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捷路網接著該蓋哪條?
#捷運規劃不是靠嘴砲是靠專業
昨天我們分析了韓市府是如何踐踏專業,堅持要先做林園沿伸線評估,以便抹黑中央「卡韓」;今天我們進一步來看看,如果按照一套完整的政策評估,該怎麼決定高雄捷運路網的興建順序?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大眾運輸系統,需要路網才能形成運量,也需要不同系統(如傳統鐵路、捷運、輕軌、公車)的轉乘搭配,因而,在考量城市的運輸系統時,必須從現有的人口,產業活動、旅次起訖關係分析,規劃出最大效益的服務路網。
而因為城市是活的,不是靜止的,還沒蓋的路網,也是數年就得檢討修正一次。2000年,2005年,市府都曾針對長期路網進行通盤規劃,而在縣市合併後,最近一次的整體檢討是2015年完成的的「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整體路網規劃作業」,針對17條路線分析、排序,重整,最後整理效益位居前六名的路線是:
1. #都會環線(黃線):從過去效益就比較高的黃線、棕線整併而來。
2.#鳳山本館線(藍線):主要服務五甲鳳山的路線。
3. #民族高鐵線(青線):從黃線民族建工路口延伸而出,繼續走民族路接重愛路到高鐵站。
4. #蓮潭本館線(銀線):經過北高雄市中心,橫跨三民、左營新市區到舊市區,但只有6公里多較短。
5. #中華雙鐵線(粉紅線):主要走中華路北段,延伸連結高鐵左營與台鐵高雄站。
6. #燕巢線 (紫線):以前的高雄學園線,連接楠梓到燕巢的多所大學。
2015年完成期末報告後,捷運局就把前三名的路線綁成一組送去交通部審查,2016年,交通部把效益較低的藍線和青線剔除後,讓黃線過關,並在2017年搭上前瞻計畫的列車,升級重新規劃為中運量地下化捷運系統。
2017年當時,中國國民黨在立院全力阻止黃線興建,佔據議事台進行冗長發言,不斷重複跳針提及高雄捷運是「錯誤的建設」,認為不應該再讓高雄市興建高雄捷運黃線,並批評高雄捷運擴建計畫是沒人坐的錢坑計畫。當時北農總經理韓國瑜,也對前瞻計畫猛烈批評。
由於黃線升級,連帶的後續路網不論在財務上,或路線連結上,都會出現影響,整體路網規劃也必須要在黃線定案後,再滾動修正,這應該是基本概念。
舉例來說,藍線和黃線重疊性過大,可以被取代,就應該先刪除或排除在優先範圍。而民族線和黃線可以連結,如果通過後,透過重疊區間營運模式調整,可以和黃線發揮1+1=3(有3種路線模式)的作用。因此,根據現有計畫,下一個順位要蓋的應該就是「#民族高鐵線」。
至於銀線經過發展最快的巨蛋商圈一帶,如果能如前市議員張豐藤博士所提的和右昌線結合,甚至接上燕巢線,所能帶動的效益可能會更大(捷運主要吸引中距離以上旅次,6公里的路線替代效益不足)。
以上這些路線,還需要考慮本市的重大發展計畫,財務狀況,與現有系統的機電相容性,再選擇適合的模式興建(如地下捷運、高架捷運或輕軌、平面輕軌等)。
眼看2015年的路網規劃已經過去5年了,是應該把預算花在路網通盤修正檢討,包含與屏東的跨域結合,而不是不顧大局,同時又把前幾名的路線放著不管,全力去推動單一條優先順序比較後面的延伸線。
不過,我們認為,現有的捷運局應該是聽不下去這些建議,就待市長被掃地下台後,新政府的作為囉!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