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蕾]
今天香港有宗小新聞,《蘋果日報》位於將軍澳的壹集團總部大樓,內有很多綠色植物,自公司停業後擔心沒人打理,有心人聯絡過負責人,安排周日免費公開派發。
如此新聞,令人想起蘋果日報接待大堂,除了有漂亮的室內植物,還有一個巨型鳥籠,內裡的各式雀鳥吱吱喳喳叫個不停。據說,壹集團停業,有人已經把鳥兒也安頓好。
信奉自由市場的黎老闆,還在大堂展示了三個經濟學者的頭像和說話:分別為殖民地時代前財政司郭伯偉、學者佛利文和海耶克的話。早年我到訪過,逐一細看金屬板鑲起的話,大概是說,政府干預市場越少越好,市場無形之手是最好的。後來我去美國芝加哥,特意也到訪芝大看看這些學者的主張。
在傳媒大堂養鳥竪像,實在是非一般傳媒老闆的作風。一位前輩記者記得,她年輕時在香港任英文傳媒,曾經採訪過一單奇怪的新聞。原來黎氏大宅裡養了一頭黑熊,後來被有關當局帶走這只受保護動物。
這些作風,令我想起被譽為美國最偉大電影《大國民》的主角Charles Foster Kane. 這套1941由Orson Welles拍攝的黑白電影,以美國報業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為藍本。
Kane自小窮困,被富翁收為養子後,收購一份紐約報紙,以大膽的手法做新聞,發達後與歌女再婚。被影射的美國傳媒大亨特別因為戲中描繪其愛情生活不滿,傳聞Hearst曾派人花錢購下底片準備銷毁,最終電影順利上影。多年以後,Hearst後人在大宅放映《大國民》,替這段歷史來個closure.
《大國民》其中一幕,寫Kane年少氣盛,進駐一間老牌報紙編輯室,他把自己藝術藏品搬來,連牀也搬進來。
原來的老報人表示側目,Kane反駁:「你們以前做新聞是運作12小時,我們的新聞是24小時運作。」Kane拿着別張報紙問為何我們的標題那麼小,別人的那麼大,老報人答,那個新聞根本不大,Kane答:「只要標題夠大,新聞就夠大。」還請「狗仔隊」到失踪婦人的家追問那位丈夫是否把妻子藏起來。
這種氣焰氣魄,小報做法,讓Kane的報紙迅即大賣。但Kane自命不只是個生意人,他出身寒微,永遠記得蟻民的苦況。夜深,他把氣油燈關掉,說出一句志氣話:「我要這份報紙,對這個城市的重要性,好比氣油對紐約那麼不可或缺。」
一張報紙,讓一個城市的人感到有所歸屬,也是蘋果日報於1995年創刊號,社論寫過的話。當年的社論題為〈《蘋果日報》:我們屬於香港〉,內文這樣寫:「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我們深信,習慣了自由的香港人,對不合理的禁制,不公平的對待一定不會啞忍,因為天生下來香港人便對自由熱烈追求。」結語寫道:「我們將忠誠地去緊守工作崗位,老老實實地做個驕傲的香港人。」
說回《大國民》,此電影不只是說報業,其戲名「Citizen Kane」,說明的就是一位報人不只是一個普通人,而是象徵了美國精神的國民。他的善與惡,好與醜,完美與瑕疵,也就是說明美國精神的衝撞、破格、探索。
在漆黑的房間,燈光師讓Kane的臉落入完全暗黑的當中,新穎的打燈法,說明了Kane內心的不可理解。他用筆於紙上寫了幾句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我們的原則。大意是,要為人民發聲,讓他們不會被有錢人的聲音淹沒。Kane的兄弟調侃道,「你好像寫的是美國憲法?不要把人民掛在嘴邊,口口聲聲。」
但雄心壯志的Kane當然聽不入耳,他喚了印刷小子進來,「第四次改版。」令我想起蘋果日報打破了一般報紙印刷規範,過去廿六年,每個清晨,它是最早應市的報紙,凌晨二時於九龍旺角已經可買;新聞只要夠大,隨時加印特集號外也可以。
這一天,香港也有一單不大也不小的新聞。有一間政府官方運作的康文署圖書館,早前被發現「館長推介」一欄,擺放了多本關於黎智英的自傳,究竟是館長知道,還是被戲弄不得而知,但事又引起一陣騷動。作為一個傳奇人物,多年來出版過多本傳奇,有些是由本人授權,有些是別人撰寫的。
香港的出版業從來頗自由,禁書進出口的聖地。自國安法一出,今年七月中辦的香港書展,營運方說,若有人舉報書籍涉違國安法,會召警方處理。而亦有人發現,於官方在全港的圖書館搜索系統,黎智英的多本自傳已經消失了,或不准借閱。
黎智英的歷史,有那麼令人害怕嗎?他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香港人經歷過。那些年,大量人口為逃避政治運動,或追求更好生活,從中國內地逃難到港。在廣州,這段歷史叫「大逃港」。南中國的人民,抱着一只籃球或車呔,穿一條底褲,或爬山或游水,南來香港,尋找自由和生存的機會。
黎智英在廣州出生,父親很早來港,母親被抓往勞改,自小和輕微智障的姐姐及攣生妹妹一起求生,甚麼低下層的工作也做過,能夠有一口豬油撈飯吃已經很快樂。據說,今日黎氏能受得了香港監獄的狀況,部份原因,也因為出身寒微,捱得苦。
《大國民》始終是一套美國電影,說的是,發了達的Kane,無論多奢華的日子,也沒法滿足他,從政失敗,人民不愛他,他卻嘗試從一個失意歌女身上找真愛。然而Kane想操控歌女,兩人最後亦不歡而散,歌女離他而去。Kane在大屋Xanadu中孤獨終老,畢生追尋的是甚麼?
Kane在病榻上呢喃了幾次:「Rosebud」(玫瑰花蕾),一位記者於是展開偵查這名傳媒大亨死前的遺言究竟是指甚麼?是名是利?是兄弟情?是愛情?
電影最終幕,大堆官僚在點算Kane財產,在豪宅裡把已逝主人的藏品分類,值錢的放一邊準備變賣,不值錢的一概扔進火爐即場銷毁。其中一個木製雪橇玩具被指為「便宜貨」,被扔進火爐。
鏡頭大特寫雪橇的圖案,正是一朵人手畫的玫瑰花圖案。回帶電影開場,貧窮的Kane在冰天雪地的美國小鎮,被逼離開親生父母,到富翁家作養子,母子別離之前,少年Kane正在小屋門外的積雪上玩樂,伴着他離家的只有那只雪橇玩具。即使富甲天下,死前一刻,他還是想起自己那個寒微的家和父母。
我們的大國民,又有沒有他的玫瑰花蕾呢?黎智英坐囚前,不只一次接受訪問,說得哽咽,「香港的自由社會給了我這一切,為了回報這份自由,或許是時候我要為它付出。」“I came here with nothing, the freedom of this place has given me everything. Maybe it’s time I paid back for that freedom by fighting for it,” (法新社,2020)
12歲的黎,游水來香港後,由工廠散工做起,之後矢志要當老闆,開了製衣廠,佐丹奴曾是八十年代非常成功的成衣品牌,其推銷手法新穎,讓黎氏擁有強大資本,進軍傳媒業。
在傳媒業,由《壹週刊》到《蘋果日報》,他以優厚的薪酬招兵買馬,然而要忍受高壓工作環境也讓不少傳媒人又愛又恨。《壹週刊》聞名的「鋤書會」讓人聞風喪膽,公司競爭激烈,黎老闆炒人也手起刀落,如此管理風格和一般文人辦報相去甚遠。但香港曾經有一種精神,就是雅俗混雜,創意爆發,沒有界線的創新,也讓整個香港傳媒界風起雲湧。
在壹傳媒工作過的人,被該公司解僱過的,或會擁有深深的恨,但我也認識不少同業,對公司,對黎老闆,又恨又愛。尤其在香港如此風雨飄搖之日,黎氏本有機會脫身,但他卻一步一步走進牢獄。一位生意人,由擁抱自由市場,到擁抱自己相信的理念,不能自拔。
壹集團至今,有多位高級管理層及主筆以國安法被捕。公司資金被凍結,向員工出糧也有困難。有員工卻說,寧可自動辭職也不願被解僱,「不想公司蝕錢」。
黎老闆在囚車出入法院,原來追着囚車喊「老闆!加油!」的壹集團高層,現在自己身在囚車中,換成其他暫且獲保釋,或暫時安好的同事追着囚車大喊:「羅生,加油!張生,加油!」採訪法庭的《蘋果日報》記者,由寫抗爭者的故事,變成寫老闆的法庭新聞,變成寫上司成為被告的採訪筆記。
一位在《蘋果日報》打工的攝影記者說,在法庭第一排旁聽後,被公司派往「上山」去拍攝羅偉光總編被收押荔枝角收柙所的照片。由於那個山坡偏僻,要爬好一段路寄身樹叢以超長鏡才可以拍攝得到。「幸好你下囚車時沒有回頭,否則我應該會崩潰了。」平日在公司撞口碰面的上司,這一天,成為了照片新聞裡的主角。零距離的痛楚。
在香港,被關押的抗爭者,包括黎智英本人,在香港監獄有權訂閱一份報紙閱報,當中包括蘋果日報。這是牆外人們不明白的狀況。沒有了蘋果,就如切斷了關柙者對外資訊的一個重要選擇。很多記者或作家繼續寫實體報,也是抱着這種「文字可以進牆」的原因,奮力揮筆下去。總有一些東西,網絡不可取代。
說回我們的「大國民」,他沒有孤獨終老,因為他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黎老闆的妻子,在壹集團運作的最後一晚,受同事擁簇,在最後一份《蘋果日報》付印的時候,她獲員工們的深深擁抱。
或許,黎老闆也有他的「玫瑰花蕾」。據說,黎智英還未偷渡來港時,只有八、九歲的他,替別人在廣州車站開車門托行李,獲得小小打賞,有時是錢,有時是禮物,有時甚麼也沒有。
但他很記得,有人給了他一片巧克力:「我那時完全不知道香港是怎樣,但把巧克力放在口中,天下間有這麼美味的東西,來自一個地方叫香港,那時我便認定,香港就是天堂,我要去那個地方。」
(圖片來源:By RKO Radio Pictures, still photographer Alexander Kahle -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Volume XII, Number 12, January 1941 (front cover),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6766797)
「高偉光父母」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高偉光父母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高偉光父母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高偉光父母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高偉光父母 在 高偉光父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高偉光父母 在 高偉光父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高偉光父母 在 3部待播劇被指無cp感:高偉光、歐陽娜娜差17歲,這是真叔侄 ... 的評價
- 關於高偉光父母 在 高偉光父母照片的八卦,PTT、DCARD和Yahoo名人娛樂都在 ... 的評價
- 關於高偉光父母 在 高偉光父母照片的八卦,PTT、DCARD和Yahoo名人娛樂都在 ... 的評價
- 關於高偉光父母 在 三生三世枕上书- 封面故事| 高伟光:潜流 - Facebook 的評價
高偉光父母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尊龍:找不到夢想嗎?別找了吧】
現代整形風氣日盛,人人都可以成為美女和帥哥。
美人在骨不在皮,縱使五官能夠靠著鬼斧神工「乾坤大挪移」、儀態可以憑藉後天上課調整,但某些人,他根本不需要刻意做些什麼,光看一眼,你就能從他的五官裡讀出故事和靈魂,整體給你難以言明的氣場。
#尊龍,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淡出影壇多年,他的曲折人生及出世態度,仍然被影迷津津樂道,是嚮往的白月光,是心底的意難平。
可以在這裡看文章,欣賞尊龍帥照>> https://www.adaymag.com/2020/10/15/john-lone-story.html
---
現年 68 歲的尊龍,他是奧斯卡金像獎的終身評審,美國《TIME》評選他是「全球最美 50 人」之一,日本媒體美譽他為「亞洲第一美男子」。
尊龍在 1985 年演出第一部電影《龍年》入圍第 43 屆金球獎最佳男配角,成為影史上首位入圍的華語男演員,該片讓國際大導 Bernardo Bertolucci 注意到,邀請他演出《末代皇帝》的男主角溥儀,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
高挺鼻梁、薄唇、劍眉朗目,尊龍五官基本結合東方的端正及西方的深邃,當初觀賞《龍年》時,我腦海浮現的就是張愛玲在《沉香屑:第一爐香》形容喬琪喬的長相:「黑壓壓的眼睫底下,眼睛像風吹過的早稻田」。
論尊龍的眼神,已經無法用「會說話」來形容,根本是可以講相聲、上國家歌劇院的那種。
他有一種渾然天成的貴氣,使得他的外型與身世,呈現極大反差。
---
尊龍出生就遭到親生父母拋棄,被一個未婚的上海女人收養。養母是個殘障人士,收養尊龍是為了要拿到政府發放的棄嬰補貼金,對這個孩子沒有多少愛,更別提關心與教育他。
他們生活貧困,三餐經常吃冷飯,偶爾當街乞討。
某天吃到醬油拌飯,尊龍開心到記住一個禮拜;家裡沒有電視機,尊龍會到隔壁茶館,躲在門後偷看老闆看電視,望著電影中的武俠們飛來盪去,成為他的精神慰藉。
現實江湖太殘酷,若不吸收點影劇裡頭的浪漫,實在是很難活下去,要不就是活到更加懷疑人生。
每天都想著下一頓哪裡來,養母心情暴躁,時不時歐打尊龍,有次還將他丟包在火車站、想要拋棄他,多年後受訪,尊龍是這樣形容:「我無父無母、沒有名字、沒有讀書、沒有童年。」
尊龍 10 歲時,養母嫌他累贅,見他長得美,遂將他賣到香港的一家戲班子。
戲班子的生活就像噩夢,早晚沒日沒夜地練功、唱戲、舞蹈,表現一不好就會被師傅暴打。尊龍是孤兒、沒有依靠,常常被其他小朋友欺負,有天被打到撕裂傷,沒錢看醫生,最後竟是一位裁縫師傅為他縫針,縫了 8 針。
他告訴記者:「人生每個階段的經驗都會影響你,小時候的經歷會跟著你走一輩子;從小沒有人保護我,我要自己保護自己。」
尊龍早就明白,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共情他人的處境,你能夠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力量。
---
17 歲那年,尊龍的暗黑人生出現轉機。他跟著戲班子演出,被一個美國家庭看上,見他身世堪憐,便出錢送尊龍去美國發展。
語言不通被送去異鄉,尊龍一邊做苦工,一邊在夜間語言學校補習,花 3 年時間才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不過,這段半工半讀的日子,讓尊龍有餘力去思考未來的路,決定憑著過去唱戲班的經驗,闖闖看「演員」這一行。
尊龍不像其他立志成為大明星的人,盡是說著滿口高大上的夢想,尊龍想法很簡單:我就是想活下去而已,表演是我目前唯一會的東西,我只能選它。
他自己都提到,起初對表演根本沒所謂「喜愛」可言,生活過得那麼狼狽,根本沒時間談論「我的志願」這種偉光正的話題。
憑著童年一路訓練的專長,尊龍考上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在舞台劇如魚得水,憑著過去唱戲班的經驗,他將武術、舞蹈、唱曲融為一體搬到舞台,讓外國人看得瞠目結舌,兩度奪得戲劇屆奧斯卡之稱的「奧比獎」。
他漸漸愛上表演,決定進軍好萊塢,為自己取一個特別藝名:尊龍。
尊,是他的英文名 John ,龍,則是東方吉祥神獸,他許自己一個飛龍在天的豪情壯志。
後面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前面提過了,尊龍演出一部部精彩作品,《末代皇帝》是他的巔峰巨作。
---
尊龍聊過表演帶給他的轉變,「真正開始研究表演、參與表演,我從這件事裡頭學到很多真理,它讓我變得溫柔、變得寬容、變得願意去關心別人。」
通往好萊塢巨星之路的大門向他開啟,尊龍選擇拒絕一切角色,堅持回到故鄉香港發展,他說自己想家,也希望帶動香港的影視產業。
只是回到香港,尊龍發展不如以往,陸續作品《乾隆與香妃》、《自娛自樂》⋯⋯等等,都沒有得到廣大迴響,他選擇淡出影壇。
尊龍跑去加拿大過著悠閒出塵的小日子。
早上,他會牽著狗狗到森林散步,在加拿大認養 2 棵老樹,取名叫祖父祖母,有時他倒一杯茶,坐在樹前發呆一下午,「我常常看著大自然,看到會流眼淚。」
成就斐然、有了些錢、晚景安逸,回首童年坎坷際遇,尊龍早把它當成白頭宮女的天寶遺事,留下來的都是感謝和美好。
「我很謝謝養母,她陰錯陽差讓我找到畢生最愛,讓我走上演戲這條路,從剛硬的人變成一個懂得柔軟的人。」
他也不恨唱戲班的師傅和同伴,雖然委屈艱苦,卻為他的演技打下扎實的基本功。
---
命運有趣的部分在於,有些人的成就,最初的確是為了生活無心插柳,他們多半都是被推著走的。
然走著走著,成就感和投入到一定程度,柳枝默默生成大樹,接著你便莫名驚覺:恩?我好像愛上這件事了,甚至,我做得還不錯呢。
尊龍便是如此,成長環境的緣故,使他從小就沒有偉大的雄心壯志,只求溫飽即可;家人兩次拋棄他,他次次都是「被選擇」的那方。
但,尊龍卻在努力生活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為自己闢出一條康莊大道。
人們總是在自認被命運牽引、沒有任何選擇餘地之時,靈魂深處的生命力與戰鬥力就是這樣被開啟的。
被賣進戲班子,並非尊龍所願,他「被迫」磨出表演專業,但這份實力足以支撐他到美國能生存、優於其他人。
待發展出成果時,他在深耕能力的途中,也愛上了這項專長,並從中得到治癒、溫暖自己。
嘿,找不到夢想就算了吧,不要刻意去找,好好認真生活,因為夢想會在未來的某一天,以一種你沒意識到的狀況下降臨。
高偉光父母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抗爭再起,送頭論亦然 — 政治困境下的各種心理防衛機制】
不論是過去幾天,還是今天,很多人在街上聚集表態,然後防暴警察又來一輪驅散或拘捕。有些人會說這是「送頭」,是無意義行動。其實從去年 6.12 到現在,送頭之說,次次衝突都會有。你說在街上聚集,成為防暴警目標,有甚麼特別作用?「理性思考」得出結論,就是「無用」。
然而很多人心裡恐懼革命無疾而終、被迫回到日常,已經超過恐懼自己安危。自從推翻《逃犯條例》之後,都是潛意識政治水銀瀉地。潛意識不是毫無結構無中生有,它恰恰完全反映意識,夾雜一二百萬人的總情緒:生還者愧疚自責、厭惡自身無力面對極權、集體尊嚴受挫、渴望久違的勝利滋味 … 行動往往都不是非功利計算,而是互相情緒勒索。有人死了、我目擊其他人倒下、我犧牲了你也應該做點事 … 差不多一年來,近乎所有事情的動能都是如此翻滾出來。
都會中產和近代左翼對民族主義戒懼,因為他們信仰個體,不接受情緒勒索,然而在群眾政治,感情和羈絆才是主體,才是力量泉源。「我永遠不想跟其他人同路,我要『獨立思考』」,永遠只能停留在文字和智力遊戲,無法感受血氣之實。
表意識以為自己掌握理性可以窮盡的可能,計算出最合理最有利最安全的取態。然而「社會科學」研究的社會本身,本來就是一片昏閉大霧,無論如何學富五車、見多識廣,在政治裡總是有如臨深淵、目不能視之感。因為情報總是封閉、世界運作起來其實很隨機、個體亦受到自己偏見和身心限制,「真實」其實是無法接觸,觀念無法理解超觀念,正如人不通過催眠、臨床操作或特殊藥物,鮮能接觸自己的潛意識。政治也是如此。你不嘗試,永遠無法單靠理性思考就進入內層。你沒有胡亂宣誓,你還以為香港立法會是自有永有之後都會有。
嘗試之後多數發現世界像意識底層一樣混亂無序,多數會找到絕望真相。中老年人記得警察斯文有禮,但現在試出了軍警從來是國家機器,二三十年溫文爾雅不代表轉性,不過時也勢也,殘暴本質可以輕易恢復;當民主呼聲再壓不住,中庸策略家無法再限制新力量,當香港產生了自己的底線,中國就會撕破「一國兩制」面紗。這一切都是必要過程,爆發是時間問題,你無法永久封禁一個人的心靈。
嬰兒有一日會知道在自己以外,有一個客觀世界,形成自己的心靈疆界,就要求自己的玩具、私隱,要求人格承認和獨立自主。香港難治難馴,因為香港人曾經有過自己是獨立自主的幻覺,而這幻覺在這十年之間,如朝霧般退散收攏。就像一個成年人被迫要演小孩子,要受父母事事約束;起先是精神折磨,之後是肉體虐待,回頭看來更有人先約法三章,然後自毀承諾。如果將心理分析推到一個一二百萬人的維度,就是政治分析,也是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經常忽略的維度。
如此香港人長期無力和掙扎,人人都會諸訴各種心理防衛機制,例如「壓抑」(忍耐,唔好激嬲北京)、「抑制」(避談當年自己支持過民主回歸思潮)、「替代」(學習融入大灣區做中國人)、「否認」(聲稱一國兩制殘而不廢,有險可守)、「矯枉過正」 (加倍批港賤港)、「合理化」 (認為有人激烈抗爭才導致北京強硬治港)……這些都是香港社會人生百態,每個人的現實取態,皆源於某種對殘暴現實的心理防衛。
防衛機制有簡單也有複雜,指向較高文化社會目標的,比較「健康」和容易成功。例如「昇華」(sublimation),就是社會運動的高潮,也是為人歌頌的部份。犧牲自己,鋪成想像中後繼者之骸路,為達成一個模糊而更好的將來,是昇華;以自身入獄換取推翻一條條例,是昇華;將鬱結化做文宣、藝術、著作,是昇華;將自身痛苦轉換為「有益社會和群體」。
然而善男信女容易純粹歌頌光明面,而忽略製造光明的人,一定是從黑暗裡來。尼采說大樹要長得高,接觸陽光,樹根就一定要深入地底和黑暗。沒有陰暗面就沒有驅力。驅力是與社會風俗相衝突的那一面,但也正是因為有這種能量,才能轉化成更高的存在。釋譯做人話:如果社會上不是有些人苦大仇深,任何社會抗爭和改革都不會出現。因為社會賢達的心理驅力已經跟現實社會完全調和,不會出現越界,因此亦不需要過多心理防衛,亦因此不可能出現昇華。分別只是苦大深仇者,是用本能去反抗自身,例如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賊,解除世界對自己的壓迫,還是將精力轉移向一個「對其他人有利」的慈善方向:例如推動社會向好、或者單純敵擋邪惡。
客觀而言沒有各種嘗試就沒可能推翻任何事情,主觀而言人性必然是用各種方式排解情感。無力感折磨了香港人幾十年,已經到了理性無法規限的程度。2014-16 年和之後的事情,不能用「現實主義」去解釋和規勸,因為人不是機械人,尊嚴受挫到某程度就會爆發。而香港人爆發的方式,不是隨街殺人擄掠原始發泄,而是投入爭取民主、建立國族、建立國家,已經是複雜的轉移和昇華,亦證明香港人的發展程度深密而繁複。
頹廢一點地說,傷害自己比起傷害別人,來得慈善和節制。冒一些被捕或者死亡風險,或者做不到事情,但亦基本無礙他人,可能是維持長時間戰爭心理健康之必須。我也會覺得事情似乎永遠不解決,折磨悠長而難耐。然而台灣對抗國民黨專制,用了半個世紀;愛爾蘭對抗英格蘭,長度以世紀計,不可能每一次行動都是出於大藍圖,何況,藍圖何在?甚麼方法可以解香港之圍?現在說話的人,其實沒有一個知道。以現實主義來看,示威又無用、選舉無用;當然去年 6 月前我們心裡都這樣想,但事實證明情感不只正當,而且有用,關鍵時候可以爆發結出果子,成就一次後人不斷追認的建國神話。這便不是每日談論策略的人能夠達成,而是集體解放和混亂的天成。
參與政治及示威遊行,初衷一定不會是複雜的偉光正原因,起點一定是自身,而且多數是負面情感,只是用一種「正面」方式排解出來,而之後變得建設性和崇高。《沉默的羔羊》女主角不斷追捕連環殺手,不是生下來就悲天憫人,而是源於童年陰影:小時候喪父,被迫與陌生家庭同住,農場家庭有一晚在殺羊,她就帶著一頭羊逃跑,但羊竟然沉默也不逃跑。她最終失敗,那頭羊還是一樣被殺。她恨自己無法拯救那頭羊,也恨自己,最後這種無力和愧疚驅使她考FBI,驅使她身為一介女流在一群大男人中力爭上游,驅使她成功追捕連環殺手。
她不是一個濫好人,正如香港人也不是天真無邪,但如果香港將出現強者,他會是凶暴同時澤心仁厚;充滿悔恨同時朝向光明;會是狡猾而抱有底線;他不需要別人歌頌和留意,他就只是要重估世界的價值,並且以自己的方式不被世界改變。
如果說參與政治活動可以是一種正面心理防衛機制,初衷是為了排解個人心理障礙,那麼覺得其他人「送頭」的講法,其實都一樣是另一種方式排解無力感,只是過於簡單和原始,因為說者一樣被現實無法改變寸進所折磨,看見別人繼續前仆後繼,就覺得痛苦,也疑問自己安全是否有問題,也是一種另類幸存者愧疚,用攻擊和輕視的方法來排解;昇華的方法,是自己去保護和救人,也共同體味一種「策略上的愚蠢」,被拖累,被羈絆;成功,可以戰勝自己憤恨的對象 (所謂「送頭」者),失敗,也將怨恨目標導正到施暴者 (軍警政權)。 反正大家都是無計可施,唯有各出奇謀繼續試,繼續生存。
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有簡單有複雜。簡單的防衛容易失敗,因為你鬧完人送頭,大局面抑鬱很快又會回來;複雜的防衛有助昇華。自覺 (不一定是真) 走得前,也要做額外的心理功課,要調解;等如你要選舉、你要迷信、你要天真無邪、你好膠、你反對國族,但始終你還相信甚麼,總比無所相信好。你始終會被迫承認,你會改變。我一如以往恨你們,恨你們跟我不一樣,但同樣地,我深愛這顆樹,就連樹葉也愛護。謂人送頭,不過掩蓋自己一樣無能無助。我為甚麼要批評那些跟我一樣無助而狂亂覓路的同胞?
高偉光父母 在 高偉光父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高伟光是混血儿吗:高伟光父母身份及家庭背景,高伟光,高伟,迪丽热巴,演员. ... 高伟光#演员高伟光最近凭借出演电视剧《三生三世枕上书》中东华帝君 . ... <看更多>
高偉光父母 在 3部待播劇被指無cp感:高偉光、歐陽娜娜差17歲,這是真叔侄 ... 的推薦與評價
3部待播劇被指無cp感: 高偉光 、歐陽娜娜差17歲,這是真叔侄?# 高偉光 #歐陽娜娜#《如月》#吳磊#周雨彤#《愛情而已》#陳偉霆#章若楠#《照亮你》# ... ... <看更多>
高偉光父母 在 高偉光父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高伟光是混血儿吗:高伟光父母身份及家庭背景,高伟光,高伟,迪丽热巴,演员. ... 高伟光#演员高伟光最近凭借出演电视剧《三生三世枕上书》中东华帝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