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諺語新知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般被用來形容某人的陰謀非常明顯,已經人人都知道其人的野心。這句諺語出自《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中魏國皇帝曹髦形容司馬昭(211-265年)的評語。
三國後期,魏國政局變天。曹芳為帝時,太尉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以大將軍曹爽為首的魏國曹氏勢力,由司馬氏勢力掌控魏國軍政大權。司馬懿死後,其長子司馬師廢除只有二十三歲的魏帝曹芳,改立當時只有十三歲的曹髦為帝,進一步掌控政局。
司馬師病逝後,曹髦一度下令分隔其弟司馬昭與軍隊以奪回軍權,而司馬昭則拒從曹髦的命令,親率大軍班師。無奈之下,曹髦亦只能默允,更步步晉升司馬昭的官位,由大將軍、大都督、相國到晉公,加九錫。而司馬昭則代替兄長接掌魏國軍政,進一步消除異己,使得魏國朝堂上幾乎全部都是司馬氏的勢力。
曹髦一直不滿司馬昭的專權和架空他身為皇帝的權力,曾作下《潛龍詩》一詩暗諷司馬昭,引起司馬昭的戒心。魏甘露五年(260年),曹髦召見王沈、王經、王業等人,憤慨說道:「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後不顧王經的勸告,親自率隨從要誅殺司馬昭等權臣。後因王沈、王業等人立即向司馬昭告發,司馬昭派中護軍賈充率軍入宮迎戰曹髦,曹髦被成濟一劍刺穿胸膛而死,史稱甘露事變,而曹髦死時年僅二十歲。
事後,司馬昭改立曹奐為帝,以罪誅殺成濟一族,並欲以平民之禮下葬曹髦,被叔父司馬孚勸說以一般的帝王之禮下葬。司馬昭明面上從之,但實際上仍以極簡略的平民之禮下葬曹髦,連平民百姓圍觀送葬隊伍僅有數車且無任何靈柩的旌旗時,也不忍落淚,可見司馬昭對曹髦的報復以及不專重的心態。
#諺語新知 #諺語 #中國歷史 #歷史故事 #歷史典故 #司馬昭 #中国历史 #谚语 #历史故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神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喜歡我的影片幫我點個訂閱吧~~~ 雖然這遊戲還在CB階段沒什麼人玩 OB如果沒打廣告也沒多很多吧XD 當然希望越多人越好玩阿 畢竟我都花了XD...
魏國皇帝 在 TIK LEE 旺角毒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國殺】 曹叡 : 你我推心置腹,豈能相負
這裡說錯了曹叡應該是晚期才沉迷享樂,大興土木而不是前期
曹叡雖然文成武功不及曹操和曹丕,但他在位期間對人民廣施恩政,量寬刑罰,深得民心; 而且他用人得得當,用曹真(正史曹真實力可以抗衡到孔明),司馬懿等人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抗孫權,滅公孫淵
因此個人認為曹叡也算是一個明君,只是魏國皇帝多數都是短命,而臨終時由於托孤給了曹爽,令到魏國走向敗亡之路
魏國皇帝 在 TIK LE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裡說錯了曹叡應該是晚期才沉迷享樂,大興土木而不是前期
曹叡雖然文成武功不及曹操和曹丕,但他在位期間對人民廣施恩政,量寬刑罰,深得民心; 而且他用人得得當,用曹真(正史曹真實力可以抗衡到孔明),司馬懿等人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抗孫權,滅公孫淵
因此個人認為曹叡也算是一個明君,只是魏國皇帝多數都是短命,而臨終時由於托孤給了曹爽,令到魏國走向敗亡之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LRhiT7Em3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