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連結並不正確。
會有這樣的說法,其實是很多媽媽在產後常常感覺膝蓋酸軟,使不上力,這些症狀又和年長女性好發的退化性關節炎類似,因而產生錯誤連結。
懷孕時膝蓋因體重上升負荷增加,重心被變大的肚子往前拉導致骨盆前傾,膝蓋內夾受力不平均,又有鬆弛素的作用讓關節穩定度變差。因此很多人在產前就開始膝蓋疼痛,尤其以產前體重偏輕肌肉量少、肌力差的瘦弱媽媽不適感比例最高。
糟糕的是,這些症狀產後並不會因為「卸貨」而消失,反而會更加劇,主要是因為生產完肚子瞬間像洩了氣的皮球鬆垮 、核心變得無力、鬆弛素的作用還在,但保護關節、促進恢復的雌激素又瞬間往下,種種因素加在一起, 真是叫膝蓋不痛也難。
因此很多媽媽和我抱怨,生完膝蓋總是卡卡怪怪、吹到風會痠軟、抱小孩爬樓梯特別無力,害怕自己膝蓋是不是真的壞掉,永遠不會好了! 所幸,這些症狀隨著鬆弛素的下降、雌激素的回升在產後半年會漸漸消失,並不會留下後遺症。
我要在此提醒,即使產後膝蓋不適仍可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因為比起站起來活動,久坐餵奶、盤腿、翹腳對膝蓋的負擔反而更大。只要避免會引發疼痛的活動,比如跳繩、波比跳、反覆上下樓梯即可。媽媽可挑選簡單的運動如散步快走 、游泳、輕重量的肌力訓練可讓身體慢慢找回正確的姿勢和核心控制,促進膝關節的血液循環。同時注意營養攝取均衡(鈣、維他命D),這些都有助於改善產後膝關節的症狀。
女性先天上骨盆就較寬,小腿和大腿的角度較大,肌肉量相對不足,因此前十字韌帶受損、髕骨發炎的機率都比男性高。更年期後,又因雌激素驟降,肌肉流失,易產生退化性關節炎,這些都讓許多年長的女性深受膝蓋痛之苦,和月子期間有沒有爬樓梯並沒有關聯。
因此我一再強調不管妳有沒有要懷孕生產,女性比起男性都更需要練肌力,因為強壯的腿部肌群才是最有效的護膝,可以讓你無痛的上山下海,老後自由自在的雲遊四方。
#女生就是要練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啾c物理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你手腕感覺有異常凸起, 合併旋轉或是按下去的時候這附近會有刺痛,痠痛,或是脹脹的感覺, 那就代表你的手腕健康狀況已經在亮黃燈了, 再發展下去可能會變成TFCC(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或是尺側韌帶炎, 這些都是很難康復的症狀, 跟著這部影片一起放鬆和訓練,就可以在最早期時,化解手腕的黃燈危機...
骨盆 酸軟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陣子我才正好和同事及助理感慨地談到,關於產後憂鬱症的孕婦,我們產科醫師的「售後服務」一直做得很差,該如何著力需要好好思考,也注意到精神科醫學會這期的會刊針對此議題就做了詳細的衛教。沒想到,過幾天就看到日本女星疑似產後憂鬱自殺身亡的消息。
產後憂鬱的主因是產後雌激素驟降,使得有些媽媽會因此情緒不穩定,易哭、易自我責怪,再加上育兒壓力、睡眠不足、身體的變化如漏尿、肚子鬆垮、妊娠紋、膝蓋痛等,都可能變成引爆產後憂鬱的導火線。
可能有人認為,為何過去很少聽到產後憂鬱,在我看來可能是因為在古早時代,社會利用月子禁忌來壓抑媽媽情緒, 比如恐嚇媽媽坐月子不能哭,不然老了眼睛會壞掉等荒謬言論,或是一堆月子的繁文縟節,舉凡不能喝水、不能洗頭、不能洗澡、不能爬樓梯,讓媽媽疲於適應生理上不適與生活上的不便,來轉移心理上的不舒服。
現在資訊流通,這些迷思已漸漸破除,女性不用再壓抑,也開始敢表達憂鬱。
但社會上對憂鬱症污名化、尤其對產後憂鬱症的不解仍根深蒂固。我看到在這則新聞下的留言,不乏有人訝異於「生孩子不是開心幸福的事情,怎麼還會不知足?」也竟有人指責女星的行為是狠心、不負責、不幫孩子著想。我認為,這樣的誤解是阻擋產後媽媽就醫的關鍵,不敢尋求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的協助。
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媽媽其實會回頭向最信任的產檢醫師求助,只可惜受過度專科化的影響,大部分產科醫師對憂鬱症既無警覺也無概念,我個人在產後滿月回診時,就常注意到有些媽媽笑容變少、面露疲態,我問一句「都還好嗎?」就馬上眼眶泛紅。但坦白說,缺乏相關問診技巧的我,也不免會愣住不知所措,只能就傷口癒合、餵奶狀況提供意見,想要就心理層面給予支持安慰,話卻像魚刺哽在喉嚨,一句也說不出口。怕自己過度診斷傷了媽媽自尊心,又怕錯失了治療的良機。有時考慮再三,頂多加一句「有不開心要說!真的不行可以去看精神科。」但得到的回應往往像石頭丟進大海,激不起一點漣漪。
這些因素加總在一起,是預防產後憂鬱加劇甚至導致產婦輕生的破口。
然而,就我的觀察,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率和嚴重性極有可能越來越高。
首先,近年來生育率持續探底,少子化成了難以改變的趨勢,只生一胎兩胎所以要好好養胎的觀念下,孕婦或許會獲得高規格的照護,但相對迎來的也是過高的期待以及束縛。這個不能吃會讓寶寶變笨、那個不能做有可能早產,社會往往以保護之名,行弱化孕婦之實,仿佛妳的存在只為了孕育下一個生命。而這一切的壓力如果在產前沒有釋放,就更容易在產後因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新生兒而一次爆發。
再加上現在過度強調母乳的好處,社會的期待從子宮轉移到乳房,我就發現生產前,若媽媽表明不想餵奶,馬上就會被投以質疑的眼光。母乳似乎和母愛畫上等號,對於奶量不足的媽媽來說,除了擔心無法把最「好」的給小孩,也會自我懷疑是不是月子餐吃得不夠營養,甚至開始 責怪自己沒有用,做得不夠好。
而資訊開放的狀況下,社群媒體的壓力取代了過往農業社會的鄰里互助機制,比如媒體和廠商為了流量與商業利益,往往聚焦產後立即瘦身迅速,身材曼妙的名媛女星,媽媽社團充斥著產後快速塑身的貼文。關上手機,卻又可能聽到長輩催促多吃一點,免得奶水不夠,坐月子不要運動免得子宮下垂的碎念。這些新舊思維衝突下,就讓媽媽進退維谷、無所適從。
除了心理上的負擔外,隨著生育年紀推遲,初產婦的平均年齡已超過三十歲,體力下滑也讓媽媽在育兒的時候深感力不從心。另外雖然高齡女生在事業經濟上相對年輕媽媽較為獨立、也較有選擇權,但卡在是否回歸職場或退守家庭中的二選一時,一樣是百般無奈。成為全職媽媽要擔心喪失經濟自主,失去自我實現的機會,回到職場又會害怕因空白的育嬰假受歧視,甚至失去升遷機會,打開電視看到托嬰中心虐嬰的新聞就是既害怕又無力。
這些盤根錯節的社會、醫療、文化因素,就像蜘蛛網一樣纏住所有產後婦女,一而再地加深了產後憂鬱症的印痕。
要化解這些問題,當然不可能僅靠醫療事後補救介入,大方向來看,國家在提高生育率不應只淪為口號,把生育的壓力一股腦丟回女人身上,應把注意力集中在維護孕產婦職場勞權、育兒配套、公托等實質政策上。因為生育本來就不是任何人的使命,而是出於自由意志的個人選擇。
就婦產科醫師而言,事前的衛教最重要。過往的產科照護大多聚焦於胎兒,忽略了媽媽身心靈的改變。很多人不知道親餵可能遠比自然生產疼痛,產後也可能會因骨盆底肌鬆弛持續漏尿、因鬆弛素讓膝蓋酸軟無力。這些變化若能在產前就讓媽媽充分理解,當不適發生,媽媽才不會驚慌失措。
產後的情緒把關應更加積極謹慎,當發現媽媽疑似產後憂鬱傾向時,婦產科醫師應不怕麻煩積極轉介心理諮商。婦產科和精神科醫學會也應多針對此議題開研討論,倡議交流。
至於產婦周遭的人,我認為最重要的除了同理心外,應該是接受每個人每次生產都不盡相同,莫假借分享之名,行炫耀之實,過度強調自身經驗,認定自己可做到的別人應該也可以。這樣不僅於事無補,甚至會是壓死駱駝最後一根稻草。
最後最重要的是,隊友們,你的功能遠比想像中的大。除了在產前和媽媽一起了解孕期的變化、在產後一起面對育兒的艱辛學習如何當家長外,也不要忘了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和配偶多溝通、多協調。當長輩或外人過度關心、情緒勒索時能適時擋在第一線,在誰請育嬰假時這項議題上,能採用更開放更平等的態度去面對,和伴侶一起度過這個幸福卻有艱辛的日子。
#產後憂鬱症
#妳並不孤單
歡迎大家分享產後憂鬱的經驗,如何度過,或至今尚未度過
!
骨盆 酸軟 在 堡醫師的痠痛堡健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屁屁之力比大家想像的更重要許多!屁屁無力,除了會造成屁股痛、坐骨神經痛以外,還會使得膝蓋酸軟、跑者膝、腰酸及骨盆前傾、椎間盤突出等問題。
而大家一天屁股黏在椅子上時間,少說有六小時,屁屁之力就會逐漸消失,甚至屁屁的肌肉會過度拉長、纖維化而極度虛弱!因此了解我們的屁屁肌肉,除了放鬆激痛點,還要努力的鍛鍊屁屁之肌力!
如何按摩到身體的三個重要屁屁肌肉。
臀大肌:最大片,最有力,負責帶動身體的前進,最重要。
臀中肌:雖然小,但負責身體左右的平衡機能。一出問題,兩腳踩地一定不平衡!
臀小肌:深層肌肉。幫助穩定骨盆。如果有問題形成激痛點,會超級酸痛!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74062
骨盆 酸軟 在 啾c物理治療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果你手腕感覺有異常凸起,
合併旋轉或是按下去的時候這附近會有刺痛,痠痛,或是脹脹的感覺,
那就代表你的手腕健康狀況已經在亮黃燈了,
再發展下去可能會變成TFCC(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損傷)或是尺側韌帶炎,
這些都是很難康復的症狀,
跟著這部影片一起放鬆和訓練,就可以在最早期時,化解手腕的黃燈危機。
0:00 手腕構造
0:51 疼痛原因
1:53 容易受傷的原因
3:36 腕屈肌放鬆
4:22 腕屈肌拉伸
4:56 旋前圓肌放鬆
5:34 肱二頭肌放鬆
6:11 手腕尺側穩定度訓練
7:03 總結
7:25 重點整理
7:48 網友問答
下方是推薦影片
有興趣的點擊網址觀看哦:
透過輔具調整訓練強度,運動搖擺墊原來還可以這樣用
https://youtu.be/8v6nZOaWFeU
有關骨盆歪斜的答案,都在這部影片裡了
https://youtu.be/KgbjGncYBhI
打造完美頸椎,想怎麼低頭就怎麼低頭
https://youtu.be/gGiL3T64tww
手指麻麻的?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喔
https://youtu.be/ueLVNOuCocs
網球肘的復健指南
https://youtu.be/wN-XjCDx9Rg
保養手臂的五個伸展運動 - 預防網球肘和高爾夫球肘
https://youtu.be/bHBJkoteM8E
下背痛、膏肓痛的救星,上半身滾筒筋膜放鬆
https://youtu.be/IrQ8tdd603w
肩膀健康的隱形殺手『肱骨前移』,肩膀痛,別輕忽。
https://youtu.be/l7ojcgFNfCU
訓練無法突破,有可能是你的肋骨外翻了喔
https://youtu.be/-H75tY3fYAw
別再抬頭挺胸,正確的『縮肚長高』站姿,讓你不再因久站而腰痠。
https://youtu.be/OwESSKODNRo
天氣超好出大景,最簡單的百岳,新手也可以輕鬆征服的合歡山。
https://youtu.be/6N1LfWYnaFs
走路是怎麼走成假胯寬的?什麼運動適合假胯寬的人做呢?
https://youtu.be/sAwx6yYLQvQ
五十肩第三期能做什麼運動?重建肩胛肱骨節律會很難嗎?
https://youtu.be/SOVJ3vUBqmA
五十肩能逆轉嗎?五十肩確診的三個症狀,你中了幾個?
https://youtu.be/6NcdyoYtkQs
【拇指外翻】拇趾外翻會有什麼前兆?居然跟『它』沒力有關?
https://youtu.be/x2LFB3Rv9E8
睡前拉筋十分鐘,睡個好覺比什麼都重要。
https://youtu.be/vdIugUHKGWg
脖子會往前伸的人一定要看,這部影片能讓你的頸椎再撐500年。
https://youtu.be/pY4AVIQ1VY4
玉山我來啦,這可能是最難爬的山,有人花了兩年也爬不上去。
https://youtu.be/292uNJ9klds
別再碎碎念了,我頭好痛怎麼辦?
https://youtu.be/8r7wCuAh2dM
Vlog #1 今天放風出去玩,順便上點課。
https://youtu.be/DkUb25XBDYk
肩膀健康,生活好便利,準備一條彈力帶,來鬆開角度受限的肩膀吧
https://youtu.be/-7p4awI21FI
在家用彈力帶就能完成的髖關節鬆動術,促進關節組織液循環,保持下肢的彈性與活力。
https://youtu.be/JAsXfFOjs2A
一碰就痛,為什麼足底筋膜炎這麼難好?除了放鬆,足弓的力氣也能訓練,想知道要怎麼在家訓練足弓的肌肉嗎?
https://youtu.be/9bwMrxQMb_g
一碰就痛!足底筋膜炎真的好惱人,為什麼我會得足底筋膜炎?除了上醫院,其實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足跟矯正運動,也可以加速它的康復唷。
https://youtu.be/Lxt6G_-zJmc
今天挑戰用八分鐘,用滾筒完整的放鬆你的下半身;從此之後,家裡的滾筒不再只是個占空間的裝飾品了。
https://youtu.be/T5FaG9OZnCk
每天五分鐘,跟我一起做全世界最好的脊椎運動,保護脊椎不受傷,輕鬆快活一世人。
https://youtu.be/xE5y8Lw4wy0
久坐也會有運動傷害,跟我一起每天只花五分鐘,疏通阻塞的血液循環,打斷傷害的累積。
https://youtu.be/cborst0Nai8
你知道骨盆前移會害你瘦不下來嗎?如果你也有骨盆前移的困擾,快來跟我一起做運動。正確的體態加上運動,就是減肥的最佳配方唷。
https://youtu.be/-lVP9lbSYxI
躺著也能訓練核心的動作,輕鬆到會不小心睡著?骨盆前傾和臀肌失憶症有難分難捨的關係,幫你找回臀肌的記憶
https://youtu.be/TbixyhnVB1I
是翹臀還是骨盆前傾?超簡易3秒評估,別再把骨盆前傾誤當成翹臀囉。下交叉症候群簡易拉筋法,教你搶救歪斜的骨盆。(上集)
https://youtu.be/SPjIcD_8Bwc
核心強等於內力強?今天來做超簡單的核心運動,讓你能穩定身體,提高運動效率。
https://youtu.be/9ePFzKtrRl0
呼吸法真的存在,這些問題只要善用呼吸,就能解決,這部影片讓你五分鐘知道三大呼吸法的應用。
https://youtu.be/683LeSVDBCw
韓式歐巴跟美式浩克的肩膀有什麼不一樣呢?有什麼運動是可以有效改善圓肩呢?物理治療師啾c帶你練出韓式歐巴的肩線!
https://youtu.be/5JR8kiH1G4o
腰酸背痛,可能是你『胸椎活動度不足』喔! 物理治療師讓你六分鐘學會如何評估和解決腰酸背痛。
https://youtu.be/h6886T-9xWc
#啾c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
#運動治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g4P5ejc6CI/hqdefault.jpg)
骨盆 酸軟 在 啾c物理治療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其實絕大部份的平躺腰痠問題,
排除了像是椎間盤突出或是脊椎滑脫之類的受傷發炎之外,
很多都是不正確的體態造成的。
像是久坐讓你的前側太緊,或是圓肩駝背導致胸椎活動度不足,
這樣都會讓平躺的時候,腰椎容易卡在前凸的位子,
讓腰周邊的軟組織就算在睡覺時也難以放鬆。
這時我們就可以透過適度的伸展以及訓練,讓腰前凸的弧度變小,
躺著的時候,只要腰旁邊的軟組織能放鬆,
睡覺就不會腰痠喔!
00:00 前情提要
1:32 骨盆前傾原因
2:48 運動
2:57 增加胸椎活動度
4:21 髂腰、腰大、股直肌拉伸
5:53 提升腹直、腹橫肌張力
7:06 大腿後側、臀肌張力
7:47 總結
下方是推薦影片
有興趣的點擊網址觀看哦:
下背痛、膏肓痛的救星,上半身滾筒筋膜放鬆
https://youtu.be/IrQ8tdd603w
肩膀健康的隱形殺手『肱骨前移』,肩膀痛,別輕忽。
https://youtu.be/l7ojcgFNfCU
訓練無法突破,有可能是你的肋骨外翻了喔
https://youtu.be/-H75tY3fYAw
別再抬頭挺胸,正確的『縮肚長高』站姿,讓你不再因久站而腰痠。
https://youtu.be/OwESSKODNRo
天氣超好出大景,最簡單的百岳,新手也可以輕鬆征服的合歡山。
https://youtu.be/6N1LfWYnaFs
走路是怎麼走成假胯寬的?什麼運動適合假胯寬的人做呢?
https://youtu.be/sAwx6yYLQvQ
五十肩第三期能做什麼運動?重建肩胛肱骨節律會很難嗎?
https://youtu.be/SOVJ3vUBqmA
五十肩能逆轉嗎?五十肩確診的三個症狀,你中了幾個?
https://youtu.be/6NcdyoYtkQs
【拇指外翻】拇趾外翻會有什麼前兆?居然跟『它』沒力有關?
https://youtu.be/x2LFB3Rv9E8
睡前拉筋十分鐘,睡個好覺比什麼都重要。
https://youtu.be/vdIugUHKGWg
脖子會往前伸的人一定要看,這部影片能讓你的頸椎再撐500年。
https://youtu.be/pY4AVIQ1VY4
玉山我來啦,這可能是最難爬的山,有人花了兩年也爬不上去。
https://youtu.be/292uNJ9klds
別再碎碎念了,我頭好痛怎麼辦?
https://youtu.be/8r7wCuAh2dM
Vlog #1 今天放風出去玩,順便上點課。
https://youtu.be/DkUb25XBDYk
肩膀健康,生活好便利,準備一條彈力帶,來鬆開角度受限的肩膀吧
https://youtu.be/-7p4awI21FI
在家用彈力帶就能完成的髖關節鬆動術,促進關節組織液循環,保持下肢的彈性與活力。
https://youtu.be/JAsXfFOjs2A
一碰就痛,為什麼足底筋膜炎這麼難好?除了放鬆,足弓的力氣也能訓練,想知道要怎麼在家訓練足弓的肌肉嗎?
https://youtu.be/9bwMrxQMb_g
一碰就痛!足底筋膜炎真的好惱人,為什麼我會得足底筋膜炎?除了上醫院,其實在家裡做一些簡單的足跟矯正運動,也可以加速它的康復唷。
https://youtu.be/Lxt6G_-zJmc
今天挑戰用八分鐘,用滾筒完整的放鬆你的下半身;從此之後,家裡的滾筒不再只是個占空間的裝飾品了。
https://youtu.be/T5FaG9OZnCk
每天五分鐘,跟我一起做全世界最好的脊椎運動,保護脊椎不受傷,輕鬆快活一世人。
https://youtu.be/xE5y8Lw4wy0
久坐也會有運動傷害,跟我一起每天只花五分鐘,疏通阻塞的血液循環,打斷傷害的累積。
https://youtu.be/cborst0Nai8
你知道骨盆前移會害你瘦不下來嗎?如果你也有骨盆前移的困擾,快來跟我一起做運動。正確的體態加上運動,就是減肥的最佳配方唷。
https://youtu.be/-lVP9lbSYxI
骨盆前傾和臀肌失憶症有難分難捨的關係,幫你找回臀肌的記憶
https://youtu.be/TbixyhnVB1I
下交叉症候群簡易拉筋法,教你搶救歪斜的骨盆。(上集)
https://youtu.be/SPjIcD_8Bwc
穩定身體,提高運動效率的核心運動。
https://youtu.be/9ePFzKtrRl0
呼五分鐘學會三大呼吸法的應用。
https://youtu.be/683LeSVDBCw
有什麼運動是可以有效改善圓肩呢?
https://youtu.be/5JR8kiH1G4o
腰酸背痛,可能是你『胸椎活動度不足』喔! 物理治療師讓你六分鐘學會如何評估和解決腰酸背痛。
https://youtu.be/h6886T-9xWc
#啾C物理治療師
#物理治療
#運動治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Jqt9SNXLyA/hqdefault.jpg)
骨盆 酸軟 在 健美人生K教練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天K教練要來製作低卡高蛋白湯圓了~~ 到底會是變成傳說中的黑暗料理呢還是要改名叫做特級K廚師呢😆!
▶【食材】⚪: 木薯粉、水 70~90cc、南瓜餡 2g、地瓜餡 2g、紫薯餡 2g、Allin低脂高蛋白粉
★口味(黑金可可、經典奶茶、芋頭牛奶、和風抹茶、花生芝麻、清爽乳酸) 35g/包
▶【作法】🍳:
1.將太白粉和地瓜粉混勻後,再加入燒開沸水70~90cc水(天然染色劑)揉製成麵糰。
2.然後用手揉啊揉,最後揉成光滑的稍微有點粘手的麵糰,蓋上保鮮膜或濕布蓋好避免乾裂,靜置20分鐘醒面
包餡的部分可以用紫薯或南瓜。
All in 低脂高蛋白粉 https://www.lexports-shop.com/products/all-in-whey-protein-mixed-offer-package(10-p)
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喔~~
—
📢記得訂閱我▻▻https://reurl.cc/Q76rb0
關於我|More About Me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kbaby6666
Instagram ▻▻ https://instagram.com/k_baby666
E-mail ▻▻ kathy@kcheckgp.com
我的愛喵 ▻▻ https://www.instagram.com/oppa_710/
—
☑不可錯過的其它精彩影片推薦®
秘境行程推薦|泡湯喝下午茶要去哪裡呢~~
https://youtu.be/tuvkN1jF5GM
針對這次疫情保單500元之亂到底是.......
https://youtu.be/v1ULG2jujpE
健身特別企劃|居家雙人彈力繩訓練 Ft. 亞里沙
https://youtu.be/uOrgu967qnc
過年送禮訣竅,讓客戶、長輩、情人的家長送到心坎裡
https://youtu.be/lEsS-T4rGT8
馬拉松養成EP1|新手跑者必知的3樣馬拉松訓練
https://youtu.be/Ehmz6xeaGo0
K教練飲食新知識|超新生活提案!什麼是vegan?
https://youtu.be/sn2My2j0j3A
健康環保公共議題 |微塑料是什麼?
https://youtu.be/BSWseQnXUlg
K教練健身計畫工具分享|如何實現2021年的健身目標?
https://youtu.be/Nb10D1-_018
整復迷思QA下集|女生一輩子調整骨盆最好的機會竟然是..
https://youtu.be/8LEJx8B_IOc
2021年一起挑選今年的書吧|K教練讀書計畫分享
https://youtu.be/StVrEakxNqU
聖誕派對穿搭推薦|健身完跑聖誕趴免煩惱
https://youtu.be/COHBRSJ0UuE
台日健身產業大公開
https://youtu.be/jmZyHMIbLzU
四大連鎖咖啡品牌燕麥奶拿鐵大評比
https://youtu.be/_BtJVs7Jb5w
—
📷 使用相機| Camera Canon G7X
✂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 音樂|Music| by FB creatorstudio
⚠ 聲明|FTC|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謝謝你的收看💕
別忘記按下訂閱和喜歡💕! 並開啟小鈴鐺
歡迎留言來跟分享
#K教練 #低卡湯圓 #元宵
#Allin #高蛋白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GLOilohwo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