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出國的這段日子
正好是個契機
讓我有機會紀錄在台灣從事醫療工作的影像
隨著疫情似乎開始從濃霧中看見一點出路的曙光
爆肝完成的紀錄片
也算是對於禁錮在台灣生活一個段落的交代
整理好過去
準備好自己
我想很快又可以飛出去的時候
不會想做這些事情XD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一部曲
https://youtu.be/mTjW2rpqsFs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二部曲
https://youtu.be/tVEd5H_GB9M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三部曲
https://youtu.be/j_SupKkY5RQ
七月十號開始決定拍攝關於疫情的紀錄影片,在我們家主任希望我和燾子幫忙拯救一部院方的影片之前,其實就陸陸續續自己有做一些影像紀錄、收集素材。
拍攝紀錄影片的原因很簡單:
ㄧ是我本來就是個紀錄狂,從家裡堆放自助旅行十九年來、手寫超過兩百萬字的旅行日記,就可見一番。
二是疫情爆發後,受到十七年前抗煞的師長們,紛紛秀出當年珍貴值班照片的啟發,假使二十年後下一個奇怪感染症疫情爆發時,
才有東西可以秀出來(喂)。
三是不能出國,加一加百萬攝影器們材閒置在家裡的防潮箱,還有自己的攝影能力閒置久了會退步,不能拍極光、動物,正巧是個機緣,拍攝我過去三分之一人生從事、卻鮮少有紀錄的醫院生活。
此紀錄片的目的有幾個:
一是讓自己老了以後,還能回憶起這些曾經發生過既瑣碎卻能拼出一個人類歷史上重要事件的片段。
二是讓平日一起工作的院內同事,能夠和我一樣,透過紀錄影片才知道醫院內其他科部原來防疫期間如何運作的樣貌。
三是讓民眾了解疫情期間,在醫療前線的人員到底在忙什麼、做什麼,中央記者會發布政策,前線的醫療院所要執行,必須跟著臨時做從大到小各種應變。
此紀錄影片,是以一個真實在前線執行醫療工作的視角,對,我本人,一名急診醫師,所拍攝。尤其,其中拍攝新冠確診病患們的幾個橋段,是我結束十二小時急診白班的值班工作後,繼續留下,穿著全身裝備,除了拍攝之外,也同時在照護病患,我想這是比任何攝影團隊還能極度貼近真實情感與視角的紀錄影像。
令我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當天拍攝完,脫除已經濕透的防護衣,凌晨一點在醫院休息室沖澡除污,內心一直有股說不上來的五味雜陳,一則是當時尚未施打疫苗的我,或多或少還是擔心防護裝備潮濕(下大雨天)會影響防護效果的恐懼感,一則是有股強烈的熟悉感,後來才終於想起,那股熟悉感來自於當天拍攝的狀態。
高溫潮濕悶熱的雨天,在沒有空調的隔離貨櫃進出,穿著兔寶寶裝、隔離衣,兩層防護面罩和眼鏡又濕又起霧,用戴著兩層手套拿的iphone跟拍,簡直就像之前帶著潛水面鏡跳下水去拍攝大翅鯨、虎鯨一樣,慌亂之中面鏡起霧,看不清楚,只能憑感覺的盲拍,事後再檢查看自己到底拍了什麼東西。
不過如果可以選擇,我還是比較希望是去拍原訂2021年四月的冰潛貝加爾湖湖豹寶寶,而不是在醫院戶外潛水拍照。
此紀錄影片,避免影片過於冗長,因此我刻意捨去那些戴N95臉上的壓痕照、穿隔離衣的濕身照,希望能呈現非一線急重症人員能踏入的管制動線與加護病房的影像,呈現平常臨床醫療人員不會踏入的檢驗科實驗室畫面。身為一線醫療人員,紀錄影片裡頭所呈現的每個環節,是按照平日上班訓練出來的醫療專業邏輯來剪接,環環相扣。(自己就是自己的醫療紀錄片顧問。)
旁白,則又是另一個美麗的錯誤。
今年五月中社區感染疫情剛爆發,拿出去年就已經購置準備的3M P100防毒面具來用,因為戴P100說話要非常大聲,戴半天喉嚨就痛三天,於是後來上網想買搭配使用的隨身麥克風擴音器,網路購物逛了兩天,最後隨身擴音器沒買,結果倒是從美國雅馬遜買了整組Rode最新的高階麥克風XD,然後我的聲優魂開關又被重新打開了。
攝影器材:
Canon 1D MII + Canon 24-70mm F2.8 , Sigma 70-200mm F2.8
Sony RX0+ Shift Cam, iPhone XR, iPhone 12, 空拍 Movic pro II, 縮時 Brinno
本來想要標題自己設計,後來發現內建字型還蠻好看的,就決定偷懶了。
紀錄片的完成,最最感謝阿長的大力相助,接受我不斷地騷擾,確認字幕上描述其他單位的內容是正確的,幫我聯繫去其他單位拍攝,還有疫苗注射畫面的拍攝,而且還幫我拍到打疫苗的正妹和帥哥XD
這算是人生第一次用Premiere剪接影片,以前的旅遊影片都是Moviemaker和iMovie剪的,以前有幾次想要學習改用Premiere剪,
但是因為介面不熟,之前往往瞬間偷懶逃回iMovie。
然後經過這一個月,我現在已經非常熟練上高斯模糊的馬賽克了,誰料到人生第一部用Premiere剪的片,要打碼賽克,碼到天荒地老,半數的畫面有病人、病歷號、路人家屬、手圈上有個資、連加護病房地上的垃圾袋上都大大地寫著病人的名字,就是另外一種手工細活的概念,我記得我大概剪到三分之二時候,渲染的畫面是兩萬五千多幀,後來就不渲染了,渲染了還是一樣卡卡的很慢Orz
扣掉拍攝的日子,光剪接超過250個工時,疫情後其實平常醫療的工作已經是加班,七月中我有休假十二天,其中九天,每天大概凌晨四點~五點睡,八點被call醒線上會議,然後會議結束起來剪片,下午或傍晚會睡個半小時到一小時,起來繼續剪片,一整天剪十六到十八小時,最後一天家裡沒食物了,也懶得出門,繼續剪片(是有多愛剪),我自己都想到原來成語廢寢忘食是真的。
高斯重要事件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一部曲
https://youtu.be/mTjW2rpqsFs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二部曲
https://youtu.be/tVEd5H_GB9M
我們走過 新冠防疫全紀錄 三部曲
https://youtu.be/j_SupKkY5RQ
七月十號開始決定拍攝關於疫情的紀錄影片,在我們家主任希望我和燾子幫忙拯救一部院方的影片之前,其實就陸陸續續自己有做一些影像紀錄、收集素材。
拍攝紀錄影片的原因很簡單:
ㄧ是我本來就是個紀錄狂,從家裡堆放自助旅行十九年來、手寫超過兩百萬字的旅行日記,就可見一番。
二是疫情爆發後,受到十七年前抗煞的師長們,紛紛秀出當年珍貴值班照片的啟發,假使二十年後下一個奇怪感染症疫情爆發時,
才有東西可以秀出來(喂)。
三是不能出國,加一加百萬攝影器們材閒置在家裡的防潮箱,還有自己的攝影能力閒置久了會退步,不能拍極光、動物,正巧是個機緣,拍攝我過去三分之一人生從事、卻鮮少有紀錄的醫院生活。
此紀錄片的目的有幾個:
一是讓自己老了以後,還能回憶起這些曾經發生過既瑣碎卻能拼出一個人類歷史上重要事件的片段。
二是讓平日一起工作的院內同事,能夠和我一樣,透過紀錄影片才知道醫院內其他科部原來防疫期間如何運作的樣貌。
三是讓民眾了解疫情期間,在醫療前線的人員到底在忙什麼、做什麼,中央記者會發布政策,前線的醫療院所要執行,必須跟著臨時做從大到小各種應變。
此紀錄影片,是以一個真實在前線執行醫療工作的視角,對,我本人,一名急診醫師,所拍攝。尤其,其中拍攝新冠確診病患們的幾個橋段,是我結束十二小時急診白班的值班工作後,繼續留下,穿著全身裝備,除了拍攝之外,也同時在照護病患,我想這是比任何攝影團隊還能極度貼近真實情感與視角的紀錄影像。
令我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當天拍攝完,脫除已經濕透的防護衣,凌晨一點在醫院休息室沖澡除污,內心一直有股說不上來的五味雜陳,一則是當時尚未施打疫苗的我,或多或少還是擔心防護裝備潮濕(下大雨天)會影響防護效果的恐懼感,一則是有股強烈的熟悉感,後來才終於想起,那股熟悉感來自於當天拍攝的狀態。
高溫潮濕悶熱的雨天,在沒有空調的隔離貨櫃進出,穿著兔寶寶裝、隔離衣,兩層防護面罩和眼鏡又濕又起霧,用戴著兩層手套拿的iphone跟拍,簡直就像之前帶著潛水面鏡跳下水去拍攝大翅鯨、虎鯨一樣,慌亂之中面鏡起霧,看不清楚,只能憑感覺的盲拍,事後再檢查看自己到底拍了什麼東西。
不過如果可以選擇,我還是比較希望是去拍原訂2021年四月的冰潛貝加爾湖湖豹寶寶,而不是在醫院戶外潛水拍照。
此紀錄影片,避免影片過於冗長,因此我刻意捨去那些戴N95臉上的壓痕照、穿隔離衣的濕身照,希望能呈現非一線急重症人員能踏入的管制動線與加護病房的影像,呈現平常臨床醫療人員不會踏入的檢驗科實驗室畫面。身為一線醫療人員,紀錄影片裡頭所呈現的每個環節,是按照平日上班訓練出來的醫療專業邏輯來剪接,環環相扣。(自己就是自己的醫療紀錄片顧問。)
旁白,則又是另一個美麗的錯誤。
今年五月中社區感染疫情剛爆發,拿出去年就已經購置準備的3M P100防毒面具來用,因為戴P100說話要非常大聲,戴半天喉嚨就痛三天,於是後來上網想買搭配使用的隨身麥克風擴音器,網路購物逛了兩天,最後隨身擴音器沒買,結果倒是從美國雅馬遜買了整組Rode最新的高階麥克風XD,然後我的聲優魂開關又被重新打開了。
攝影器材:
Canon 1D MII + Canon 24-70mm F2.8 , Sigma 70-200mm F2.8
Sony RX0+ Shift Cam, iPhone XR, iPhone 12, 空拍 Movic pro II, 縮時 Brinno
本來想要標題自己設計,後來發現內建字型還蠻好看的,就決定偷懶了。
紀錄片的完成,最最感謝阿長的大力相助,接受我不斷地騷擾,確認字幕上描述其他單位的內容是正確的,幫我聯繫去其他單位拍攝,還有疫苗注射畫面的拍攝,而且還幫我拍到打疫苗的正妹和帥哥XD
這算是人生第一次用Premiere剪接影片,以前的旅遊影片都是Moviemaker和iMovie剪的,以前有幾次想要學習改用Premiere剪,
但是因為介面不熟,之前往往瞬間偷懶逃回iMovie。
然後經過這一個月,我現在已經非常熟練上高斯模糊的馬賽克了,誰料到人生第一部用Premiere剪的片,要打碼賽克,碼到天荒地老,半數的畫面有病人、病歷號、路人家屬、手圈上有個資、連加護病房地上的垃圾袋上都大大地寫著病人的名字,就是另外一種手工細活的概念,我記得我大概剪到三分之二時候,渲染的畫面是兩萬五千多幀,後來就不渲染了,渲染了還是一樣卡卡的很慢Orz
扣掉拍攝的日子,光剪接超過250個工時,疫情後其實平常醫療的工作已經是加班,七月中我有休假十二天,其中九天,每天大概凌晨四點~五點睡,八點被call醒線上會議,然後會議結束起來剪片,下午或傍晚會睡個半小時到一小時,起來繼續剪片,一整天剪十六到十八小時,最後一天家裡沒食物了,也懶得出門,繼續剪片(是有多愛剪),我自己都想到原來成語廢寢忘食是真的。
高斯重要事件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英等數十國質疑世衛新冠溯源報告 華春瑩:不尊重科學】
✏️世衛與中國專家聯合發表的第一份新冠病毒溯源報告,中國官方讚賞,美國等14個國家以及歐盟27國發出質疑,要求第二階段獨立調查
✏️針對中國外交部反控美國等14國聲明是「不尊重科學」,白宮回應指出,在疫情溯源問題上,中國正樹立糟糕的先例。
▫️報導全文: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huanjing/jt-03312021103231.html
▪️一個共識
經過在中國進行約一個月的調查,3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發表一份與中國聯合進行的新冠病毒溯源調查報告,得到北京贊賞、世界多國的質疑。
這份報告探討四種可能的病毒起源:
-由動物直接傳給人類;
-由動物經由中間宿主傳給人類;
-通過冷鏈產品傳播;
- 以及由實驗室洩漏。
120多頁的報告中,只用了不到2頁論述實驗室洩露的可能,並將其描述為「極不可能的事件。」
在新冠病毒已經造成近1.3億人感染、282萬人死亡的今天,這份報告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和爭論。
專家們目前對這份報告有一份共識: 即在大流行爆發了一年多後,我們仍無法確知病毒來自何處。
▪️美國領14國質疑 所依為何?
「這份報告缺乏關鍵的數據信息與管道,它代表了單方面且不完整的事件面貌。」白宮發言人莎琪30日表示,拜登政府並未全盤接受這份報告,目前仍由17位美國專家進行審視。
美國還與包含英國、加拿大、日本等14國發表共同聲明,對這份報告表達質疑,要求採取第二階段的調查行動,由獨立國際專家領軍,且能不受中國政府約束地獲取數據。
記者進一步詢問,白宮對於實驗室洩露可能性的看法? 莎琪強調,「中國並不透明,他們沒有提供基礎數據,這當然稱不上是合作。至今我們的專家們所做的分析,他們的擔憂是對病毒起源的任何一種假設都缺乏額外的支持研究。跟六個月或九個月前相比較,這份報告並沒有讓我們更加瞭解或獲取更多知識,也沒有提供我們相關方針或建議步驟來預防未來相同情況的發生。」
世衛專家赴中國調查團成員、報告撰寫人之一達薩克(Peter Daszak),對於白宮的論點表示肯定。他發推寫到,這份報告正是希望為日後的第二階段研究鋪路。世衛總幹事 #譚德塞 也坦言,對實驗室假設的評估「仍不夠全面」,需要進一步調查,並補充說,他準備部署更多專家來研究這種可能性。
「我同意美國對(世衛)報告的批評,這個調查非常不完整。即使我個人認為實驗室洩露的可能性低,更可能是動物傳人,但要得出完全排除是實驗室洩露的結論,為時過早。」全球衛生政策研究專家、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副總裁莫里森(Stephen Morrison)告訴本台。
川普時代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Robert Redfield)醫生在3月26日CNN播出的記錄片中表示,作為病毒學家,他認為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的實驗室。在此前幾周,前任美國國務卿 #蓬佩奧 也表示,有「大量證據」支持病毒從中國實驗室洩漏的說法。
▪️白宮國安會: 中國樹立糟糕先例
與世界各國科學家提出的質疑不同,北京對於這份報告有自己的解讀方式,認為這次合作調查彰顯了中國的「開放、透明、負責任的態度」 。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華春瑩 在31日的記者會上,被國際媒體記者不斷追問此事。她反復強調這份報告的「重要結論」:病毒極不可能來自武漢實驗室洩漏。
但被問及北京是否將允許更多專家訪問武漢實驗室?何時能開始第二階段調查? 華春瑩並未直接回應,反而將焦點指向其他國家,稱溯源工作「需要多國多地開展」;更再次提及毫無科學根據的美軍基地陰謀論。
「大家都知道,現在對武漢病毒研究所已經考察過了,那麼美國德特里克堡這個存在很大問號的生物基地,什麼時候允許國際專家去?」
華春瑩還批評美國的聯合聲明,「美國糾集極少數國家發表所謂‘聯合聲明’,公然質疑否定中國—世衛組織聯合專家組報告,這是他們不尊重科學、借溯源搞政治操弄的確鑿證據。」
莫里森(Stephen Morrison)批評這種投擲侮辱和指責的做法,只會讓疫情溯源陷入僵局。
#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 31日以書面方式回復自由亞洲電台,「若有合理、科學可信的理由採取這一步驟(調查美軍實驗室),我們當然會支持,但根本沒有。若未來在這裡(美國)或其他地方爆發大流行,我們將同樣需堅持進行迅速、透明、基於科學的評估工作。事實上,我們對溯源過程之所以關注的原因之一,就是絕不能為未來樹立糟糕的先例。」
▪️誰不尊重科學?
對於科學家來說,疫情溯源的重要性在於防範下一次災難的發生。而時隔超過一年,中國才批准由17位世衛專家及17位中國科學家共同撰寫調查報告。不僅如此,他們在中國的調研行程、訪問地點、報告措辭都要經過中國政府的批准,難以取得即時數據,也無法獨立與當地人訪談。
「中國沒有開放或透明,導致專家無法完成工作。」世界衛生組織公衛法與人權合作中心主任、喬治城大學全球衛生法教授高斯登(Lawrence Gostin)表示。
高斯登同意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有關「中國影響調查結果」的說法,「這份報告並未提供有關新冠病毒實際起源的清晰解釋,譚德賽呼籲對武漢病毒實驗室進行進一步研究是正確且勇敢的,但中國大概不太可能充分合作。」
他悲觀提到,鑒於長達一年的延誤和缺乏透明度,很可能永遠無法完全瞭解疫情大流行的確切根源,這將使與新冠病毒的戰鬥和防止下一次大流行變得更加困難。
▫️世衛報告: 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coronavirus/origins-of-the-virus
▫️美英等14國聲明: https://www.state.gov/joint-statement-on-the-who-convened-covid-19-origins-study/
高斯重要事件 在 高斯重要事件、高斯好友、高斯嗜好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高斯重要事件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zkowntu也提到CNN分析:彭帥事件可能衝擊北京冬奧2021/11/21 22:02(11/21 22:39 更新) (中央社西雅圖17日綜合 ... ... <看更多>
高斯重要事件 在 高斯重要事件、高斯好友、高斯嗜好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高斯重要事件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zkowntu也提到CNN分析:彭帥事件可能衝擊北京冬奧2021/11/21 22:02(11/21 22:39 更新) (中央社西雅圖17日綜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