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重温】請讓孩子活得像個孩子🙏🏻
允許孩童做形式不拘的白日夢,及處於其他類型的心不在焉狀態,對於發展社交技能是必要的……
——————————————————————
還有倒數兩天便開學,而每年9月,都是父母為子女爭升小學額的戰線開始。像剛過去的周六,有傳統名校舉行小一招生簡介會,好友跟近2,000名父母一樣通宵輪候派籌。據其校長估計,今年約有3,700人爭150個位,並強調收生著重學生的「童真」。出席完講座的好友慨嘆:「即係要勁過甄子丹,一個打25個……當你為人父母,先知香港教育真係黐咗線。」另有家長表示,花了數萬元為兒子報讀機械人研發課程、面試訓練班等。
所謂的「童真」?彷彿是天方夜譚。
從沒一個世代的父母像現在的焦慮,他們都習慣了「高成就導向教養 」(Overachievement Oriented Parenting),把無休止的活動填滿孩子的生活。然而,現代神經科學研究都在告訴我們,「真正的潛能」惟有通過無所事事的時期才能實現,「真正的自我認識」亦只有在放空的狀態下才會展現;有著名心理學家更發表最新論文《休息不是偷懶》:「允許孩童做形式不拘的白日夢,及處於其他類型的心不在焉狀態,對於發展社交技能是必要的。」
日前跟親子理財專家李錦飯聚,談到現代父母的過度緊張,說很喜歡他最近在電台以《玩.讓孩子多玩》為節目主題。剛修畢教育碩士的他笑言,其兩個寶貝仔就是成功的實驗品:「其實只要放鬆讓孩子自己玩,孩子感到快樂,其認知、語言、社交、情緒管理、身體協調、想像力、集中力、創造力都會提升。」
這與我的「Eat、Play、Love」育兒之道不謀而合,更感動的是同日下午聽到犬兒幼稚園校長在家長會的一番話:「我們K1不教讀書寫字,K2會根據不同學生的程度教簡單的認字。我明白香港家長的緊張與壓力,但我們的教育宗旨是,不強迫學生做任何事,只鼓勵學生盡情的玩,好天要玩,落雨天更要玩。」
讓孩子活得像個孩子,才是成長最必需要的。
#鄧明儀 #親子專欄 #親子教育 #親子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測精神健康學靜觀減壓 名額有限立即報名 遇上一般情緒困擾,有人會選擇找朋友傾訴,但在目前限聚令的影響下,想收工同朋友暢所欲言?大吐苦水?絕非易事。所以唔想谷埋谷埋,不妨考慮學習靜觀練習,透過不同的靜觀方法讓自己放鬆心情,重新認識「自己」或感覺一下周圍的事物。 美國著名新聞雜誌節目《六十分鐘時事...
香港著名心理學家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藝術家Chuck Close逝世】美國超級寫實主義領軍人物、著名視覺藝術家Chuck Close逝世,享年八十一歲。他於六十年代開創用複雜圖像創作肖像的方式,在畫壇帶來新風潮,作品獲美術館及收藏家收藏。
Chuck Close生於一九四O年華盛頓,早期仍繪畫抽象畫,很快就放棄,並找到自己的路。六十年代開始繪畫人像,以照片為藍圖,大多是家人或朋友的照片。他的風格被形容為「具象中的抽象」,遠看很真實,但近看就是一個個虛幻的圖像,多為巨幅作品。
超級寫實主義,又名照相寫實主義,描繪現實之餘,以疏離冷漠的風格把人的情緒抽離,形成異常的效果,迫使人反思真實生活的狀態。Chuck Close是其中出色的代表。
一九八八年他因脊髓動脈崩潰而癱瘓,但仍創作不懈。關於創作,他堅持創新,不走舊路。「如果你為自己設下不重複的限制,你就會把自己推到從沒有去過的地方。」
---
《明周文化》推介:
心理學家穿透靈魂之窗 畫出精神病患的無聲吶喊
http://bit.ly/2Xqj8yD
【香港流行文化 回看黃霑】專題:
https://bit.ly/3xDXlzG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https://bit.ly/3oCfmuo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chuckclose #寫實 #寫實主義 #照相寫實主義 #肖像 #抽象 #肖像畫 #抽象畫 #具象中的抽象 #虛幻 #創作 #藝術 #堅持到底 #我就是我
香港著名心理學家 在 護士Vi媽三小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令閱讀成為悦讀❣️》
#好書推介 #新手或熟手媽媽都值得一看
#文末送禮Giveaway
書本是知識的寶庫
從BB零歲開始
可能家長已經物色不同的繪本和圖書
在生第一胎大火時
曾經我十分迷惘🌀
在海量的圖書庫當中
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
自己喺whatsapp媽媽谷入面
見到人買我又買🙋🏻♀️
但發現有時會買錯書🤷🏻♀️
即係買既書未到合適年齡看
需要騰空地方收藏幾年之後再拿出來
至於親子共讀的技巧和方法👶🏻
都要花時間去讚研、消化和實踐
最近發現一本非常好的家長書籍👍🏼
如果我早一點遇上✨
我就行少好多冤枉路!
推薦這本《給孩子的悦讀提案》💕
如何進行有質素的親子共讀?
如何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
相信一定幫到各位家長解答💝
由三位資深老師撰寫
他們各自對閱讀和語文有獨特的教育心得
從孩子由0-12歲的發展🌟
根據小朋友每個成長階段經歷的問題和需求
例如0-3歲學習擦牙🦷、上廁所🚽、穩定情緒
3-6歲培養自信心,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6-9歲學懂自己讀,提升表達力和想像力
9-12歲認識世界,拓展眼界👁
推薦超過400本好書📚
另外有窩心的延伸內容💕
例如「好書怎樣看」、「閱讀活動齊齊玩」
當中最重要的是「親子共讀小貼士」💕💕
0-3歲同6-9歲小朋友親子共讀模式截然不同
如果家長希望親子共讀能一同「成長」
就不要錯過此書💠
本書獲得多位港台教育界人士極力推薦,好評如潮👍🏼,當中包括:
🔸劉筱玲博士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總校長
🔹蔡世鴻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校長
🔸陳美娟 英華小學校長
🔹朱子穎 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袁家慧博士 輔導心理學家、中文大學榮譽副教授
🔹王文華、王淑芬、林世仁 台灣著名作家
🔸宋怡慧 台灣閱讀推手、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林怡辰 台灣閱讀推手、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今次由皇冠出版社贊助護士Vi媽 送出三本《給孩子的悦讀提案》(每人一本,名額3個)🏵🏵
只要做齊以下步驟就有機會得到啦!
🎀參加方法:
1️⃣LIKE 我Facebook @護士Vi媽三小火 及
小皇冠童書館
https://www.facebook.com/littlecrownmedia/
2️⃣ LIKE 及 SHARE 此 Post ( 請設定為公開 )
3️⃣留言話我知小朋友喜歡什麼類型的書,並tag 5位朋友
4️⃣ Like 護士Vi媽任何5個post
記得做齊以上步驟呀😘😘
✨✨如果留言同我互動,可以增加中獎機會😘😘 同記得Follow埋護士Vi媽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nursevimom/
(記住話我知你嘅instagram帳號)
🎐條款細則🎐
📛活動由3月13日至3月19日 23:59截止
🎈3月21日或之前公布結果
▪️得獎名單會在此留言公佈得獎者,得獎者請48小時內inbox護士Vi媽確認。
▫️得獎者可選擇親身去天后門市取書;或順豐到付運費寄出,參加者將認同此安排。
▪️此活動只限香港地區。
▫️每個帳戶只限參加一次
▪️是次活動獎品不得轉讓、更換、退回或兑換現金
▫️如有任何異議,護士Vi媽將保留一切最終決定權。
🔸🔹🔸🔹🔸🔹🔸🔹🔸🔹🔸🔹
#護士Vi媽三小火
#hkbaby #hkmama #hkmom #香港媽媽 #hkmamablogger #parentingblogger #親子博客 #三寶媽媽 #親子kol #育兒生活 #親子日常 #護士媽媽 #觀察力 #專注力 #邏輯思維 #創造力 #觸感刺激 #認知發展 #語言發展 #親子共讀
香港著名心理學家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自測精神健康學靜觀減壓 名額有限立即報名
遇上一般情緒困擾,有人會選擇找朋友傾訴,但在目前限聚令的影響下,想收工同朋友暢所欲言?大吐苦水?絕非易事。所以唔想谷埋谷埋,不妨考慮學習靜觀練習,透過不同的靜觀方法讓自己放鬆心情,重新認識「自己」或感覺一下周圍的事物。
美國著名新聞雜誌節目《六十分鐘時事雜誌》(60 Minutes)曾經有報道指,麻省大學精神科醫生及神經科學專家為靜觀方法進行研究,發現參加者每日修習靜觀方法之後,連接大腦記憶和情緒區域的「後扣帶皮層」細胞都可回復平靜。換言之,透過靜觀訓練或可有助我們的情緒反應,讓我們在壓力的情緒下回復平靜。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靜觀 #精神病 #醫生 #限聚令 #美國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香港著名心理學家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86. 人類知識的境況,我們能認識絕對的真理嗎?
認識世界或者處理問題的方式很多,有效的方式稱為方法論。以下是幾種常用的方法論。
1、模仿法(immitation)
模仿法是人類開始學習時,最常用來解決問題的辦法,當我們遇上一些問題,並且發現這些問題和過去的經驗相類似時,我們就會依據過去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
小孩子看見大人做甚麼,跟著就模仿,是一種模仿法。
模仿法也可以有創發性的,我們用類似的方式解決某一問題時,會作出更多的推想或者改良,比如天文學史上天文學家發覺天王星的運行軌道與理論上計算的軌道有所偏差,於是設想有另一顆未經知曉的星體產生引力的作用,才引致偏差;依據這個設想,於是發現了海王星;後來又發覺海王星的軌跡有類似的偏差現象,於是有人依樣地假設另一顆星體存在,終於發現了冥王星。
2、試誤法(trial and error)
試誤法在心理學上是個著名的方法,心理學家將一些白老鼠放進迷宮裡讓牠們找出路,就是試誤法。我們日常在學習時並非直接成功的,往往經過嘗試——失敗——再嘗試——成功,所以嘗試而遇到失敗時,我們會就著失敗的教訓再嘗試改良的方法,所謂「經一事,長一智」。
試誤法的例子很多,在發明家的故事裡尤其多見,發明家往往在試驗失敗中獲得寶貴的經驗,然後屢敗屢試,直至試驗成功,所以試誤法並不是盲目的誤打誤撞。一方面要有不斷反省的要求,又要有不斷克服困難的毅力。
3、定規法(mechanical procedure)
有一些問題可以系統地和條理地依照一定的規律程序來解決,我們稱為定規法。例如數學中的演算、幾何論證的證明,甚至利用電腦處理問題,都是可以依照定規法逐步解決問題。當我們進行定規法時,往往不依賴我們的才智或者突發性的靈感,而是依循著一定的規則按部就班地解決問題。
定規法是應用有效程序的方式(effective procedure),依照定規而解決問題,所以電腦的運作程序是標準的定規法。
我們將定規法作以下規定:
(i) 如何開始解題步驟第一步。
(ii) 每當完成第幾步時,該規則規定如何跟著進行第n+1步。
(iii) 解題步驟的總和是有限的(因而一定會終止的)。
4、運思法(articulation)
運思法不是一種特定的方法,我們找不到定規(rules)來決定它的思考程序,甚至沒有範例可資模仿,例如,飛機失事,其中一人僥倖在森林中生存,他如何繼續求生呢?這是他從來未遭遇過的情景,既無過去經驗可作模仿,也不可以隨意嘗試,更沒有定規的方式幫助創製解決問題的方案,於是他只能夠運用他的思考潛能,因時制宜地找出求生之道。他可能借用電影情節的經驗,如何發出求救訊號;也可能借用《魯賓遜飄流記》的小說情節,如何找尋食物;也可能記起課本的知識,避免吃上顏色鮮艷的果子。所以運思法象徵著人類創發性的思維,有些人只會一成不變地模仿,或者漫無目的地胡亂嘗試,往往運思能力都是很低的,而當我們時常有新的挑戰,不斷刺激我們思考,運思能力就不斷提高。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盧傑雄(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香港著名心理學家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上個世紀著名的人格心理學家Hans Eysenck曾經跟占星學家合作,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看看占星對人格的描述,是不是在人格心理的研究裡能得到印證?
兩次研究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一次完全呼應,另一次卻發現人格呈現跟占星學說的一點關係都沒有。
這是怎麼回事?
你相信占星嗎?或是你相信其他命理取向的說法?
再不然,你可能會相信自己就是別人口中描述的那種人。
真的是這樣嗎?
究竟是你真的生來如此?還是你覺自己「應該」要如此?
弄懂這件事,你將活得更自在。
收聽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koobforbooks
==========================
【熱門講座】衝突對話,你準備好了嗎?
06/16(五) 或 06/24(六)19:30
報名連結: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08.14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19期)
僅剩三個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goo.gl/wgL3Xw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