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Ⅰ:「輕鬆」訓練非常「不輕鬆」】
2019年11月曾在 Leader經理人 分享KFCS 教練培訓課程的初衷與想法,當時是從《ENDURE(耐力)》這本書開始帶大家思考「耐力」是什麼?我曾問過身旁的人,一想到「耐力」或「耐力運動」、「馬拉松」、「鐵人三項」,你立即會聯想到什麼?很多人會想到的是辛苦、忍耐、意志力、流很多汗、抽筋、鐵腿、撞牆、硬撐……等字眼。只有少數人會提到喜歡、愉快、樂愛、享受、幸福、美妙、好玩。為什麼?
我個人認為不只跟東西方文化差異有關,也跟訓練理論與方式有關。當我們太過強調最大攝氧量、耐乳酸、意志力、吃苦是通往金牌唯一的道路,讓這些念頭跟耐力訓練強力綁定在一起,久而久之,「耐力運動」就變成「忍耐痛苦的運動」。當我們談享受訓練時,很多時候變成口頭說說而已,每次訓練還是大都在痛苦中度過,或以痛苦作結。
並不是說最大攝氧量、耐乳酸、意志力、忍耐和吃苦不重要,我認為需要的是「平衡」,不能「只有」痛苦、「只有」體能,訓練也要有輕鬆的元素,要有力量和技巧。我們必須更全面地看待耐力運動,更深刻地認識它,才會更喜歡它,在那次五十多分鐘的分享中是我想讓投身耐力運動圈的人能對「耐力運動」與「耐力訓練」有另一層看見的嘗試。
當時分享的感覺很好,但不久就忘了。剛好光佑這次花了六七個小時的時間幫我上字幕與重新剪輯這個影片,讓我有機會再溫故與知新,從中我也為自己上了一課,也把這些影片分享出來(總共會剪成4部),這是第1部分,討談論的主題如下:
● 何謂盡力?為什麼頂尖選手在進終點時看起來不會喘、還能舉手微笑致意?他/她們到底有沒有盡力?
過去我所以為的「盡力」是跑到表情猙獰、齜牙裂嘴,盡終點前要剛好用盡全身的力氣才對得起自己和比賽。但每當我看到亞奧運的跑者進終點時還能舉手致意、並沒有非常喘,而且還笑得出來,我就很想知道他/她們到底有沒有盡力。經過這幾年的研究,我得出的結論是:他/她們盡力了,只是那種盡力不只是把體能催到底,而是「心→體能→力量→技術」之間能量通暢無阻地流動的一種狀態,只要其中一環(一個箭頭)卡住了,肌肉和動作就會開始掙扎,痛苦會浮現,表現也會開始下降。所以痛苦與掙扎並非「盡力」的必要元素,反而是阻擋全力發揮的障礙。當然,速度愈慢愈容易順暢流動,速度愈快愈容易會卡住,而頂尖選手就是可以在高速下用這種方式盡力。
● 耐力 vs 持續力:最頂尖的選手是最懂得「放鬆」的選手。
我們常會把「耐力」當作「忍耐力」,也就是比誰最能忍受痛苦、看誰忍比較久。但若調整一下視角,把「耐力」解釋成「持續力」,比得時誰能在同樣的速度下持續更久時,路徑就打開了,不只有忍耐痛苦一條路,還有一條路是比誰最能在該速度下「放鬆」。例如三分速,菁英選手可以在騰空時放鬆,但沒有髖關節活動度腳掌拉不起來的人,一跑這麼快,腿一騰空就會很緊繃,根本放鬆不了,也來不及回來,所以會跑到很掙扎,自然無法用三分速跑太久。也就是說菁英選手可以在高速下,該用力時用力,該放鬆時放鬆,所以才能有持續力……用同樣的速度跑完半馬或全馬。
● 「適應(adaption)」是訓練與進步的重要機制,但我們該「適應痛苦」還是「適應輕鬆」?
舒適圈的概念大部分都聽過。任何進步都是從「適應」來的。原本不會、不習慣,但做久了/練久了不舒服的事(或速度)就慢慢被納進自己的舒適圈裏。適應就好比跨出舒適圈。但問題是,不少人總是跨得太大步了,所以一開始很辛苦,進步之後還想立刻再進步,所以再繼續往前跨,又繼續痛苦…如此反覆不斷地去「適應痛苦」,這個過程會進步沒錯,但也很容易碰到瓶井,因為一直處在痛苦的狀態中,人的潛意識(打從心底)並不喜歡!沒有人會喜歡痛苦,這種內在衝突的狀態會限制技術知覺的開發,很多人的成績就是卡在這種內在的衝突中。KFCS的建議是大部分的訓練應是「適應輕鬆」,從四分速進步到三分五十之後,三分半已經納入舒適圈的範圍了,此時應在舒適圈的外圍再多待一會,讓這種有點苦又有點舒服的狀態再多適應一會,把該速度所需的力量和技術知覺打穩後再往前走,進步的路會走得比較遠。
● 「練心」與科學化訓練之間的關係。
那不同距離下,何種速度才是舒適圈的外圍呢?也就是「適應輕鬆」的配速到底該設定在在多少?例如八百八趟的間歇,我的每一趟要跑多少?這些問題在KFCS的訓練體系中都有明確的答案,我已經設計一套計算方式來把不同間歇與節奏跑訓練的配速區間計算出來。
● 「輕鬆」訓練非常「不輕鬆」。
適應輕鬆的訓練並不容易。以間歇訓練來說,今天要跑八趟八百,前兩趟跑得不錯,都跑得比上星期快(上星期都跑3分整附近,今天都快了十秒,跑到2分50,感覺卻差不多),所以第三趟就想跑更快,也真的跑更快,跑到2分45,狀況極好,但跑完很喘,接下來五趟為了想繼續看到2分50秒以內的數字,所以逼自己要盡力,也真的每趟都跑到2分40~45秒,但每次跑完都喘到快把肺都吐出來了,極為辛苦。這種就是「適應痛苦」的練法,雖然辛苦,但很快、很爽。「快」除了指錶上的速度很快所以會讓人很愉快之外,也是指訓練時間會比較短了。但另一種「適應輕鬆」的練法時間會拉得很長,因為要花時間磨……回到上面的例子,今天前兩趟跑2分50秒,比上週快,但也比上週喘,要怎麼跑得跟上週一樣是在3分速附近但更輕鬆了,此時第二趟結速最好要調整一下,做個技術、讓心情平靜下來,休息足夠後短衝個10~20公尺抓一下跑感,等到狀態來了再跑第三趟,跑到2分55秒,而且比前兩趟和上週都輕鬆許多,你很滿意。接著就是要延續這種輕快跑到速度的狀態,讓後面五趟都能做到,那就不能急,一趟一趟把好的狀態跑出來,中間的休息也要花時間去讓好的跑感沉澱下來。最後的訓練時間可能會是前一種一趟接一趟衝完的方式還要多出0.5~1小時,但哪種訓練品質比較好我們都知道。這種追求輕鬆的練法,一點也不輕鬆。
● 訓練時不能貪心。
進步時或狀況好時,切勿貪進;若太急著跑更快或想進步更多,有時的確會有速效,但更可能提高受傷或碰到瓶井的機率。所以,進步應該慢一點比較好。這個觀念也跟「適應輕鬆」的練法一致:不跨大步,才能減少阻力,反而之後可以跑更快。這個原則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跑者要去掉對速追求的執著心,不然在練間歇時「還覺得很輕鬆、還能跑更快為什麼不跑呢?」對速度和進步的追求是人人都有的執著心,但在許多訓練現場,必須「忍」住,去掉貪進的心,「守」在規劃好的配速區間裡。這通常要有教練帶比較容易做到。我們在教練課時也會從多方面提及這一點。
--
KFCS 自行車、游泳與跑步教練的培訓班在前兩年已在台灣各辦了一梯次,今年(2021年)八月將在台灣開辦跑步教練培訓第二梯(加上大陸是第三梯),下面是課程大綱與簡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課程大綱
第一課:整體的訓練框架與理論說明
第二課:重新認識速度:各距離最快速度之間的關係
第三課:跑者最關心的跑量該如何量化與個人化
第四課:跑者的體能
第五課:跑者的力量
第六課:週期化訓練的本質與原則
第七課:跑者的技術
第八課:跑者之心:教練如何在線上引導跑者
第九課:把全部整合在一起並學習使用線上一對一的教練工具
第十課:作業與申論題總檢討並說明後續報告與認證流程
上述安排是在理想情況下的課程進度,會再依實際課程情況動態調整,有興趣從事跑步教練工作或帶跑團的人可以參考簡章。
#課程簡章:https://lihi1.cc/h4xVj
--
#RQ線上教練 完成培訓後可以自行選擇是否上架到RQ擔任一對一教練,去年參加培訓的12位,都已參與實習或自行對外教學的經驗,目前有5位通過銅牌教練,2位升到銀牌教練。比較欣慰的是,看到他們能開始落實課表中的算法來計算學員的配速區間,並落實「適應輕鬆」的中心思想,有興趣從事一對一線上教練工作者,可以先到RQ上了解一下:https://www.runningquotient.com/course/online
「馬拉松配速計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均速換算工具 - 高雄夜跑團 的評價
- 關於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 運動筆記】網站新功能:配速工具...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配速計算公式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配速計算公式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其他] 台北馬拉松配速計算機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配速計算小工具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Re: [問題] 初全馬訓練方式請教 的評價
- 關於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5蝦咪好看】五個跑步配速app! 用音樂陪你跑步~ - YouTube 的評價
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覺得小綠人的秒數好像有點少? 小心「微肌」找上你 !!】:小時候看著高壯的爸爸,心想著要快點長大;長大後,爸爸卻日漸佝僂且走路速度大不如前,讓人感嘆時光在身上的刻痕…
現在過馬路的時候,總覺得小綠人的秒數好像有點少呢,有醫師表示,其實綠燈的秒數可以做為自己檢測心肺功能的參考【註1】。
以一般成年人而言,100公尺走路約20到25秒可以走完,也就是說,如果成年人過馬路覺得很趕,恐怕就是心肺功能或是肌少症影響,情況如果越來越嚴重,可以去醫院進行檢查【註2】。
雖然老化是必經之路,但…這是無法避免的嗎?但應該有方法可以從年輕即開始保養身體吧。
上述文字中提到走路速度大不如前,除了有可能是先前提過的膝關節問題外,另個可能的主因是常發生在老人家身上的「肌少症」。
■「肌少症」定義為65歲以上,且有肌肉量減少及肌肉表現有問題的人:「肌少症」顧名思義指肌肉量變少;但單純的肌肉量變少,不見得肌力會變差,像跑馬拉松的職業選手感覺都很瘦,身體沒有太多肉,但他們並非罹患肌少症。
所以年輕人肌肉變少與老年人肌肉變少是兩回事;若僅看肌肉量變少一事,並未看其他附加定義,有時會失真。
▶「肌少症」定義為
65歲以上,且有肌肉量減少及肌肉表現有問題的人。
▶「肌少症」病人
與肌肉相關的問題就會出現,如「走路無法走久」、「站也站不起來」、「肌肉沒力易造成跌倒」、「每天會覺得無力感」等。
▶「肌少症」指標
除了看減少的肌肉量外,還需看肌肉的表現,以下是兩個常見指標:
①是肌肉的力氣,如上肢看握力或下肢腳的力量。
②是走路速度。
這兩因子的重要性在於握力變差或走路變慢,其死亡率都會變高。
■「簡易篩檢」及「正規檢測」
▶「簡易篩檢」
當肌肉流失後,開始會有握力不足的表現,可能是毛巾用雙手扭不乾、雙手無法開啟玻璃罐蓋子。走路速度慢則可能在過馬路時,綠燈亮了但還沒走完就已經紅燈了,這就屬走路太慢了,有上述症狀出現,則應該進一步測量。
另一種篩檢方式是測量小腿圍,用自己的食指與拇指雙手環繞小腿肚,當圈起來有鬆鬆的感覺時,即有肌少症的發生率。或者拿皮尺測量小腿圍,老年男性小於33公分或女性小於32公分,則需留心。
這些皆是簡易的篩檢方式,若覺得有問題,即該進行正式的檢測。
▶「正規檢測」
較正式的篩檢,若要看肌肉的表現,可使用握力機測握力,亞洲老年男性要>26公斤、女性要>18公斤;如果看走路速度,應每秒鐘大於1公尺。
當篩檢出來握力不足或者是走路太慢時,醫師才會進一步測量肌肉量。目前有兩種機器可以檢測,一種是簡單透過身體組成分析儀,人站著透過電阻來測量,儀器會分析身體組成,可自行計算出肌肉量,這個量再除以身高的平方。
另種方式是自費以骨密度檢查機器做測量,透過軟體對身體組成分析,得知身體所有的脂肪、骨骼以及肌肉量,肌肉量再除以身高的平方。當數值低於某個標準以下就屬於肌少症【註1】。
醫師林謂文說:「肌少症可以自我檢測,第一個變輕肌肉量變少,這時候他在肌耐力上就會差很多,所以像是跑步或是快走的運動當中,一開始會受到影響」,不過醫師也提醒,跟小綠人賽跑,只是自我檢視的方法,如果出現突然異常的狀況,還是要到醫院尋求,醫師的檢查協助【註2】。
■小心「微肌」找上你
你知道老人家除了三高,最怕什麼嗎?不是沒錢、沒地位、沒有說話的份,而是沒肌肉、沒力氣、沒骨本!許多年長者認為年紀大了,飲食應該清淡些或因為三高的飲食禁忌,三餐簡單配點青菜,不知不覺讓自己越來越沒胃口,就不知不覺讓「肌少症」找上門!
30歲以後,身體肌肉量以每年0.5~2%的速度減少,60歲以後,減少的速度更遽,加上身體疾病狀況、活動空間缺乏等種種因素,身體活動越來越少,用進廢退,肌肉自然退化得更快。
■「肌少症」的徵兆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兇手,特徵是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伴隨可能造成失能、生活品質下降,甚至是生活無法自理以及死亡風險增加。肌肉不足也會增加代謝性疾病的罹患率,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骨質疏鬆,對健康影響深遠。
▶若有以下徵兆,無論您幾歲,要開始注意囉!
1.走不快:行動變慢、行動困難。
2.走不久:容易累、沒力氣。
3.拿不動:取物困難、握力變弱,如:毛巾擰不乾。
4.站不穩:包含站不起、需要輔助、容易跌倒。
■吃對營養,留住肌肉
1.「熱量要足夠」
年長者應該要吃夠熱量,身體才有足夠營養去建造肌肉,★銀髮族建議每日熱量應在每公斤體重25~30大卡,如60公斤的媽媽,1天建議熱量1500~1800大卡,會依性別、個人生理狀況、目前身形體重、身體活動等會有不同微調。若熱量攝取不足,為維持生理機能,肌肉必是第一個犧牲品!
2.「蛋白質要足夠」
年長者因牙口咀嚼能力不佳,飲食上會因咬不動而逐漸減少攝取肉類,其實蛋白質的選擇很多,透過適當的烹調方式,如:蒸、滷、燉等等,還是可以享受軟嫩且美味的菜餚。
因年長者蛋白質消化及利用率較差,★銀髮族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2~1.5公克,約占總熱量15~20%,並依生理疾病狀況、身高體重、身體活動等調整,若有肝、腎臟功能不全等問題,蛋白質攝取量需要由營養師個別計算調理,避免增加身體負擔。
★以60公斤的長者為例,1天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72~90公克,扣除乳類及五穀根莖類食物中的蛋白質,每餐應攝取2份優質蛋白質食物,包含魚類、肉類、蛋類及豆類(黃豆、黑豆、毛豆)等,2份的量約為女生的手掌心大小。
★簡易記法:若您是一般體型,無特殊疾病,每餐至少吃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食物,有助於預防或減緩肌肉退化流失。
■做對運動,才走得動:「我有散步、快走不行嗎?」不是不行,是不夠!身體軀幹、臀部、腿部都有許多肌群,共同協助完成生活中的各種動作,我們需要鍛鍊身體核心的穩定度,學習腿部及臀部的肌力運用,維持肩臂關節及肌肉的靈活度,才能減少不當用力造成的疼痛及傷害。
增強肌力或肌肉量需要一些阻抗或負重,建議尋求專業運動指導員的協助,透過自身體重或運動器材來增加阻抗力或重量,抑或透過抵抗地心引力,讓肌肉必須出力,以達鍛鍊之效。
★建議每周進行2~3次肌肉訓練,一次至少30分鐘(可分段),循序漸進,也可使用裝水水瓶、彈力帶、彈力球、輕型啞鈴等輔助器材增加強度。【註3】
面對快速高齡化的台灣社會,如何讓長者能夠健康老化、成功老化是我們極需努力的目標;肌少症對老年族群有許多不良健康影響,其中最重要的即為活動能力及生活品質的下降【註4】。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家庭醫學科蔡尚儒醫師提醒,肌少症對年長者的健康影響包括行動能力、生活品質及增加失能及死亡風險,遠離老年限定的肌少症,靠養肌、活肌,銀髮族也能健康老化。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健康電子報)「年少勤保養,遠離肌少症」:http://bit.ly/3vUiAh5
∎註2
(Yahoo 新聞)「走輸「小綠人」 恐與心肺.肌少症有關」:https://bit.ly/3vTlqmt
∎註3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銀髮族小心「微肌」找上你:https://bit.ly/3tP2ALv
∎註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肌少症簡介」:https://bit.ly/2LCj35z
∎註5
(台中醫院)遠離老年限定的肌少症,醫師說靠養肌、活肌,銀髮族也能健康老化:https://bit.ly/3rl6qdI
➤➤照片
∎(基隆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肌少症的自我檢測方法」:https://bit.ly/3lKvfyw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微肌 #肌少症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好穿的MIT壓力褲:#MARIN壓力褲開團中❗️
🔥心得分享: https://vivaliwa.tw/marin/
🔥團購網址: https://fanshopping.cc/d7NFr
🎁抽獎抽獎:在團購期間內,於本篇 #留言tag兩位朋友,✨#抽2件價值900的塑腹日著壓力褲(一般款)✨!超大豪禮,快來試試❤️
🔥團購時間:2021-03-02 9:00到2021-03-07 23:59
📦預計出貨日期:2021-03-19
-
因為穿過別家壓力褲,也曾對「壓力褲」有許多問題,相信有許多人跟我一樣抱持著疑惑,所以莉娃文章寫的方式就是切中問題來回答!我來跟你們分享我想過的,然後再解答給你們聽聽看,能不能說服你。
✅1. 啊壓力褲不就也是黑色內搭褲?緊身褲?但它跟一般內搭褲價格差很多誒!
✅2. 壓力褲應該每一家都差不了多少吧?大同小異?運動品牌的應該更好?
✅3. 壓力褲是不是看起來會很瘦?部落客開團他們都這樣說!
✅4. 光MARIN家壓力褲就好多款,怎麼選?
為節省篇幅,更多詳細介紹可以看文章,以下節錄文章回答。
/
✅1. 啊壓力褲不就也是黑色內搭褲?緊身褲?但它跟一般內搭褲價格差很多誒!
💡答:首先先解釋:「#壓力褲到底是什麼?」
以一般人白話文能聽得懂的方式來說,📍 壓力褲就是褲子經過適當的加壓設計,能幫 助血液回流、促進血液循環、穩定肌肉,能減輕腿部的負擔,舒緩延遲性肌肉痠痛。
因此,一般便宜普通的內搭褲,就只是一條普通的褲子;更貴一點經設計的特色內搭褲可能有造型美觀的作用;但一條良好的壓力褲除了日常穿起來也美,還紮實地有其功效,能幫助腿部血液循環與舒緩腿部痠痛的!功能不同,價格當然有差,該選什麼就看自己的需求。
但也別把壓力褲想難、想複雜了,以為一定要去運動或做什麼才要買壓力褲。不是的~其實我個人認為 📍#壓力褲特別適合給媽媽們穿,因為媽媽一整天都很極端地過生活,要嘛久坐、不然就久站,兩者都是 #腿部血液循環不好,有時候出去遛娃一整天狂走狂奔,回到家小孩還神采奕奕不覺得累,但媽媽們腳根本都覺得痠爆要泡腳、抬腿和貼休足時間。
📍 穿上壓力褲,不僅可以同時達到一般內搭褲的美觀功效還更甚之外,更重要的是能稍微幫助舒緩腿部血液循環不佳的不適感,及美觀與功能為一身。而且非常有質感的面料,穿什麼都能搭、都好搭啊!
-
✅2. 壓力褲應該每一家都差不了多少吧?大同小異?運動品牌的應該更好?
💡答:買壓力褲最重要就是兩點:「布料」與「壓力」,文章中莉娃簡單比較了三件手上的壓力褲給大家參考。
這三家褲子的布料都不一樣,MARIN的布料與緊度大勝其他兩家,摸起來細細滑滑的,穿上去也不會感覺很熱。原因是MARIN經過上百次比例調配,#採用特製高級尼龍布料杜邦萊卡專業彈性紗,提供平滑貼身觸感,其親膚材質能平衡空氣與身體間的濕差度,不刺不癢,#還不容易起毛球跟靜電!晾乾速度比棉質快三倍,#能機洗還不變形,是不是很厲害!
大家以前買褲襪應該也看到上面會寫40丹、80丹、120丹等緊度吧?但壓力褲可不是用幾丹來計算壓力,而是毫米汞柱mmHg。(well, 我也不是那麼懂專業術語,只能說,他們不一樣!哈哈哈)高丹數的褲襪或緊身褲,代表整條都是一樣壓力,這樣無法促進血液從底部往上回流,反而會讓加壓部位血液停滯不前,因此不太好。有 #漸進式加壓的壓力褲,下面小腿壓力大、越往腹部壓力越小的壓力褲才能稱為「機能壓力褲」,也就是我口中「良好的壓力褲」。
要知道,原本許多壓力褲是拿去給運動選手像馬拉松跑者或患者用的,但因為緊到炸,不能長時間穿著,所以一般人享受不到壓力褲的效果。MARIN選用 #親膚面料,並 #降低醫療級與專業及壓力褲的壓力,#開發能長時間穿著的漸進加壓壓力褲,才能讓大家把壓力褲當成日常穿著使用喔!
再來,很多人穿運動褲、塑身褲、壓力褲,都會很在意「海邊」是否會卡檔卡陰XD 以褲檔剪裁設計來說,MARIN有三角剪裁或多出一塊布的設計,比較立體就不會卡檔喔!
-
✅3. 壓力褲是不是看起來會很瘦?部落客開團他們都這樣說!
💡答:壓力褲因為往內施加壓力,加上又是黑色布料,當然會給人視覺上顯瘦的錯覺,可是不要幻想穿上這壓力褲你就會看起來瘦成什麼樣子 (寫實)
壓力褲本來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功能:幫助血液循環、穩定肌肉、舒緩肌肉痠痛,顯瘦只是附帶贈送的效用,大家要把重點搞對蛤XD 有能幫忙加壓的壓力褲,一定比一般普通的內搭褲要來的顯瘦效果好,對吧!所以說喔它是顯瘦的也無不可,沒什麼錯。
-
✅4. 光MARIN家壓力褲就好多款,怎麼選?
💡答:MARIN他們家壓力褲有許多種,像是輕塑日著壓力褲、高腰塑腹日著壓力褲、親膚日著壓力褲、親膚高腰日著壓力褲、重壓縮壓力褲、高腰重壓縮壓力褲,另外還有美塑高彈牛仔褲等。最簡單的分辨方式我教大家,最重要的關鍵字三個:高腰、親膚、重壓縮。
「高腰」不用解釋,有寫「親膚」的是冬天款有輕刷毛那種,重壓縮就是進階壓縮更緊的。重壓縮的相反就是日著,所以你們看到每個都會寫上日著,告訴你這些褲子每天都能輕鬆穿上一整天,但重壓縮因為比較緊,怕緊的朋友、第一次嘗試壓力褲的朋友,官方建議不要選重壓縮的。
我生完龍鳳以後肚皮嚴重廢掉可以拉起皮五公分高,沒認真運動減肥肚子也很多肉肉,因此我自肥全部挑「#高腰款」:「#高腰塑腹日著壓力褲」與「#高腰重壓縮壓力褲」,也是這次團購開放的選項,我個人覺得很適合所有的媽媽們啊~我就不信大家小腹都又緊又平坦!(小心眼)但如果是有點怕腰部會慢慢滑落的話,的確高腰的褲頭比一般款的褲頭設計要偶爾拉一下。
除了壓力褲,另外還有親膚柔軟的「#美塑高彈牛仔褲」可以參考,但顯瘦部分我個人是覺得還好(噗),但至少能讓你穿得舒服一些。
-
📌為節省篇幅,更多詳細介紹與尺寸挑選建議,可以看文章喔!
🔥心得分享: https://vivaliwa.tw/marin/
-
🎁🎁🎁
最開心的是莉娃幫大家爭取到好康啦!廠商超大方,願意贈送莉娃粉絲 #2件塑腹日著壓力褲(一般款),只要在團購期間內,於本篇 #留言tag兩位朋友,就有機會抽中價值 $900的壓力褲,不管有沒有跟團,都來留言試試手氣,搞不好一試成主顧唷❤️
-
MARIN壓力褲團購
🔥心得分享: https://vivaliwa.tw/marin/
🔥
🔥團購網址:https://fanshopping.cc/d7NFr
🔥團購時間:2021-03-02 9:00到2021-03-07 23:59
📦預計出貨日期:2021-03-19
本團可刷卡、實體ATM轉帳,選擇刷卡成功會有付款完成頁面,選擇實體ATM完成會取得一組匯款帳號,請看仔細喔~
本團與Fanshopping開團樂合作,若有下單或匯款等問題可同步詢問客服。官方line客服:請搜尋ID:@fanshopping (要打@)
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 運動筆記】網站新功能:配速工具...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當我們在進行速度訓練(尤其是間歇跑)時,通常會依照設定好的秒數進行課表,例如400m 要_秒完成、200m要_秒完成…。 不過這樣的「配速」是多少呢? 介紹一個方便你計算配速 ... ... <看更多>
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配速計算公式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配速计算 器- 益跑网配速计算器(Pace Calculator). 在马拉松运动的训练中常使用的一个概念,配速是速度的一种,是每公里所需要的时间。 配速=时间/距离。 ... <看更多>
馬拉松配速計算 在 均速換算工具 - 高雄夜跑團 的推薦與評價
PTT高雄夜跑團-均速換算小工具. ... 公里, 公尺. 試算. 換算結果. 公式:秒數* ( 1000/ 距離) / 60. 400公尺操場賽道配速(每圈). 平均配速表. Powered By Teams'ar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