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菊阿嬤真是太感人了~~~
真是大愛的天使性格。
*******
台東縣政府社會處處長陳淑蘭說,陳樹菊阿嬤會捐贈儲蓄險保單,樹菊阿嬤說她小學6年級因為母親在產下妹妹後不幸過世,所以她為了紀念母親,才會想幫助需要的人,並已經和社會處討論相關使用細節;社會處將成立專戶,主要給弱勢產婦醫療及不幸難產過世產婦的孩子,做為助學金和慰問金,一直到孩子滿12歲止。
陳淑蘭說,樹菊阿嬤投保的儲蓄險保單金額為1500萬元,不過,這筆儲蓄險保單為身故保單,所以樹菊阿嬤授權給縣府運用,未來,只要錢進來,專戶就會啟動執行。
今年71歲的陳樹菊阿嬤,13歲放棄升學就在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養家,還將辛苦賣菜所得,捐出逾千萬元行善助學,2010年獲富比士雜誌將她選入其亞洲慈善英雄人物榜;同年時代雜誌將她選為年度最具影響力時代百大人物之「英雄」;同時讀者文摘將第4屆年度亞洲英雄獎頒發給她。
2012年「麥格塞塞獎基金會」宣布她因長年行善展現「利他主義」榮獲麥格塞塞獎。不過,陳樹菊阿嬤於2018年6月間病倒在菜攤上,經開刀治療出院後,因為健康亮紅燈,決定退休並將她獨守50餘年的菜攤收掉,並於同年3月底到高雄市阿蓮的宮廟休養,近2年則往常返高雄、台東兩地。
據了解,陳樹菊阿嬤退休前已經捐出超過千萬元幫助貧困民眾及學校,2018年10月不再賣菜退休後,她再捐出兩張保單,身故理賠款1600萬元將給予台東馬偕和台東基督教醫院,作為貧困病人的醫療補助慈善基金。今天再將捐出儲蓄險保單1500萬元給縣府,持續為台東行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4的網紅義起幸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北市五股區一名阿嬤丈夫過世19年,兒子被收容安置,1女兒植物人長期臥病,另2女兒失聯,僅剩孫子協助照顧她生活起居,但阿嬤長期臥躺長褥瘡,短短半年腎衰竭進出醫院4次,經由陳明義議員協助下,取得社會局補助,讓她得以住院治療,日後將再幫忙入住安養機構,讓她獲得妥善照顧。 據了解,住在新北市五股區的85...
馬偕 過世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樹菊阿嬤足甘心❣️】
今天(28日)是台東愛心阿嬤 #陳樹菊 母親難產過世59年忌日,陳樹菊捐出台幣1500萬元感念母親💗💗💗阿嬤說「肚子能吃飽就好」,這些賣菜所得的錢本來就是台東人的錢🥰🥰🥰
陳樹菊阿嬤2018年退休後捐出2張約1600萬元保單給 #台東馬偕醫院 和 #基督教醫院,幫助提升台東醫療,今天再度捐出1500萬元保單給 #台東縣政府 成立「生產暨急難救助金」‼
📌加入Juiker,即時掌握央廣新聞📌
https://jkgo.in/gt/j/bGiJAm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
馬偕 過世 在 饒慶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樹菊阿嬤捐1500萬保單 助台東縣府設生產暨急難慰助基金】
#愛心菜販陳樹菊 女士退而不休,持續關心著台東,慶鈴今天代表台東縣政府,接受樹菊阿嬤捐贈價值1500萬元保單,將推動成立 #陳籃阿笋生產暨急難慰助基金,縣府一定會謹慎用心,把每一分經費都用在最需要的民眾身上。
今天是很特別的日子,是樹菊阿嬤的媽媽陳籃阿笋往生59年的忌日,當年家境不好、陳媽媽在她小學六年級時因難產過世,堅強的樹菊阿嬤因為還有弟弟妹妹要照顧,堅持撐下來,也憑著這股不認輸的信念、一點一滴的存下賣菜錢,終於完成從小的心願-#為紀念媽媽做公益、幫助弱勢家庭的孩子平安長大。
「感謝台東所有的人對我這麼好,多年來30、50元的買菜照顧我,#這些錢是幫台東人累積起來的…」這段話真的讓慶鈴好感動,樹菊阿嬤生活樸實、慈悲感恩,從民國86年捐100萬元給仁愛國小設立急難救助獎學金、再捐450萬元設立圖書館,3年前也捐出1600萬元保單給東基、馬偕成立醫療慈善基金,即使現在退休了,仍持續掛心弱勢及需要救助的人們。
慶鈴知道,樹菊阿嬤很感謝 #李安 導演 當年協助她 #獲選為美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因此特別牽線錄製李安導演的祝福,兩人雖然從未見面,但都充滿了滿滿正能量,都是慶鈴人生的導師。
樹菊阿嬤捐出4件百大影響人物圍裙、附贈親筆簽名《不平凡的慷慨》,縣府將義賣後併入 #陳籃阿笋生產暨急難慰助基金,感謝 台東天后宮林有德董事長率先捐出5萬元,慶鈴歡迎各界響應,義賣聯絡方式:台東縣政府社會處社會救助科089-350731轉211楊科長。
#不平凡的慷慨
#善的循環
馬偕 過世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北市五股區一名阿嬤丈夫過世19年,兒子被收容安置,1女兒植物人長期臥病,另2女兒失聯,僅剩孫子協助照顧她生活起居,但阿嬤長期臥躺長褥瘡,短短半年腎衰竭進出醫院4次,經由陳明義議員協助下,取得社會局補助,讓她得以住院治療,日後將再幫忙入住安養機構,讓她獲得妥善照顧。
據了解,住在新北市五股區的85歲呂姓阿嬤身世坎坷,原本與丈夫育有1子3女,但19年前丈夫過世,接著兒子被收容安置,其中一名女兒又車禍成為植物人,剩下2位女兒卻離家失聯多年,僅剩34歲的孫子獨自照顧她的生活起居。
但好景不長,阿嬤因長期臥床,屁股尾錐處長了褥瘡,深可見骨,孫子不得已辭掉工作,在家專心照顧阿嬤;10月間,陳明義議員服務處與成洲里陳林益里長得知消息,立刻請社會局介入關心,協助孫子請領相關社福補助,並將她送到淡水馬偕醫院接受治療,出院後也會幫忙入住安養機構持續照護。
陳議員與林口區湖南里里民共同發起捐贈物資,更邀請鄰里志工到阿嬤家中協助整理清掃,希望阿嬤在醫院獲得治療後,返家能有乾淨舒適環境。
原文網址: 身世超坎坷...85歲阿嬤褥瘡糜爛見骨 4度急性腎衰竭險死 | ETtoday社會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109/1850496.htm#ixzz6dM2tRSK6
馬偕 過世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從癌症醫師到癌症病人,
他早已做好準備:
在來得及之前,先說再見。
死亡,不只是癌症醫師,更是做為一個人最艱難的考驗。
楊育正,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他是產科名醫、婦癌治療權威,也是曾二度掙扎於死亡邊緣的淋巴癌患者。
行醫近40年,他始終懷抱極大的熱情與深切自省。曾有「接生大王」之稱的他,在轉而踏入婦癌領域後,開始更深刻地思索「生命」的本質。他認為:「唯有充分溝通『死』,才是尊重『生』。」
67歲因癌過世的父親──前台北市長楊金欉先生,生前曾悵然地說:「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啊……」這句話影響他至深。當他得知自己也罹患癌症時,從驚嚇、否認、沮喪,到最終接受事實,他選擇更積極地善用生命,並推動安寧療護,為了在離去時,不留遺憾。
他40歲便已寫下遺書,為從容面對「那一刻」做好準備。罹癌後,他更寫出了真情流露的〈楊育正說再見:罹癌更激發我的熱情,將人生往‧前‧移〉,文中對於生命的理解和豁達令網友們大受感動,紛紛熱烈轉貼。
如今,他不但為了生命而努力,也為了生命離去時的尊嚴,繼續投注無比的熱情。
馬偕 過世 在 1872年3月9日和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李庥牧師、德馬 ... 的推薦與評價
1901年的今天,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1901年6月2日)過世於臺北縣芝蘭三堡,享年57歲。 加拿大長老會於1871年派遣馬偕,至東方傳教,馬偕先到 ... ... <看更多>
馬偕 過世 在 [分享] 馬偕≠醫院為台灣人拔了2萬顆牙的傳教士- 看板Christianity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nownews.com/2011/07/08/545-2726149.htm
馬偕≠醫院 為台灣人拔了2萬顆牙的傳教士
2011年7月8日 09:41
記者王以瑾/台北報導.攝影
馬偕≠醫院!馬偕 (Dr. George Leslie Mackay)逝世110年,這位
在北台灣淡水貢獻近30年的傳教士,事蹟已逐漸被後人淡忘,他的名字
則因為醫院而廣為人知。馬偕1872年由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指派到台灣
傳教,1880年在淡水創建台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院 ── 偕醫館,據說他
為台灣人拔了 2萬多顆牙,當然他也醫治瘧疾等重症及協助戒除鴉片煙
癮。
現在的馬偕紀念醫院,是屬於台灣長老教會的資產。馬偕醫院是從
淡水的「偕醫館」開始發展,並於1911年由淡水遷往台北,此時馬偕博
士已經辭世10年,醫院及傳教事務都由同樣從加拿大母會指派過來的宋
雅各牧師負責;名為馬偕醫院,自然是為了紀念馬偕博士,不過,馬偕
醫院起點的「偕醫館」,一樣有個「偕」字,卻不是紀念馬偕博士,而
是紀念馬偕船長。
馬偕之路旅遊地圖
得知馬偕博士在台灣宣傳的困難,馬偕船長夫人捐了 3千美金給馬
偕博士,紀念剛過世的丈夫,馬偕博士就利用這筆錢蓋了「偕醫館」,
恰巧兩人同姓,後人才會產生「偕醫館」就是馬偕以自己的姓命名的誤
會。
偕醫館1880年開業,經歷中法戰爭,肩負起紅十字會救援工作,當
時傷患多到要把門板拆下來當擔架使用。因為發現全球第一宗肺蛭蟲病
例,偕醫館曾經是醫學界的焦點。1901年馬偕博士病逝,偕醫館被迫關
閉,直到1905年宋雅各牧師接手所有業務才重新開業。
淡水現在還留存著多棟和馬偕博士有關的歷史建築;從馬偕上岸處
開始,接到馬偕街,走往淡江中學、真理大學,遊客可以沿著這條「馬
偕之路」,遙想百年前熱愛這塊土地的馬偕博士,點點滴滴的付出。
馬偕上岸處藝術雕像在淡水渡船頭附近,由此為起點,穿越擁擠的
中正路,直行就會看到門口有棵百年雞蛋花的禮拜堂,這是馬偕博士傳
教之地,但現在看到的仿哥德式建築為1932年重建,由馬偕博士兒子偕
叡廉長老設計。偕醫館就在禮拜堂旁,而馬偕博士設立的牛津學堂,在
真理大學校園內,分別供未婚及已婚女子就讀的女學校、婦學堂,則在
淡江中學校園裡,馬偕的墓,也在淡江中學校園裡。
馬偕剛來台灣時,租的是清代名將孫開華提督的馬廄。馬偕居住的
破敗舊屋早已拆除,但保留下那塊傾斜而狹小的空地,那時馬偕的家當
就只有兩只木箱,沒有床也沒有桌椅,因為地形的關係,每次下大雨雨
水都會像河流一樣流過他家,但由他的日記可以看到,他對於這樣的窘
境相當怡然自得。
馬偕租屋處那條街,後來已改名為馬偕街,馬偕租屋處旁由淡水當
地學生的畫作組成藝術走廊,其中有一張畫的是馬偕拔牙。據說馬偕為
台灣人拔了 2萬多顆牙,連帶助手,2、3個人不到 1小時可以拔掉百顆
牙,從老照片可以看到,馬偕都是在戶外為病人拔牙,而且一次好多人
排隊等著,馬偕曾說,「中國人神經很粗,對於拔牙手術的疼痛忍受力
出奇的好」,但事實可能是,因為一起等候著的都是認識的鄰居朋友,
再痛也不敢喊,大家都裝得很勇敢,此外,馬偕拔牙都是以傳教為目的
,在宗教的儀式下,也有較不疼痛的催眠效果。
現在還留有一棟馬偕博士的故居,白牆的殖民地建築,和兩棟紅磚
傳教士宿舍並排而立,都在真理大學校園內,但都不開放參觀,其中馬
偕博士故居為真理大學會計室,校園內可見這個指標,但通往這棟樓另
有一個小門隔絕閒雜人等。
馬偕博士初來台時曾說,有 3件事他不做,即結婚、坐轎子、回國
,但後來他都做了。馬偕娶了台灣女子張聰明,張聰明原本名張蔥,馬
偕博士覺得這名字取得太草率,為她改名。
夫人張聰明幼時坎坷,原為童養媳,但12歲時婚配對象過世,她後
來在教會學會讀寫羅馬字,並學習讀聖經,後來成為馬偕博士宣傳的得
力助手,牛津學堂成立時,她是 6位教師中唯一的女性;她於1925年辭
世。
https://www.nownews.com/newspic/1730/i1730420.jpg
滬尾偕醫館,滬尾,是淡水舊名。偕醫館是馬偕醫院的發展起點,
但偕醫館紀念的是馬偕船長而不是馬偕博士。(記者王以瑾/攝影)
https://www.nownews.com/newspic/1730/i1730419.jpg
馬偕墓園位於淡江中學校園裡。(記者王以瑾/攝影)
https://www.nownews.com/newspic/1730/i1730418.jpg
馬偕租屋處,是馬偕來台第一個落腳處,位於馬偕街。 (記者王以
瑾/攝影)
https://www.nownews.com/newspic/1730/i1730417.jpg
馬偕租屋處旁,畫有淡水自然人文風光的藝術走廊,照片中第一張
圖畫的就是馬偕拔牙的情況,戴高帽子、有落腮鬍的就是馬偕博士。
(記者王以瑾/攝影)
https://www.nownews.com/newspic/1730/i1730416.jpg
馬偕故居在真理大學校園裡,為行政部門,不開放參觀。 (記者王
以瑾/攝影)
--
┌─┬─╰┬─╮ 願˙謝鴻文 by mikehsyu
│┌┴┐╭┴─╮
│├─┤├──┤ >為這塊土地 我誠心祈禱 願主的真理若光全地遍照
│╰┬╯├──┤ >為這個城市 我謙卑尋找 願主的活命臨到這的百姓 ┼
││││╰┬┬╯ >阮全能阿爸天父 願你國降臨 願貧窮與悲傷 離開咱的心中 │
│╯││╭╯│ >阮全能阿爸天父 願你國降臨 願盼望與喜樂 永遠惦咱心中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10.16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