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戀時的情侶都像連體嬰,做什麼事都要黏在一起,尤其是那種偶爾去對方家裡過夜的最誇張,一個人煮飯時另一個在背後環抱、一個人掃地時另一個人在旁邊拿畚箕,然後產生一種「彼此分工合作、真是天作之合」的錯覺,你還以為若有一天兩人真的共同生活在一起,這就是你們未來的寫照。
可是一個人能完成的事,非要兩個人去做,那根本不叫分工合作,而是吃飽太閒好不好。
等到真正生活在一起,要是什麼事都要兩個人一起做,飯要一起煮、碗要一起洗、地要一起掃……你會發現下班之後一點空閒時間都沒有了,那要追的劇呢?要逛的網拍呢?當然是把家事平均分配,才能偷得一點閒,可是很快你就會發現,你們兩人都看彼此做事情的方法不順眼,唯一的共通點就是,兩人都覺得自己很累、都覺得對方很混。
可是,你怎麼能要求對方用你的方法和標準,去做他的工作呢?
就像曬衣服,我不知道聽過多少女生抱怨另一半把自己昂貴的衣服給曬壞了,針織衫收下來後肩膀多了兩個硬梆梆的角、短版毛衣活生生曬成長版毛衣,無論怎麼耳提面命、手把手的教學,對方就是學不會,甚至反過來怪你規矩太多、吃飽時間太多,才買這麼難伺候的衣服……等等,我有個朋友就跟另一半吵過這種架,吵到後來已經離題到「社會認為兼顧女性化而又正式的服裝是否只有針織材質」這種簡直可以寫成社會學博士論文的程度,還放到FB上讓大家公投,那麼夫妻倆交換工作嗎?不好意思,她覺得另一半碗也洗的不怎麼樣、拖個地家裡像淹大水、洗個馬桶倒半瓶鹽酸是想毒死誰。
我不是說不能挑剔另一半做家事的水準,而是有時候,裡頭包含了我們太多的不放心。
我有個親戚家裡請了外籍看護照顧家中老人,其實他們並沒有苛薄看護,該放假該發獎金時都是不囉嗦的,過年的紅包也很豐厚,可奇怪的是,只要在他家待半小時,看見他們對看護交代事情的態度,活脫脫就有惡婆婆苦毒媳婦的既視感,倒不是口氣很兇,而是他們鉅細靡遺交辦瑣事的樣子,好像對方是個智商不足的笨蛋一樣,我去作客那天他們剛好要煮紅豆湯,親戚阿姨拿著鍋子對看護說:「我跟你說,紅豆吼,水滾了就轉小火,蓋蓋子,悶三十分鐘知不知道?你會看時鐘嗎,你就看時鐘,你看,客廳那裡有個鐘有沒有……」聽到這裡我已經白眼八十連翻了,怎麼,對方是智能不足,連如何計時三十分鐘都不會嗎?還是說印尼的時鐘長的跟台灣的時鐘不一樣,以至於人家連時鐘長怎樣都還需要你教?
可是別說是對看護了,很多人交代伴侶做事時,就是這樣囉哩八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能夠乾脆,誰想囉嗦,每個婆婆媽媽的女人,往往都是被懶懶散散的男人給訓練出來的,我其實很能明白那種苦衷,就是你反覆交代過他都還能做錯,逼得你只得三申五令,他不情願,你還不願意呢!直到有次我不知道看什麼電視節目,才被節目上作為來賓的心理醫生一句話開示,她說:「你必須接受生活品質因為將工作委派給他人而有所下降」。
簡直醍醐灌頂有沒有!
伴侶之間為了家事分配吵架時,我們其實並不是不願意體諒,可是啊,又會不甘願的覺得,對方工作很累又怎樣,難不成你就沒工作?手邊的事做到一半聽到垃圾車聲就得出發覺得很被制約又怎樣,不過就三五分鐘的事,難道會比耗在廚房一小時煮飯更累?我們很努力想說服自己,對方做不好是情有可原的,但「好」的標準是什麼呢?總不能都依你的標準為標準。
就把對方當個掃地機器人吧!我們大概不會要求掃地機器人要人性化到避開狗大便、或者90度人立起來塞進裂縫掃,畢竟掃地機器人就是幫你省力氣但不能代替你。別要求別人做事還要有你親力親為的效果,那結果注定是會讓你失望的。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
「體諒別人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密絲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My Que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尼亞斯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Re: [新聞] 電影《小美人魚》挨批太政治正確,安徒生-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大元- 做人要懂得互相尊重體諒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如果今天 ... 的評價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體貼」別人之前,記得先「體諒」自己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體諒意思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體諒意思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體諒意思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挖掘 ... 的評價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其實就是「你不要思考,給我乖乖按照我的標準來說話做事」的 ... 的評價
- 關於體諒別人意思 在 [第一堂情緒管理的課] 站在對方的立場, 學習體諒別人|生命教育 的評價
體諒別人意思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之前的文章被檢舉到下架了,起初是臉書後來是IG一直被警告檢舉,因我沒有備份文章的習慣,所以這對我來說一直都像是被提醒自己的文字如果再不實體化有天會只剩零碎的回憶,再來是服藥以後我記憶力不好,更像被偷走了一些生命時間,慢慢瓦解一點我每階段安慰自己的總結。
對我來說,寫文章有意思的地方是斷句,讓過去十年都深埋在影像的我體認到,每個逗點都像是一個剪接點,我可以快速的把故事掌握在自己的節奏裡表演,而觀眾所接受到的畫面只限於我給他們的描述,要是我謹慎,可以一字不漏的像是給客戶的腳本,把每個情節寫細,甚至聽的音樂,所見物品的顏色、年代、風格,限制他們與我想的幾乎一樣,這也是影像工作者最常見的,讓觀眾盡量把感受與想像趨近於自己的一致。
我認為自己做的沒有錯,是因我發現同情到同理的差距是感同深受,而自己首次發病最無助時,覺得「我怎麼會這樣?」、「別人有我這樣的感受嗎?」、「我是不是很奇怪?」
所以從去年寫「精神疾病去污名化」的文章,我在做的就是讓別人知道有這種人存在,而她不是在暗地裡藏著這些情緒,她想清清楚楚的用這個模樣活給你看。
我做起這件事很自在,因我發現自己透過書寫能把思緒理清,而我並不是所有時間都在發病也有很多工作需要決定很多事,在別人的眼裡,不會只是被貼上一個憂鬱症患者的標籤;我是編劇、導演、攝影、剪接,憂鬱症只是我的一個狀態。
我覺得這樣很好的事,讓一些不理解精神病的人知道,我也會大笑、喝酒、party 、約會,這樣的人她也是有憂鬱症,我也發現以這種角度切入,可以讓一個精神疾病患者更被體諒,有種「我和你幾乎一樣,但就是多了一部分與你不同的思緒,那你還愛我嗎?」
有趣的是,每當我把發病的所見所聞記下,我的絕望、思想、期待寫下,都會遇到被徹文事件,於是我更加確定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的必要,因為就是有人不願相信,世界上有一個族群正只能以這種觀點看待事情;就是有人把精神疾病視為不好被談論,才會讓這個族群感到如此孤單。
想和那些檢舉我的人說,我會繼續寫,我將此視為某種價值,讓那些被認為是負面文章在未來可以只是被視為是一種想法,而想法不應該被責備和檢討,那就是一個自然發生的情緒反應,合情合理,這些事不會因為不去談論就不存在,這就是我想打造的心理與精神環境,現階段也堅定認為這才是比較健康的社會。
#April敬上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體諒別人意思 在 My Que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貝們上禮拜的貨有幾位寶貝們有可能會收到別人的衣服😭 上禮拜臨請的小幫手🈶️好幾位寶貝不小心貼錯單了~ 所以如果收到不是自己衣服的寶貝們在麻煩私訊版媽我會在幫你們處理喔!! 真的很不好意思~ 只要貨🈶️出問題的寶貝們下次購買時版媽都會送你們一份小禮物喔🎁 由於連假四天所以版媽要帶四寶,回覆私訊會比較慢一點,在麻煩體諒一下❤️❤️❤️ ㊗️大家中秋節快樂唷^_^
體諒別人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當你遇到別人誤解你的情況,你能好好說清楚自己,讓關係圓滿、事情順利嗎?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管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或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最大的動力~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你有沒有被人誤解的經驗呢?
就好像在職場上,你可能是個業務高手,每天跟同事一起拜訪客戶,服務客戶,甚至帶了業績回來,卻被同事貼上「愛出風頭」、「搶功勞」、「收割王」的標籤,這讓你很受傷。
被貼標籤,怎麼辦?
而你為了顧及同事間的和諧,不讓自己的「動作快」變成「搶功勞」,所以你試著放慢腳步,但沒想到腳步一慢,業績少了,上司卻覺得你退步,這讓你衝也不是,不衝也不是,有一種不上不下的感覺!
這時候你可能會有一個疑惑,是不是多做多錯?可是不做,你又覺得很空虛,不喜歡虛度日子的感覺,然而更不喜歡自己的認真把別人給推遠了。
最近我就聽到一位朋友,有類似的困擾,他的情況是這樣子的~
我這位朋友,是家網路行銷公司的主管,負責推廣產品,常常需要撰寫行銷文,就上網應徵「行銷文案」這類的人才,陸續用了幾個人,可都達不到他的要求,於是他想起一位老同學。
這個老同學是個設計師,很喜歡寫東西,經常在個人部落格寫文章、分享生活趣事,文筆還不錯,所以我的朋友就說服老同學兼差,寫寫看文案,說不定可以發展出第二春。
原本以為交情好,合作起來應該會很有默契才對,結果沒想到文案一寫下去,雙方對於「行銷文」的想像有落差。
溝通幾次後,這位行銷主管覺得老同學「太難搞」,而被請來寫文案的同學,則是認為行銷主管「太粗暴」。
兩個人差點要撕破臉,文案不僅生不出來,關係還變得很尷尬,彼此情緒都很滿,不曉得該怎麼收尾。
溝通陷入僵局,怎麼解?
我試著問行銷主管,他所謂「太難搞」是什麼意思?他表示老同學太在意「氣氛」的舖陳,所以文案開頭寫得落落長,把要「產品」壓到最後才寫,這完全違反行銷上的「產品優先」原則!他求好心切,給建議時很直接。
偏偏這位同學是搞藝術的,個性比較敏感、纖細,就是俗稱的玻璃心,所以行銷主管的話,聽在耳裡都是一種否定,「覺得」行銷主管的話太直接粗暴,到最後兩個人根本無法溝通。
開班授課這麼多年,我很清楚人跟人的誤解和糾葛,之所以會越來越深,往往是因為很多重要的感受沒有表達清楚,造成巨大的鴻溝。
所以我繼續往下問,我問這位行銷主管對同學真的只有負面評價、覺得他太難搞嗎?主管很快回答:「當然不是,我同學很細心,也很負責任的!」
我接著再問:「那你有對他說出你這份欣賞嗎?」這位行銷主管沒說話,只有對我搖搖頭。
我又問他,以他對老同學的了解,同學會說他太直接、粗暴,可能的原因有什麼?
結果這位行銷主管想了想,才緩緩的說:「老師也知道我一急起來,嘴巴就跑得比腦子快,直接批評他的文案,太文青、不落地,一點銷售的力道都沒有,但我真的是為他好,才這麼說⋯⋯」
文青與商業,怎麼平衡?
故事先說到這邊,不曉得你聽出來了沒有?事實上,這兩個人能維持長時間的友情,一定有某種程度的契合和了解,很少有人會故意跟好朋友作對。
所以回到「行銷文案」這件事情上,他們其實都很想把事情做好,只是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場,少了從對方的「出發點」來看事情的角度,這件事才會無解。
幸好這位行銷主管有一定的自我覺察能力,經過我的陪伴之後,他對自己的「直接」有些懊惱,如果時間能倒轉,他會願意換個方式表達。
例如他可以說:「敏感和纖細是好事,有敏感跟纖細才能寫出好文字,只是在『行銷文』上,產品才是第一順位,而不是『氣氛』。」
我還鼓勵他進一步跟老同學討論「敏感纖細」可以怎麼運用,只要放對地方,氣氛的營造也很重要。
要是下次老同學的「敏感纖細」又放錯地方時,兩個人可以怎麼幫彼此踩剎車,澄清彼此心中的優先順序跟具體方向,再往下走,就能避免爭執。
後來,他帶著這些體會,回去找老同學,重新表達一次,老同學能體諒他的求好心切,坦承自己對行銷文的掌握度不夠,實在沒必要反應這麼大,還感謝行銷主管願意慷慨分享業界經驗。
現在他們倆恢復了友誼,而且雙方的合作也越來越上軌道~
二個方法,讓人靠近你
從這個小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人跟人相處時,也許事情本身並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就像是文案要賣產品,本來就是寫文案的目的。
假如文案能多寫出氛圍,提高文案的質感,沒有什麼不好,也就是說,寫文案這件事情是中性的。
真正讓情緒失控的原因,是受到片面反應,或是不完整的言語刺激,就像是「太難搞」、「太粗暴」這些不恰當的標籤影響,進而導致人際關係上的災難。
那麼要是你也渴望說清楚自己,不讓他人有誤解的空間,同時又能照顧到對方的感受,讓人願意靠近你,我可以提供你兩個簡單的步驟,那就是~1.覺察自己,完整詮釋、2.關注他人,標定善意。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是我們一開始說的「業務高手」,因為動作快、又熱心的情況下,幫整個部門拿回業績,卻跟同事有些嫌隙,受到排擠時。
就可以先使用第一個步驟,覺察自己的本意,先對同事說明:「我提早把事情完成,是怕拖越久變數越多」。
再來,第二個步驟則是把焦點放在同事們身上,好好的說:「不過,我能拿下這些業績,是大家一起努力耕耘的結果,沒有你們,我一個人是辦不到的,謝謝大家的協助~」
我相信,只要你能這樣完整的表達自己,又能看見他人的善意和付出,就能擁有很多支持者~
要是你對自己的期望更高,不希望跟人有了磨擦,或是對人造成傷害之後,再來挽回和彌補,我再提供一個更根本的方法~那就是學習「隱喻」的語言。
如何使用「隱喻」的語言?
「隱喻」在古希臘文裡,代表著「轉換」的意思,特別是「情緒」和「理解」上的轉換。
舉個例子來說,你是個很注重時間,很守時的人,但你今天跟一個朋友約,對方遲到了半小時,一屁股坐下來也沒解釋遲到的原因,就開始聊天,這時候你很生氣,但又不想發脾氣壞了友情,可以怎麼使用「隱喻」的語言呢?
你可以溫和且堅定的跟朋友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剛剛已經存了三十兩黃金在你的戶頭裡了,哪天我缺錢時,我會記得跟你要喔!」
你可以感受一下,像這樣子把時間比喻成「黃金」,是不是可以輕鬆的說清楚「時間」這種很抽象,又看不見的東西,它對你的具體意義是什麼?
而且不帶攻擊和指責,不讓對方感覺受傷,又能巧妙讓對方理解「遲到」這樣的行為,對你來說是「重大損失」,明白時間對你的「珍貴價值」。
更重要的是,有了使用隱喻的能力,你不必強忍情緒,就能適當的表達自己,
而那些原本對朋友遲到的負面情緒,像是憤怒、失望、不滿。
在你使用隱喻的過程中,因為多了一份詩意和美感,讓負面情緒可以平安落地,也就不會跟人撕破臉,傷害到你的人際關係。
那麼要是你感受到隱喻的妙用,也很想學習的話,我很鼓勵你加入我們最新推出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是由國際級隱喻大師~哈克,黃士鈞博士所主講。
哈克這一門課程,除了能幫助你更容易建立關係,跟人產生連結之外,更難得的是,哈克還會陪伴你「了解自己」。
關於「了解自己」,哈克曾經說過一段話,他說:「為什麼我們要探索自己的內在?這是因為當我們探索、好奇自己多一點,我們對自己多懂一些,於是當別人想要靠近我們的時候,就多了語言和文字可以表達~」
而在【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課程當中,哈克就為「了解自己」找到了一個好隱喻,那就是「太陽」與「月亮」。
一般而言,我們對太陽的印象是熱情、充沛、恆常存在的能量,而月亮則是輕輕柔柔,隨著潮起潮落,每天都有盈缺的變化~
帶著這樣對太陽和月亮的認識,回到人際關係裡,到底要怎麼運用「隱喻」呢?這就像是前面提到的那位行銷主管,要是他先上過哈克的課程,在哈克的陪伴下先向內探索、了解自己。
那麼當他決定跟老同學一起工作的時候,他就可以先打預防針,好好的跟同學說:「我能帶給人的能量是『明確、迅速』,這樣的能力是我的太陽,請享用它,同時我也有月亮,我的月亮是『願意嘗試、懂得反思』,這是我的柔軟面,請善待它」。
有了重新了解的基礎,當他跟老同學針對文案意見不同的時候,那位敏感、纖細的老同學,對他的理解就會是想把事情做好,所以心急了,就不會直接被他的太陽灼傷,甚至有可能因為懂他的月亮,願意付出更多體貼和包容。
這就是哈克說的,開啟一段內在旅程,探索自己的太陽與月亮,你就能了解自己、讓人懂你,更喜歡跟你靠近~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體諒別人意思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有無諗過死?」
在防止自殺志願機構「撒瑪利亞會」當了義工十三年、有份接聽防止自殺熱線的賴美芳(May)表示,機構會向每一通來電的求助者問這問題。對於一個想自尋短見的人來說,再談死亡不是應該要有顧忌嗎?
「當然唔係要推佢去自殺,而係話畀佢知我洞悉到呢件事,我明白你內心感受。如果呢句說話放嘅位置啱,來電者會覺得有人明白佢,會將心入面嘅感受話晒你聽。」May解釋說。
義工一直短缺
May直言,雖然義工招募的成績不俗,但當中不少人在訓練後,都因不認同這處理求助者的手法而選擇離開,令接聽熱線的義工數量一直不足;加上不少義工做了四、五年,亦會因抵受不住壓力而離開,May估計要維持熱線中心24小時服務,需要超過200人,但現時恆常義工卻只有約80名。
她承認,當接線義工的確不是優差,形容是承載別人的眼淚,「因為有同理心,起初做其實唔慣,人哋喊我又一齊喊。」May用了約兩年時間才能調整心態,「每日生活壓力已經咁重,返嚟又要聽啲沉重嘅嘢。」但她覺得事情有意思,因此不會輕言放棄,「生有好多人做,但死就好多人忌諱而唔做,正正係無人做,我有一種感動想繼續行落去。」
有自殺念頭不是錯事
回望最初,May記得自己加入是因為身邊要好的朋友,在毫無先兆下自殺離開,令她一度自責。她想起當時自己對自殺的想法也是「咁使唔使死?」,但成為義工後,逐漸覺得自殺並不是傻事,「我會多咗一份體諒去明白啲有自殺傾向嘅人,有自殺念頭唔係錯嘅事,而係點樣同信任嘅人講。」
社會高壓氣氛造成負面情緒
聽了多年熱線,May粗略估計10個來電中,有7個是要情緒支援多於危急狀況,她認為是與社會高壓氣氛有關,「社會上謾罵聲音太犀利,好多時我哋撳低唔開心嘅情緒,因為好多人話有負面情緒係唔啱,但其實唔係。」
她又留意到社會對青少年的期望大了很多,「譬如一個青年人一定要有用。」學生選科時揀選一些科目會被大人批評「搵唔到食」,而批判則造成壓力,認為青少年壓力問題值得關注。
校園的「守望者」
於是機構2010年起走入校園,招募中學生成為「守望者」,透過教授辨識抑鬱症、自毁自殺傾向徵兆及聆聽技巧等,希望學生之間可以互相關注情緒問題,從而減少自殺機會。負責統籌活動的May表示,接觸過不少的學生,都面臨巨大的學業壓力,有些更對她說因為功課實在太多,有時候真的抑壓了自己的情緒,沒有時間去想。
May期望社會正視青少年情緒問題,如投放更多資源讓青少年去認識自已與情緒,「例如要認識自己有無講唔出、埋藏心底嘅情緒,而唔係最後先爆發出嚟。」又冀自殺議題早些讓青少年知道,「其實愈傾訴,愈唔會催促自殺。」
聆聽重於提供意見
她寄語學校要給予青少年空間,「無論點樣,聽咗先,我唔會好快要佢哋(青少年)聽唔同嘅意見,因為佢唔係要活出我嗰一套,佢要自己去搵自己要行嘅路。」
陪伴與聆聽,非常重要,對學生如是,對來電求助者也如是。
今集《港。故》說說義工在通往自殺路途上的救人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體諒別人意思 在 尼亞斯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場很奇怪,中間有一段完全被同一隊攻擊
先是我沒開槍甚至有裝消音器情況下被發現
這個看起來有點疑點不過也可能純粹巧合
但再來我跑了很遠一段距離
中間完全沒遇到"任何敵人"
接著突然走到某個地方
前面攻擊我的敵人又突然從很遠的地方
出來繼續攻擊我
讓我有點懷疑是這場我開直播時被偷看直播
當然也可能是巧合,跟著我一路到山上
總之我要講的是,不管是誰都不要看直播殺直播主
殺贏了也不代表你比較強,畢竟你不敢公平對決
就連我這個玩沒很強的人,只要能看直播殺別人
我100%殺得掉別人,更別說有些人看直播作幣
結果最後還被我反殺.
為何看直播畫面殺人是不對的?
你跟你朋友對決的時候,你覺得一直看朋友的手機畫面
這是公平的對決嗎?如果不是
那就更不應該看直播主的畫面去殺直播主
這不但顯示出你的弱小,更顯示出你的素質
就讓我們各退一步,互相尊重
你們用正常手段殺死我
我沒有任何怨言,死了就死了
我甚至常常被殺死都會幫敵人按讚
但不好意思,鞭屍還有看直播作弊殺人的
我從不會去給他按讚
觀眾如果覺得"無視他就好了"
那不好意思,我無視他可以賺更多錢跟訂閱數
因為這些人就會更囂張更開心
享受"皇帝般"的"直播主體諒"
但偏偏我比較笨喜歡當兇的人
講對的事情說事實
所以我不會為了錢跟不好的觀眾低頭
觀眾如果不喜歡,我不會介意
你們可以為了"自己"想舒壓去看別人的影片
不用看一個"至少會一定程度為觀眾想的YouTuber"的影片
就這樣.
-----------------影片資訊-----------------
IOS APP下載 : https://goo.gl/GKRFr5
Android APP下載 : https://goo.gl/rnNBNG
遊戲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reefireTW/
BGM: YouTube創作工具箱&煉獄庭園
#單排多人 #極限逆轉吃雞
-----------------影片聲明-----------------
此頻道非"技術台" 而是輕鬆娛樂耍蠢的"娛樂台"
請技術狂人點擊右上角叉叉,謝謝合作!
-----------------觀眾必看-----------------
尼亞斯觀眾常見問題:
http://goo.gl/trBJie
(有任何問題都請先看過這網站之後再發問)
尼亞斯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CNiaz?fref=ts
體諒別人意思 在 大元- 做人要懂得互相尊重體諒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如果今天 ... 的推薦與評價
做人要懂得互相尊重體諒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如果今天你沒有要尊重我們的意思,那我之後也知道該怎麼做了 #天蠍座女子的內心世界. ... <看更多>
體諒別人意思 在 「體貼」別人之前,記得先「體諒」自己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即使在心裡沒有那麼想,但由於你從不主動表達自己,以外界眼光看來,實際上傳達給人的意思就是——你對理解周遭人興趣缺缺,滿腦子都只想著別人如何看待自己。 ... <看更多>
體諒別人意思 在 Re: [新聞] 電影《小美人魚》挨批太政治正確,安徒生-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VVin (VV)》之銘言:
: 電影《小美人魚》挨批太政治正確,安徒生家族後代怎麼看?
: 賀婕/讀者投書 2023/05/26
: 我認識的丹麥朋友說,小美人魚是童話角色,就像阿拉丁的神燈精靈一樣,皮膚什麼顏色
: 不重要。圖/Pcala@Shutterstock
: 對於不尊重原創的論點,我不禁想起我認識的丹麥朋友,因為他們家剛好是《小美人魚》
: 作者安徒生家族的後代,於是在這部片剛出來時,便立刻問了他們的想法。
這件事情居然還有後續,因為我投書到換日線過去說安徒生明明沒有後代
https://reurl.cc/11X488
然後換日線最近回信給我,說他們不會登這篇,因為賀婕表示安徒生家族有後代
我回去看原篇發現作者新放了一個連結表示證據在此:
https://andersen.sdu.dk/liv/biografi/familie_e.html
我點進去看了啼笑皆非,裡面基本上跟我查到的資料一模一樣
也就是安徒生五等親內可考的只有他阿姨的兩個女兒,之後就沒有了
(裡面連安徒生的祖母的媽媽的兒子的外孫都列上去充數了)
再說他阿姨根本不姓安徒生,她兩個女兒也不姓安徒生
所有安徒生能查到的親戚的後代都不可能姓安徒生的!
因為「安徒生」是從安徒生他爸才開始用的姓氏!而他爸沒有其他後代!
因為他們是北歐人!原本的姓氏是「某某人之子」,是不會重複的!
直到安徒生這一代才因為出生時受洗為基督徒因此沿用他爸的姓氏!
這種宣稱是安徒生家族後代的說法就是自嗨,一丁點含金量都沒有的
--
巨龍愛上畫中之龍,朝夕與畫相對私語,四百年如一日。聞者敬其癡情,哀其癡傻。
最終巨龍尋得神之力,能使畫中龍自虛化實,現身畫布之外;然巨龍為之激怒,只因
巨龍深信畫中龍自始為真,何來自虛化實?畫中龍所欠,不過肉身、靈魂、力量三者
而已,而此三者巨龍早已有之。於是巨龍屏棄神之力,以全部肉身、全部靈魂、全部
力量為賭注,要將畫中龍原原本本地帶出畫外--
於是真實之龍殞落,虛妄之神降臨。 《玩家超正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208.1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87952142.A.5E8.html
安徒生本人就是絕子絕孫,那年代又不稀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