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閉幕,仍需努力!!!
高雄市議會閉幕會,除了出現罕見的變更議程在閉幕會中審議中央補助市府的墊付款,還二度出現民進黨團總召鄭光峰道歉的畫面;而議員總質詢稿遭外洩事件,無黨聯盟總召朱信強也強烈要議會要求市府正視。麗燕在致閉幕詞時也對本會期府會互動表示「遺憾」,並要市府對議員問政應有尊重。
市議會閉幕會的最後一天爰往例,在上午10點召開後,進行簡單的其他工作會報後,即舉行閉幕式,然後快速的完成。然而,到今天上午之前,還有2案的擱置案,與15案的中央補助市府墊付款案未審完,總預算19億多元,其中,就有9億多涉及各行政區的道路修繕刨鋪等工務預算。
因為中央補助經費未通過無法動支,甚至可能遭退回,而9億多的工務道路預算若未通過,將影響前一陣子豪大雨帶來的道路坑洞無法及時修繕,市長陳其邁相當的重視與緊張,一直拜託動員國、民黨團、無黨聯盟協商,而傳出市長陳其邁也一一打電話向議員們拜託。
但國民黨團與無黨聯盟以19日審議「美濃區黑川紀念碑」墊付款時,民進黨議員高閔琳抨擊國民黨是殖民台灣,又攻擊國民黨議員劉德林的發言與個人,引起議事廳長達兩天的大混亂,是造成議事延宕的主因;而且對不同政黨議員的質詢極其不尊重,黨籍議員無法接受閉幕會變更議程審議墊付款案,或再加開兩天的臨時會。
案經市府秘書長楊明州與議長曾麗燕、各黨團總召多次密集協商,決議到26日上午的閉幕會之前,各黨團再進行協商一次,經多方達成共識之後,上午的大會正式進行其他工作報告時,由民進黨團總召鄭光峰以黨籍議員對他黨議員質詢時做不當攻擊,正式提出道歉;不過,當鄭光峰道歉完之後,也傳出高閔琳議員隨即退出民進黨團的LINE群組以示抗議。
而國民黨團總召童燕珍感謝鄭光峰總召為達成預算過關與府會合諧所展現的大度,也強調不論各黨議員都是民意一票一票所選出來的,請各黨都應該予以尊重。至於無黨聯盟總召朱信強,則對於本會期爆發的黃紹庭議員總質詢簡報檔遭市府副總聯絡員竊取影印給市長陳其邁在議事廳同步翻閱一事,認為是對議員非常的不尊重,請議會要求市府正視。
而在開始審議「議長交議市政府提案」,有關工業局補助市府辦理「前瞻基礎建設-數位建設、地方文化特色整合5G應用與落地計畫第一期經費」墊付款案時,再引爆無黨議員黃捷在台下不斷發言阻撓邱于軒的發言,雙方在議事廳引爆長達十分鐘的口語激烈戰火。而鄭光峰為了讓已遭擱置的該案再提大會討論,也再議事廳進行第二度的道歉,該案終於通過。只是有部份議員私下說,黃捷又不是民進黨議員,「她的事竟然是由鄭光峰來道歉,誰叫她是小綠,真是難為鄭光峰議員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高雄市議會 議程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藉故擾亂議事 一波又一波
高雄市議會連續三度提前散會 審議進度延宕
國民黨議員 #黃紹庭,23日下午提出 #額數問題,議長宣布休息十分鐘調解未果,經清點現場人數,僅28人在場,主席宣布散會。
國民黨市議員 #劉德林 上周四和周五刻意杯葛 #美濃黑川老師紀念碑景觀建置工程預算墊付案,導致議會連續兩天提前散會,今午繼續審議,儘管國民黨美濃區市議員 #林義迪、鳳山區市議員 #鍾易仲,以及無黨籍美濃區市議員 #朱信強 相繼發言力挺 #美濃區龍肚敬字亭整修墊付案,黑川老師紀念碑景觀建置墊付案仍未通過。(👉修正內容,原貼文訊息有誤,因劉德林所提動議未抽出,預算仍遭擱置!謹向讀者致歉🙇♀️。很謝謝邱俊憲議員留言補充並更正訊息,又,邱議員在議場很認真審查預算,這才是好民代做到的有力且有效益的監督。)
林義迪首先發言,這筆經費是來自中央客委會,屬於墊付案,因地方經費不足,高雄客委會和區長盡力去爭取預算,希望各位同仁幫忙,讓這個案子順利通過。
鍾易仲議員表示,現在就算沒有去做維修的話,未來也一樣,我們客家的議員,包括朱信強議員、#黃香菽 幾位客家議員會站出來,為我們的敬字亭、為我們的客家文化的遺物去做爭取,今天如果市府可以花最少的錢,能夠去達到這個效果,請市議會的同事能夠一起支持。
朱信強議員則強調敬字亭是他極力爭取的整修計畫,也拜託議會各位同仁,能夠針對議案就好,有甚麼要講歷史的,盡量外面講好,再進來議會講。
備註:
下午議程只進行了40分鐘,中間還兩度休息(近22分鐘)。
#問政可以霸氣
#監督不應霸道
高雄市議會 議程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繼昨天審查美濃 「黑川校長紀念碑周邊環境改善工程」的墊付款案,國民黨議員劉德林突然出現一番激動的言論,說黑川老師象徵日本人統治台灣,日本奴役台灣,不該做什麼紀念碑,然後就 ... 清點人數,散會 ...
今天繼續討論,黑川校長紀念碑案,依然被劉德林議員提案擱置,進到下一個案子「美濃龍肚敬字亭整修案」,沒想到才兩個人發言,第三位發言的劉德林議員,又提案清點人數,主席宣布休息五分鐘後,*美濃區朱信強議員表示:「希望尊重在地客家文化的傳承需求,讓主機關管客委會對墊付款案詳細說明,針對議題理性討論」
沒想到,劉德林議員針對同一案第二次發言,又提清點人數,現場國民黨議員退席,導致出席人數不足,散會;整個過程,許多議員要求記名清點,但都被無視,最終不記名24人出席,未達半數(33人),主席宣佈散會。
大鬧劇,高雄市議會悲哀的一天,議事殿堂本來就是議事的地方,如果因為議員間對議題看法不同,就用程序杯葛,這種議事品質真的令人搖頭。
本會期議程墊付款案剩下(下周一)一天可以審查,還有十幾個墊付款案還沒審,包含五個跟 #客家原鄉 有關的案子、#三民區全民運動館興建計畫、#騎樓整平計畫、地方特色文化5G應用整合計畫 ... 等我特別關注的案子,因為連續兩天的提早散會,導致議程必須變更,排擠其他議案審查,真的非常糟搞、非常糟糕!
這種一言不合,就用「清點人數」「人數不足散會」的程序杯葛做武器,國民黨議員配合集體退席讓會議流會,用程序輾壓不同意見,真。開民主倒車!
*第一選區:桃源區、那瑪夏區、甲仙區、六龜區、杉林區、內門區、旗山區、美濃區、茂林區
高雄市議會 議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台南縣市合併之後,因為新市府不同意發給議員,每人一千五百萬元的的工程預算建議權,議員「技術性」流會,到今天第三次臨時會落幕,還是審不到總預算。高雄市也有類似的爭議,議會今天本來要退回預算,但最後還是有條件交付審查。
高雄市議會審查總預算,因為合併後預算規模大,有1千4百多億元,議員討論踴躍,會議進行到晚上六點半,國民黨議員還是不滿,要求退回總預算。
質疑預算中有百分之四十仰賴中央補助,還要舉債251億元,甚至教育預算中,有些原本高雄縣學校的經費,只有高雄市學校的一半,藍營議員不接受市府解釋,但依法總預算三月底要審完,否則市政建設就會沒錢花,民進黨議員也趕緊為市府護航。
雙方僵持許久,終於在議長建議下,高雄市議會同意先將總預算交付一讀,但也附帶條件,要求市府修改議員所提出的預算問題,否則不排除在二、三讀時刪除。
但台南市的總預算就沒那麼幸運,市議會第三次臨時會的最後一天,還是因為人數不足流會,至今連第一個議程審查議會內規都無法完成,嚴重影響排在之後的總預算審查。
由於台南市議員希望市府同意每人一千五百萬元額度建議權,市府一直沒有正面回應,在野議員持續杯葛出席,民進黨團已經數度居中協調,希望下週能協助雙方找到共識。
記者 王介村 孟昭權 南部報導"
高雄市議會 議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在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http://pnn.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http://news.pts.org.tw""不少縣市議會長久以來,都會編列一筆""議員建設經費"" ,可以讓議員直接撥用給選區做建設,不過最近有幾個南台灣民間社團連署,呼籲其他四都應該比照台北市,取消編列這筆預算,避免有議員收取回扣及貪瀆的情況,對此高雄市長陳菊表示尊重議會決定,台南市長賴清德還未表態,而藍綠市議員則是各有意見。
日前台南市議會上演火爆場面,就是為了市長賴清德不願鬆口,給予議員工程建設經費額度,台南市議會臨時會一再流會,甚至到第二次臨時會休會時,內規審議、程序委員會和各委員會名單也沒敲定。
南社等民間團體出面呼應台南市長賴清德的作法,要求五都都要全部刪除,議員工程配合款。
南社指出,台北市今年沒有編列這項預算,其他四都也應該比照,讓縣市長憑專業施政,南社更以高雄市為例,合併前的高雄市議會每年有200萬的額度,但是,高雄縣原編600萬元,後來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同意再增加到1200萬元,現在有許多議員要求提高到2千萬元。
高雄市議員對於要保留、或刪除建設經費額度,也都各有意見。
建設經費額度是全國各縣市議會,行之有年的習慣,通常用在教育、工務建設上,議員們雖然都強調,這筆經費可以直接快速落實在地方建設上,不過,民間團體認為,議員不應該一面拿錢一面說要監督,反而會造成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