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係好靚 有好多地方我哋都無仔細遊覽過
早前參加咗 天運旅遊 Lamma Rainbow Tour x Mameshare 搞嘅【 #南丫島一日遊 】
行程第一站參觀【 #百年洪聖古廟 】,開始揭開早年香港漁港嘅面紗
再坐【 #船遊香港仔避風塘 】,了解魚市場及周邊船隻的種類、日常工作範圍及海上作業的流程
作為香港史重要嘅地標,有好多有趣嘅史料
真係覺得香港個蛻變唔簡單!
【 #暢遊東博寮海峽 】後來到南丫島附近
參觀全港最大型漁民展覽區【 #南丫島漁民文化村 】
呢度係一個大型漁排組成!養殖咗好多好大條嘅深海魚!
布甸仔可以親手餵大魚,好刺激!😂
我哋又登上【 #古漁船 #體驗昔日漁民生活 】
啲房真係好細, 廚房中間有個窿,好搞笑
睇完真係零舍珍惜而家屋企,同張床❤️
又試咗【 #無鈎釣魚 】一賞釣大魚滋味, 原來啲大魚嘅咬拉力真係好強!
最後同布甸仔一齊創作咗一份綠色禮物 – 環保「 #許願貝殼 」!
玩咗成朝,都肚仔餓喇!係時候食lunch
於是去咗【 #南丫天虹海鮮酒家 】品嚐 #親子海鮮宴
四人一圍,d野食好豐富
有白灼生蝦、金粉銀絲蒸元貝、櫻花蝦籽蒸水蛋、清蒸南丫島優質環保魚、得獎咕嚕肉、天虹炒飯
味道唔錯,份量都好足夠!多到有啲食唔曬~
再飲埋冰凍蜂蜜檸檬水,超爽!
飲飽食夠之後,就開始下午行程【 #河口生態親子導賞 】!
我哋步行到天后宮附近講解參觀注意事項
然後由生態導賞導師帶領,到 #涌尾泥灘
#觀賞河口及泥灘生態環境
帶領我哋認識不同濕地動植物,有鳥類、魚蝦蟹、螺蜆貝類
布甸仔同其他小朋友見到呢啲小動物都好興奮
邊玩邊了解河口及海洋知識, 記住觀賞完小動物要放回原處呀!
其實人類嘅活動同濕地嘅身體息息相關! 大家都要留意呀!
最後我哋行返去 #索罟灣大街 ,睇下 #漁村特色手信
印象最深刻嘅係個 #蝦醬餅 !
口感好似合桃酥,食落有淡淡嘅蝦醬味!
其他地方都未見過,幾有特色!
之後就乘搭 #天虹貴賓船 返回中環喇!
本來參加呢個團一心係調劑下生活,帶小朋友去郊外走走!
估唔到有咁多得著! #香港真係好靚 !
我本身對歷史文化生態都好感興趣, 呢個團令我好滿足!
最開心嘅係小朋友大人都玩得開心!
==============================
【天運旅遊】
https://www.facebook.com/lammarainbowtour/
預訂及查詢:(852) 2982 8111
電郵:cs@rainbowtour.com.hk
***特別鳴謝 Shang 尚芳保健DOSE LITE 輕便殺菌噴霧同風扇❤️❤️❤️純草本精華,有效殺菌空氣中94 ~ 99 % 病菌同甲、乙型流感病毒🦠🦠🦠
.
.
.
#MameShare #親子好去處 #天運旅遊 #南Y島 #海洋生態保育 #親子活動好去處 #美豬打卡Tips #美豬媽與布甸仔 #布甸仔 #布甸仔樂遊香港 #帶住布甸仔去玩去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炎天暑月,天水圍宛如一座密樓圍城,滴風不漏。 高樓下,一路之隔,有一處奇怪空曠地。內有一家小醬油廠,和一排排深啡色的瓦缸。 醬油廠和瓦缸是一個中年男人的命根。 男人叫黃國輝,九龍醬園第三代掌舵人。他一生,與醬油有糾纏不清的關係。 曾經忽視到珍而重之。 今天,他每年的生日願望,是長命百歲。人健在,醬園...
香港仔漁市場導賞 在 Timtam仔的成長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南丫島親子一日遊 #暑假活動 #親子好去處
一直都好想同Timtam仔去郊遊,親親大自然,今次我地就參加左【 南丫島親子一日遊】,可以坐船遊覽 #香港仔避風塘,參觀全港最大型漁民展覽區【 #南丫島漁民文化村】,仲會去遊覽 #索罟灣 各種生態環境 (例如河口、泥灘、 沙灘等) ,觀賞不同濕地動植物!
參加旅行團的最大不同之處,會有導遊帶領整個行程,而且會講解不同地方的歷史和文化,大小朋友都會從中得到不同資訊,而且有人安排好交通行程,比起自己帶住小朋友去搵路搭船搭車,的確比較輕鬆,可以好好享受親子時光。
玩完之後覺得行程好充實好好玩😍 值得分享比大家!
🌟重點行程分享:
當日我們在南區鴨脷洲的洪聖古廟集合,當日天氣不太穩定,集合時都幾大雨,參觀了百年的洪聖古廟,我順勢祈求洪聖爺保佑我們行程順利,估唔到之後的行程都冇再落過雨,但家人話市區全日都好大雨😄
🌟遊覽香港仔避風塘
登上船後就開始遊覽香港仔避風塘,了解魚市場及周邊船隻的種類、日常工作範圍及海上作業的流程。好開心可以再次觀看到 #珍寶海鮮舫,因為我地好耐冇黎喇!自從停業後第一次再看到,希望遲d珍寶會再次營業,到時帶埋妹妹黎飲茶🥰
🌟參觀【南丫島漁民文化村】
之後參觀香港唯一優質深海養魚的魚排,在船上暢遊 #東博寮海峽 ,參觀全港最大型漁民展覽區【南丫島漁民文化村】,我地近距離見到好多深海魚,每次都好大條,小朋友睇到嘩嘩聲,沒有玻璃䣓住睇魚感覺刺激好多😆
Timtam仔更第一次用鮮魚餵魚,更有一個釣魚活動給小朋友嘗試釣大魚,雖然未能成功,釣魚初體驗Timtam仔話好好玩🥳
🌟參觀古漁船
玩完刺激活動,大會就安排登上古漁船,認識一下昔日漁民的生活,漁船就是漁民的屋企,有房間廚房、還有認識如何儲食水,如何用天然物料作嬰兒水泡,從中我也獲益良多。
南丫島漁民文化村四周都有色彩繽紛的佈置,仿如一個小型的藝術場地,大會更安排了顏料給小朋友,可以在回收的貝殼上畫畫,然後掛在貝殼許願樹上,為這個地邊增添色彩🌈🌈
🌟親子海鮮宴
一日遊包了一餐海鮮午餐,我們乘船到達索古灣,先到南丫天虹海鮮酒家享用親子海鮮宴,有蝦有魚全都很新鮮,更有酒家特製的澳洲蜂蜜檸檬水,一解暑熱悶氣👍🏼
🌟索古灣生態導賞
之後就到河口生態親子導賞,由生態導賞導師帶領,遊覽索罟灣各種生態環境 (例如河口、泥灘、 沙灘等) ,觀賞不同濕地動植物。大會非常細心安排每個小朋友都會派發一個望遠鏡,可以遠距離看看泥灘上的生物。
導賞員帶領我們四圍認識河口及海洋知識,好開心見到紅樹林見過的 #招潮蟹,泥灘仲有好多不同小生,小朋友會手多多想捉黎睇,導賞員會教導小朋友欣賞完記得要放生,好好保護生態環境。
之後我們遊覽漁村手信街,再搭天虹貴賓船返中環,全個行程節目豐富,大小朋友都盡興,我們其實來個南丫島很多次,第一次參加親子一日遊,看到了南丫島生態的另一面,很值得大小朋友去體驗。
暑期就快黎喇!不妨同小朋友去南丫島玩下啦!有興趣可以去 天運旅遊 Lamma Rainbow Tour 了解更多!
我都明白暑假要安排節目比小朋友放電好頭痛,好彩 Mameshare 有好多最新最好玩的親子遊介紹,方便大家搵地方去玩😆
#MameShare #天運旅遊 #南Y島 #南Y島親子遊 #海洋生態保育
香港仔漁市場導賞 在 曾子曰不要臉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書其實是最快樂的》
〈翻翻看看電影〉
現在想起,原來看電影雜誌一直都是我生活上的一件事情,從小到大似乎都沒有間斷過,小時候看媽媽買回來的《南國電影》、《香港影畫》,少年時期就愛看姐姐買回來的《銀色世界》、《銀河畫報》及《電影小說畫報》,長大了之後,就愛看香港的《電影雙週刊》、台灣的《世界電影》、《LOOK》及《影響》、美國的《PREMIERE》、英國的《SIGHT & SOUND》、日本的《SCREEN》……一晃眼之間,《電影雙週刊》在去年停刊了,《世界電影》和《LOOK》二合為一,《影響》早已靜悄悄退下,連《PREMIERE》也壽終正寢了,現在偶爾會買到台灣國家電影資料館出版的《電影欣賞》,不然就會不定期購買英國的《SIGHT & SOUND》,我從未想過自己後來會愛看《看電影》這一本中國出版的電影雜誌。
〈我愛中國的吉光片羽〉
也許是先入為主,總以為中國的電影雜誌,該不是歌頌吾黨萬歲的樣板戲,就是讀起來味如嚼蠟的磚頭文字,但《看電影》卻是那麼意外的好看,它深入淺出的文字,五花八門的內容,除了報導中國和香港的電影之外,連日韓歐美各地的吉光片羽都開遍滿頁,難怪這一本半月刊已成為中國最暢銷的電影雜誌,據說它每期大約售賣四十萬本(呼!這分分鐘是大馬全部雜誌一整年的銷路總和),而且也因為它夠火,各地發行代理都不准退書,可見《看電影》在江湖已坐穩大哥地位。
還有一個精采,就是無論是電影的製作過程、導演的心聲、演員的點滴,這班中國記者都寫得詳盡細緻,我想這是因為寫的人的文字水準比港台的較為高班,即使問的問題也是以電影為題,絶不會像狗仔隊喜歡斷章取義地炒作文章,再加上受訪者面對大陸這塊肥豬肉市場也樂得暢所欲言,所以,我們這些讀的人自然成為最得利的漁翁,因為終於可以在一篇文章內一窺電影的全豹。
〈我愛電影的光怪陸離〉
風水輪流轉,香港電影的沒落,中國影壇卻是一片欣欣向榮,以前的東方好萊塢早已名存實亡,別說要養活一本電影雜誌,現在連許多香港電影人都北移謀生,所以《電影雙週刊》也並非死於非命,只是它根本在這塊彈丸小島上早不到立足之地。
至於《香港電影》這本雜誌的誕生,原來真的是應驗了血濃於水的親情鐵證,這一本喝母奶長大的雜誌乃是由哈爾濱大嘴傳播文化有限公司出錢,四川峨嵋電影製片廠出力,再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協辦,所以,在《香港電影》雜誌上你可以看見許多《看電影》的影子,猶如借屍還魂一樣,除了只是加插了一些香港題材之外,其餘的都幾乎是照紙直搬過來,你可以說這兩本雜誌相親相愛,但我還是喜歡《看電影》這一個母體,至少看到的都是第一滴的新鮮奶汁啊。
看電影雜誌跟看電影一樣,都會上癮,可能是瞭解越多,你會越想知道更多,直到不能自拔。當然,這也不是一件壞事,來到了一把年紀的時候,如果你還可以為一個東西如此放任沉淪,我想這也是一種福氣,為了電影啊電影,我會繼續甘心不能自拔下去。
香港仔漁市場導賞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炎天暑月,天水圍宛如一座密樓圍城,滴風不漏。
高樓下,一路之隔,有一處奇怪空曠地。內有一家小醬油廠,和一排排深啡色的瓦缸。
醬油廠和瓦缸是一個中年男人的命根。
男人叫黃國輝,九龍醬園第三代掌舵人。他一生,與醬油有糾纏不清的關係。
曾經忽視到珍而重之。
今天,他每年的生日願望,是長命百歲。人健在,醬園才可繼續在空地上,親吻陽光。
九龍醬園,100年老字號,但無論工廠招牌,產品招紙,甚至黃國輝的卡片上,都很少出現九龍醬園一名。有的,只是美珍這兩個大字。當中原來有轉折。1917年,黃和甫(黃國輝的爺爺)和幾個鄉親合作,創立「美珍醬油菓子廠」,生產豉油、醬料、涼果、酸果等,主要賣埠歐洲。生意一直不俗,直至1941年,香港淪陷,因正值日本攻打美國,見「美珍」招牌有個美字,頓生憤懣,切斷外銷之路。當時已傳到第二代黃洪(即黃國輝的爸爸),將美珍改名,其時醬園設於九龍城,遂信手拈來「九龍」一名,專注內銷,獲不少街坊食客賞識,亂世現生機。戰後,他們決定保留九龍醬園字號,服務香港,美珍繼續主攻外銷市場,花開兩朵。「所以九龍醬園,其實即是美珍。」
五十年代是豉油盛世。「我聽阿爸講,香港嗰時有五大家頭,華珍、宜珍、冠珍、美珍、品珍,我們排第四,嗰陣好巴閉,做豉油真係有出頭天。」當時香港經濟起飛,九龍醬園出口內銷生意兩得意。那時坐巴士不過一毛幾角,他們卻能靠賣豉油,年賺過百萬。全盛時期,西環、中環、銅鑼灣、天后和筲箕灣皆有分店。九龍醬園,於醬油界是無人不曉的巨人。
奈何到八十年代,地價急升,需要大片土地的豉油業大受打擊,又因粗製、廉價豉油氾濫,令珍字輩老派豉油廠一顆一顆墮落,有的移民,有的轉行,有的不再生曬豉油,輝煌日子成絕唱。美珍醬園,也要從九龍城搬到元朗屏山,部分廠房被迫北移至大陸,門市只餘嘉咸街一家,他們更獨靠美珍的外銷生意,補貼九龍醬園的本地生產。黃國輝說笑道:「如果當時無賣塊地畀政府,留到依家,可能好似人哋賣豉油賣到起咗XX花園。」八十年代是豉油業最艱難的時間,偏偏黃國輝卻在這時接手祖業。
人在異地 方知誰最珍貴
天天吃着豉油,小伙子不會細味其中,到失去時,才發覺有些東西留在心中。黃國輝18歲到加拿大留學,大學讀農務系,習慣當地生活,惟獨吃不慣西餐,轉吃中餐,卻又覺得不對勁。初時以為水土不服,後來才知是豉油「出事」:「我食靚豉油長大,以前唔覺亦唔識珍惜,身在福中不知福。」有次,爸爸到加拿大探他,帶來一樽自家出品,他吃後,雙眼發光,是從前吃慣純正的味道,是自己深處味覺的記憶。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祖業。
1981年,29歲的黃國輝,決定回流香港,試過出外找工作,「漁農署、ICAC都請我,係幾巴閉。」但還是心繫家業,最終被父親說服,加入醬油廠。黃家三兄弟中,只有他肯承繼。「始終要有人做。阿哥喺加拿大當會計師,細佬啱啱結婚有家室,我最吊兒郎當,所以阿爸氹我入局,哈哈。」開初他抱着一試無妨的心,但一栽進去,才發現有他珍視的價值。
黃國輝在外地十年,浸過鹹水,知道天空很闊。但自從踏進廠房,他才驚覺原來一家小小的醬油廠,一樣是個大千世界。祖傳家業,秘釀一支豉油,材料、時間、工夫全部都很重要,絕不能急功近利。
製豉油,先要將黃豆烚熟。再將麵粉與黃豆拌勻,給菌營養,讓它通氣。接着是上糟,將黃豆放進攝氏40至42度的房間內,發酵一星期。然後於缸內,淘入攝氏18度的鹽水,在陽光下生曬,平均曬期100日。
「陽光可分解黃豆內的胺基酸,是最天然最乾淨的方法。」九龍醬園的豉油之所以好味,全因其堅持生曬,跟外頭用機器弄乾,風味是兩碼子的事。陽光好,黃豆的胺基酸分解得快一點,豉油會呈黑漆,味道濃郁,豆味猶存,色香味俱全。但若陰天下雨,黃豆未能及時分解胺基酸,色澤未夠,味道稀淡,惟有多熬一會,延長收成期。一切就是這樣要望天打卦,導致不能大量生產。
擇善固執 帶來意外收穫
九龍醬園現時共賣五種豉油,不少都走高質路線,專攻食家市場。經天然生曬的,主要分為「頭抽」及「二過」兩種釀製方式。最招牌的是「頭抽」,用燉雞打個比喻,一隻雞燉一鍋湯,頭啖湯永遠是最濃縮,自然鮮味十足,稱作「頭抽」,加水煮下一鍋的,必然會變淡,那稱作「二過」。其「金牌生抽皇」及「金牌抽油皇」均是頭抽,放瓦缸100日,味香濃,豉味足,賣百多元一瓶,依然有價有市。次一點是天頂、原生抽、甜豉油等,是抽走頭抽後,再加鹽水曬100日而成,正是二過,各賣七十餘元,味道次一等,但依然甚具風味。
他們的豉油與別不同,還因其古董瓦缸,白天吸收,晚上懂透氣呼吸,令豉油味道更鮮活,是石缸無法比擬的味道。可惜瓦缸屬古董,買少見少,加上佔地甚廣,不合成本效益,所以不少醬園,寧用化學方法取替,摒棄傳統。「瓦缸釀製,好多時會帶來一些意外收穫。」黃國輝順勢一指瓦缸邊緣,看到一些鹽的結晶,他說,那是盆鹽。
原來用瓦缸生曬黃豆時,水分蒸發,結成鹽霜,證明鹽度飽和。他隨即用鏟子,從盆中刮出棕啡色的結晶,再放到鋼造網子上,用錘子逐塊敲打。這就是盆鹽,味道帶豆香,鹹而鮮活,用來煮湯,往往令味道更添層次。但盆鹽難求,不常有,所以較少公開售賣,只在食家熟客之間流傳。黃國輝續道,有時夠產量也會賣,但要一百元一小瓶,屬寶中之寶。
即使能製作出高質產品,但豉油生意,在香港,還是不易為。九龍醬園內銷本地,只佔公司的10%,黃國輝需要靠外地訂單,才可找到生存空間。「我們現時最大出口國是荷蘭,荷蘭一個省的訂單,都大過香港啦。貨櫃小的20呎,大的40呎,一落地就收錢。」他們把豉油、醬料、酸果等,用美珍名義,出口到外國,有華人的地方,有中菜的地方,就有他們蹤影。反觀香港市場呢?實在細小,「邊度有得賺呀?計時間、心機、人工,最多打個和。」但黃國輝卻甚聰明,知道香港食家多,懂得欣賞高質豉油,專攻優質市場。論質素,美珍出口到外國的,根本沒法比,就算是AA級,也不過從石缸中榨取。「外國人唔識分,睇價錢做人。係香港食家食客先食得咁招積。」黃國輝從來沒想過放棄香港市場,他只想在狹窄的路上,找出生機。
是故九龍醬園也兼賣不少偏門的失傳食品,如夏天時令的仁稔。「以前錦繡花園附近滿山都係,後生仔未必知係乜!」現時在香港難找,他們惟有從國內特地找回來,每年只有五六月當造,較罕有。將它用豉油與糖醃製,製成小吃,酸酸甜甜,清爽盎然,是悶熱夏天的最佳涼伴。「齋做豉油,齋做香港,真係無得賺,惟有兼做其他,咁先有利可圖。」
不離不棄 路上注滿記憶
黃家大部分人,已經移民加拿大落地生根。惟獨他和父親,這些年為醬油廠鎮守香港。「我唔鍾意嗰邊嘅生活,嘢食唔得,我條根喺香港,始終唔想離開。」他寧願辛苦點,做太空人兩邊走,也從未想過離開。爸爸幾年前過身,工作到九十歲,每個星期落廠一次。黃國輝迄今也六十有七:「我沒冀望下一代接手,反是希望自己健康,做多30年。」他的子女都身在加拿大,暫未有人想回來幫手。兜兜轉轉,就只剩下他,孤身走我路。
黃國輝如老爸一樣,天天回廠,一個人,偶而會想起從前的日子。那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只是當時不知道;他拖着爸爸的手回廠上班,「以前未有屯門公路,行青山公路入廠,好遠,路邊都是牛,好似去旅行咁開心。」言教不及身教,老爸日復日的工作,竟影響了身邊的年輕人。黃國輝應承過爸爸,一日人在,一日都有九龍醬園。
「我好記得,爸爸好勤力,總係做嘢到深夜。有一次,晚上離開工廠,街冇晒街燈,阿爸開車摸黑搵路,搵咗足足一個鐘,佢一直搵光嘅地方。」當年摸黑找路的畫面,就這樣烙在心中,當身在一片漆黑中,他仍相信會有路,和有光。
九龍醬園
地址:中環嘉咸街9號
營業時間:8am-6pm(星期日休息)
電話:2544 3697
撰文: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香港仔漁市場導賞 在 hket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仔的魚類批發市場供應全港逾7成海鮮,是業界進行買賣捕獲海產的基地之一。
今個夏天,南區旅遊文化節在8和9月舉辦5場漁民文化導賞團,免費開放給市民參觀,。(更多內容: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1868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