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香港」出現後,不少香港人都擔心離開香港時,未能帶同寵物移民,其實整個寵物移民過程,卻比想像中簡單容易。Cac 是香港著名犬隻訓練師 (dog trainer),因為目前的香港氣氛,除了決定舉家移民到台灣,同時也帶同全家愛犬一起遷台,她強烈呼籲香港主人若是要走,也不要遺棄寵物,並說她所接觸到的主人...
「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新聞] 不適應中國食物田澤純一:台灣好吃太多了- 看板Baseball 的評價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移民台灣三思】台灣人好假~死不認錯~不可直接批評~? ft ... 的評價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生活品質也比較高一點;香港是個很重物質的社會 ... 的評價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香港人移居台灣經驗交流 的評價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台灣人很假、死不認錯?香港YouTuber狂點台人缺點!直言 的評價
- 關於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香港YouTuber重批台灣人很假、死不認錯 的評價
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atreon國際夢工場🎬🇹🇼🇯🇵】更敏感的是《賽德克巴萊》的日本殖民政府雖然對原住民歧視,但也頗有政績,而近年不少日本學者喜歡比較二戰前的日本政權與崛起後的中國,容易令人想入非非。根據正史,日本在穩固台灣局勢後,對原住民的政策由高壓的「始政」改為傾向懷柔的「同化」,希望通過改善原住民生活,來合理化對當地天然資源的掠奪,並證明自己有能力和西方列強一樣,對殖民地的「落後民族」施以「文明教化」。這是日本「大國崛起」後的重要一頁,只是我們不常在教科書讀到而已......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975734
▶️張鐵志:台港共同體終章:香港人如何適應「轉攻為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QOpK1A36M
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香港」出現後,不少香港人都擔心離開香港時,未能帶同寵物移民,其實整個寵物移民過程,卻比想像中簡單容易。Cac 是香港著名犬隻訓練師 (dog trainer),因為目前的香港氣氛,除了決定舉家移民到台灣,同時也帶同全家愛犬一起遷台,她強烈呼籲香港主人若是要走,也不要遺棄寵物,並說她所接觸到的主人,都表示寵物移民後,一律比在香港快樂。究竟寵物移民要注意哪些細節,到了新環境又要如何適應?
鳴謝場地提供:林口區#浪愛轉運站
⏺後AI時代經濟產業:由不被歧視的「高端菲傭」談起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0746051
#寵物移民 #Cac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rP8JgcRLdI/hqdefault.jpg)
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近香港的政治局勢,令不少人萌生移民的想法。要跟毛孩辦理移民手續,又有甚麼要留意呢?今次找來寵物移民經驗豐富的旅遊顧問梁文韵(Fanny),為大家講解辦理寵物移民的數個要點。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0626/UZJVSREXCDJHDITJGK7Z6CZHFI/
養寵物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對台灣人高先生而言,這不僅是他對狗狗的承諾,更是他對好友的承諾。高先生二十多年前隻身來港工作,認識了愛狗的好朋友,與他一起租屋生活。但好朋友年初突因心臟病離世,留下遺言,請高先生代為照顧兩隻愛犬。同屋主猝逝,加上香港社會動盪、疫情肆虐和經濟壓力,高先生無奈只能先返回台灣與家人生活。但高先生從未背棄對好友的承諾,花了半年時間,在寵物移民公司的幫助下,終將好友的兩隻遺犬接到台灣,圓好友遺願,為兩隻狗狗安排好新生活。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021/QGHWWSPHOFCWTCQTW74AA6WWME/
來自香港、三十歲出頭的夫妻Alan和Joys,今年7月以投資移民方式來到台灣,定居淡水,與他們一同移民的還有2隻貓咪「遜遜」、「正正」。夫妻移民前就很喜歡台灣,如今也很適應,但心裏還是掛念故鄉。眼看香港民主不斷遭打壓,因城市面貌逐漸陌生而憂心不已,但他們仍堅信:「只要香港人還活着的一天,香港就不會消失,堅強生活下去就是一種對抗。」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11/2WOJQXBNINFZLNIFJDHRW3NFW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寵物 #移民 #寵物移民 #澳洲 #台灣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A_6JS_Lhj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sNpAqwujzGHB0lC54anlrKAxzzg)
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寵物移民|港夫妻帶愛貓移居台灣 拍片分享經驗助同路人「堅強地生活下去就是一種對抗」
夫婦帶貓咪移民台灣問題多多 開「士多貓TV」頻道分享經驗
來自香港、三十歲出頭的夫妻Alan和Joys,今年7月以投資移民方式來到台灣,定居淡水,與他們一同移民的還有2隻貓咪「遜遜」、「正正」。夫妻移民前就很喜歡台灣,如今也很適應,但心裏還是掛念故鄉。眼看香港民主不斷遭打壓,因城市面貌逐漸陌生而憂心不已,但他們仍堅信:「只要香港人還活着的一天,香港就不會消失,堅強生活下去就是一種對抗。」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11/2WOJQXBNINFZLNIFJDHRW3NFW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J_UXHucCe0/hqdefault.jpg)
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移民台灣三思】台灣人好假~死不認錯~不可直接批評~? ft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Comments5K. Kith Ng. 我也是 香港人 ,我覺得你移民一個地方, 不 去了解, 適應 當地文化, ... ... <看更多>
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生活品質也比較高一點;香港是個很重物質的社會 ... 的推薦與評價
以感受到對不一樣身份的人有相同的尊重。」 // □ Q:在台灣生活最難適應的地方? 「剛來台灣第 ... ... <看更多>
香港人 不 適應 台灣 在 [新聞] 不適應中國食物田澤純一:台灣好吃太多了- 看板Baseball 的推薦與評價
不適應中國食物 田澤純一:台灣好吃太多了
特派記者龔乃玠/杭州報導
前大聯盟世界大賽冠軍投手田澤純一,暌違16年再披上日本隊戰袍出征亞運,昨接受本報
採訪談到前年球季效力味全龍奪30次救援後未再續留,他說,當時是很想繼續在台灣打球
,想說是不是能再獲得續約,結果是沒有辦法。
田澤純一是2013年紅襪隊冠軍班底,2021年效力味全龍狂拿30次救援,打破賈西的隊史紀
錄,之後陸續投靠墨西哥聯盟、日本社會人球隊。這次加入亞運日本武士隊,繼2007年世
錦賽、再次效力國家隊,日本監督石井章夫明言扮演佈局投手的角色。
離開台灣後,美食是最想念的事物之一。田澤純一效力龍隊時,堪稱美食達人的日籍打擊
教練高須洋介都會帶他吃道地名店。這次隨隊出征杭州,中國食物卻讓他不是很適應。
「不太好吃...」田澤純一笑說,台灣食物真的好吃多了,這陣子高須教練還傳高島屋的
蝦仁飯照片,讓他「鼻芳」。他說,「除了小籠包,我很喜歡鮮豆漿,就算回日本還是會
喝,真想再去一次台灣。」
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444779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2.64.4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eball/M.1696389165.A.A0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