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號 信報
食家講場
不獻媚的海膽
前幾天跟三五好友到中環Neighborhood晚餐───這家隱藏在窄巷裡,門面低調的小酒館,出品卻是不凡,我和朋友常說,主廚兼老闆黎子安,是大師級功力去做小酒館菜式。黎子安是誰人?也許食客比較熟悉他的英文名,David Lai。套同行說的一句,他是少有的低調法菜高手。以前開在歌賦街的On Lot 10,常被狗仔隊拍得周星馳、李澤楷等大人物的出入,他本人對於名人食客是絕口不提的,若不是狗仔偷拍,我們根本不知。
話說當天晚上,菜式道道精彩、高潮迭起。即便是簡單如黑松露意粉,自家製意粉充滿雞蛋和麵粉香氣,麵質柔中帶韌勁,以牛油拌過,每一口都已經滋味無窮,黑松露頓時淪為配角。下一道菜,是以馬賽魚湯做基底,配上荷包魚,旁邊有兩隻小巧的青口,魚身舖上一撮海膽。荷包魚是當天捕獲的,煎得真好,恰恰熟,肉質細嫩、魚味鮮郁,實在一流。如果硬要挑剔,那就是荷包魚本是小魚,魚肉得肉感不足,較為薄弱,這時候,你就明白為何David要安排一撮海膽跟魚肉一起吃了!因為,海膽的豐腴、濃稠,馬上彌補了魚肉本身的缺點,不止有魚肉的鮮美,食味更變得圓潤,魚湯、魚肉和海膽一起入口,味道豐富且立體,好吃得叫人眼濕濕。
還記得我把海膽和魚肉一起入口之際的感覺,我是呆住了。我心裏在翻滾,我好激動,但當下說不出話來。容我說一句,這是我這些年吃遍全世界,包括巴黎不知多少家的星級餐廳,吃過廚師用海膽來做菜,用得最準確、最美妙的一次。海膽是備受熱捧的高級食材,而且打破疆界,從日、法、中、意料理都能看到那團黃澄澄的身影,我曾開玩笑說,世界重要菜系中,只差泰國菜和印度菜尚未淪陷。海膽固然好吃,但絕大部分廚師只停留在為了用而用的層面上,當然,因為它的食味討好,人們也不會嫌棄。正因為如此,很多廚師也很懂得以此取悅食客,什麼都加上一撮海膽,好讓大家哇哇聲叫出來,成為擺上社交網站呃like的堂皇理由。以海膽做菜,獻媚到極致的例子,當數城中某家星級法國餐廳,曾有一道招牌菜,是同時北海道赤海膽和馬糞海膽堆疊在一起入饌───請問,有誰可以告訴我,用一種海膽和兩種海膽,會有分別嗎?兩種海膽一起入口,還能分辨彼此嗎?兩者互用的作用是什麼呢?原諒我真的吃不出來,也覺得這種為了華麗感的鋪陳,未免太做作了。不知就裡的食客,通常吃得很開心。另外就是餐廳名氣響,敢於質疑的人也不多吧。除此以外,有了海膽作包裝,菜品定價又可藉此抬高,也是廚師愛用,甚至濫用海膽的原因。
所以,這足以解釋,為何當我吃到David以海膽來配荷包魚,會如此感動,貌似平實,裡頭卻蘊含了廚師的內涵和學養,他是真的懂。而我也真的懂了,海膽應該怎麼用。
圖解:
海膽,可說是近年最被廚師濫用的高級食材之一。中環Neighborhood的大廚David,以海膽彌補了荷包魚肉質較薄的缺點,令味道變得豐潤起來;而吃海草的荷包魚,魚味跟海膽味頻率一致,鮮味互動得動人,是把海膽用得其所的經典之作。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