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之談】
書展黎到最後一日,貼出李聲揚同我係星期日晚新書簡介會既合照
看畢李聲揚新書<事先張揚>初稿,有感行文簡潔而到題,我同意把考試及工作做好共享同道理:「少d廢話,盡量到point。」
我好幸運,同我出版社出書既作者李聲揚A-Level當年4A1B好堅!
亦很稱讚我生意上既合伙人,仲癲! 30年前既A-Level 5條A
其實我中學間學校都唔差,同班有同學會考9A,A-Level只係炒左一科中文A唔到
我自己,OK啦會考都有廿幾分,同你講會考好差都可將blog寫掂就呃你的。令中文提升最享受的方法就係將成套金庸讀左佢。年少時我愛<倚天屠龍記>,悲天憫人,後生當然要愛情線又要感動位。到大些少轉愛鹿鼎記,就係鐘意佢唔講武打都寫得好好睇。
總之金庸長存我心,但我早前發現我張會考證書就比我個仔拎左去當畫紙用啦。
鹿鼎記 簡介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一種神話叫「港劇」
電視台前資深編審譚嬣訪談
電視劇取代粵語片
譚嬣可以說是見證香港電視行業冒起的資深編劇,她入行是做粵語片的場記,跟隨李晨風、李鐵等著名導演,王天林、蕭笙當年也在片場做副導。60年代香港電視剛崛起,不是每個家庭有電視,當時麗的呼聲也不是免費電視,是每個月收費,並以英文頻道為主,1963 年才增設中文頻道。香港一直只有收費電視,直至1967 年,無線電視開台才有免費電視廣播,而麗的呼聲在1973 年才改為免費電視,亦改名麗的電視。
隨著電視愈來愈流行,粵語片式微,當年紅小生張清入主麗的呼聲做創作總監,譚嬣也順勢入麗的做編劇。她喜歡在電視台工作,環境沒片場那麼複雜,她記得麗的第一部連續劇是改編自名著小說的《斷鴻零雁記》,劇本由梁鳳儀負責,江雪做女主角,這部是香港電視史上第一部電視劇,一星期播3 晚。
6、70 年代的電視劇比較簡單,剛開始寫的劇本都是3 集至7 集,譚嬣在麗的合作最多的導演是李兆熊,不少演員演過她的劇本後走紅。尤記得劉松仁(1970年)剛入行,在演出《水百合》後成名。他在訓練班畢業後,發展不理想,其後去了美國讀書,並寫了一封信告訴譚嬣,他想回香港發展,可否替他準備一個劇本,於是她寫了3 集《水百合》,並由陳依齡擔任女主角,劉松仁憑此劇令人認識。其後80 年代,無線電視的《京華春夢》令二人再度合作,亦成為經典劇之一。
《江湖浪子》令周潤發上位
譚嬣在麗的工作多年,直至1976 年女導演吳小雲跳糟到無線,找她寫《江湖浪子》的劇本,於是她過檔無線,成為她在無線首部電視劇,此劇的監製是王天林。她尤記得當時無線準備捧黃允財,但他跌傷腳,改由周潤發補上,令他正式演出有戲發揮的角色。這套劇的男主角是伍衞國,但周潤發飾演一個吊兒郎當愛揸電單車的角色,戲中與趙雅芝是一對,他楂電單車在沙灘片浪十分cool,遇上車禍後更患上精神病,這樣的角色很出位。譚嬣每設計一個人物,都會讓他發揮,不過,演員能否遇到好角色,有時也要講機緣。
《家變》令編劇叫苦連天
自佳視在1975年開台後,三間電視台為搶收視,爭相製作各種類型電視劇。無線在1976 年製作1 小時長劇《狂潮》收視很好,結果掀起百集長劇熱潮。其後譚嬣亦有參與110 集的長篇電視劇《家變》,尤記得由陳韻文負責故事,然後由數名編劇寫劇本,當時是一個編劇夥拍一個導演,譚嬣剛好拍住林嶺東、招振強,她負責寫了4、50 集。開始度劇本時,陳韻文有交每集故事單及一起開會,直到數十集後,她跟公司鬧意見,中途突然退出。
當時劇集巳在拍攝中,編審劉天賜和幾個編劇惟有每天返公司開會度劇情,然後回家趕稿,大家花了很多心機,有些編劇呻寫得好辛苦,但陳韻文仍然每集掛故事的名字,她曾經大膽向劉天賜提出,既然陳韻文退出該劇,是否應該有參與的部分才刊登她的名字。劉天賜於是向上級反映,但最後沒有這樣做。譚嬣坦言,她也欣賞陳韻文的才華,只想講句公道說話,問題在開了個頭然後走掉,對其他編劇不公平。記得有一次開會,編劇們由早上開到夜晚10 點幾,大家沒有吃飯。散會後才由劉天賜帶去九龍城食飯,酒樓巳接近打烊。不過,參與這個劇有痛苦、有開心,因為觀眾反應很好。
譚嬣分析,《家變》成功的其中一個原因,TVB (無線)很支持編劇做資料搜集,劇情有地產公司,劉天賜便找行内人讓編劇了解,這是硬件部份。至於軟件部分是劇情集中大婆、二奶兩家人之間的愛恨交纒,他們都不是壞人。此外,駱輝被廉署拘捕後入獄的情節,這個很配合當時的時代。此劇由鄧碧雲演大婆很壓場,其夫駱輝坐監,由二奶女洛琳(汪明荃飾演)撐起整個家,她還照顧大婆一家。其中一幕探監戲,大婆女兒(陳嘉儀飾演)勸母親讓一個月給洛琳兩母女探監,劇情感動了觀眾,編劇寫好細節位,劇集好看有時在細節位置,有時毋須很多對白,也可以很感人。
譚嬣由麗的時代到無線,總共寫過40 多部電視劇,尤以武俠劇見稱,她亦曾替佳視操刀寫《金刀情俠》,90 年代更寫過台灣電視劇,可算是電視劇的活歴史。不少人認為現在的港劇不如當年,譚嬣認為當年的人沒太多娛樂,電視劇劇情較現實,令人有生活共鳴,主題曲亦很動聽,吸引不少人看電視劇。此外,那個年代人心較善良單純,容易被感動,生活亦很簡單,一家人晚飯後便會看電視,這個可能是當年港劇成功的原因。
《家變》主題曲 👇🏻
https://m.youtube.com/watch?v=7oJlaVEreUU
簡介
譚嬣15 歲入行做電影場記,師承粵語片著名導演李晨風。1967 年轉至麗的呼聲做編劇,參與《故苑情深》、《母親》、《水百谷》等電視劇。及至1976 年跳糟到無線電視,參與多部經典電視劇《書劍恩仇録》、《鹿鼎記》、《家變》、《強人》、《輪流傳》等編劇及編審工作,其中有10 多部武俠劇。90 年代參與台灣電視劇《大紅燈籠高高掛》、《情劍山河》等的編劇工作,她亦曾任電影編劇。
鹿鼎記 簡介 在 洪孟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憶一代大師金庸,俠之大者精神永存。
今日傳來金庸辭世消息,一代大師仙逝,留下永傳後世的經典名作。而奇妙的是,原本放置全套作品的書櫃,竟然在今日莫名的倒塌,難道也有感應?不捨大師離去,書櫃也是有情⋯
孟楷從國中起開始拜讀金庸,從射雕三部曲開始,再入笑傲江湖,天龍八步並未讀完,反而是黃玉郎的漫畫影響較深;鹿鼎記一直以為周星馳演的才正宗,孰不知真正的鹿鼎是金庸大師封筆之作,最好的武俠小說、或根本已經跳脫武俠小說。十四部作品或讀一次、或讀數次,都是一路成長最快意的精神糧食。
在成年後有能力了,開始一部部作品收集,對比新出版的精裝本,孟楷更喜歡遠流這套水墨風的讀本,尤其前有數張彩圖,或考古、或解說,都是引人入勝的最好簡介,孟楷當時搜集全套的理由無他,就是希望往後自己小孩出生時,能夠從小有金庸陪伴,養成俠之大者、氣宇軒昂。
不捨金庸大師辭世,但感謝留下一部部經典著作,能讓後世無論何時,都能夠進入深遠武俠世界裡,北丐西毒誰領風騷;胡斐金面佛殺父之仇;令狐沖的獨孤九劍、楊過小龍女的永世愛戀,都將是最好的良師益友,永遠相伴左右。
願大師一路好走。
鹿鼎記 簡介 在 盤點七版《鹿鼎記》,哪一版最火!?張一山、黃曉明、韓棟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介紹這些主演,誰演的《 鹿鼎記 》最火?以及韋小寶的七個老婆們的模樣。 第七名:2020年-張一山版《 鹿鼎記 》 最慘翻拍,豆瓣2.9分第六名:2008年 ... ... <看更多>
鹿鼎記 簡介 在 街機遊戲下載(关于街機遊戲下載的简介)-【copy_url:a59k.net】 的推薦與評價
View the profiles of people named 街機遊戲下載(关于街機遊戲下載的简介) 【copy_url:a59k.net】_鹿鼎记游戏(关于鹿鼎记游戏的简介) 【copy_url:a59k.net】 vk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