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專欄:震盪療法的代價
路透一篇報道,震散本地地產股,部分跌幅更是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內容威力可想而知。本港地產股談不上是散戶最愛,一日內跌幅一成左右,明顯就是機構大戶認為前路看不清,沽貨為妙。
筆者不是對後市撥冷水,新經濟股監管陰霾困擾,而上半年大部分時間,港股是有賴於傳統舊經濟股承托,現在又要下馬,短期後市前景可想而知。說得白一點,不明朗因素愈積愈多,持續未停的話,所謂價值浮現之說亦只會是空談。
事實上,甚麼遊戲規則已變,發展商要為穩定樓價出一分力談不上是新鮮事,但此時此刻引起市場恐慌,說穿了,皆因先有內地科網、教育行業、澳門主打賭場之後,香港地產業亦在內地共富前提下,可能有潛在政策巨變。
香港人是矛盾的,抱怨高樓價,到現在隨時有强而有力政策針對問題又害怕,為甚麼?
一方面,就是市場對共富的標籤化,由於時序上的巧合,任何可能發生而由涉及巨大規則改變的事情,都被認為是共富。第二就是,從近期種種,內地對處理任何行業問題,都是不太介意震盪療法;第三就是擔心香港會有連串反市場的措施及之後的後遺症。
2009年以來,本港貨幣基礎上升了三倍多,樓價同期升幅逾兩倍。可以說,聯繫匯率制度輸入美國量化寬鬆,是樓價急升的推手。基於郁聯匯成本太大,而政府可動用土地儲備亦有限,而有效解決樓市問題,打發展商主意是最合乎邏輯的假設。
以往,香港奉行的是程序,涉及重大市場規則改變的政策也要經過幾輪諮詢,這個程序未必保證任何由上而下的政策可以推行,但卻大致減低新政策即使推行時間上大幅延後,但帶來的潛在出亂子機會相對較低。這個程序的代價是極低推行效率,但改變這個程序,在尚算奉行市場原則的香港,有可能是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
筆者仍然記得,回歸後內地及本港是一國兩評級。多家評級機構已說明,本港制度與內地的差異,是享有較高評級的主因。無錯,高樓價問題始終要解決,奈何問題拖得太耐,潛在成本同樣大,市場的反應未必是過敏。
原文:https://bit.ly/3EMdCro
網上圖片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
#am730 #談財經 #胡孟青 #胡孟青專頁 #本地地產股 #金融海嘯 #機構大戶 #共富 #樓價政策 #震盪療法 #聯繫匯率 #地產股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覺得香港仲有冇希望? 面對畸形樓市,香港人要上車唔係咁易。 參與不少政府規劃顧問工作、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Thomas)直言,近幾十年香港房地產發展較東南亞都要落後,最大問題係,發展想法冇膽創新:「好集中係起住宅賣樓、起住宅賣樓、起住宅賣樓」 香港地要發達,好似只係識靠金融...
香港地產業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優質平穩增長股新地】
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SUN HUNG KAI PROPERTIES LTD.
股票代號:0016
每股盈利:$8.12
股息率:4%
市值:$3500億
業務類別:地產業
集團主席:郭炳聯
主要股東:鄺肖卿家族(26.7%)
集團網址:http://www.shkp.com.hk
5年業績
年度:2016/2017/2018/2019/2020
收益(億):916/682/856/853/827
未計投資價值變動的營業溢利(億):289/296/354/379/355
盈利(億):327/418/500/449/235
每股盈利:11.3/14.4/17.2/15.5/8.12
每股股息:3.85/4.10/4.65/4.95/4.95
(截至30/6為一個財政年度)
--企業簡介--
新鴻基地產(新地)是香港主要地產發展商之一,核心業務是地產發展業務及物業投資,另外亦包括經營酒店、電訊、運輸、基建及物流等業務。
新地亦持有多間上市公司之股份權益, 包括數碼(0315)、載通(0062)、新意網集團(1686)及永泰地產(0369)等。新地於1972 年上市,集團僱員約37,000 名。
【圖1】--新地業務架構
--地產的價值--
雖然新地有多種業務,但最主要的仍是地產,當中包括發展地產,即建成物業後出售,這主要是住宅物業;另一是物業投資,即長線持有作收租,這主要是寫字樓及商場。
香港本質上地少人多,土地必然是有價值的資產,因此從事地產發展的企業,往往都有一定的賺錢能力。
若果是經營海鮮生意,產品會因時間而不斷貶值,故此要不斷減價;反之,若所售賣的貨品會持續升值,那就不用與時間競賽,同時更具有加價的能力,這成為企業本質的優勢,而地產就是這一類。
即是說,在香港經營地產生意,只要能在行業中佔到一席位,已經是穩賺的,而地產業的毛利比其他行業高,加上地產業亦有一定的門檻,令行業結構變化不大,地產商的獲利能力甚高。
不過,香港地產業,增長最高增的年代已過,雖然仍有一定的利潤,但已經不能稱為十分好賺。因此,新地已只能定義為平穩增長股,不是高增長類股。
--業務分析--
【圖2】--新地在香港的土地儲備
【圖3】--新地在香港的土地儲備結構
新地在行業的優勢可說是不少,首先是品牌,有物業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新地物業的質素在行業裡不差,這會產生一定的品牌作用,對新地有利。
另外,新地的規模在行業裡數一數二,這亦是地產企業的優勢,因為不少大型地產項目,都不是中小型地產商有能力發展的,而大型地產商無論在融資及其他成本方面都有一定優勢;加上地產行業的結構,會造成強者愈強的情況,故新地的地位難以動搖。
新地在香港擁有龐大的投資物業組合,上圖的「已落成業務」,絕大部分作出租或投資,持有超過3,000萬呎的物業,整體出租率保持在約95% 的高水平(在正常經營環境時期),每年收租超過百億。
新地持有不少優質物業(有些全權擁有,有些持有部分權益),如環球貿易廣場、國金、中環廣場、新城市廣場、新世紀廣場、APM 等,可見新地無論在規模、資產質素、管理經驗等都有一定水平,而優質物業租金的特性是長遠計會不斷上升,因此持有這些物業的新地,長線收入不會差,而此企業亦有一定的質素。
--中國業務平穩--
【圖4】--新地在中國的土地儲備結構
新地亦保持發展內地地產業務,其中「發展中物業」的儲備有超過5,000萬平方呎,其中逾過半為高級住宅或服務式公寓,其餘是優質寫字樓、商場和酒店。
此外,新地在內地持有超過1,000 萬平方呎已落成投資物業,主要是位於一線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廣州黃金地段的優質寫字樓和商場。
中國近年的樓價向上,雖然中短期會有上落,但在長期而言,樓價仍會處向上的格局,這對於擁大量土地儲備的新地有利。
不過,新地發展中國業務的速度,比過往年有所減慢,雖然仍保持發展,但就不是高速模式,投資者不能視中國業務有很大的增長動力,只能視為平穩。
--疫情對物業價值影響--
疫情令更多人在家工作,以及減少外出消費,的確令人們對物業需求減少,但問題是,這是一個中短期現象,或者是長期現象。
先講在家工作,疫情令寫字樓需求減少,同時令不少公司嘗試在家工作政策,這可以為部分公司節省成本,當疫情完結後,相信有部分公司,仍會保守部分在家工作的政策,不過,我自己都有聘請員工,要他們全部全面在家工作,營作上有點難,同時我未能100%安心,因此,我相信不少公司都會有類似情況,就是部分在家工作,但不會全面。
至於消費方面,網購對實體消費的確有影響,但實體的商店仍然有當中的價值。因此,最多只是影響,無可能全面取代。
因此,物業的長期價值仍在,無論是發展、還是收息,不過,增長力及賺錢能力就不及過往。
--投資策略--
綜合來說,新地有一定的規模、質素、品牌,而當中有物業發展及收租部分,令盈利更為穩定,可見新地有一定質素,是不錯的優質企業,有長線的投資價值,但就不是高增長類,只能視為平穩增長、收息型企業。
新地的主要收入來源仍是香港地產,而香港地產經過過往多年的上升週期,難免會出現回落,但就算有波動,相信只是中短期的調整,長遠仍處向上的格局。
而從事發展物業,以及擁有龐大香港物業組合的新地,若因香港樓市有中短期法動,中短期的股價將受影響。
長遠而言,香港地少人多、長遠土地供應不足、人口持續增長,都是不變的事實,令香港物業長遠升值的本質不變,而這必然令大型地產商受惠,所以新地的長遠價值仍在。
現時處合理價,對於較保守,追求股息及基本增長的投資者,這是一個不差的選擇,由於入場費較高,可以考慮用月供的策略。這股可長線持有。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
香港地產業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優質平穩增長股新地】
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SUN HUNG KAI PROPERTIES LTD.
股票代號:0016
每股盈利:$8.12
股息率:4%
市值:$3500億
業務類別:地產業
集團主席:郭炳聯
主要股東:鄺肖卿家族(26.7%)
集團網址:http://www.shkp.com.hk
5年業績
年度:2016/2017/2018/2019/2020
收益(億):916/682/856/853/827
未計投資價值變動的營業溢利(億):289/296/354/379/355
盈利(億):327/418/500/449/235
每股盈利:11.3/14.4/17.2/15.5/8.12
每股股息:3.85/4.10/4.65/4.95/4.95
(截至30/6為一個財政年度)
--企業簡介--
新鴻基地產(新地)是香港主要地產發展商之一,核心業務是地產發展業務及物業投資,另外亦包括經營酒店、電訊、運輸、基建及物流等業務。
新地亦持有多間上市公司之股份權益, 包括數碼(0315)、載通(0062)、新意網集團(1686)及永泰地產(0369)等。新地於1972 年上市,集團僱員約37,000 名。
【圖1】--新地業務架構
--地產的價值--
雖然新地有多種業務,但最主要的仍是地產,當中包括發展地產,即建成物業後出售,這主要是住宅物業;另一是物業投資,即長線持有作收租,這主要是寫字樓及商場。
香港本質上地少人多,土地必然是有價值的資產,因此從事地產發展的企業,往往都有一定的賺錢能力。
若果是經營海鮮生意,產品會因時間而不斷貶值,故此要不斷減價;反之,若所售賣的貨品會持續升值,那就不用與時間競賽,同時更具有加價的能力,這成為企業本質的優勢,而地產就是這一類。
即是說,在香港經營地產生意,只要能在行業中佔到一席位,已經是穩賺的,而地產業的毛利比其他行業高,加上地產業亦有一定的門檻,令行業結構變化不大,地產商的獲利能力甚高。
不過,香港地產業,增長最高增的年代已過,雖然仍有一定的利潤,但已經不能稱為十分好賺。因此,新地已只能定義為平穩增長股,不是高增長類股。
--業務分析--
【圖2】--新地在香港的土地儲備
【圖3】--新地在香港的土地儲備結構
新地在行業的優勢可說是不少,首先是品牌,有物業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新地物業的質素在行業裡不差,這會產生一定的品牌作用,對新地有利。
另外,新地的規模在行業裡數一數二,這亦是地產企業的優勢,因為不少大型地產項目,都不是中小型地產商有能力發展的,而大型地產商無論在融資及其他成本方面都有一定優勢;加上地產行業的結構,會造成強者愈強的情況,故新地的地位難以動搖。
新地在香港擁有龐大的投資物業組合,上圖的「已落成業務」,絕大部分作出租或投資,持有超過3,000萬呎的物業,整體出租率保持在約95% 的高水平(在正常經營環境時期),每年收租超過百億。
新地持有不少優質物業(有些全權擁有,有些持有部分權益),如環球貿易廣場、國金、中環廣場、新城市廣場、新世紀廣場、APM 等,可見新地無論在規模、資產質素、管理經驗等都有一定水平,而優質物業租金的特性是長遠計會不斷上升,因此持有這些物業的新地,長線收入不會差,而此企業亦有一定的質素。
--中國業務平穩--
【圖4】--新地在中國的土地儲備結構
新地亦保持發展內地地產業務,其中「發展中物業」的儲備有超過5,000萬平方呎,其中逾過半為高級住宅或服務式公寓,其餘是優質寫字樓、商場和酒店。
此外,新地在內地持有超過1,000 萬平方呎已落成投資物業,主要是位於一線城市如上海、北京和廣州黃金地段的優質寫字樓和商場。
中國近年的樓價向上,雖然中短期會有上落,但在長期而言,樓價仍會處向上的格局,這對於擁大量土地儲備的新地有利。
不過,新地發展中國業務的速度,比過往年有所減慢,雖然仍保持發展,但就不是高速模式,投資者不能視中國業務有很大的增長動力,只能視為平穩。
--疫情對物業價值影響--
疫情令更多人在家工作,以及減少外出消費,的確令人們對物業需求減少,但問題是,這是一個中短期現象,或者是長期現象。
先講在家工作,疫情令寫字樓需求減少,同時令不少公司嘗試在家工作政策,這可以為部分公司節省成本,當疫情完結後,相信有部分公司,仍會保守部分在家工作的政策,不過,我自己都有聘請員工,要他們全部全面在家工作,營作上有點難,同時我未能100%安心,因此,我相信不少公司都會有類似情況,就是部分在家工作,但不會全面。
至於消費方面,網購對實體消費的確有影響,但實體的商店仍然有當中的價值。因此,最多只是影響,無可能全面取代。
因此,物業的長期價值仍在,無論是發展、還是收息,不過,增長力及賺錢能力就不及過往。
--投資策略--
綜合來說,新地有一定的規模、質素、品牌,而當中有物業發展及收租部分,令盈利更為穩定,可見新地有一定質素,是不錯的優質企業,有長線的投資價值,但就不是高增長類,只能視為平穩增長、收息型企業。
新地的主要收入來源仍是香港地產,而香港地產經過過往多年的上升週期,難免會出現回落,但就算有波動,相信只是中短期的調整,長遠仍處向上的格局。
而從事發展物業,以及擁有龐大香港物業組合的新地,若因香港樓市有中短期法動,中短期的股價將受影響。
長遠而言,香港地少人多、長遠土地供應不足、人口持續增長,都是不變的事實,令香港物業長遠升值的本質不變,而這必然令大型地產商受惠,所以新地的長遠價值仍在。
現時處合理價,對於較保守,追求股息及基本增長的投資者,這是一個不差的選擇,由於入場費較高,可以考慮用月供的策略。這股可長線持有。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
香港地產業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覺得香港仲有冇希望?
面對畸形樓市,香港人要上車唔係咁易。
參與不少政府規劃顧問工作、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Thomas)直言,近幾十年香港房地產發展較東南亞都要落後,最大問題係,發展想法冇膽創新:「好集中係起住宅賣樓、起住宅賣樓、起住宅賣樓」
香港地要發達,好似只係識靠金融同地產,Thomas有乜建言,立即睇今期 #睿富之道 第一集【地產業較東南亞落後 香港獨孤一味起住宅】
本集重點:
‧站在樓市前線 測量師
‧港人致富只懂金融和地產
‧沒膽創新 發展不如星洲
想要磚頭致富?繼續鎖定WealtHub睿富FB及YouTube頻道,Thomas一連四集與你為本港及環球樓市斷症!
====================================
海外置業‧穩賺收租 精選課程
想置業收租同時坐享樓價升值的雙贏投資?放眼全球,還有眾多更具投資價值的「磚買世界樓」之選!
專長物業估價的海外樓專家、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Thomas),將多方位為你解構及部署海外置業的穩賺收租策略。每堂特設30分鐘互動問答,助你逐步踏上海外置業致富之路!
了解更多:https://goo.gl/KfeoEf
#東大嶼
#香港
#團結定完結
#你又點睇
香港地產業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講李嘉誠「灰飛煙滅」,想不到很多網友為李嘉誠講話。其實追聽我節目的人,基本上都會明白我所講的「灰飛煙滅」是甚麼,不需要再另外解釋。但似乎現在又需要加多一段另外的解釋。所謂的李嘉誠「灰飛煙滅」,其實要聽回我講何東等故事,就會知道我不是指李嘉誠家族廿年後便沒有錢,二十年後,李嘉誠家族一定仍會相當有錢,甚至五十年後仍會相當有錢,但七八十年後,我就不太知道。
我所講的是他作為一個商業王國的影響力,將會在二十年內「灰飛煙滅」,即是間公司變得沒那麼重要了。我們看看李嘉誠的生意,如果拆開這兩間之後,價值大約是一千億美金左右,即大約八千億港元。這只是世界上第二流企業。超大的企業,如蘋果是達幾萬億的。一般來講,過萬億市值的公司已很大了。八千億市值的公司是大約二級頭,一級尾左右。
我們要看看他們的成功的經過,大致來講,李嘉誠的成功是因為他對香港地產業務的發展,然後在低潮作出兩個重大的收購。這兩大收購是指和記黃埔和港燈,而這兩大收購,他又能守得住,能夠發揚光大。簡單來講,整個發展就是這樣。然後他就出去闖。大家要知道他出去闖是有成有敗。當初Husky Energy是蝕足十多廿年,否則馬世民就不用走。「橙」也蝕足很多年,不過突然之間賺回千多億,但做3G又蝕回二三千億,他在海外買東西大概就是這樣。即使以李嘉誠來講,都是失敗居多。
在海外收購跟在香港的和記黃埔是很不同的。香港那些本來是外資企業,而李嘉誠在香港也有很多政經聯繫,所以你可以發揮到他的長處,但他去到外國就並不如此,脫離了自己的基礎,而且做一些完全無厘頭不相關的生意。那些生意利潤注定很微薄,只要有少少利息或匯率的差價就會把利益蠶食了。而他所做這些也沒有優勢,他做發電有何優勢呢?做發電最大的是GE和Addison ,李嘉誠比起他們又是甚麼呢。他們已做了一百年,已專業到不得了,做發電供水等。而他純粹計數,只賺少少利息差距。而利息或匯率的有差池就會把利益蠶食,所以我看不到他這些生意可以賺到錢。有些人用GE來比,但GE不是這樣,GE轉行由電器轉做其他生意,都是收購回來用心做好那生意的。而且他的上一個CEO是一個天才,也是那些生意的專家。GE做了全世界很多飛機的引擎,又做了MRI那些機器,那是他們發明出來。他們的技術是很出眾,而我看不到和黃長實有這個能力。現在他在香港的生意只佔十多百分比,四成多在歐洲。你以為歐洲的生意容易做的嗎?大家看看歐洲的企業是怎樣。歐洲的經濟是怎樣。加上李澤鉅的能力,他的交際手腕,經營手法太狹窄。大家放長雙眼看廿年後會怎樣。 我所指的「灰飛煙滅」其實是這個意思。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香港地產業 在 香港地產史-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二戰到1960年代人口急劇膨脹,政府為了應對「房荒」危機,大大促進地產業的發展。 2020年全球疫情肆虐,在樓價持續高企的背景下,香港政府的房屋政策配合各大地產巨擘的 ... ... <看更多>
香港地產業 在 香港地產業活躍收入年錄增長地產代理助溝通、查證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地產業 活躍收入年錄增長地產代理助溝通、查證、調解-TVB News -TVB日日有樓睇-香港新聞地產代理作為買賣雙方的溝通橋樑,在交易過程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