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敝診所院長陳醫師有做胃腸鏡,因此來看腸胃問題的病人佔很大一部份~
一如往常 門診走進一位近90歲爺爺來看腹痛~
爺爺主訴肚子度度(台),理學檢查做起來主要是上腹部不適,但爺爺並沒有明顯腹痛的情形。
看爺爺👴🏻臉色有點蒼白,翻開結膜發現非常蒼白😨 擔心爺爺是否有貧血,進一步詢問:
👩🏻⚕️:大便有黑黑的嗎?(大聲講台語
👴🏻:有時候啦~(台
👩🏻⚕️:會覺得很累,走路會喘嗎?(大聲講台語
👴🏻:走路當然會喘啊~全身都不舒服啊~(台
有時候長輩真的很難問診🥲 還是擔心爺爺有貧血,所以幫爺爺抽血驗血色素💉
➡️今天血色素報告出來只有5.5❗️(男性血紅素值<13g/dL即是貧血),趕緊回電給家屬請他們帶去急診輸血並且查出貧血的原因~
人的潛力真的無限,爺爺自己走進診間,嗓門也很大,結果血色素這麼低😓可見應該貧血好一陣子了😓我記得走著進來,抽血我看過最低的血色素大概是2左右😨是在打化療的大小孩,血抽起來都是稀的⋯😰
腹痛真的是我覺得很容易埋藏各種地雷的主訴🥲
————————————————————————
🩸#貧血🩸
👉🏻症狀:頭暈、臉色蒼白、倦怠感、體力變差、運動耐受性變差、心悸、呼吸急促、頭痛、手腳冰冷等等。
👉🏻診斷:抽血檢驗💉:血球數、網狀紅血球、血液抹片、血清鐵、血清鐵蛋白、 運鐵蛋白 、維生素B12、葉酸等。
👨🏻男性正常標準為13.4-18 g/dL、
👱🏻♀️女性正常標準為11.8- 16 g/dL。
貧血又可以按照血球大小(MCV ,平均血球體積)分為
☑️ #小球性貧血 (MCV<80):缺鐵性貧血、地中海型貧血、慢性疾病造成之貧血。
☑️ #正球性貧血(MCV:80-100):慢性疾病造成之貧血、骨髓疾病、溶血性貧血、出血。
☑️ #大球性貧血 (MCV>100):葉酸、維生素B12缺乏;、肝臟疾病、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等。
哪些人容易會有貧血的高危險族群呢?
✔️貧血家族史
✔️經血較多的女性
✔️長期吃素者
✔️懷孕或哺乳期婦女
✔️藥物濫用
✔️肝腎功能不佳者
✔️消化道疾病
✔️癌症病人做過化療或放療者
有貧血的問題最主要是 #找到病因並進行治療,根據病因的不同治療方式皆不同~若放任不管,因為心臟🫀需要代償做功增加,最後可能會導致心衰竭😰
➡️爺爺的MCV是96fL,是正球性貧血,合併上腹痛及黑便,合理推測是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貧血,一般是先輸血穩定生命徵象再處理病因,感謝急診及醫學中心的後線支援幫忙照顧爺爺🙏🏻
#佳鴻診所
驗血b12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太空人膠囊,來談營養素的補充停看聽]
前幾天我在個人臉書的murmur被大量轉發跟分享,也有營養師團體羅列這個產品應注意的問題。這個號稱”1瓶抵12瓶提供有營養補充需求的現代人”,但是 ⋯⋯#現代人真正需要的營養素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是不是看到我的murmur,今日在集資官網出現一則更新⋯⋯”太空人維他命的營養素搭配選擇,是根據國民健康署定期公佈的《國民營養調查》,就現代人飲食習慣中相對容易缺乏的項目進行補充,故多數營養素含量都在每日參考值的 30~100% 之間......”
看到這個有點好笑又好氣,因為 #這根本是拿國民營養調查打臉自己!如果真的根據最新的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102-105 年)發現,國人 #血液中最缺的礦物質以 #鈣的不足狀況最為嚴重,其次為鎂,再者為鋅及鐵,但是這個膠囊裡面完全沒有鈣跟鎂。
再者,維生素缺乏最嚴重的為脂溶性維生素D跟水溶性維生素B12,維生素D真的要補也建議一顆400IU(嬰幼兒的劑量)起跳,但是它一顆裡面的維生素D才120IU,卻額外加了爭議性比較大的脂溶性維生素E, #事實上國人血液維生素E測量值並無嚴重缺乏現象。那補這個要幹嘛?
而且針對容易缺乏的水溶性維生素,這顆膠囊的劑量卻遠遠不足,例如B12,我的建議都是100mcg左右,她的卻是1.38mcg,至於為何放這麼低的劑量,我推測原因很簡單—-#怕麻煩,我國衛福部對於維生素的劑量只要超過150%就要辦理查驗登記,很多市售的保健食品劑量低,或許都是想要避開冗長的查驗登記迅速上架,很多藥廠或大廠做的規格都是比較高的劑量,從這個太空膠囊的成分可以發現, #唯一超過每日參考值的生物素(355%),是因為這項不在需要查驗登記之列。
如果真的是 #參考國民營養調查,應該要有一顆是鈣鎂維生素D複合錠,一顆是高單位B群複方(葉酸包含在內)加上鐵劑跟鋅,脂溶性易累積的維生素可以放50-80%每日建議,水溶性的可以放100-150% 或更高。
#這顆含有大量脂溶性營養素的膠囊可能有什麼不利健康的問題?
這個之前林杰樑醫師也有提過,醫學界對於抗氧化藥物補充劑對健康保護作用尚未有定論。例如丹麥(Lancet, 2004)一份分析十四篇大規前瞻性研究,參與者170525人,研究抗氧化維他命(維他命A、C、E、胡蘿蔔素、或硒)對預防腸胃道癌症的效果,結果發現服用過量維他命A、E及胡蘿蔔素,在抗氧化時, #可能因脂溶性維生素長久累積過量,反而有害身體健康, #提高致癌及整體死亡率。
另一篇加拿大(JAMA,2005)一項長達七年針對9541名55歲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患者給予維生素E的研究, #發現維他命E不但不能預防心臟病或癌症, #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中高齡患者反而會增加心臟衰竭疾病的發病及住院的機率。研究者推測可能是高劑量維他命E干擾人體原有的天然抗氧化劑功能—->有心血管疾病跟糖尿病的人服用維生素E其實是不建議的。
(然後很弔詭的是又把心臟病可能需要的CoQ10加在一起,是要為難誰?)
因此在國人血液報告不缺維生素E的情況下,補充維生素E或許有害無益。
#這顆太空人膠囊的定位到底是什麼?
看起來所有劑量最大的CoQ10(15mg)(其實是只有所需30mg的一半劑量,而且葉黃素一天最多是30mg,他大概只有1/4),在我看來,他這兩顆就是含「CoQ10 30mg+葉黃素15mg」為主體再加一點鐵10mg ,然後剩下的空間再用啤酒酵母加一些微量B群,這並不是獨創特殊產品,以往 Q10大家也是會合併魚油、海豹油等去做成 #保護心血管的產品,這個產品又將葉黃素加進去,以往廠商不這樣做,是要區別真正有需求的族群產品。
她的構想把這兩個和藻油加在一起,脂溶性的有利吸收的構想是還不錯,但 #只有很小眾的某些特定族群可能需要,而且COQ10的限制也很多、15歲以下、孕婦哺乳使用抗凝血劑都不宜,這顆被喻為是「心肌的營養素」,通常只有在給心臟科醫師評估後,有心臟衰竭或是相關適應症、沒有相關禁忌症的人,才需要特別補充。
如果真的是要做太空人產品,應該是以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為主,而不是國人沒有需要補充的維生素E跟Q10。
結論是,如果今天不是用聳動的名稱跟口號誤導民眾,而只是標榜「這是一個費了很多心思的COQ10+葉黃素」產品,我想沒有任何的疑慮,以這個產品的文宣內容,就會有人被誤導「我只要吃太空膠囊就補足一天所需」,而不去補真正可能需要的鈣鎂跟B群,卻過量補了不需要的脂溶性營養素,恐怕傷荷包也傷身。
#從食物中獲得營養素到底夠不夠?我需要吃保健食品嗎?
依個人臨床經驗和淺見,其實所有營養素補充劑(supplement)要補充的適應症(indication)只有:
✔️驗血報告真的有缺,或是雖正常但有伴隨明顯症狀或疾病診斷(以鐵劑為例,就是有貧血的症狀出現)
✔️正在經歷會「消耗」更多營養素的狀況:例如懷孕、減脂、疾病手術燙傷後、洗腎中、喝酒吃甜食(消耗B群)。
✔️預期對於營養素「攝取」減少或「吸收」變差的狀態:例如全素者對葉酸跟B群的缺乏、高齡者吞嚥困難或食慾降低、肥胖者、高脂肪飲食造成的營養吸收不良、腸胃疾病或腸道菌異常造成吸收不良。
若是一般吃好睡好,無症狀且驗血報告一切正常的人,我都建議吃原型食物就好,而且低脂低鈉飲食,才不會讓營養素的流失增加或吸收不好。(例如:高脂肪會讓鈣質流失變快)
營養素的缺乏與否,要注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例如最近許多婦產科前輩在討論「維生素D到底能不能縮小子宮肌瘤」的話題。先想想, 什麼樣的飲食跟環境會產生子宮肌瘤?
#答案是:高糖、高飽和脂肪、環境荷爾蒙、壓力。
以上這幾個加起來久了,結果就是造成 #腸道菌相異常跟多樣性下降。
去年的《Scientific report》期刊發現身上 #活性維生素D的濃度跟腸道菌多樣性呈正相關,所以推測 #一個健康的腸道生態系,才能發揮使營養素活化以及充份吸收利用的功能。許多營養素補充會有幫助的研究,都是針對「缺乏」的人,即使增加了劑量暫時發揮了功能,若還是高糖高油不正常飲食,源頭沒改變,身體也不會真正變健康。
營養素缺乏,只是不正確飲食跟生活型態造成的「結果」,並不是疾病產生的「原因」,一昧focus在把某種營養素捧成藥物般的神效,而忽略了源頭的飲食習慣,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所有跟營養跟疾病有關的研究判讀,請先搞清楚前因後果不要倒果為因,且所有干擾因子包括生活習慣跟飲食都要全盤考慮進去,跟專業的營養師或醫師諮詢,確認是否需要補充,才不會浪費錢又傷身。
驗血b12 在 瑜珈這檔事 Oh,My yog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爸媽來台北散心,大家一起去南京復興的「知道了素食港式飲茶」用餐。
店名「知道了」翻成台語就是「齋」,真有趣!點了一桌子的菜,每樣都非常好吃,推薦給大家。
目前吃素六年,比起我吃素快二十年的阿嬤來說還很短。昨天聽媽媽說,八十七歲的阿嬤今年夏天迷戀上家樂福的純素冰棒,不含蛋奶,每天都要來上一根,前幾天還請舅媽載她去買了八盒囤在冰箱,實在太可愛了!
阿嬤吃的是純素,我有一位朋友也是吃純素十幾年,但去年開始改成奶素,攝取乳清以補充蛋白質。我聽了很驚訝,因為他無論是瑜伽練習或者飲食都是嚴以律己的人,不容易做出改變,後來聽他說是為了讓身體修復的狀況變得更好,才放棄純素的飲食。
其實吃純素不一定會缺乏蛋白質,因為很多豆類和穀類都能補充,若能自己烹調,就可挑選適當的食材確保攝取足夠,理論上來說是沒問題的。
但目前我住的小套房無法開伙,並非不願意自己煮,而是在瑜伽教學的工作上,午、晚吃飯時間都在外跑課,無法像定點工作的上班族一樣帶便當,而每天在不同的地方教課後,能碰到賣素食的店家就很不錯了,常常都是一碗素麵,好一點能找到自助餐或套餐,很難要求百分之百的營養均衡,或者遵循最理想的素食飲食方式,因此為了方便攝取蛋白質,還是得補充蛋奶,無法吃純素。
所以我不太鼓吹每個人都應該要吃素,像是我爸媽每天都吃一餐素,其他餐還是吃葷,我就覺得非常棒!如果真要吃素或純素,一定要學習怎麼吃,並且評估實際上是不是真能做到三餐均衡,如果真有困難,也不用堅持純素,保持一點彈性空間,依然能在飲食上實踐非暴力的精神。
這兩個月我也開始補充乳清,因為吃素的人大部分是以澱粉和纖維質為主食,尤其外食者更是如此,而我的工作會大量耗費體力,尤其跑課時一整天都在外走路和示範教學,運動量很大,因此瞭解如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是很重要的。
嘗試了一段時間,我感覺補充足夠蛋白質的日子,身體比較不容易累,睡眠也更為深沉。
此外,吃素的人(尤其不吃蛋奶的純素者)要特別注意維生素B12的補充,B12是一種存在於紅肉、家禽、蛋、乳製品和魚等動物性食品中的水溶性維生素,由於人體不會合成這種維生素,只能從食物中攝取。
缺乏B12可能導致思考能力下降、人格改變(如抑鬱、易怒、思覺失調)、感覺異常、反射改變、肌肉功能減退,以及舌炎、味覺減退、貧血(紅血球數低)、心臟功能及生育能力減退。
去年我很懷疑自己缺乏維生素D3,於是前往有驗血服務的診所掛家醫科,檢驗血液中的D3,跟醫生討論後也順便驗了B12,兩項自費兩千多元。
那位醫生跟我說很多寺院的出家人吃純素都缺乏B12,他還曾出診到寺院幫他們直接注射B12,因此要我多加注意。
看到報告後,因為我有補充B群的關係,B12完全沒缺乏,倒是D3嚴重缺乏,只有11(9-10嚴重缺乏,<20缺乏,20-30不足,30-60理想值),我就此開始規律補充D3。
一般來說,缺乏維生素D3會有骨質疏鬆、抵抗力差、皮膚乾燥、肌肉無力、心血管疾病、罹患精神分裂症、憂鬱症及癌症的風險。估計大約有70%的國人缺乏維生素D3,尤其女性更需注意。
《一天一D:維他命D幫你顧健康》的作者江坤俊醫師指出攝取食物約可得到10~20%的維生素D,而曬太陽約可獲得80~90%的維生素D;建議民眾可以多曬太陽。
但我每天在外跑來跑去,很愛曬太陽,又不喜歡防曬,依然嚴重缺乏,後來我看一些文獻,為何曬太陽無法補充D3有很多說法,我的老師阿修有說過,經常曬太陽的人也會缺乏D3是因為塑料裡面有一個成分BPA,會阻礙D3的合成,像是礦泉水瓶只要遇熱就會釋放BPA,導致人體沒辦法藉由吸收陽光轉化成維生素D3。他自己也是經歷了找不出原因的脊椎疼痛,進而在醫生的建議下補充D3才逐漸康復,改變了原本厭惡維他命補充品的態度。
我覺得飲食是一種個人的選擇,毋須勉強,但絕對不能盲從,持續學習更正確、更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真正的養生之道。
驗血b12 在 【#詩瑋愛健康】維生素D如何補充?疲倦猛吞維他命B群有效嗎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名醫說先”抽血”驗這五大項!D3提升免疫力,強健肌肉骨骼?膽固醇降太低沒好處?男人要吃”鋅”才生猛有力!方識欽醫師 ... ... <看更多>
驗血b12 在 阿銀的秘密基地- :睇完醫生,返咗屋企,驗血報告出咗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 Kit Lee, profile picture. Kit Lee. ⚕️大夫:禮Before 12點蛙叫應該就OK ♂️ ♂️ 哦哦 B12 OK ; Kei Ching, profile picture. Kei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