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情報站】🇲🇾 馬來西亞篇
✅馬來西亞(以下簡稱馬國)擁有3257萬人口,目前進軍馬國市場的臺灣電商業者,多以華人為主要銷售對象,乃是由於馬國華人對臺灣品牌好感度高;然而馬來西亞種族多元,華人僅占馬來西亞總人口數約23%,臺灣電商業者若想要壯大客群,如何找出適合其他種族的銷售模式,是未來值得深耕的領域。
✅從臺灣與馬國共同舉辦的2019 & 2020兩屆「臺馬聯合網購節」銷售數據分析得知,「美妝保養」和「服飾配件」為臺灣電商業者在馬國銷售最好的產品品項,而「生活用品」和「母嬰產品」在銷售比例上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提供給想要進軍馬國的電商業者作為選品上的參考。
#跨境電商 #馬來西亞 #市場情資 #電子商務 #網路購物
馬來西亞華人比例2020 在 李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陣子我以系列英文投書,投稿外媒 #9DASHLINE (九段線),這是一個討論亞洲時事與外交事務的網站。
最新刊出的一篇文章,詳細討論馬祖獨特的文化和地區認同,以及如何以「群島家園」概念,將台澎金馬視為多元文化的共同體,挑戰傳統的單一族群國族主義觀念。
【連假期間來翻譯半學術性質長文囉......文長慎入】
🌊🌊🌊
🔺《馬祖列島:挑戰「單一族群國族主義」》2021.3.25
Challenging Ethno-nationalism from the Matsu Islands
https://tinyurl.com/zfcf9va4
🖊️中譯全文如下
馬祖地理位置橫跨台灣和中國之間的政治斷層,長期以來,發展出獨特的在地認同,挑戰傳統的(單一)族群國族主義觀念。
【註:ethno-nationalism 指傳統的國族主義觀念,主張基於共同的血統與文化,由單一族群建立統一國家。】
儘管馬祖由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管轄,作為一個離島縣,其「前線」位置距離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到20公里。這也代表,馬祖與福建擁有長期的歷史與文化連結。
距離戰地政務解除將近29年,今天馬祖的發展案例讓人更了解,台灣和離島之間所共享的民主制度,如何跨越歷史文化差異。
同時,馬祖愈加成熟的民主與選舉政治,也形同對「中華」文化內涵提出了不同的詮釋,有別於北京當局所採取的觀點。
然而,馬祖並不是唯一的案例。因為中華民國/台灣本身就存在多元的族群與區域認同。台灣本島與離島澎湖、金門及馬祖之間的歷史軌跡,也大不相同。台灣南部及東部外海的離島,也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甚至是語言。
就如同世界各地許多國家邊境地區,馬祖列島的案例提醒我們,在複雜的現實世界中,文化與政治邊界往往無法完全吻合。
這同時也促使台灣持續提出對於國家認同內涵的新觀念:把區域多元性視為優勢,而非劣勢。
【強烈的中華民國認同】
馬祖和台灣本島最大的差異,首先在於歷史發展。台灣從1895到1945年是日本殖民地,至於離島金門馬祖則是從中華民國於1911年以來就是其領土。由於日本殖民歷史經驗,往往被視為傳統「台灣認同」重要的元素,而金門、馬祖則是傾向強調「中華民國認同」,以及中華民國所引含的中華文化認同。
認同議題,其實也反映在過去的政治傾向。民主化以來,馬祖展現對國民黨的高度支持。過去幾次總統大選,馬祖是全國支持國民黨比例最高的選區。馬祖「深藍」的傾向,只有同是離島的金門縣可以媲美。
另一方面,國民黨主要的政治對手民進黨,持續在金馬地區緩慢但穩定成長。民進黨從1996年以來已有顯著進步,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彭明敏,在金門馬祖分別獲得1.66%及1.33%選票。相較之下,蔡英文總統在2020大選中,在金門獲得21.77%、馬祖獲得19.81%。
在台灣全國政治的層次,過去以「中華認同」或「台灣認同」的國家認同議題,作為傳統的政黨政治分歧。許多人認為,這是離島政治立場傾向泛藍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前線」的島嶼因為害怕戰爭排斥台灣獨立;甚或有些人,抱持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台灣獨立支持者對於未來國家領土的想像,不包括金馬。
以馬祖來說,獨特的區域文化認同也跟語言有關,因為馬祖列島講福州話(在馬祖又稱馬祖話)。這表示馬祖當地語言,與台灣多數族群所講的母語無法相通。台灣話相近於閩南語言,而福州話則屬於閩東語。這讓馬祖在全國具有獨特性,因為台灣閩南語是台灣本島最大族群福佬人的母語(佔人口約70%),其他兩個離島縣澎湖和金門也講閩南語––儘管彼此間也有區域差異。
馬祖在語言上的獨特性,也有獲得對岸民眾的關注。網路上,縣議會用福州話進行辯論答詢的影片下方,即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友大量留言。
有一個極具代表性的留言寫道:「我是福建人,第一次觉得民主离我好近」。
【民主價值與民進黨在馬祖的成長】
蔡英文總統和民進黨在馬祖的選票成長,具有重大的象徵意涵,代表民進黨在傳統支持者之外,獲得成長。以我個人而言,決定在2020年參選馬祖立委,即是深信必須跨越歷史藩籬,不分族群地域,讓更多人支持守護主權及民主價值的理念。
雖然我們在這場被稱為「不可能的選戰」中,未能取得勝利,但是民進黨達成顯著的成長。距離上次提名立委候選人,已經超過十年前。這鼓勵我們的團隊,在2020年七月設立馬祖黨部,讓馬祖成為民進黨最後一個設立地方黨部的縣市,也成為民進黨全國觸及率的「最後一塊拼圖」。
以前,捍衛台灣主權的傳統論點,往往強調台灣與中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但是在馬祖,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論述,捍衛主權並非因為台澎金馬擁有共同的文化,而是因為台灣與離島享有共同價值理念,包括共同支持民主、反對威權。
如此,便能建立一個寬廣的聯合陣線,結合了傳統的台灣獨立支持者,並團結聯合泛華人世界中,因民主理念反對中共併吞的民眾(反共的中華文化認同者)。
除了在馬祖,後者包括許多台灣本島及其他離島的民眾,這些民眾或許喜愛「中華」文化或文明,但又同時堅定反對共產主義。從這種「挺民主」的立場出發,也能夠與更多海外使用中文的族群進行對話。
或許,有些人先入為主認為,由於離島在文化與歷史上與福建相近,代表當地民眾就一定不會批判中國共產黨,因為共產黨現在號稱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事實上,這種觀點過於簡化,混淆了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中國共產黨想要告訴全世界,如果一個人認同中華文化,就必須支持中共,把兩者綁在一起。然而我們現在在馬祖看到的,特別是在年輕世代,一個人可以同時對中華文化(或閩東文化)感到自豪,同時也反對威權專制。
「中華民國認同」隨著時間演進,一方面對傳統中華文化保有好感,卻又在台澎金馬持續在地化。於是,「中華民國認同」成為台灣國家認同的其中一種版本,這種觀點與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同」不同,卻並不排斥傳統中華文化或歷史傳承等遺產,包括不排斥既有的國旗、國歌等其他符號。
【尊重區域認同:群島家園】
對台灣來說,尊重文化與區域多元性至關重要,特別是當台灣希望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治理模式上,有所區別。相較於中共威權主義企圖打造同質性的國家認同,台灣可以擁抱更具細緻的國家團結觀念,避免忽視國內少數族群的文化。
當台灣逐漸凝聚自身獨特的國家認同,我們所提出的國族論述,是否能避免抹滅離島獨特的認同?目前,中共試圖在國家邊疆,大動作剷除區域文化認同,包括香港、西藏、東突(新疆)等地。
相較之下,台灣對於少數族群或具有歷史特殊性的地區提出政策時,必須採取不同的治理模式。畢竟,如果台灣無法正視自己國內的文化與區域多元性,我們便犯了跟中共一樣的錯誤。
從金門與馬祖獨特的案例來看,如果以文化同質性高的傳統「族群國族主義」觀念,將無法建立完整的共同體論述。歸根究柢,關鍵取決於台灣是否能提出較接近「公民國族主義」的願景,讓國家的想像,涵蓋各種擁有不同文化與區域認同的群體。
一般來說,東亞國家諸如中國、日本與南韓,並不見長於營造多元族群的環境。但是台灣可以參考歐洲或東南亞的案例,思考鼓勵多元區域認同的可行路徑。
儘管很難有完美的案例,其他國家的做法或許值得讓台灣借鏡,讓台灣更能夠擁抱自身的文化與區域多元性。舉例來說,強烈的巴伐利亞區域認同,不必然與德國國家認同衝突。而馬來西亞的多重族群社會,也在馬來西亞的國族敘事中,也有一定的空間讓馬來人、華人與印度人發展各自的文化主體性。
去年,民進黨新成立的馬祖黨部推出一張地圖,圖中除了台灣本島,也把離島放大,包括澎金馬三離島縣,以及三離島鄉:蘭嶼、綠島、小琉球。
這張地圖稱為「群島家園」,從海洋觀點出發,並將台灣視為西太平洋上多重島嶼組成的國家:文化多元歧異,卻因民主價值團結在一起。
🔺【延伸閱讀】
另一篇英文投書討論金馬所面臨的「非軍事」威脅,包括海洋環境等:
《民主的邊緣:中國對台灣「前線」島嶼的影響措施》2021.1.25
Edge of Democracy: China’s Influence on Taiwan’s ‘Frontline’ Islands
https://tinyurl.com/26uw8dfu
馬來西亞華人比例2020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週刊 看國際 Pandemic Weekly Taiwan | https://reurl.cc/nn4Em6
最近全球疫情在周末愚人節、華人清明節、復活節前夕,又再度推向高峰。
而全球疫苗發展至今,我們在上周看過全球合作,把產能推至極致,但是也有出口 #互相爭奪 的荒謬狀況
--
1. 瀰漫於大西洋,出口拉鋸戰衍生的 #疫苗民族主義 (vaccine nationalism)
來自校園開放、育兒需求、和企業的壓力,使每個歐盟政治決策者們更難做出專家認為對的事情:加強限製而不是放鬆。
更糟糕的是,整個歐盟範圍內的疫苗推廣工作比許多人所希望的要慢得多。
3月21日,歐盟27個成員國已每100人施用13劑,而美國則為每100居民37劑。因此,儘管美國人有理由相信,最壞的情況將在今年夏天結束,但隨著第三波感染以及疫苗接種進展緩慢,整個大西洋的氣氛變得更加黯淡。
英國早於3月14日,根據從成年人中隨機抽取血液測試結果得出的估算結果,英格蘭擁有相關抗體的人群所佔比例最大,為54.7%。
在英國享受高施打率的同時,儘管布魯塞爾沒有採取出口禁令,但歐盟確實加強出口管制,這意味著阿斯利康疫苗普及供應的拉鋸戰可能會繼續。由於與年輕人中罕見的凝血障礙有關,德國和加拿大都對該疫苗本身進行了越來越嚴格的審查。
有人擔心,歐盟實行疫苗禁令可能會朝著“疫苗民族主義”的方向邁出危險的一步。
至於已經實行疫苗民族主義的地方,美國可能就是這樣的例子,其疫苗政策似乎就是“美國優先”。Airfinity彙編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美國生產的1.64億份Covid-19疫苗中,沒有出口。英國的情況與此類似,生產了1600萬劑,出口量為零。
相比之下,歐盟已出口了迄今已生產的1.1億劑中的42%,而中國也已將其2.29億劑中的一半以上出口到海外。目前為止,歐盟將繼續成為迄今為止最慷慨的疫苗生產國之一,其新的出口政策旨在實現比例和互惠。但是要小心的是這也是很多國際藥廠核心在歐洲,依但各種因素出口限制,會是全球危機。
--
2. #美國倡議公平接種
在國內大規模接種的部分,美國CDC已發布旅遊指引,疫苗施打成為重要依據,但是遏制病毒傳播的措施,與變異病毒一再出現與傳播,顯然成為一場拉鋸戰
JAMA已經有作者威廉·帕克(William F.Parker)投書 "Fair Allocation at Covid19 Mass Vaccination Sites" (大規模疫苗接種需公平分配)
https://reurl.cc/mq4GM1
提到"先打先贏",未必是最佳策略,要更能主動觸及那些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前去施打的弱勢族群,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群體免疫。
--
3/ #亞洲疫情新潮 與 COVAX危機
病毒變異再次流行,但是對亞洲疫情的影響尚不清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指出這波新潮已經席捲亞洲多個國家,並有可能比以前的爆發更加兇猛。
這些又急遽升起的國家包含,前三名為菲律賓、印度、孟加拉。
從3月19日開始,#菲律賓 在一天之內新病例數已連續五次打破記錄,到週五為止記錄了近10,000起新病例。從與人口有關的新病例來看,該國也是亞洲受影響最大的國家。連續7天的新病例滾動平均值約為每百萬人有76例。
在其後,#印度 每百萬人口中有近42個新病例。印度上週有68,000例新病例,仍低於9月份近98,000例的高峰,但迅速上升。
#孟加拉 的病例數以與鄰國相似的速度增長,近期平均新發生率每百萬人口39例,僅次於該國第一波高峰期2020年7月每百萬人口40例。
繼上週印度特有的雙重突變體外,菲律賓於3月13日報告了第三代變種,該變種被懷疑是危險的巴西突變體P.1的後代。在該國也發現了英國和南非的變種。
其餘為巴基斯坦和日本,開始發現疫情增長,構成第四波。東南亞國家(越南,柬埔寨和泰國)也收到了比平常更多的新病例。
放緩的國家,包含馬來西亞和印尼
人口眾多且受第三大影響的馬來西亞,新發生率在下降。之前受災最嚴重的印尼也是緩和的局勢。這是根據牛津大學Our World in Dara收集的數據得出的。
在目前已經不太受影響的地區,韓國,新加坡和尼泊爾,仍保持穩定水平。
—
在印度冠狀病毒感染迅速增加之後,該國的疫苗出口速度已放緩。該國還根據COVAX計劃提供了國產阿斯利康疫苗,但由於第二波國內需求激增,該國已暫時停止了出口。
結果,當然是印度的疫苗接種速度迅速提高囉。
【🦠疫週刊|看國際】每周日台灣時間早上 9:30AM 歡迎持續支持我們!
馬來西亞華人比例2020 在 马来西亚华人人口比例逐年减少的原因是?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马来西亚华人 人口 比例 逐年减少的原因是? 1,629 views1.6K views. Apr 20, 2020. 31. Dislike. Share. Save. 阿樹kid tree的生活vlog. ... <看更多>
馬來西亞華人比例2020 在 Re: [資訊] 馬來西亞華人為何減少- 看板Malaysi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ahtan (風)》之銘言:
馬來西亞的不公平政策及許許多多的弊端,才是人才移民的主要原因。
之前有版友發表移民就是不愛國的言論,這新聞可作解答了。
也因此我不覺得想移民是不對的,選擇更好環境是應該的。
許多人留在馬來西亞,不一定是愛國,更多是沒有能力移民。
平平是華人,為何台灣留學移民的少,澳洲移民的多那麼多?
門檻問題嘛,若台灣的門檻與澳洲一樣低,開放移民的話,
我想,留在台灣的人,會增加許多倍...絕計不下於澳洲...
也許你是想回國的,不過我們講比例.....
移民有其金錢代價,沒有一點經濟是不好辦的。
沒有出國留學的人,基本上他們根本就很難適應國外,有錢的例外。
所以會想移民的,大多是有錢人與留學生。
再來,留學生有些回國,是因為沒有能力移民,或是在當地打不入兢爭。
像台灣的移民門檻,簡直是難上難,不過我朋友用了偏門手法也移民了 (攤手)
工作證 47xxx的高薪門檻,對一名大學畢業生幾乎是極其稀有,
留下的多數是醫生、牙醫等....
至於有能力移民的留學生,卻又回國,有些是因為家庭包袱的關係,
你會發現他們都回他們的老家,而不是國內大城市。
而那些在國外留學,在那裡又有工作,有移民資格,
同時又沒有家庭包袱的話(比如說你是獨生子,或需要陪在父母身邊)
卻肯回來為本國服務貢獻,這才算是愛國.....
在台灣念了醫學系,當醫生的,卻肯回馬來西亞當醫生,那就真是愛國情操了.
那些自己無法移民,卻回來怪移民的人不愛國,那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像文中的陳毅先生,在美國費城大學是名高薪的研究員,
但卻想回國內的學院當一名講師,薪水絕不會超過5000。
如陳毅生先生般的,我才認為附合愛國標準,也是我所欽佩,
但我也為馬來西亞拒絕他感到悲哀。
也正如馬來西亞教育部高喊華小師資不足,但卻不承認中國、台灣、香港大學的中文系
而只承認大陸的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的中文系,
但能進這兩間大學的人才又是金字塔上的幾人?
馬來西亞之前有個狀元,考不上馬大,於是申請中國的清華大學獲得錄取,
於是上報時,他說,馬來西亞大學拒絕了他,但國外知名大學卻接受了他,多諷剌...
我有位學姐,在台灣念了學士,在馬大念了碩士,在新加坡大學念了博士。
結果他申請教書時,政府拒絕了他。
教育部說,他馬大的碩士、新大的博士是我國承認的,但他台灣的學士本國不承認。
因此不管你的碩士博士是在馬大念,在規定上我學姐的資歷是不被接受的。
而新聞中的馬來人也移民,是否發現到也幾乎是留學生。
走出去了,開了眼,不再是井底之蛙了,加上具有移民資格,因此自然就移民了。
政策的不公,其實不只對華人,華人只是比較明顯的一群。
其實最慘的是印度人,華人無法在政治上發揮,至少能在財商界縱橫,
但印度人做生意又比不上華人,政治上又被馬來人壟斷,他們就真的只能埋頭硬拼了。
所以印度人拼出來能當律師與醫生的,幾乎是一流中的一流。
至於其他土著,其實雖有土著保護法,但受益的人往往不是他們。
馬來平民呢?雖有受益,但幾乎是被上面官員吃光了,
以比例來說,應有一半得不到好處。
聰明的馬來人都知道,有些政策只是肥了部長們自己。
馬來西亞政府歡迎印尼人移民,但前任公民回來重新申請公民身份卻不容易
曾有一個案例,馬來西亞華人移藉國外,放棄大馬公民權時,
他要申請回來當公民時,就被移民局拒絕了。
我聽這親戚轉述,移民局怪他當初放棄馬來西亞公民身份。
好,也許這是個案,但也是已發生的事實,所以勿戰這個。
之前認識一些娶中國新娘的朋友,
他們的描述是 很多方面要看移民局的喜好而決定。
只是提醒你們,若要移民先考慮這點,也許沒有回頭路。(永久居留證無這問題)
我覺得人口很重要,華人至今還在馬來西亞舞台上較大影響,
皆因馬來西亞華人人口比例(比例,不是人數),是除了新加坡之外,世界各國之最。
否則像印尼華人人口比我們還多出100多萬,但比例只有3.1%..所以那裡的華人待遇挺慘
而泰國華人人口比我們多200萬,14%比例,比印尼好,但又沒大馬華人那麼具影響力
加拿大藉華人雖只有3%多,美國只有1%,
但影響不大,因為所有人公民權利相同,沒有這麼誇張的不公平政策。
雖美國白人也有歧視黑人等事件,但在法律上對黑人卻沒有不公政策。
種族問題是各國都有,但在先進國比較輕微,在落後國尤為嚴重,
大馬是發展中國家,排在中間,雖然不公平待遇存在,但比下(印尼緬甸等)有餘了。
錢,絕對不是移民的主要因素,環境才是最主要因素。
馬來西亞華人,已從3x% 跌至現在的2x%,至2006年為止 625萬華人人口...持續下降中
另外馬來政權多年來基於選舉考量......
給予一百多萬印尼移民土著身份和公民權也是華人比例下降的原因,
這些都是馬來當局密而不宣的事實。
根據馬來西亞政府的資料顯示,
在1957年,華人人口比例約為全國總人口的40%,
而到了2010年已下降至22.5%,預測到2020年將降至20.7%。
(第二份資料(略不同):根據馬來西亞人口專家所提供的資料顯示,
在1957年,華人人口比例約為全國總人口的40%,
而到了2001年已下降至25.7%,預測到2021 年將降至21.3%。)
未免又有人說唬爛,提出第三版本資料:
馬來西亞華人從當初的35% 跌到現在的25% (與上所說40%略有不同)
馬來人繼續狂生,華人繼續為孩子教育著想少生。
那新經濟政策就永不會停止,因為依平均來算,越多人財富的平均來算也越少。
未來華人若降到20.7%,那麼若我有孩子,等他長大後....
華人幾乎要降到15%上下了.....成了國內少數民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82.95.8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