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先從 王介立醫師的內科腎臟透析筆記 看到的,王醫師整理的精簡扼要,我是照原文的格式寫成中文。
CKD G4-G5D 骨質疏鬆症診斷及治療 - 歐洲共識
http://hanwenliu.blogspot.com/2021/02/CKD-Osteoporosis.html
--
評估骨折風險
◼ 停經後女性或大於 50 歲男性的 CKD G4-G5D 病人,可以考慮做 DXA。目前證據不支持對所有 CKD G4-G5D 病人篩檢 DXA 骨密度。
◼ DXA 測量骨密度的主要部位是髖部和腰椎。
◼ 前臂可以納入 DXA 的測量部位中,不過要小心 DXA 操作和動靜脈廔管造成的誤差。
◼ 骨小樑指數 (Trabecular bone score) 或其他的影像測量技術,因為臨床應用還不廣泛,需要更多的評估。
在所有接受 DXA 評估的病人,以及身高減少 4 公分以上、脊柱後凸 (駝背)、近期或長期口服類固醇治療的病人,建議做脊椎側面骨折定量評估 (Vertebral fracture assessment, VFA) 及/或脊椎側面影像。影像應包含腹主動脈以評估是否有血管鈣化。
◼ FRAX (骨折風險評估工具) 可以預測 CKD 各期的骨折風險。但 CKD 後期的 FRAX 預測值,是否需要做數字上的調整,還需要更多證據才能決定。
◼ 不經過腎臟清除的骨代謝指標,特別是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在 CKD G4-G5D 可能對預測骨折有幫助,但仍需進一步證實。
藥物治療的介入閥值
◼ 50 歲以上的 CKD 病人,有脆弱性骨折病史 (主要骨鬆性骨折,包含肩膀、手腕、脊椎、髖部) 者,不須先做骨密度即可考慮開始治療。
◼ 若沒有主要骨鬆性骨折,建議以 DXA 測量脊椎或髖部的 T-score -2.5 以下作為治療閥值,用 -2.0 或 -1.5 也許更適合 (因為 T-score 可能低估 CKD 的骨折風險)。
◼ 各國的 FRAX 風險介入閥值也適用 CKD 病人。
骨小樑骨質疏鬆症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 陳亮恭主任
「骨質鬆症」就是一般人常說的「腰骨酥」,簡單的說,就是骨頭量減少了,骨頭變得疏疏鬆鬆。
正常的骨骼由外部皮質骨和內部海綿骨所構成,皮質骨質地堅硬緻密,又稱為緻密骨;海棉骨含有許多骨小樑,骨小樑間有許多孔隙,狀似海棉,故稱為海棉骨,又稱為小樑骨,人體全身共有206塊骨骼,而各骨骼所含的皮質骨和海棉骨比例也各不相同,例如脊椎骨椎體含70%海綿骨;但在股骨則只有20%海綿骨,且分佈在兩端。
身體構造在抵抗壓力時,外部及內部構造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年輕時骨骼非常緻密,骨小樑量很多,其間孔隙很小,但在年紀增大之後,骨小樑消失,間隙會增加,皮質骨變薄,換句話說,即是骨質密度減少,也就是單位體積骨骼所含的礦物質量減少,當骨質密度下降到臨界值以下時,骨骼即會脆弱容易骨折。嚴重時皮質骨薄如紙張,海綿骨消失殆盡,整個骨骼顯得粗鬆大孔,就是「骨質疏鬆症」。
一般而言,骨質流失的速度因人而異,人體在35歲之後開始老化,使得骨骼再造過程中,鈣從骨骼移出比積存的量多,所以骨頭的量就開始減少了,平均每人每年消耗骨質密度的1%至2%,故年紀愈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也就愈大。
一個人的骨質密度愈高(大於1.4公克/平方公分)幾乎沒有人會發生骨折,除非是很嚴重的創傷,如果骨質密度小於0.6公克/平方公分,便很容易會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症」的病因分為內分泌疾病、鈣缺乏、維他命D缺乏等原因。
「骨質疏鬆症」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成「停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疏鬆症」兩類,這主要是由於骨骼代謝不平衡所引起;「次發性骨質疏鬆症」則是由於許多其他疾病引致的結果,例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肝臟疾病、腎臟疾病、腸道鈣吸收不良、服用類固醇等等狀況所引起。
有位婦女四年前切除子宮與一個卵巢,最近由於腰酸背痛到醫院檢查;發現她的另一個卵巢也長了水泡失去機能,從X光片中並無發現任何異狀,但腰酸背痛病因卻一直查不出來,於是醫生為她安排骨質密度的掃瞄,結果發現這位婦女的骨質密度只有同齡婦女的85%,表示有15%的骨質已流失。一般來說,正常人的骨質流失率1年不到1%,換算起來,平均這位女性病人每年就有4%左右的流失率,這個數目實在大的驚人。
換句話說,卵巢機能消失影響女性荷爾蒙的分泌,而女性荷爾又會影響骨質的流失,所以不管卵巢切除或停經後的荷爾蒙減少,都會加快骨質的流失速度,因而導致女性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要比男性大得多。
(....未完待續。下周分享--骨質疏鬆症是老人或女性的專利嗎?)
#骨質疏鬆
#內分泌疾病、鈣缺乏、維他命D缺乏等原因
#每日鈣和維他命D建議攝取量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骨小樑骨質疏鬆症 在 教你做點心、蛋糕與美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多喝水 :)
冬天也要水水
(林杰樑醫師、譚敦慈護理師撰寫)
無法避免生活中的毒素進入人體,但喝足夠水能夠稀釋有毒物質讓肝,腎加速排 除有毒物質,體內每分每秒都在進行代謝,透過皮膚蒸發,消耗體內的水分來排除體內廢物。
天氣一冷常常忽略了飲水的重要,而冬天更是栓塞型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誘發期,多喝水能有效預防發生。
飲水的守則:
1、喝水就是補充水分乾淨就好,食物中的礦物質已足夠人體所需。
2、因水管一夜未流動,早晨起床後建議不要取清晨的水當飲用水。
3、晚上睡前取水煮沸後當飲用水較佳。
4、煮沸後的水最好24小時喝完以免細菌污染。
5、早上使用公共場合飲水機的第一杯開水最好不要喝。
6、熱水瓶勿加生水,最好燒開再加入熱水瓶。
7、煮水沸騰後,先打開抽油煙機等抽油煙機轉順後再開蓋轉小火續煮5分鐘即可。
8、正常人評估喝水量是否足夠,為尿液顏色清澈,並且每天排6-7次尿液就是足夠喝水量。
9、喝水要啜飲不要牛飲。
10、不要用湯、飲料、茶等有味道的水取代喝水。
11、最好不要取山泉水飲用,因為無法判斷水源是否有污染。
12、裝置淨水設備務必回收廢水再利用以節省水源。
13、家中有老人、小孩、肝腎疾病患者、癌症患者、化療患者等即使有裝置淨水設備仍然建議需煮沸水。
14、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患者,沒限水病人最好睡前半小時喝150cc的水,早晨6-9點也要喝水可稀釋血液減少中風及心肌梗塞風險。
15、早上起床喝室溫水有助預防便秘發生,但是建議起床勿立即飲用鹽水及果汁等。
16、膀胱炎、高血壓、動脈硬化、痛風、尿路結石、感冒、喝酒、便秘等患者一定要多喝水。
17、喝室溫水,勿喝太熱的水以免增加食道癌風險。
18、茶,咖啡最好不要超過2杯,一方面咖啡因高,另一方面會有單寧酸、草酸等會影響鐵、鈣吸收。(骨質疏鬆症、腎臟病患、貧血及孕婦則不要喝茶及咖啡)。
19、喝酒及吃全酒料理時(如:薑母鴨)務必多喝水以加速酒精排除。
20、結石患者最好不要喝碳酸飲料。
21、茶葉、菊花、枸杞、紅棗最好要清洗,並且第一泡(茶、湯)丟棄。
22、水質差時,可採放置法即先取水置鍋中或壺中靜置2~3個小時後,取上層水當作蒸煮調理、飲用水;下層水約3公分的水可用來拖地、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