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與小羊羔
春天是殘酷的。這件事我原來不懂,來義大利後才有了體會。
初來義大利讀書時,是國曆一月底。蕭瑟啊,炊煙啊,白灰黑,泠泠的寒意在攝氏零度和五度之間徘徊,每天晚上計較著暖氣十點十一點將整棟公寓熄去,捂著被子,計算著要記得先把房間暖好,人要在空間中飽漲的暖意消失前要入睡。是這樣的天氣。鄰近酒莊不少,但葡萄園這時也只有漆黑虯結的主藤,山丘望去,像一隻隻細細的黑針,串在起伏的土地上,真是難以想像,到了春天、夏天時,這些插在土地的針黹,會從母土裡抽飲出濃郁血紅的葡萄汁液來釀酒。
接著,二三月的時候,遭逢連歐洲人也喊冷的寒流天氣,手機上的氣象軟體一度預報天氣將低到零下十四度。還記得那是個在同學家晚餐趴體出來的夜晚,我看著軟體預報不可置信,哇哇叫,會變好冷。來自巴伐利亞森林的德國女孩薇若妮翻身上鐵馬,轉頭大叫「強壯一點!」,我看著她遠去奮力爬坡的身影,紅頭髮在風中一抖一抖的,微醺中對吼回去「我可是亞熱帶海島來的好嗎!」。事實上,從婆娑濕潤島嶼來的女子如我,縱使對零度的寒冷有想像的,對零下十度的理解完全沒有。零度已是冷,還有冷下冷,不過零度穿的衣服外套跟零下十度穿的衣服,竟然沒有太大的差別。空氣偏乾燥,因此冷不欺身,做好隔熱保暖大致可應付。不像台北盆地冬日夜雨的溼冷,蝸居古亭詔安街的日子,寒意是有形狀的,凝膠般的,從老房子的屋牆透到床畔,攫取妳。這已註定是我生命中刻骨的一段時日,關於書寫的工作也是這時候開始的。
在最冷的時候,我們吃些什麼呢?記得有個週末,我們一起吃了烤小羔羊。煮飯吃飯的地點,在學校的學生活動中心——這個學生活動中心,基本上就是小鎮外頭一幢百香果黃色的房子,裡面二樓住兩個學生兼任管理員責任,一年繳交極低廉的會費,十歐,就可以使用一樓的專業烹飪設備和活動空間。每次再繳交二歐元雜電費即可。百香果黃屋旁有菜園,種植蔬菜及香草——當然冬日的緣故,目前只看過有點憔悴的迷迭香、鼠尾草和月桂樹。學生團體常用這邊舉辦些彼此之間的聚餐,或是自擬的餐會、品酒會。唯黃屋不在鎮上,從我住處走過去約需要半小時的時間,沒有公車,就是要自己想辦法移動。
小羔羊的那次,剛好那幾天都下雪。鎮上有剷雪車,維持基本交通通暢,出了鎮上的鄉間道路,就可領略「自掃門前雪」之意了。住戶要自己清出人行道上要走的地,好心點,會多清一點,讓方圓內的道路都沒有皚皚厚雪路障。可是哪焉知人家是好心還是不夠好心——不管人疏不疏忽,清不清掃,這雪都是要下的,哪知道這層厚雪下有沒有人清掃過的好心呢?很奇怪,下雪的時候,大地寧靜,有種收斂的音場,把一點點渣滓般的雜音都捂在鵝毛雪花下的錯覺。
我很多時候情願一個人移動,不一定非搭同學便車不可。義大利人的友情,年輕孩子的友情需要很多的相濡以沫,無所事事,這對有點年紀的我來說,略嫌奢侈以及煩人。戴上耳機,轉換眼前地景的配樂,走上長長的一段路,是很享受的事。
出了鎮,路上看到雪封的田野,置身旁觀,馬上開始能夠體會古典詩文中關於白雪、鶴氅、小火爐的真摯身體感受。抖一抖外套,帽簷遮擋風雪。身體走暖了便可以走得更遠——但在這片寧靜與雪中,有個聲音是沒有讀過的,是雪跟人的聲音、踩在雪上的聲音。剛下的雪鬆軟,踩下無聲,是雙腳鬆鬆踩出一雙印子,屬於兔起鶻落的時間差。下一陣子、過夜的雪,有成冰晶的成分,因此踩起來有沙沙琤琮聲,正適合想念海島剉冰。不過稍微融了又結冰的地面,近乎薄糖,行走因此有腳吃糖葫蘆的脆意。大雪是無聲,鵝毛飄下,行走的人卻是不寂寞的。
走著走著,走到百香果黃屋。炊煙已經裊裊了。
推開門,廚房的溫暖,早到的司廚同學已因為飽暖的溫度臉龐泛紅,愉悅地勞動著,為了餵養我們自身,延續我們的友情,一起花費大把的時光。我脫下外套,清潔好雙手,一起加入煮飯的行列。感謝這兩隻為我們奉獻生命的小羔羊,還哺著乳呢,用誠心的廚藝調理它,滿懷感恩地吃掉,使用每個部位,便是尊重生命和自然最好的方法——當然也是尊重自己最好的方法。
小羊來自我們前一個週末參訪的酪農。酪農養羊,製作新鮮羊乳酪,時有小羊降生,沒辦法畜養的部分,大多是當食用羔羊出售。這批誕生在冬夜的羊兒,是還沒來得及看看春天,一隻大概七八公斤左右。酪農幫我們先把小羊肢解好,內臟還很新鮮柔潤,我們用平底鍋用奶油和橄欖油慢慢地煎香它。肝腦肺,裡面還有點帶生啊,卻沒什麼太濃厚的內臟礦物味或雜味,非常細緻甘醇,灑點切碎的巴西利,還沒到裝盤的程度就在廚房被煮飯的人們吃掉了。
肉多的部位,一個用加了薄荷香草的希臘優格覆蓋入烤箱,一個先在鍋中與洋蔥大蒜橄欖油同煎,再烤。入烤箱,以時間等待美味,這是西方料理的基本邏輯,燉煮烘烤到交融都差不多這麼一回事。另一頭,電爐上大鼎,煮著骨頭和羊頭,噗噗冒著滾水泡,也是個把剩下的部位煮到皮酥肉爛……義大利同學、我的好鄰居卡羅,招手喚我過去,拿半個小羊頭給我,要我用牙齒齧咬品嚐。另一邊他拿另外半個,吸吮地嘖嘖作響,讚嘆「這樣吃最美味了對吧」。我甚至忘記是誰趁著大家不注意把眼球吃掉了。剩下的高湯也給美麗的義大利女同學包回家做燉飯湯底去了。
冬夜來不及看到春天的小羊,團團聚在炊煙小屋裡等待春天,吞嚥食物與話語的人,殘酷而且美麗的,帶著敬意的。正視生命和食物,滿懷感激。
那天怎麼回到家,我有點忘了。但是我知道再過幾個禮拜,春天就真的來了。雪地裡首先長出鵝黃的水仙,而前一個禮拜還從枯枝與花苞的櫻與李,或者桃與杏,隔個禮拜就迸放地開了一樹的或者白或者粉或者桃紅的花,沿著樹枝招展,綠葉缺席式的。再隔一個或兩個禮拜,這些花兒也就倏忽地謝了。抬頭的時候,花樹竟長出了一身紫紅如瘀血顏色般的葉片。像是太用力開花吐露的內傷表達。看著看著,竟然覺得不忍。
(刊載於皇冠雜誌772期 2018年6月號)
鶴小屋嘆雪 在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春天與小羊羔
春天是殘酷的。這件事我原來不懂,來義大利後才有了體會。
初來義大利讀書時,是國曆一月底。蕭瑟啊,炊煙啊,白灰黑,泠泠的寒意在攝氏零度和五度之間徘徊,每天晚上計較著暖氣十點十一點將整棟公寓熄去,捂著被子,計算著要記得先把房間暖好,人要在空間中飽漲的暖意消失前要入睡。是這樣的天氣。鄰近酒莊不少,但葡萄園這時也只有漆黑虯結的主藤,山丘望去,像一隻隻細細的黑針,串在起伏的土地上,真是難以想像,到了春天、夏天時,這些插在土地的針黹,會從母土裡抽飲出濃郁血紅的葡萄汁液來釀酒。
接著,二三月的時候,遭逢連歐洲人也喊冷的寒流天氣,手機上的氣象軟體一度預報天氣將低到零下十四度。還記得那是個在同學家晚餐趴體出來的夜晚,我看著軟體預報不可置信,哇哇叫,會變好冷。來自巴伐利亞森林的德國女孩薇若妮翻身上鐵馬,轉頭大叫「強壯一點!」,我看著她遠去奮力爬坡的身影,紅頭髮在風中一抖一抖的,微醺中對吼回去「我可是亞熱帶海島來的好嗎!」。事實上,從婆娑濕潤島嶼來的女子如我,縱使對零度的寒冷有想像的,對零下十度的理解完全沒有。零度已是冷,還有冷下冷,不過零度穿的衣服外套跟零下十度穿的衣服,竟然沒有太大的差別。空氣偏乾燥,因此冷不欺身,做好隔熱保暖大致可應付。不像台北盆地冬日夜雨的溼冷,蝸居古亭詔安街的日子,寒意是有形狀的,凝膠般的,從老房子的屋牆透到床畔,攫取妳。這已註定是我生命中刻骨的一段時日,關於書寫的工作也是這時候開始的。
在最冷的時候,我們吃些什麼呢?記得有個週末,我們一起吃了烤小羔羊。煮飯吃飯的地點,在學校的學生活動中心——這個學生活動中心,基本上就是小鎮外頭一幢百香果黃色的房子,裡面二樓住兩個學生兼任管理員責任,一年繳交極低廉的會費,十歐,就可以使用一樓的專業烹飪設備和活動空間。每次再繳交二歐元雜電費即可。百香果黃屋旁有菜園,種植蔬菜及香草——當然冬日的緣故,目前只看過有點憔悴的迷迭香、鼠尾草和月桂樹。學生團體常用這邊舉辦些彼此之間的聚餐,或是自擬的餐會、品酒會。唯黃屋不在鎮上,從我住處走過去約需要半小時的時間,沒有公車,就是要自己想辦法移動。
小羔羊的那次,剛好那幾天都下雪。鎮上有剷雪車,維持基本交通通暢,出了鎮上的鄉間道路,就可領略「自掃門前雪」之意了。住戶要自己清出人行道上要走的地,好心點,會多清一點,讓方圓內的道路都沒有皚皚厚雪路障。可是哪焉知人家是好心還是不夠好心——不管人疏不疏忽,清不清掃,這雪都是要下的,哪知道這層厚雪下有沒有人清掃過的好心呢?很奇怪,下雪的時候,大地寧靜,有種收斂的音場,把一點點渣滓般的雜音都捂在鵝毛雪花下的錯覺。
我很多時候情願一個人移動,不一定非搭同學便車不可。義大利人的友情,年輕孩子的友情需要很多的相濡以沫,無所事事,這對有點年紀的我來說,略嫌奢侈以及煩人。戴上耳機,轉換眼前地景的配樂,走上長長的一段路,是很享受的事。
出了鎮,路上看到雪封的田野,置身旁觀,馬上開始能夠體會古典詩文中關於白雪、鶴氅、小火爐的真摯身體感受。抖一抖外套,帽簷遮擋風雪。身體走暖了便可以走得更遠——但在這片寧靜與雪中,有個聲音是沒有讀過的,是雪跟人的聲音、踩在雪上的聲音。剛下的雪鬆軟,踩下無聲,是雙腳鬆鬆踩出一雙印子,屬於兔起鶻落的時間差。下一陣子、過夜的雪,有成冰晶的成分,因此踩起來有沙沙琤琮聲,正適合想念海島剉冰。不過稍微融了又結冰的地面,近乎薄糖,行走因此有腳吃糖葫蘆的脆意。大雪是無聲,鵝毛飄下,行走的人卻是不寂寞的。
走著走著,走到百香果黃屋。炊煙已經裊裊了。
推開門,廚房的溫暖,早到的司廚同學已因為飽暖的溫度臉龐泛紅,愉悅地勞動著,為了餵養我們自身,延續我們的友情,一起花費大把的時光。我脫下外套,清潔好雙手,一起加入煮飯的行列。感謝這兩隻為我們奉獻生命的小羔羊,還哺著乳呢,用誠心的廚藝調理它,滿懷感恩地吃掉,使用每個部位,便是尊重生命和自然最好的方法——當然也是尊重自己最好的方法。
小羊來自我們前一個週末參訪的酪農。酪農養羊,製作新鮮羊乳酪,時有小羊降生,沒辦法畜養的部分,大多是當食用羔羊出售。這批誕生在冬夜的羊兒,是還沒來得及看看春天,一隻大概七八公斤左右。酪農幫我們先把小羊肢解好,內臟還很新鮮柔潤,我們用平底鍋用奶油和橄欖油慢慢地煎香它。肝腦肺,裡面還有點帶生啊,卻沒什麼太濃厚的內臟礦物味或雜味,非常細緻甘醇,灑點切碎的巴西利,還沒到裝盤的程度就在廚房被煮飯的人們吃掉了。
肉多的部位,一個用加了薄荷香草的希臘優格覆蓋入烤箱,一個先在鍋中與洋蔥大蒜橄欖油同煎,再烤。入烤箱,以時間等待美味,這是西方料理的基本邏輯,燉煮烘烤到交融都差不多這麼一回事。另一頭,電爐上大鼎,煮著骨頭和羊頭,噗噗冒著滾水泡,也是個把剩下的部位煮到皮酥肉爛……義大利同學、我的好鄰居卡羅,招手喚我過去,拿半個小羊頭給我,要我用牙齒齧咬品嚐。另一邊他拿另外半個,吸吮地嘖嘖作響,讚嘆「這樣吃最美味了對吧」。我甚至忘記是誰趁著大家不注意把眼球吃掉了。剩下的高湯也給美麗的義大利女同學包回家做燉飯湯底去了。
冬夜來不及看到春天的小羊,團團聚在炊煙小屋裡等待春天,吞嚥食物與話語的人,殘酷而且美麗的,帶著敬意的。正視生命和食物,滿懷感激。
那天怎麼回到家,我有點忘了。但是我知道再過幾個禮拜,春天就真的來了。雪地裡首先長出鵝黃的水仙,而前一個禮拜還從枯枝與花苞的櫻與李,或者桃與杏,隔個禮拜就迸放地開了一樹的或者白或者粉或者桃紅的花,沿著樹枝招展,綠葉缺席式的。再隔一個或兩個禮拜,這些花兒也就倏忽地謝了。抬頭的時候,花樹竟長出了一身紫紅如瘀血顏色般的葉片。像是太用力開花吐露的內傷表達。看著看著,竟然覺得不忍。
(刊載於皇冠雜誌772期 2018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