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2021)
以「死亡遊戲」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以日本為先驅,從《大逃殺》、《詐欺遊戲》到《今際之國的有栖》,這些作品的共通點在如何通過不同的死亡遊戲,描繪出在極端情況下最深處的人性底蘊。意想不到的是,《魷魚遊戲》在題旨表達上比許多同類型日本作品如《今際之國的有栖》還要突出,後者重點在於解謎遊戲的複雜性,前者的重點則明顯不在遊戲設計或血腥死法,而在於通過故事發展,鮮明而立體地描寫出不同角色的人性轉變。值得欣賞的是本劇的美術表現,遊戲基地的設計色彩繽紛如同兒童遊樂園,參賽者遊玩的又是人畜無害的兒童遊戲,卻與後來始料不及的血腥槍決與互相廝殺形成強烈對比,這種環境與實況的不平衡感和衝擊感,成功突顯出角色最祼露、最真實的人性,使全劇的人性主題更刻骨銘心。
另一方面,許多日系的「死亡遊戲」作品都沒有對設計遊戲的「幕後玩家」有太多的著墨,也鮮會交代遊戲的起始由來,《魷魚遊戲》除了帶來參賽者們緊張刺激的淘汰賽,更刻意安排了一名卧底潛入幕後調查遊戲的支線,不但使劇情層次更豐富,故事的懸疑感更強,也令遊戲的描寫更為完整,以一般人為遊戲幕後的設計者,亦加強了故事本身的真實感。
首七集的緊湊節奏、遞升張力,卻稍微被失色的收結拖了下來。先不論部分人物的性格轉變在欠缺鋪陳之下顯得難以服眾,主角在最後作出顛覆人設的行為舉止也令人費解,最可惜的是導演似乎將角色衝突玩得失了控,中女與黑社會大叔的磨擦、卧底與幕後玩家的角力等支線,通通以最兒戲的方式斷了線,最後一集的轉折更反高潮得令觀眾感到被背叛,浪費了前半截引人入勝的鋪排,明明可以一季完成的故事,也被硬生生在最後留下伏線,迫角色曲線已相當完整的主角繼續征途。
單以本季而言,《魷魚遊戲》的故事相當吸引,劇情之緊湊,角色之有趣,令本劇成為筆者繼《李屍朝鮮》後看得最投入的Netflix自家製韓劇,可惜未盡人意的結局,令筆者對故事的後續發展實在不太好奇,唯有耐心觀望下季能否延續本季的創意,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導演:黃東赫
編劇:黃東赫
主演:李政宰、樸海秀、魏河俊
語言:韓語、英語
#hkig #SquidGame #오징어게임 #Netflix #tv #review #魷魚遊戲 #網飛 #劇迷 #觀後感 #影評 #劇評 #煲劇 #電影 #香港
同時也有3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藝術家 #林亦軒 甫結束 #亞紀畫廊 的個展「 #一個叫木材的傢伙」。近年長居 #巴西、往返拉丁美洲 與台灣等地發表創作的他,在異地流浪的陌生化經驗中,標示出其繪畫鮮明的反叛性格。本集「V-Touch人物」追隨林亦軒造訪他的家鄉——#宜蘭,除嘗試貼近藝術家平時的漫無目的與遊蕩視角,理解其如何轉化為畫...
鮮明如繪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鮮明如繪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我覺醒的──頂新門神風暴
新書第二章完成
https://reurl.cc/gzm1GR
我們常説,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你倒楣的時候,常常就會有一堆倒楣的事全部找上門來!
2013年的「關説司法風暴」,我請辭下台。那應該已是一件很淒慘、很倒楣的事了。但我不知道,其實更慘的事還在後頭。
2014年,台灣發生了頂新黑心油事件。
當新聞報導這個事件時,我壓根就不關心,我只覺得那離我好遠,根本不關我的事。
直到有一天,政論節目開始出現了我的名字,周玉蔻抹黑我是「頂新門神」,名嘴們開始繪聲繪影的影射我是拿錢辦事的貪官污吏。
即便如此,剛開始我仍不打算理會這些抹黑,我心想,我已經放棄政治了,我看你們可以罵幾天。
但我錯了,政論節目撲天蓋地的罵了我將近三個月,接著司法也開始調查我。因為抹黑的力量實在太過龐大,眾口鑠金的結果,連以前的一些朋友,也開始對我的操守懷疑。我在任何場合,都常常得背著他人的異樣眼光。
我在公職生涯中,兩袖清風,不貪不取,因為不懂也不會去運用權位結交關係,下台後,連工作都找不到。結果竟然被政論名嘴打成天下至貪的頂新門神。
我太太無奈的對我説:「下台失業,甚至一度考慮要賣掉房子搬去花東,如果你是門神,只能説你還真是個十足窩囊的門神!」
前一年的「關説司法風暴」,我雖因此丟了公職,但大家私下多半只是笑羅智強是「笨蛋」,因為只有笨蛋,會為所謂的信念自毀前程。
但一年後,我竟然從「笨蛋」升級為貪贓枉法、為非作歹的「壞蛋」。
那種六月雪的心情,不是當事人,沒有相同經歷,是不可能體會的。
我意識到,我不能再沉默下去。我必須為自己的名譽一戰,於是我邀周玉蔻到華視一對一對質辯論,周玉蔻答應了。
在那場辯論中,周玉蔻被我問得不斷跳針,甚至一度楞住答不出話來。
因為勝負太過鮮明,辯論中我也把所有的質疑抹黑全數駁倒。在那場辯論後,政論節目忽然就不再討論我是門神這件事。這些名嘴當然不會「幫我澄清」,只是裝作好像從沒討論過這件事一樣。
我的名譽並沒有為政論節目停止討論而恢復,雖然有看過那場辯論的朋友拾回了對我的信心,但一場華視辯論,看過的人能有多少?
而絕大多數被新聞、被政論節目洗腦三個月的民眾,「羅智強是頂新門神」這個印象,早已牢牢的刻在多數人的心中。直到多年以後,我站在街頭演講,都還遇到有民眾來罵我是「頂新門神」。
短短一年,我再次親身見識了媒體顛倒是非的墮落惡質。但和一年前的「司法關説風暴」不同。這一次的風暴,我的心情完全改變了。
我知道我的名譽是不可能靠媒體掙回的。我決定要挺身而出對抗這些無良的媒體,我告訴我自己,絕不讓這些墮落惡蠻的媒體來定義我名譽。我的名譽、我的清白我要自己定義!自己捍衛!
我心中出現了一道光、一條路,那就是自媒體。這道光非常的幽微、這條路非常艱難,但我知道,那是我唯一的路。
只有自媒體,還有微薄的一線機會,對抗這些墮落的媒體,對抗這一切的荒謬!
我決定,從臉書粉專重新出發,重新站起來!
鮮明如繪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藝術家 #林亦軒 甫結束 #亞紀畫廊 的個展「 #一個叫木材的傢伙」。近年長居 #巴西、往返拉丁美洲 與台灣等地發表創作的他,在異地流浪的陌生化經驗中,標示出其繪畫鮮明的反叛性格。本集「V-Touch人物」追隨林亦軒造訪他的家鄉——#宜蘭,除嘗試貼近藝術家平時的漫無目的與遊蕩視角,理解其如何轉化為畫作中的線條、顏色、空間感等外,更與藝術家回頭檢視過去十年移居 #拉丁美洲 的經驗,如何形塑其創作的整體精神,並持續深化與問題化。
從 #旅遊文學 如 #垮掉的一代,鼓舞他對 #移動 的嚮往,嘗試去目的的從混亂中尋找更深刻的表達與能量;來到拉丁美洲後,穿梭於各種階級之間,愈發偏離學院訓練下的職涯常軌,發展出自身的「#忽略」方法;再至近年逐漸轉型為居住者後,逐漸收起過去的符號,將流浪的自由辯證推展至既內又外的旁觀視角,並放慢腳步回到繪畫中,對此媒材與外部世界的觀看關係行再提問。
「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還在搖擺,重要是要堅持很久。那個堅持會形成一個是忽略。我覺得那個忽略,會變成一個很好的養分,因為你已經習慣,習慣是可能不會追著一些主流或是一些現在熱門的東西,所以你有自己的節奏可以走。」林亦軒說道。
相關閱讀|
林亦軒個人網站: https://bit.ly/3nidWYm
林亦軒@亞紀畫廊:https://bit.ly/3z0gJHO
林亦軒:一個叫木材的傢伙: https://bit.ly/2X3LvlZ
鮮明如繪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偽小編被爸媽從淡水領回家,所以,蒐集土地公的原地小旅行,就順便擴大地圖,把爸媽騙去看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啊。當然,我們要去的十八王公廟並不奇怪,這是北部重要的民間信仰場所,從信仰成型的形式來看,屬於「有應公」一類的陰廟,以祭祀亡者為主。練美雪(2013)的《#新北市石門區乾華十八王公廟傳說研究》有完整的考究與紀錄,我們稍後再談。
.
▓ #十八王公廟的舊時記憶
.
到了十八王公。對,我就是想要來拍神秘可怕的「犬塚」(其實應該就是一個合葬的無主墳),但大廟新建,少了風味。三十多年前,我姑姑商人本色,偶而帶我來此,王公廟是要晚上祭拜,所以廟前橋下熱熱鬧鬧地聚集成夜市,肉粽是一絕。兒時膽小不敢入地下室墳穴,現在墳穴已移往平地,略失神聖感。
.
回到肉粽。廟旁一排小攤販仍有販售。爸爸說:「要吃林家的肉粽,什麼都沒包的那種,小小顆的那種,一個阿姨賣的,才夠懷念」。這家肉粽攤販,居然還在,阿姨已經變成老嬤,粽子依然是舊時的味道。
.
▓ #十八王公探源
.
大家對於十七具水流屍與一隻殉葬義犬的故事應該不陌生,這也是大眾傳播最盛的源起。不過,根據練美雪的研究,十八王公的傳說多由口耳,而版本也不一定。她從新聞媒體、《練氏祖譜》、《石門鄉誌》等文本與地方人士訪談,逐步分析推敲出十八王公的真正樣貌。
.
在文獻中,我看見一個有趣的有應公分類:野墓、水流、戰亡、成仁、殉職、車禍、田頭、囝仔、女娘、外人、發財、畜牲、縹緲等13類型(黃文博,1991,轉引自練美雪)。可以作為日後我們蒐集有應公的準則。所以十八王公廟供奉義犬算是畜牲有應公,似乎也不被列入因安撫流水屍的水流有應公。
.
▓ #十八王公與台灣發展
.
收埋無主水流屍是台灣的移民傳統,最初十八王公只是地方一個埋葬流水屍與狗的無主墳。因靈驗而聲名傳開,在70年代後香火極盛,80年代聚集攤販蔚為問題,甚至,還因為靈驗而形成宗教行為與社會風氣上的「功利主義」討論。而後往地方文化特色的轉向,可以說是台灣從經濟本土性轉向文化本土性的象徵(林富士,1995;練美雪,2013)。
.
▓ #十八王公的故事版本
.
練美雪(2013)這本論文,可謂是十八王公的民俗學,有機會一定要去下載閱讀,寫得極好,資料完備。她總共搜得39個十八王公的故事版本,其間互有脈絡,並非眾說紛紜(這個就跟網路上談得非常不一樣),有「#漁民罹難說」、「#宗親罹難說」、「#鉅紳罹難說」、「#義士罹難說」、「#商人罹難說」。這些故事各自呼應著「漁業」、「移民」、「反共」、「商業」的文化邏輯,有著類似的敘事主軸,但在詮釋時得以各取所需。
.
▓ #各種故事所以各種靈驗
.
也因為上述故事的文化邏輯,十八王公沿此發展出不同的靈驗現象,與不同的群體、場域、事件相關聯。當然,靈驗故事是信仰的重要實踐,靈驗的有效性與敘事性,會反饋加強神威,也形成規範,例如我小時候就常被警告「拜十八王公要還願,不然會遭受厄運」。
.
相關的靈驗傳說有:
.
1. #守護系列:地方守護神、練氏家族守護神、漁民守護神;
.
2. #風塵系列:庇佑風塵女子、後演變庇佑演藝人員、庇佑百貨從業人員;
.
3. #盜賭系列:庇佑盜賭者、庇佑黑道兄弟;
.
4. #商賈系列:庇佑商人;
.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上面所有的十八王公靈驗傳說,其他還有「拜香菸」、「要夜間參拜」等,原本我也是聽聽笑笑,但經練美雪(2013)整理後,才驚覺這樣的「有求必應」,背後有鮮明、清楚、豐富的脈絡。
.
▓ #台灣狗神信仰
.
十八王公最重要的一個信仰特色,就是「狗神」。對於義犬的描繪,共有五種,包含「#殉死船上」、「#跳入墓中合葬」、「#墳前殉死在合葬」、「#投海殉主」、「#無殉死情節」。整個十八王公的故事,因為「狗」的角色,而轉換了無主孤墳陰暗的氣質,更顯得信仰帶了些正向忠義。(練美雪,2013)
.
從小我就在想,這隻狗到底是十八王公的本體?還是吉祥物?練美雪也幫我們查完了!可以分為「#作為十七人神的同伴」、「#作為十八王公整體的代表」、「#作為十七人神的部將」、「#作為一個獨立的狗神」,狗的地位與象徵,隨著神威與靈驗而轉變。近年,信仰「規劃」有轉向以「狗」為中心的企圖,但似乎沒有很大的認同效果。
.
▓ #閱讀十八王公廟傳說
.
從一趟北海岸十八王公小旅行,不小心讓我看到這本好論文,從自己的練氏家族展開追尋,勘查有應公信仰,貫穿十八王公的整體資料,呼應台灣社會環境變遷,文筆詳實流暢。而且原來已經出版成《#十八王公廟傳說》(2014),我讀到半夜久久不能自己啊~
|
📚 #參考文獻
.
1. 林富士(1995)。孤魂與鬼雄的世界: 北臺灣的厲鬼信仰。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2. 練美雪(2013)。新北市石門區乾華十八王公廟傳說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鮮明如繪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歷經數十年磨練,各種金工技法都難不倒鐘忠春,他最著名的金魚立體金飾,同時運用傳統與和現代技法,步驟繁複、考驗耐心,必須將金塊加熱,打平、壓平成薄胚,以鉛筆畫出線條造型、剪刀剪下,接著把薄胚打凸、槌敲出立體花紋,並用鑿刀雕出細緻的花紋,最後再以焊接手法點綴金魚眼睛、尾巴,將立體魚身用金絲一節節串起,讓金魚閃閃發光、活靈活現。
鐘忠春口中的打凸、槌敲技法,其實就是傳統金工技法中的「鏨花、鏨刻、敲花」,須將薄胚固定在松膠上,利用金屬的延展性,藉由不同尺寸的鏨具以不同力道角度,敲擊金屬表面,產生凹面與凸面,然後再細琢深淺不一的紋理,展現浮雕般的立體感、層次感與圖案的輪廓、線條。
傳統金工手法還有錫模的運用,鐘忠春祖父劉三貴是金和貴銀樓創始人,他製作設計的「錫模」有40多種圖案,透過模片上下壓製黃金,可完成簡單的輪廓,只是,每組錫模只能使用7、8次就會磨損,必須重新再製;後來,鐘忠春也漸漸不用,只將它們作為收藏,成為家族和時代的記憶。
祖父傳承下來的還有「花簿」,琳琅滿目的圖案,從戒指、手環、髮簪、項鍊到擺飾,千種樣式看得人眼花撩亂,然而,鐘忠春還是喜歡自己設計、描繪草圖,從靈感、製作到完成都自己來,也因為如此,讓他的作品風格鮮明,難以取代。 資料來源 遍天下1-2月號2020第3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