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二十二日,二〇二一,寒假旅行Day 2
一早與大姐道別後,沿著大漢溪北上,經過鶯歌小小停留,再往北到板橋一所小學探勘(活動場地),當大漢溪與新店溪在萬華三重一帶匯集後,成了淡水河,再駛入大稻埕區域,就在寧夏路上,有了一棟與台南美術館一館相似的建築。台南美術館一館是日治時期「台南州警察署」,其在1931年建造完工,是目前僅存的警察署建設中最早的建築。但其實最早的是「台北南警察署」,於1929年興建,但目前已拆除,而臺北北警察署為1933年建造完工。二戰後,這裡還曾是白色恐怖時期羈押政治犯的地方。
把車停在一旁的家樂福停車場(就是舊北署原址),過馬路進入「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很明顯的,整個建築外牆採國防色,部份底牆是日治時期台北城拆除遺留下來的石塊。
雖只是市定古蹟,但展場資料相當齊全,恐怕得花許多時間才能消化這些資訊,如果是年輕學子來此,一定頗有感覺,因為這裡部份歷史資料都曾在歷史課本中提列,高中二年級的女兒也停留細讀,果然是歷史控。
http://zoyo.tw/travel-2021022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的網紅蘇泓欽新北市議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市長,鶯歌與三峽老街以及周邊道路,每到假日就是~『塞』一個字可以形容,因此為了改善三鶯地區假日的交通問題,我在去年10月30日市政總質詢請教市長,市長當時的回應如下:『三鶯地區是觀光景點,交通很重要,因此我已經請陳副市長責成交通局要通盤檢討,研擬下層做轉運中心上層設置商場的可行性,以帶動三鶯地區的發...
鶯歌美術館停車場 在 新北市議員蘇泓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泓欽關心重大建設進度報告】
1.三鶯轉運站設置
2.鶯歌公八公園用地闢建地下停車場
3.鶯歌公四公園規劃
4.鶯歌地區排水改善
5.三鶯大橋
6.新北市立美術館
7.鳳鳴細兒二公園開闢
8.鶯歌公兒四公園開闢
【#鄉親泓欽一起關心】 蘇泓欽 林清得 游武雄 游兆權
鶯歌美術館停車場 在 吳琪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與市長的市政茶會】💪 文末有七夕祝福
👉️昨天下午與侯市長的市政茶會,討論到有關溪南地區的發展願景,其中探討為了提升城市美學,正在打造的鶯歌美術館願景,琪銘也提出要加強三鶯連結發展觀光。
👉️三峽跟鶯歌其實有極大的觀光潛力可以開發,未來結合三鶯大橋工程以及捷運三鶯線及周邊相關交通網絡的完成,琪銘希望能推動三峽、鶯歌的一日觀光旅遊,讓遊客能在三峽、鶯歌盡興一整天。
👉️本著三鶯地區有著深厚的生活藝術文化底蘊,做好三鶯資源整合連結,將能大幅度提升並深化觀光品牌,結合鶯歌美術館與陶瓷博物館、鶯歌陶瓷老街,還有三峽祖師廟、三峽老街,以及明年就將完工的三峽河整治工程,將能推動三鶯一日遊的觀光行程,也能透過這樣打造並提升地方的文創環境及藝術文化傳承。
👉️當然還有討論到許多公共政策,比如北土城交流道、土城亞洲路的拓寬工程、土城看守所的搬遷、司法園區的設置、土城變電所的屋內化、新北高工停車場、北大拖吊場的多功能大樓、桃子腳國小的校舍、三峽長福停車場立體化、國中小教室全面裝置冷氣、敬老卡的範圍與額度調整、Youbike議題、地方創生培力等,這些琪銘也都會一起來努力推動,希望我們的生活環境能夠越來越提升,越來越美好。
💖當然,今天還有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免俗的要㊗️福大家情人節快樂唷💖
💕所謂兩個人相遇是一種機緣巧合,彼此要看對方投緣方能一拍即合,相知才能情投意合,相惜才能百年好合,相愛所以珠聯璧合,願每位天作之合的佳人~永浴愛河,琪銘在這邊祝福每位天下的有情人💕七夕情人節快樂💕
#土城 #三峽 #吳琪銘 #情人節 #不忘 #市政茶會 😆
鶯歌美術館停車場 在 蘇泓欽新北市議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市長,鶯歌與三峽老街以及周邊道路,每到假日就是~『塞』一個字可以形容,因此為了改善三鶯地區假日的交通問題,我在去年10月30日市政總質詢請教市長,市長當時的回應如下:『三鶯地區是觀光景點,交通很重要,因此我已經請陳副市長責成交通局要通盤檢討,研擬下層做轉運中心上層設置商場的可行性,以帶動三鶯地區的發展』。謝謝市長的重視。
為了解本案的進度,我於5月26日業務質詢交通局長,局長回答:『設置三鶯轉運站已經在市府成案,今年會完成規劃,110年8月完成工程設計,並向交通部公路總局申請興建工程經費補助;預計111年4月完成工程興建,並配合美術館111年5月完成啟用,並建構三鶯地區整個交通網』。這只是轉運站,與我建議的以及市長回應我的多功能轉運是不同的,但是我也清楚,多功能轉運站其經費之高,若無相對的客源難以支撐,因此我也不敢奢求,非要多功能的停車場不可,先求有,解決三鶯地區長期以來塞車的問題,才是重點;只是其周遭停車空間是否足夠?交通局要評估,因為三鶯藝術村的停車場會部分改成調度空間,加上目前的停車場供北鶯、東鶯、南靖,甚至是中鶯等里民停車已經是飽和,未來加上遊客的車輛真的足夠停車嗎?若不足,遊客車輛無處停車,將無法達到轉乘的功能,對鶯歌市區假日塞車的問題一樣無解;市長,在這周遭的停車需求該如何未雨綢繆呢?請市長回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jiW_3ivP6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