助的駭客團體將惡意軟體植入了印度電力系統。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210301/china-india-hacking-electricity/
*【法國前總統薩科奇因貪腐被判入獄】
薩科奇因涉嫌腐敗和濫權獲刑三年,其中包括一年實刑。這是法國現代歷史上第二次有前總統被定罪。薩科奇律師已表示其將上訴。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europe/france-sarkozy-trial-guilty.html
*【俄羅斯異議人士納瓦尼被轉移至流放地服刑】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該國著名反對派領袖納瓦尼將在一個因虐囚而臭名昭著的刑事流放地服刑。納瓦尼所在的組織曾詳細描述過該流放地嚴苛的狀況。一名前囚犯說,在那裡,你的性格將會因酷刑而扭曲。
https://www.nytimes.com/2021/03/01/world/europe/navalny-prison-russia.html
養老孟司 妻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6/18 星期四 絕對音樂】
「努力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年齡無關;
生活要有激情,只要你有前進的方向和目標,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負能量的腦袋不會給你正能量的人生,
簡簡單單,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102歲老爸把75歲兒子送進養老院,只因兒子太無趣…》
102歲老爸把75歲兒子送進養老院,只因兒子太無趣!
人生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裡,與年齡無關,與子女無關,幸福的關鍵就是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
父母老了,子女把父母送進養老院並不稀奇,但是你見過兒子老了,父親主動把兒子送進養老院的嗎?這是什麼神操作?
2018年印度電影《老爸102歲》中,就有這麼讓人疑惑的一面。電影開端,只見102歲的父親達特利,正在打電話要送75歲的兒子巴布去養老院,理由竟然是:“老氣橫秋,無所事事,死氣沉沉的人對健康的危害超過煙草,要想獲得長壽,就必須遠離這樣的人。”
102歲的父親達特利是個老頑童一般的人,永遠把“及時享樂”作為自己人生的第一要務,他一直精神矍鑠,對生活充滿了熱愛和激情,從不服老從不認輸,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還“正當年”。
穿鮮艷的衣服,四處結交朋友,平常跳跳舞,吹吹薩克斯,搖著紅酒杯欣賞星空,遇見陌生司機也能一見如故聊得熱絡,路上遇見小孩踢足球,他都能玩心大開,湊上前去踢一腳。
他和兒子巴布各自有一台冰箱,巴布的冰箱裡全是蔬菜和水果,特別“營養健康”,而達特利的冰箱打開竟然全都是零食飲料,雖然為了健康著想,不能吃掉這些東西,但是每次打開都有巨大的滿足感。
他還對外界充滿好奇心,計劃去世界上最高的郵局打卡,給大家寄明信片,生活在他眼裡充滿了無窮無盡的樂趣,年輕人喜歡的他一個不落!
與之截然相反的75歲兒子巴布,則是我們見多了的“惜命無趣”老人,洗澡時間不會超過14分鐘,因為會感冒。
絕對不會住在外面,有人動了他的臥室窗簾都會一整夜睡不著,一條毯子用了60年,離開毯子就無法入睡,稍微身體有點不舒服,就會立即緊張兮兮地打電話給醫生看病。
巴布心裡,自己已經75歲了,要服老,要養生,因為稍有不注意,就會出現意外。巴布老了,但心更“老”,既害怕活,又害怕死。
就這樣,一個叛逆老爸,一個佛系兒子,這對三觀不和,性格迥異的父子生活在一起很多年,某天父親達特利突然宣布自己的新目標,他要打破活了118歲3個月零28天的中國人王重北所創下的世界長壽記錄,要代替他登上吉尼斯。
為了完成目標,他必須還得活16年,而和生活刻板,害怕改變的兒子生活在一起,會影響他的壽命,阻礙他實現目標,所以才有了電影開頭的一幕,他要把兒子送進養老院。
兒子巴布瞬間懵了,害怕改變的他無法面對陌生的環境,為了能夠留在家裡,他不得不接受父親達特利定下的五個任務。
一: 給死去的妻子寫情書、
二:斷絕和醫生的聯繫、
三:剪壞蓋了多年的毯子、
四:用一天的時間去孟買旅遊、
五:讓一盆君子蘭在半個月內開花。
巴布覺得這些任務全都是無稽之談,毫無意義,巴布不願意寫情書質問道:“她死了啊!”達特利卻說:“但你還活著吧!”
難道當伴侶去世,就帶走了一個人全部的心動和愛的能力嗎?你還記得你有多久沒有真正的愛一個人了嗎?
讓巴布斷絕和醫生的聯繫,只不過是想讓巴布不要整天活在小心翼翼的人生中,達特利還讓巴布去了兒時的遊樂場,當巴布坐在遊樂場裡的“飛機”內時,巴布突然回憶起什麼,嘴角漸漸露出笑容。
童年,這個聽起來多麼遙遠的詞,他有多久沒有提起過,童年時的天真,美好,被自己遺忘了太久太久。
年老,到底是一個不斷遺失還是不斷積累的過程?沒人說得清,多少人忙著趕路,卻遺失了曾經的美好,你的初心還在嗎?
達特利讓巴布在他蓋了65年的毯子上剪出三個鴨子形狀的洞,對毯子視若珍寶的巴布難以接受,卻不得不執行,過程很痛苦,但結局卻能幫助巴布走出沉迷過去的循環圈。
人生不過就是斷捨離的過程,有捨才有得,固執地抓住過去不放,便騰不出位置給未來,敢於放手,才能握得更多。
讓巴布養花是為了讓他培養新的愛好,有點事情做,達特利甚至故意“欺騙”巴布,告訴他只要對著君子蘭唱歌,就能讓它三天內開花,信以為真的巴布便真的開始對著花唱歌。結果幾天後意外發現花真的開了,以為奇跡發生的巴布驚喜得像個孩子,迫不及待地和別人分享這份喜悅,眼角眉梢都是久違的喜悅和驚奇。
其實,這個“奇跡”是達特利趁巴布不注意,悄悄用已經開出花的君子蘭替換下來的,就為了讓巴布重新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生活無處不在的驚喜。
就這樣,在父親連哄帶騙帶威脅下,巴布一點點改變,不再暮氣沉沉,不再謹小慎微,不再死氣沉沉,重新充滿活力和熱情,他像煥發新生一般,重新熱愛整個世界。
詩人塞繆爾•厄爾曼在《青春》中:“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炙熱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湧流。”
75歲又如何?永遠別拿太晚和太遲做借口,任何時候,生命都可以被重塑,都可以重來,生命的啟動鍵永遠掌握在自己手裡,就看你有沒有敢於直面生活的勇氣。
正如達特利說的:“我這輩子從沒有死過,記住,只要活著,就不能死去。”
但是這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巴布,因為巴布最大的心結還沒解開,那就是巴布的兒子,阿莫。
巴布像所有老父親一樣,辛辛苦苦積攢了一輩子的錢,把兒子送到美國去讀書,結果兒子卻毫無感恩之心,在國外一待就是幾十年,多年來一直對巴布不聞不問。
自從阿莫去美國,巴布的妻子便得了阿爾茲海默症,即老年痴呆,妻子整日心心念念能等到兒子回來看她一眼,結果阿莫以各種理由拒絕回國,直到妻子忘記所有人,只記得阿莫一個,阿莫依然沒有回來看望過她。
三十年後兒子終於回來了,卻不是良心發現回來盡孝,只是為了分財產。
如果阿莫回來,那達特利之前所做的一切全都會白費,一切都將回到原點,巴布依然無法真正的改變,達特利重新給巴布派了一個新的任務,和阿莫斷絕關係,把這個白眼狼兒子趕出去。
達特利坐在客廳一頁一頁的給巴布讀著阿莫這些年寄來的信件,信的內容全都是索要金錢和敷衍巴布的假話,達特利就是想讓巴布看清楚阿莫並不是真正地回心轉意,並不值得他再為其全力付出。
一面是兒子,一面是父親,巴布陷入難以抉擇的困境中,甚至和父親達特利大吵了一架。達特利對巴布說:“要是兒子成長為一個混蛋,就忘掉他吧,只記得他的童年就好。”
短短一句話,卻讓人沉思良久,多少父母,因為“血緣”這兩個字,就寧願犧牲掉自己全部的人生,卻忘了,父母和子女本就是獨立的個體,父母一味地犧牲自我,一味地委屈自己,將人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子女身上,本身就是一種對生命的辜負,愛人者必先自愛。錯了,就要有及時止損的勇氣。
而這所有對巴布的“瘋狂改造”,是因為達特利之前被檢查出了腦瘤。
達特利想用餘生的幾個月,改變75歲兒子的刻板思想,趕走兒子內心積攢多年的陰霾,讓兒子能重新找回自我,能夠每一分每一秒都鮮活的存在過,所以才策劃了這一系列。
而得知父親的苦心後,巴布終於幡然醒悟,在阿莫回來的那天,巴布趕到機場,當著所有人的面痛罵阿莫,之前都是阿莫用“請你理解我”來當借口搪塞巴布,這次,巴布終於能夠狠下心和阿莫斷絕關係。
人生的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裡,與年齡無關,與子女無關,幸福的關鍵就是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
達特裡離開的的那天,他告訴巴布,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阿莫。人不管到了什麼歲數,都要好好的活著。
“年歲有加,並非垂老,情趣丟失,方墮暮年”。這個道理世上又有多少人能懂,在人人懼怕衰老的時代,多少人因為衰老而自我放棄,多少人在喪失掉生活熱愛的那一刻便已經死了,又有多少人又只是在假裝生活行屍走肉?
餘生該怎麼過才能不辜負精彩,該如何斷捨離才能算活著?這是我們終身要學習的一堂課。
(文章來源:網路文章分享)
***************************
養老孟司 妻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205紐約時報
*【學者稱川普在烏克蘭問題上可視為濫用職權而被彈劾】
彈劾程式已進入新階段,眾議院司法委員會正就是否建議彈劾展開討論。三名研究美國憲法的學者表示,川普為政治利益向烏克蘭施壓的做法,顯然符合對可彈劾罪的定義。但共和黨邀請的學者提出異議,稱民主黨的案子“經不起推敲”。
https://www.nytimes.com/…/us/politics/trump-impeachment.html
*【川普阻止了關鍵彈劾證人,國會應該等待嗎?】
當川普總統在烏克蘭事件中是否濫用職權的一些事實未尚明朗時,眾議院民主黨迅速採取行動彈劾川普總統,是否犯了錯誤?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教授Jonathan Turley提出看法,他是在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彈劾聽證會,四位法律學者中唯一一位共和黨人選定的證人。他的觀點,點出國會在推進彈劾方面面臨的憲法困境,不是在白宮拒絕提供更多證據後停擺。總統如果願意深入調查,卻阻擋傳喚和證詞,可能拖延時間,從而削弱眾議院執行彈劾權的力道。
https://www.nytimes.com/…/…/politics/turley-impeachment.html
*【川普在北約一段尷尬影片被瘋狂傳播後,提前離開北約峰會】
在一段令人尷尬的視頻瘋狂傳播後,川普放棄了會後舉行新聞發佈會的計畫、突然離場,並稱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是“雙面人”。視頻顯示,在白金漢宮的招待會上,杜魯多和強森、馬克洪等世界領導人聚在一起,似乎正在取笑川普。
https://www.nytimes.com/…/world/europe/trump-video-nato.html
*【法國大罷工正在對馬克洪進行新的考驗】
法國總統馬克洪面臨著自一年前黃背心抗議事件之後最大的考驗,代表鐵路和運輸工人的工會,以及公共部門的許多其他組織,將在周四舉行大規模罷工,以抗議法國的養老金制度變革。
https://www.nytimes.com/…/…/europe/france-strike-macron.html
*【氣候變化正在加速,使世界面臨不可逆轉的危險】
全球逐漸變暖,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冰川以從未預料到的速度融化,更多城市面臨洪水威脅。世界氣象組織發佈了全球氣候狀況年度報告,該組織秘書長表示,“情況正越變越糟”。
https://www.nytimes.com/…/…/climate-change-acceleration.html
*【為了阿美上市,沙國要求加大OPEC減產】
阿美將宣佈備受矚目的首次公開募股股價,這可能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與此同時,沙國代表團將赴維也納參加尋求進一步減產的OPEC會議。OPEC官員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威脅稱,如果一些OPEC產油國繼續無視該組織的產量限制,沙烏地將單方面提高石油產量。
https://www.nytimes.com/…/…/business/04reuters-oil-opec.html
*【德國驅逐兩名俄羅斯外交官】
當局稱俄羅斯可能是柏林一起謀殺案的幕後黑手,此前一名車臣分裂分子前指揮官在光天化日之下遇刺。莫斯科表示這一指控毫無根據,將採取相應措施回擊。
https://www.nytimes.com/…/europe/germany-assassination-russ…
*【金正恩再度騎馬訪問聖山】
朝中社本次發佈的照片中,還有他的妻子李雪主隨行。在做出重大政策轉變之前,這位朝鮮領導人經常訪問中朝邊境附近的白頭山。分析人士正密切關注他的下一步行動。
https://www.nytimes.com/…/world/asia/kim-jong-un-white-hors…
*【把轉機變成度假,27小時暢遊新加坡樟宜機場】
在被參天大樹環繞的花園裡漫步、在“天空之網”體驗高空行走、品嘗米其林級美食、觀看音樂瀑布表演......當機場本身就是引人入勝的旅遊目的地,等待也是一種美好。
https://cn.nytimes.com/t…/20191204/singapore-changi-airport/
*【這本第一夫人傳記,告訴你有關梅蘭妮亞的6件事】
梅蘭妮亞與川普分居;她與伊凡卡關係微妙;她的穿衣打扮皆有深意……作為白宮記者團成員,記者貝內特在這本未經授權的傳記中分享了對第一夫人生活的觀察和看法
https://cn.nytimes.com/…/melania-trump-first-lady-unauthor…/
*【華為如何在中國失去了民心?】
當“公主”孟晚舟在溫哥華過著光鮮的拘禁生活時,該公司另一名員工在深圳“享受”著寒冷潮濕的拘留所。李洪元遭華為指控敲詐勒索而被關押251天,此事曝光後點燃社交媒體怒火,隨後的輿論審查更令許多人不寒而慄。他們擔心,李洪元的遭遇也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
https://www.nytimes.com/…/techno…/huawei-china-backla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