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長長的大分吊橋,正式告別了一個充滿記憶的地方,我會想念那空曠的平台們、樹林裡的黑熊爪痕,與刻印其間的山中歲月。
然而,帶著充實的心踏上回家的步伐時,八通關古道卻在這裡給登山者來了個迎頭痛擊:想回家?沒那麼容易,吃我個陡上810m大高繞吧!!
日本人開闢的古道以平緩寬大著稱,陡上陡下聽起來是屬於清代古道的硬派風格,怎麼會出現在這?原來,不知道從什麼年代開始,脆弱的新仙山尾稜在多美麗駐在所與大分駐在所之間,崩落了兩道巨大創口:魯崙大崩壁與哈哈比崩壁,徹底截斷了八通關古道,並把魯崙、雷波斯、哈哈比駐在所遺址留在北方的斷路上,成為了古道的失落篇章。
由於魯崙大崩壁的規模之誇張,直達海拔2048公尺的儒潤山頂,繞也繞不掉,於是後來的路就改由海拔1260公尺的大分吊橋,直上儒潤山與其南方多美麗山之間海拔2070公尺的鞍部後,下抵海拔1810公尺的多美麗駐在所。
這個「儒潤大高繞」比原本大分到多美麗的爬升,還要再多了260公尺,與著名的「觀高大高繞」多爬的高程差不多(230m),只是因為大分是這一帶的最低點,所以要從炎熱的低海拔,一口氣爬上810公尺落差的鞍部,還真是叫人燠熱難耐、在螞蝗攻擊下更痛苦難當啊!
但隨著海拔上升,在接近兩千時,可以在這段大高繞上看見迷人的大樹身影。2016年到訪時,我還不太會認樹,看樹皮以為這些是大紅檜,邊走邊讚嘆。殊不知,這次再訪,認樹功力提升,一眼認出其實有許多大樹都是通直高大的台灣杉,美到我不時停下來細細瞻仰一番,原來這裡也是野生台灣杉的樂土!另外還有一些大樹,樹皮顏色偏灰白,縱列紋理細緻典雅,那是威氏帝杉,又名黃杉的軀幹。他們與台灣杉一樣都不是很常見的大樹,樹形卻一樣的優美,撫慰著咬牙翻過這條稜脈的登山者,默默為這些小過客們加油。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儒潤大高繞上的大台灣杉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teven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片章節 : 0:00 石鹿登山口 3:50 上攻霞喀羅大山(石鹿大山) 5:16 霞喀羅大山空拍雲瀑 6:36 續行樽山(青山)駐在所遺址 9:31 白石駐在所 10:39 與泰雅族原住民夫妻的邂逅 14:20 白石吊橋(薩克雅金溪) 16:39 摩托車出現~最後8K平路出養老登山口 17:27 ...
「駐在所遺址」的推薦目錄:
- 關於駐在所遺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駐在所遺址 在 魏嘉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駐在所遺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駐在所遺址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駐在所遺址 在 世界浪人羅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駐在所遺址 在 Adult mountaineering tea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駐在所遺址 在 Born to be Outdoor - 庫霞駐在所遺址本人。很明顯的砌石駁 ... 的評價
- 關於駐在所遺址 在 鹿窟散步~尋訪鹿窟駐在所、鹿窟保甲路、鹿窟基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駐在所遺址 在 觀霧高嶺古道銜接根本檜山道路| 二十毫秒之間 的評價
- 關於駐在所遺址 在 霞喀羅古道馬鞍駐在所遺址- 時事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駐在所遺址 在 太魯那斯駐在所 台灣僅存的第二棟日治時期駐在所 - Mobile01 的評價
駐在所遺址 在 魏嘉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太魯閣史蹟多無文資身分 應盡快完成文資普查|
國家公園的任務除了保護自然環境及生物多樣性外,還肩負保護特殊人文史蹟之重任,太魯閣國家公園下內擁有豐富歷史人文(多處疑似考古遺址、太魯閣族部落遺址、太魯閣族文化、清軍北路遺址、日軍/警駐在所遺址、太魯閣戰爭遺址、合歡山越嶺道路、中橫開拓史蹟、美援橋樑、名人碑刻、題匾、楹聯、忠魂碑、墓碑......),惟至今除「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外無任何一處被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列為有形、無形文化資產或依法列冊追蹤。
有、無登錄文化資產差很多 ❗❗❗
2020年8月太魯閣錐麓古道沿線,日治時期所刻鑿奉於石壁上之「觀音石像」遭不明人士破壞,因此尊佛像不具文化資產身分,所以若逮補到犯人最高僅可開罰三千元,惟若此尊佛像有古蹟的文化資產身分,按《文化資產保存法》最高可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二千萬元以下罰金,而且具有文資法身分主管機關才會被賦予法定義務,必須定期追蹤、維護、研究與推廣。
文化觀光是花蓮觀光發展的未來✅✅✅
據內政部2020年1至8月統計資料顯示,到訪太魯閣國家公園各景點的人次高達269萬人,位居全花蓮觀光景點到訪人次之首,多年來花蓮不斷在發展觀光產業太魯閣的自然地形景觀與文化資產,無疑就是本縣吸引國、內外觀光客的一大賣點,歷來許多部門對太魯閣中橫沿線做了非常多的學術調查,嘉彥希望花蓮縣政府能盡快與太管處合作,依法對這些富含文化資產潛力的地點進行普查,以早完成文化資產身分的登錄,加深太魯閣文化觀光的深度。
________
魏嘉彥呼籲太魯閣史蹟應盡快完成普查
https://reurl.cc/dGplKz
議員魏嘉彥呼籲保護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文化古蹟,文化局將進行普查依法保護
https://reurl.cc/GmaOoG
魏嘉彥促普查太魯閣文化資產以保護
https://reurl.cc/zeQEMa
#太魯閣國家公園 #花蓮縣文化局 #文化資產保存法 #文化資產
駐在所遺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和意西拉駐在所殘存的腐朽樑柱共度了一晚,我們繼續往八通關古道東段,素有「中央山脈首都」的大分前進。古道大抵上好走,除了偶而一些繞過小崩塌的低繞外,都走在寬而平坦的緩坡上,還有些沿著堅硬山壁開鑿的崖邊路景觀。
過了僅存駁坎與一些日本酒瓶的塔達分駐在所與土葛駐在所遺址後,會遇到八通關古道前幾大的崩塌:土葛大崩壁。那是一個乖乖跟著官方大低繞,花上1~2小時才能安然度過的巨大碎石陡坡,就算有繩子也無法確保,是往來八通關古道的登山者們最頭痛的低繞路段(其他兩個大頭痛是觀高大高繞和多美麗大高繞)。
不過在即將抵達土葛低繞路口前,我們遇到了一個古道上無預警的小崩塌,無法高繞也無法低繞避開。不見底的下方深淵、鬆軟又不斷崩碎的腳點、岩壁上極不牢靠的手點、缺乏可以架繩的支點... 這個看起來不是特別怵目驚心的小崩,卻是我整趟八通關走來,印象最深刻的危險之處。隊員們無不戰戰兢兢地度過,我的心也一次又一次的繃緊、放鬆。
無論在哪座山,風險最高的斷崖,大多時候是最不起眼的那個。因為那些鼎鼎有名的,早就被架設好各種安全設施、甚至高低繞都開好了,只要穩穩來,泰半不會有事。我們必須養成自己判斷地形風險並且安然爬過的能力,才能在複雜的戶外環境裡,遇見意料之外的危險時,屢屢從容的化險為夷。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土葛駐在所與崩壁間的隱藏危崖
駐在所遺址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影片章節 :
0:00 石鹿登山口
3:50 上攻霞喀羅大山(石鹿大山)
5:16 霞喀羅大山空拍雲瀑
6:36 續行樽山(青山)駐在所遺址
9:31 白石駐在所
10:39 與泰雅族原住民夫妻的邂逅
14:20 白石吊橋(薩克雅金溪)
16:39 摩托車出現~最後8K平路出養老登山口
17:27 Relive紀錄~
18:05 幕後花絮~
這次沒有百岳單攻的熱血
也沒有大山壯闊的景致
卻有著對這片土地、歷史
以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最真摯的感觸
二戰期間日軍用的鍋子居然現今仍在使用著 !
這畫面使我當下還蠻驚訝的
也改變了我對霞喀羅古道的想法
而不再只是因為賞楓的熱潮而來
剪片的過程中數度覺得沉重
猶豫是否要以這樣的方式呈現霞喀羅
不過我想要真實地呈現當下的心境以及所見所聞
縱然看了可能會覺得沉重
不過也希望能喚醒大家更重視我們土地的歷史
以及這裡的環境的永續、無痕山林
讓這些至今依舊默默地守護著他們土地的泰雅族原住民們
不會因為時代巨變、改朝換代而喪失了過去百年來他們一直居住著的土地
從前他們的獵場到日本殖民之下不為人知的辛酸
直到現在成為了我們登山客的熱門健行路線
我想他們一定比我們這些平地人還要深刻
我很感謝這次歷史古道的健行
讓我對山林有了不同於以往的體悟
不再只是追求三角點的或是壯麗大景
茲紀念
這次平凡卻深刻的健行
這次的片長特別設定在19:45
因為台灣於1945年光復
是霞喀羅古道重要的歷史轉折點
算是本片的小彩蛋囉XD
~霞喀羅古道路線攻略~
0k石鹿入口(H1644m)、海拔最高處約在5k附近(H2040m)、最低處約在13.4k白石吊橋(H1328m)、17k馬鞍駐在所(H1430m)、22k養老入口(H1255m),很多走法:
(1) 最熱門的縱走路線 : 石鹿入口進,養老入口出,由高處往低處走,需要接駁,大約9~11小時,石鹿登山口前產道易泥濘不易會車,就得由石鹿駐在所多踢約3k產道抵達石鹿入口
(2) 石鹿入口攀登石鹿大山,至朝日駐在所,原路折返,不須接駁,大約7~9小時
(3) 養老入口經白石吊橋,至白石駐在所,原路折返,不須接駁,大約7~9小時
(4) 重裝二日行至白石駐在所紮營
以下為這次霞喀羅古道全程詳細的部落格記錄
看完影片覺得還不夠過癮的歡迎點閱~
https://colorfulbutterfly.net/2021/01/01/2020-12-17/
*IG頁面連結 :
https://www.instagram.com/steven_wu_trip/
#霞喀羅古道 #縱走 #古道 #楓葉 #新竹尖石
駐在所遺址 在 世界浪人羅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記得開啟最高畫質觀看哦】
霞喀羅古道總長22k
沿途風景秀麗
秋冬時節更是楓紅落葉美不勝收
古道沿途有數十個日本警官駐在所遺址
其中保存最為完整的是位在11k的白石駐在所
也是我們第一天的落腳之處
今天就跟著我一起踏上這古道歷史尋跡之旅
來認識這塊土地上
曾經發生過什麼故事
讓我們一起
發思古之幽情~
喜歡的話請按讚訂閱和開啟小鈴鐺
謝謝~
----------------------------------------------------------------------
訂閱Youtube:http://bit.ly/2IKEUmn
追蹤Instagram:https://bit.ly/34bJVif
按讚Facebook:http://bit.ly/32cg4nd
----------------------------------------------------------------------
影片中之音樂
皆來自音樂庫artlist.io合法使用
駐在所遺址 在 Adult mountaineering tea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眠月線原名塔山線,
會被更名「眠月」本身就是一個浪漫的故事。
整條線環境悠美,
檜木、杉木不時可見,更是一葉蘭的保留區。
沿線會經過的塔山步道可通往大塔山,
在鄒族人心目中大塔山為聖山,
是善良的人死後靈魂會去的地方,
行程若不趕也可前去拜訪,更增添一股傳說的氛圍。
不過在經歷921、莫拉克之後,
修復的時間遙遙無期,
本以為也許今生就無緣了。
資訊爆炸的現在,
「眠月」一線不停的出現在各大網路媒體,
僅管他是屬於「黑山」系列,
某些鐵道段也的確朽腐的厲害,
每日依然吸引大量的山友及遊客進入。
而我們,也趁228連假去朝聖一下。
然後…
眠月線的人比眠月線的樹還多。
眠月線的帳篷比我看到的花還多。
走在明隧道就已經不斷被路過的山友提醒:石猴應該已經有二百多人了。
所以我們在三號隧道口旁的舊駐在所遺址上方直接紮營,
決定隔日再前往石猴。
整個行程下來,最大的心得就是:熱門的點不要去。
山友及遊客(網美?)的公德心還是欠缺,
某些較平坦的宿營地還是看到果皮、衛生紙一堆,
也有升營火的痕跡,實在是不可取。
以後可能都會盡量避開這類行程了…
駐在所遺址 在 鹿窟散步~尋訪鹿窟駐在所、鹿窟保甲路、鹿窟基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鹿窟散步,尋訪一百多年前的鹿窟 駐在所遺址 ,造訪鹿窟越嶺保甲路及1950年鹿窟事件歷史地點—鹿窟基地。Take a walk in Luku (deer cave) , look for ... ... <看更多>
駐在所遺址 在 觀霧高嶺古道銜接根本檜山道路| 二十毫秒之間 的推薦與評價
駐在所遺址 是古道漫步中的亮點,早年日本警察駐紮於此,大間一點的駐在所則備有酒保與客房等民生設施可供往來行旅投宿。如該條越嶺道路中的佐藤警官 ... ... <看更多>
駐在所遺址 在 Born to be Outdoor - 庫霞駐在所遺址本人。很明顯的砌石駁 ... 的推薦與評價
庫霞駐在所遺址本人。很明顯的砌石駁坎,還可以看到階梯拾級而上。但獵人在這裡放了捕竹雞的陷阱,我們差點中計!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