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香港特首 名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120新加坡聯合早報
*【拜登總統就職禮 川普不交接也拒出席】
候任美國總統拜登將在當地時間星期三正式就職,但是就職儀式將出現一個不尋常甚至有些刺眼的局面,不會有前後總統與第一家庭的交接禮儀與合影,因為卸任的川普不會留在白宮迎接拜登,甚至拒絕出席就職典禮。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20-1117640
*【川普發表告別演說 絕口不提拜登名字】
美國第45任總統川普19日在白宮發表告別演說,他呼籲人民為新政府祈禱,但並沒有在演說中提到其接任者拜登的名字。個人社群媒體帳號已被封鎖的川普通過白宮官方社媒帳號發佈視頻,他在視頻中語帶挑釁的說:“我們兌現了我們要在這裡做的事……甚至完成更多。我經歷了艱苦的戰鬥、最艱苦的戰鬥、最艱難的抉擇,因為這是你們選舉我的原因。”川普說:“新政府本周就會上任,讓我們為新政府祝禱,祝禱它繼續護佑美國的安全和繁榮。”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20-1117727
*【川普支持率跌至34% 成美國史上最不受歡迎總統】
蓋洛普公佈的民調顯示,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率降至任內最低的34%,這使得他任內的平均支持率降到41%,成為美國歷史上最不受歡迎的總統。換句話說,自蓋洛普這家著名調查機構上世紀40年代開始總統民調展開以來,川普在任上的平均民調墊底。川普的前任歐巴馬,在任上的平均民調為47.9%。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20-1117641
*【分析:拜登政府外交政策 亞洲事務料占很大部分】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誓言修復美國與盟友的關係,鑒於美國如今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所構成的戰略競爭,亞洲預計將佔據其外交政策的很大部分。建立抗衡中國的聯盟、消除貿易壁壘、推進朝鮮無核化,以及說服亞洲盟友和夥伴由他領導的美國政府並不一樣,將是他的優先處理事項。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20-1117648
*【拜登就職在即 川普YouTube禁令再延長七天】
美國科技巨擘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在總統川普卸任前夕宣佈,禁止川普在YouTube上傳視頻或現場實況網路直播的措施將至少延長七天。Alphabet Inc發表聲明說:“考慮到近期持續發生暴力事件,禁止川普上載新視頻或網路直播的措施將至少再延長七天。”Alphabet Inc表示,延續該公司此前的另一項決定,川普YouTube頻道的評論功能將繼續無限期取消。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20-1117737
*【紀念馬丁·路德·金全國服務日 拜登就職前夕當一日義工呼籲團結】
經過川普總統四年的分裂性統治後,美國20日迎來新總統。候任總統拜登在就職前夕通過行動呼籲美國人團結一致重建國家。18日是美國為紀念已故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而定的年度全國服務日,拜登當天前往費城一家食品救濟慈善組織當義工。這個活動象徵著他呼籲美國人在經過四年的分裂後,應擱置分歧、團結一致。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20-1117647
*【麥康奈:川普煽動暴民攻擊國會大廈】
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明確指責總統川普煽動其支持者1月6日圍攻國會大廈。麥康奈在參議院發言時說:“那些暴民被謊言欺騙,在總統和其他有影響力人士的煽動下犯下了暴行。”這是麥康奈對川普在國會騷亂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發出措辭最強烈的指責。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20-1117728
*【拜登就職典禮規模大幅縮水:20萬張門票減至約1000張】
美國當選總統、民主黨人拜登定於20日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然而由於此前爆發國會騷亂,加之疫情嚴峻,美國總統就職典禮規模將大幅縮水。美媒稱,這將是美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就職典禮。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19-1117597
*【港最新一季失業率6.6%達16年新高 學者預料會升至7%】
與去年9月至11月比較,香港大多數主要經濟行業在去年10月至12月期間的失業率均見上升,其中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有相對明顯的上升。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20-1117637
*【川普政府:中國在新疆犯下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
美國川普政府宣佈,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族犯下種族滅族和反人類罪,在川普任期不足一天之際大幅升級對華的緊張關係。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20-1117743
*【視察籌辦工作 習近平對辦好明年北京冬奧有信心】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連兩天視察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冬季殘奧會的籌辦和訓練備戰工作,強調中國要藉此契機推廣和發展冰雪運動,以推動建設體育強國。第24屆冬奧會、冬殘奧會將於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舉行,河北省張家口也將承辦本屆冬奧會的戶外冰雪項目。這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冬季奧運會。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20-1117630
*【梁振英提議特首或可協商產生 林鄭月娥:選舉產生較有效益】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明年舉行,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特首梁振英前天提議,香港特首或可改由協商產生。現任特首林鄭月娥昨天對此回應稱,特首以選舉產生較協商更有效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20-1117638
*【德國南部發現新變異毒株 與目前已知的不同】
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加米施—帕滕基興18日宣佈,在當地35名冠病確診患者樣本中發現一種冠病病毒變異毒株。據悉,該毒株不同於已知的任何一種變異毒株。德國權威研究機構正進一步分析此毒株。加米施—帕滕基興位於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最南端,與奧地利接壤。據巴伐利亞廣播公司和《南德意志報》等媒體報導,此變異毒株在加米施—帕滕基興一家醫院暴發的群聚性感染中被發現。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20-1117643
*【33長者接種後死亡 挪威稱與輝瑞疫苗無關】
挪威指出,挪威33個冠病疫苗接種者死亡的事件,同美國輝瑞(Pfizer)與德國BioNTech共同研發的疫苗並無關連。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20-1117644
*【加州出現嚴重過敏反應 一批莫德納疫苗緊急叫停】
據報導,美國加州流行病學家埃裡卡發佈聲明,緊急叫停特定批次的莫德納疫苗注射。據悉,有近10人在接種批號041L20A的莫德納冠病疫苗後產生嚴重過敏反應緊急就醫。加州衛生部門稱,批號041L20A的莫德納冠病疫苗疑似會導致“比平時更多的不良反應”。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20-1117646
*【冠病獨立專家小組指 疫情初期中國和世衛反應慢】
獨立專家小組指出,世界各國和公共衛生組織在冠病爆發初期反應遲緩,最先出現疫情的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原可採取更快速的行動,來避免這場大災難的發生,卻錯失良機。大流行防範和應對獨立小組的報告說,各國在冠病可能傳播開來的時候,就應立即採取防範措施。小組定週二向世衛組織提交報告。冠病最早在2019年底於武漢出現。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20-1117642
*【大陸增本土確診88例 無症狀43例】
中國大陸1月19日新增確診病例103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5例(上海四例,廣東三例,浙江兩例,四川兩例,陝西兩例,天津一例,福建一例),本土病例88例(吉林46例,河北19例,黑龍江16例,北京七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另外,大陸新增無症狀感染者58例,其中境外輸入15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20-1117753
*【大興區要求全員核酸檢測並禁止離京】
今天(20日)淩晨,大興區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發佈從嚴從快從緊抓好疫情防控的多項措施。該區將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和症狀排查,有症狀人員須第一時間向社區村報告,並及時就診。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20-1117729
*【科興:疫苗注射間隔拉長至三周有效率可提高至70%】
中國藥企科興生物(Sinovac)前天說,其冠病疫苗CoronaVac兩劑的注射間隔若拉長至三周,有效率將提升近20個百分點。巴西批准該款疫苗的緊急使用許可後,已於前天開始進行全國冠病疫苗接種。科興生物發言人說,在巴西進行的臨床試驗顯示,1394名參與者接種兩次冠病疫苗或安慰劑的時間,如果相隔三周,其有效率將會接近70%。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20-1117632
*【日本擬5月起給一般民眾接種冠病疫苗】
現階段,政府將朝著對象設定為16歲以上的方向展開探討。首相菅義偉在官邸會見自民党政務調查會長下村博文,強調了由政治主導推進準備的想法。負責綜合協調的行政改革擔當相河野太郎已從厚生勞動省開始聽取情況,加速了政府提出的2月下旬前啟動優先接種的作業。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19-1117596
*【中國央企去年淨利潤達人民幣1.4兆元 同比增長2.1%】
面對國內外嚴峻複雜形勢,中國的中央企業2020年累計實現淨利潤1.4兆元,同比增長2.1%,而且平均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至64.5%,實現了之前提出的目標。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210120-1117706
*【花旗:全球富人爭相拋售阿里股票】
據彭博社報導,花旗私人銀行的Lab for Family Offices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說,有關調查的報導浮出水面後,該行“大量”超級富有的客戶減持或平倉了阿里巴巴。該報告指,去年下半年中國股市一度從花旗最富有的客戶吸引了大量資金。因與包括騰訊在內的競爭對手受到了越來越大的監管壓力。去年,同為馬雲旗下的螞蟻集團350億美元IPO被嘎然叫停,推動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的股票自11月初以來下跌了約五分之一。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20-1117746
*【拜登團隊成員暗示 將沿用強硬對華路線】
拜登提名的財長人選葉倫在提名確認聽證會上說,美國“準備動用全部手段”應對中國“傾銷產品、設置貿易壁壘和非法補貼企業”等行為。美國國務卿人選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他同意川普政府對於新疆的說法。他向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說,美國應禁止進口新疆生產的商品,並禁止向參與侵犯人權行為的公司出口。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20-1117745
*【吉利將與騰訊合作開發智慧座艙技術】
這是中國科技業與汽車業一連串合作案的最新發展。吉利在新聞稿中表示,雙方將共同打造下一代智慧座艙,融合吉利、騰訊兩大生態打通手機端和汽車端服務場景。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19-1117581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世界需警惕長期風險】
世界經濟論壇發佈《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警告冠病大流行加劇了貧富差距和社會分化,可能將在未來三至五年裡阻礙全球經濟發展,並將在未來五至十年裡加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20-1117744
香港特首 名字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小端網絡觀察:#2020Google年度關鍵字 出爐!今年港台大家更關心什麼?】
Google於本月9日公布 #2020年搜尋排行榜。本年美國大選和疫情的相關話題在港台備受關注,於 #年度關鍵字、 #快速竄升議題 及 #話題人物 都榜上有名。
🔖2020,港台都很關心特朗普和美國大選!
作為2020最熱門的話題,#美國大選、#特朗普、#川普、#美國總統大選 等關鍵詞分別佔據了港台的多項熱搜榜首,關注程度超過 #疫情、#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
🔖被 #疫情 與 #國安法 包圍的 #香港人
香港今年熱搜關鍵字的前六位中,有四項與疫情相關。其中包括:HKTVmall、新型冠狀病毒、口罩以及Zoom。香港實體店的口罩在疫情下供不應求,HKTVmall作爲香港本地網上購物平臺,因在疫情下設立了專門售賣口罩的系統變得熱門起來。另外,香港自今年年初起,從幼稚園至高等教育皆需面臨網上教學的情形,zoom作爲網上教學軟件也因此位居關鍵字的第六位。
除了關鍵字以外,在香港十項熱爆本地頭條中,前四位亦皆與疫情相關,分別為:新型冠狀病毒、口罩、限聚令以及確診。
同時,國安法亦是香港今年的熱議話題,於熱爆本地頭條榜單的第六位。英國政府今年因應港區國安法放寬了持英國海外國民(BNO)身份的香港人到英國定居的政策,BNO一詞因此上榜居於第五位。
而除了對美國大選的關注,今年初結束的 #台灣大選 亦榮登香港熱爆國際頭條的第三名。此外本年度廣受國際關注的南韓 #N號房 事件也榜上有名。
🔖除了 #美國大選,台灣人還會搜索什麼?
台灣各項榜單所覆蓋的內容較多,當中不僅包括美國大選、疫情和政治,同時還覆蓋民生、八卦以及體育。當中除開上述提及的川普和美選,娛樂類消息也是台灣搜索的重點:今年逝世的兩位藝人 #劉真 與 #小鬼 登上快速竄升關鍵字榜單;一度傳出緋聞的 #羅志祥 #周揚青 也位居快速竄升人物榜單之上,拿下金曲獎最佳新人的歌手 #持修 則位居快速竄升人物的第五名。
台灣榜單更羅列出今年搜索快速竄升的政治人物,除開 #川普 與 #拜登 。入選人物還包括北韓領導人 #金正恩、台灣立委參選人吳怡農、 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 台灣衛福部部長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 #陳時中、台灣民眾黨政治人物 #蔡宜芳、現任立法委員 3Q 陳柏惟 、前台灣總統府發言人 #丁允恭 、參與今年 #高雄市長 補選的高雄市國民黨籍市議員 #李眉蓁。
而在其他版塊,台灣政府在疫情下推出的 #口罩換購、#安心旅遊補助、 #勞工紓困貸款。#日環食、#法國網球公開賽 以及 #威力彩開獎 均有上榜。而廣受國際輿論關注的 #鑽石公主號群聚感染事件 也引起廣泛關注,去年於台灣快速竄升議題位居第二的香港反送中今年并未出現在榜單中。
🔖港台今年都愛哪些影視作品?
在香港十個年度熱門關鍵字當中,與影視節目相關的占了三個。其中包括中國大陸歷史古裝劇《慶餘年》、 TVB拍攝的《法證先鋒IV》,以及韓劇《夫妻的世界》。
在台灣的快速竄升關鍵字中,影視相關節目同樣也在占三位,包括韓劇《愛的迫降》、《夫妻的世界》以及中國大陸電視劇《以愛之名》。
另外,在台灣今年的快速竄升電影榜單中,今年大熱的《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佔據台灣快速竄升電影的榜首,榜單裡相較去年僅一部台灣電影《#返校》上榜,而今年上榜的台灣電影共有四部,依次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孤味》、《#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以及《#怪胎》。
🔖本港熱議人物多與政治相關
香港本年度多項熱議的國際人物多與政治有關,包括特朗普、拜登、北韓領導人 #金正恩 、台灣總統 #蔡英文、英國首相 #約翰遜、涉及到中美糾紛的 #孟晚舟、中國疫情吹哨人 #李文亮、遭白人警察以膝壓頸後死亡引發美國大規模衝突的美國非裔男子 #弗洛依德。而榜單中唯一的非政治人物是今年逝世的傳奇NBA球星 #高比拜仁 。
而香港本地熱搜人物榜單中以今年逝世的 #何鴻燊 為榜首,時事評論員 #蕭若元緊隨其後,其餘人物也多與政治相關。當中包括 #十二港人事件 的李宇軒、 香港特首 #林鄭月娥、前香港立法會議員 羅冠聰 Nathan Law、在2019年以醫護罷工行動而聞名的 #余慧明、 以及 #袁弓夷 等。
政治之外,因為香港疫情帶來的衝擊嚴重,香港傳染病學權威專家 #袁國勇亦榜上有名,本港話題人物 #搣時潘 (Miss Pun)。
此外被稱為香港三大賊王之一的 #季炳雄 亦榜上有名,他於2020年1月18日出獄並遞解出境到美國,成為是三大賊王中唯一能夠重獲自由者,也是三人之中,目前唯一仍在世的人。
圖片來源:網上截圖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端傳媒 #google關鍵字 #香港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