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台灣--
【「一府二鹿三新莊」:老文物舊巷弄的新莊采風(下)】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曾應尉於乾隆41(年1776年)擔任新莊巡檢一職,隔年就與地方仕紳展開關於促進新莊街發展的商議,並且提到籌款重修慈祐宮的計畫。歷經兩年的整修,到了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竣工,曾應蔚敬獻「水德配天」匾。
出了慈祐宮往西(向右轉),沿著廟街前行不久來到新莊路387巷,正是所謂的米市巷。當年新莊與周邊的五股泰山等地,因為平原廣闊土地肥沃,成為北台灣重要的米倉,而新莊因為有河運之便,成為彼時台灣米向福建出口的北台灣最重要基地,米市巷內聚集了好幾家糧商,搬運工人就在米市巷和碼頭之間穿梭。
據說早先是苦力工人休息的「草厝間仔」,就是米市巷南邊巷底的潮江寺。新莊的沒落,發生於咸豐年間的大規模的漳泉械鬥,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當時曾因應漳泉械鬥,而在此處修建防守對岸漳州人的瞭望台。
大漢溪的淤積讓新莊港口功能不再、分類械鬥重創產業與人心、光緒中葉路經此地的鐵道於日治時期又再改線…,儘管今日大新莊工商業發達人口聚集,但是卻令人擔心漸漸淪為另一個沒有自己容顏的市鎮,或許走一趟廟街,尋覓時代洪流衝擊下,還留存的古廟、舊物、老屋,也讓「一府二鹿三新莊」念起來變得順口…
#走讀台灣
#一府二鹿三新莊
#慈祐宮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鹿 港 沒落 原因」的推薦目錄:
- 關於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一個人的旅行 - A Person's Trave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鹿港沒落原因 :: 加油地圖 的評價
- 關於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鹿港沒落原因的推薦,PTT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鹿港鹽業耆老談曬鹽古法與廢曬始末展出地點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鹿港歷史事件 :: 台灣觀光指南 的評價
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已有111年歷史的古井藥房是台南最古老的漢藥房
2017年11月2日,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三段62號,百年漢藥舖「古井藥房」。(謝謝網友白襪拍攝分享)
台南市五條港文化園區是府城早期的商業重區,昔年三郊的總部水仙宮旁的百年老舖「古井藥房」是府城當今最古老的漢藥房。
第一代曾古井創業,百年之後,曾家仍然守著傳統的經營方式,看著變遷中的老舖逐漸步入歷史。
早期中醫師大多是被請到藥房看門診,只收微薄的診察費,抓藥就得找藥房,很多人生病不找醫生,拿著祖傳祕方、偏方去藥房抓藥。此外,漢人喜歡進補,家家戶戶多少都會到藥房抓點補藥補ㄧ補,所以藥房是熱門行業。
隨著時代的變遷,醫藥科技日益發達,出現了漢藥製藥廠,罐裝的藥粉藥散,逐步取代了一包包的草藥,漢藥房也慢慢式微。
堅持不隨潮流賣成藥的古井藥房,如何能維持到今天?曾焜耀透露,他們獨家製造的龜鹿二仙膠,已有一甲子的口碑;遵古法製造,用小火連熬10幾天的龜鹿二仙膠,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最佳補品。
騰出騎樓,縮小店面的古井藥房雖然漸漸褪去光采,但卻完整的保存著傳統藥房的器物和工具,引人思古幽情;例如牆上浮雕著「古井」的漆黑木匾、漆著紅字的招牌鏡子、抽屜上刻著藥名的200多年歷史的藥櫃、變黑的錫製藥罐和銀白色的鋁製藥罐,還有磨損的鐵製杵臼等,都是文史工作者甚感興趣的東西。
第一代:曾古井,清光緒11年(1885年)生,於日治時期1908年創立「萃芳園」藥房。
第二代:曾焜耀,日大正8年(1919年)生,1935年16歲時就開始幫忙父親的藥房工作,1941年22歲時因父親過世而接手經營,由於老客戶習慣用其父的名字古井稱呼藥房,於是他便將招牌改為「古井藥房」,但營利事業登記證上的店名仍維持「萃芳園」。
第三代:曾士杰,民國38年(1949年)生。
最早古井藥房在現址的斜對面,而現址則是當時的倉庫。那時候當地的藥房少,又是商業要區,因此門庭若市,藥房請了三個夥計還忙不過來。
戰後初期(1950年代)是古井藥房的黃金時期,銀行每天都會派人來收帳,一早開門,屋內就擠滿了人,彷彿沒有空間可以落腳。
後來當地藥房多了,中醫師可以考執照然後拿許可牌開診所兼賣藥,於是,古井藥房不再是一枝獨秀。製藥廠生產的罐裝藥粉、藥散逐漸取代了一包包的草藥。
創立於1908年的古井藥房,位在水仙宮旁的宮後街邊,見證了當地百年歷史與環境變遷。
古井藥房現址為台南市民權路三段62號,第二代店主曾焜燿生於1919年9月29日,共有8個兄弟、1個妹妹;16歲時畢業於第二公學校後就在父親曾古井創立的萃芳園藥房(古井藥房前身)見習,當1941年父親56歲撒手人寰後,便接手藥房的工作,當時的他才22歲。
曾焜燿 24歲時娶蔡錦竹為妻,這是他父親生前為他決定的婚事。婚後育有三男三女,但無人願意傳承家業,有如五條港,從全盛時期到沒落,古井藥房也將逐漸走入歷史的塵埃中。
古井藥房位於清領時期五條港的中心,也就是南勢港的港道盡頭周圍;在這裡,水仙宮內的三郊統籌辦理五條港道的進出口貿易,藥材由南郊從廈門買進,在此卸貨,佔盡地利之便,加上人潮往來洶湧,漢藥店開始蓬勃發展,在南勢街(今民權路三段一帶)及附近區域比比皆是。
康熙24年(1685年),當地創建了藥王廟(位於今神農街底),成為藥商的信仰中心。
曾老先生回憶自己小時候,五條港已相當蕭條,僅剩竹筏在淤淺的港道上進出,貨物也大量減少,倒是通往大西門的宮後街還相當熱鬧,安南區那邊尚無菜市場,機車也還未出現,人們大多挑著扁擔走到宮後街採買物品;正因為如此,古井藥房當時的店面是朝向宮後街以迎接街上的人潮。
宮後街雖然是進出城的往來要道,當年的路寬也和現在一樣,不到兩米寬。他有時會經由宮後街到大西門城樓腳下玩耍;他說,三郊就好比現在的海關,會課稅,貨物從中國運進來後,三郊就像大間的船頭行,貨物可以寄放在那裡,若是身無分文,可將貨物賣給三郊,將所得在當地購買其它貨物,再將貨物載回船內,返回中國。
清光緒21年(1895年),中國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日本治台後,屢次更改舊有的行政區域,有計劃地改造臺南。
明治40年(1907年),大西門與小西門之間的城牆首先遭拆除,然後舊城牆陸陸續續被拆除殆盡。從大正9年(1920年)至昭和16年(1941年)之間,日本人將西方社會的格子狀道路系統與圓環等新式都市空間移植到臺南;宮後街雖然還保存著,但大西門城已完全消失,隨日本人而來的本町(今民權路)大剌剌地劃過舊時的五條港中心,成為生意往返的重心街道,商業中心由今宮後街移轉至今民權路上,於是古井藥房便將店面轉向民權路營業。
昭和13年(1938年),19歲的曾焜燿先生從第二公學校高等科畢業後,回到藥房,從輾藥、磨藥、曬藥等有關藥行的工作,都必須學習。
輾藥就是以「輾座」把藥輾碎,輾座現在已不多見,是一種輪子在中間,兩旁有柄,用兩隻腳踏,把藥輾碎的工具。
他的父親請了兩位師傅到店內幫忙,師傅對他很嚴格,並不因為他是小老闆而另眼看待。
昭和16年(1941年),曾古井因腎臟病去世,享年56歲,曾焜燿便子承父業,開始他超過一甲子的漢藥生涯。
對於父親曾古井先生有何感想?他語多保留,不願多談,但在談到父親去世前為他所訂下的婚事時,不經意流露出對父親懷念的神情。
他說:「我們從店內陳設、用具,大至孳櫃,小至固定藥單的木材押條,都是從父親那裡接手過來,保存良好。招牌雖然因顧客的習慣稱呼改用古井二字,但父親所留下的店名翠芳園,依然留存於營利事業登記證上。」父子之間的深厚情誼盡在不言中。
日治時期,藥房營業時間從早上6點到深夜12點,非常忙碌,連中午也必須炒藥、抓藥,沒時間休息。不到10坪大的藥房,供應曾焜燿的大哥到日本留學習醫,6個弟弟、1個妹妹得以長大成人,一家子生計得以維持,可見當時藥房的生意有多興盛。
藥材的來源,均是向漢藥大盤商購買,相當於現在進出口商,在今民權路上有好幾間,例如春成、建昌,現在皆已不存在。大盤商大部份從天津、香港、南洋進口藥材,賣給漢藥行,並沒有零售給一般民眾。曾焜燿跟漢藥大盤商每半年算一次錢,年底結清。父親剛去世時,大盤商怕他付不出錢,不敢賣藥給他,觀望了好一陣子,見藥房生意並無影響,才慢慢恢復供應藥材。
日本人有時也來買漢藥,主要是買川蓮,止肚痛及腹瀉。這時,日軍在太平洋的戰事逐漸失利,時局越來越緊張,台灣歷史上驚天動地的空襲事件爆發了。
曾焜燿回想這段艱困時期表示,空襲時,他將藥材和物品裝入布袋內,放在店門口,連門都沒關上,一家人便跑去躲避起來。
後來日軍拆除水仙宮後殿,用以建築防空洞,連帶拆了曾家的藥房,於是他把藥房遷移到對面,也就是現在的民權路63號(今邱家烤鴨店),繼續營業。
根據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的台南市鄉土史料,一耆老口述歷史內載明,昭和20年(1945年)3月間,美國駐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派機轟炸台灣時,台南在3月1日的空襲是最嚴重的一次,現在的北勢港附近被炸死了二十幾人,災情慘重。那時遇到空襲,都是以敲鐘的方式做為警報。
1945年二戰結束,曾焜燿重蓋民權路的房子,將店面遷至64號,62號留給媳婦開百貨店,後來因64號在巷口轉角,買賣百貨較方便,於是換成62號開藥房,將64號作為百貨行,不過百貨行早已關閉。
於是,空襲時流失的顧客群漸漸回來,又恢復往日生意興隆的景況。這裡有一段小插曲,國民政府來台後,有相關人員約談曾焜燿,表示藥房的「古井」二字是日本名,要求改名,他拿出身份證明表示「古井」二字為父親的名字後,此事才告一段落。
這時,藥材改向進出口商購買,如金華路尾的重吉行,進出口商由香港買進藥材。重吉行至今仍在,但是已無買賣漢藥,原因很多,包括有漢醫師自行開業賣藥,漢醫診所盛行,科學漢藥大行於市面,大盤商也開始零售藥材給一般民眾,加上政府大力推動健保,禁止保育類的藥材買賣,來藥房抓藥的顧客日漸漸少,漢藥材已不復當年的盛況,自然有許多進出口商也不再進口藥材。
目前,古井藥房內的藥材,是向普通藥材行購買,如泰順、聯興、偶爾也向其他進出口商購買,生意一落千丈。曾老先生苦笑地表示,現代人連下廚都嫌麻煩,更何況需耗費多時的煎藥過程。
而藥商信仰中心的藥王廟,也在民國58年(1969年)拆毀中、後殿,今僅剩原廟之前殿。曾老先生偶爾會跟隨漢藥公會至藥王廟拜拜。當曾老先生在藥王韋慈藏面前,思及家業的沒落和無人承繼,落寞的情緒,恐怕不是外人所能體會的。
古井藥房內還留著錫製藥罐與清領時期的瓷藥罐,曾老先生表示,瓷藥罐易破碎,保存不易,所以錫製藥罐逐漸取代瓷藥罐。雖然以錫藥罐裝入的藥材比較不會變質,但缺點是藥材尚未完全乾燥時,若裝入錫藥罐,容易壞掉。二戰後開始使用鋁罐,近期大量使用的玻璃罐,對曾老先生而言僅供客人觀看藥材用。在現場觀看錫製藥罐,共有三種造形,色澤古樸而耐用,曾老先生也把較珍貴的藥材放於錫罐中。
曾老先生表示,進出口商從中國帶回來的漢藥材是一支支的原貨,而大盤商所販賣是生藥,未處理過,零售商買入後,要修剪、清洗乾淨,依各類藥材的特性進行再處理,處理過後,藥材的功效才會顯現,才可以放入店內販賣。處理的過程包括:漬鹽、漬醋、漬酒等浸漬各類可發揮功效的材料,還有過炊、過炒「紅土」等。處理過程時間的長短端看何種藥材、用量多少而有所不同,有的一小時即可販賣,有的要等上好幾天。
藥材以其品質好壞,產地不同而區分其價格。最貴的藥材為熊膽,相當好用,這類保育類的藥材已禁止販賣,若私自出售被查到,要關上兩年半。
曾老先生有一份藥單,是他從父親那裡以毛筆寫下來的,十分珍貴;另外有一份藥籤,是當年大天后宮從藥王廟所抄錄下來的,保存這份藥籤原因是,當有顧客拿著模糊不清的藥籤前來抓藥時,可以核對,防止拿錯藥材。
古井藥房的招牌藥為「龜鹿二仙膠」,其成份共有四種,可補精、氣、神。
曾老先生表示,領有中醫師執照才可以販賣科學漢藥。以他多年處理藥材的豐富經驗,為什麼不報考中醫師?他表示並不需要,而且沒那麼多時間去念書。
為了養活一大家子,曾老先生做了多少的犧牲;當年意氣風發的高等學校畢業生,今日獨坐一隅的老先生,風華歲月隨著時代的變遷流逝。
不變的是,滿屋子父親所留下的珍貴遺產,以及相伴一生的老伴,輕輕的訴說著古井藥房在歷史的洪流中,載浮載沉的蹤影。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一個人的旅行 - A Person's Trave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寫在原爆之日】關於長崎,一座歷經悲情與重生的城市
今天是 8 月 9 日,對於長崎人來說是永難忘懷的一日。
西元1945年的這一天,美軍原子彈於長崎市浦上地區上空引爆,方圓四公里左右的土地全被夷為平地,當初落彈點鄰近地區現已成為了「平和公園」。
我在兩年多以前,也就是2016年三月時曾經造訪過一趟長崎。
由於當初只安排了一天時間停留,上午先走訪了一趟南山手地區的大浦天主堂、哥拉巴園;下午搭乘事先預約好的導覽船前往端島(軍艦島);晚上搭乘纜車上稻佐山拍攝長崎夜景。最終較為可惜的是,原爆點所在的浦上地區其實沒能來得及前去拜訪。
---
談起長崎原爆這件事,我總會想起由福山雅治替自己的家鄉長崎所作的一首歌「クスノキ 」。
靈感來源來自浦上地區「山王神社」境內,一棵擁有數百年歷史以上的樟樹。那棵樟樹之所以成為歌曲主角,是因為它曾經歷過原爆洗禮後仍舊屹立不搖,甚至在原爆過後不久,便又再長出了新生的綠葉和嫩芽,其生命力之頑強帶給人們對於未來的希冀。
---
手持著JR北九州三日券,我搭上往來於博多和長崎之間的「海鷗號」特急,經過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抵達長崎時上午九點不到。
「海鷗號」特急的指定席座位比想像中還難劃到位,但其實提早一點到月台排自由席的話,基本上一定都有位置可坐。
「海鷗號」特急所使用的列車是類似於太魯閣或普悠瑪號的「傾斜式列車」,這主要是為了能提高在彎道上行駛速度而特別設計的車輛。缺點是乘坐的舒適度較差,如果會暈車的人盡量少在車上閱讀或滑手機。
---
長崎,即使是第一次前來都不會覺得陌生的城市。
這是我對於它的初次印象。
長崎,也是近代日本歷史舞台的主要場景之一。或許過去曾看過幾部與日本近代歷史題材有關的電視劇作品,因此對於這座城市印象早已有了初步的建構。
如同先前所提,福山雅治曾替家鄉作詞作曲,而其實在2010年時,他還主演了該年度的NHK大河劇《龍馬傳》。和坂本龍馬有著密切關係的「海援隊」和「龜山社中」,正是發跡和座落於長崎。
從歌曲到電視劇的洗禮,我對長崎漸漸產生了莫名的情感。所以等到有機會親身拜訪時,當下走出車站時所感受到的,反倒是一股瀰漫著親切與和善的空氣迎面而來,讓自己覺得倍感親切。
---
長崎近年來已經轉型為「國際觀光城市」之一。
受制於三面環山、平原狹小的地形影響,使得這座城市在二戰之後的經濟發展,比起九州地區的其他城市更為緩慢。隨著複數港口開放、市場需求減少等因素,長崎歷經了貿易和製造業(造船業)衰退和規模縮小,現在支持著全市的經濟發展,大都是仰賴著服務業為主。
但就在 2018 年 6 月 30 日,包括大浦天主堂等長崎「隱性基督教徒相關遺產」正式被指定為世界遺產之後,想必當地的觀光發展應該會越發興盛,或許可以帶來觀光就業人口的成長。
此外,當地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問題也相當嚴重。第二型產業的衰退,象徵著就業人口需求減少,同時造成了人口外移。根據去年總務省統計局的人口調查資料,現在市內人口只剩四十三萬多人,曾為九州最大城市的長崎,現已退居為第六位。
前五位分別為:福岡市、北九州市、熊本市、鹿兒島市和大分市。
---
長崎和後來走訪的函館、小樽很像,都曾是該區域重要的貿易港口之一,即便受惠於多山地形的緣故才能有如此一般的天然良港,卻也因為這樣的地形受限了後續發展的可能性。
走在這三座海港城市裡頭,似乎可以感受到一股無可避免的沒落與凋零席捲而來,再加上長崎曾遭受到原爆傷害,又增添了許多函館和小樽所沒有的悲情氛圍。
直到觀光業慢慢發展了起來之後,才又看見了城市的活力與生氣。當初的凋零與悲傷,現在已經完全轉化為一種向前邁進的力量,也期望從此開始,長崎能夠更進一步的蛻變。
---
關於原爆,從廣島到長崎,兩座城市都經歷過相同的悲慘命運,歸咎其主要原因都是源自於「戰爭」二字。在這裡不去探究更深層的原因是什麼,而是即便只知道這段歷史的片段,也能夠帶給自己些許的反省和省思。
人們也未曾停止對於和平的渴望,畢竟戰爭從來都沒有停歇過,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仍在重蹈著歷史的覆轍。
長崎所擁有的豐富觀光資源,有一部分是植基於過去真實歷史的慘痛教訓而來。來到這裡儘管會感到略為肅穆莊嚴,但沉靜下來以後,就會慢慢感受到一股隱藏於無形,有著和山王神社的樟樹一樣的頑強生命力存在於這座城市當中。
#日本 #九州 #長崎 #原爆之日
---
【🌅寫在原爆之日】
關於長崎,一座歷經悲情與重生的城市 - Medium
https://lscott200.pse.is/9SU38
【🗼東京物語日記】✈️✈️ 連載旅記索引 ↓↓↓
http://lscott200.pse.is/7DC9K
【📷 Instagram】@lscott200
http://www.instagram.com/lscott200/
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鹿港鹽業耆老談曬鹽古法與廢曬始末展出地點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日治時期興起的鹿港鹽業資本,延續著鹿港郊商長期以來,以商業資本厚植文化資本的傳統,對文教事業的支持不遺餘力。1973年,辜家創設「財團法人鹿港民俗文物館」。將1919年 ... ... <看更多>
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鹿港歷史事件 :: 台灣觀光指南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觀光指南,鹿港沒落原因,鹿港名人,鹿港故事,鹿港介紹,鹿港文化,鹿港特色,鹿港歷史古蹟,鹿港地名由來. ... <看更多>
鹿 港 沒落 原因 在 鹿港沒落原因 :: 加油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鹿港 因地理位置相較其他城市距離中國沿岸為近,在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下,迅速躍升...然而,隨港口泥沙淤積,日治時期興建的縱貫鐵路未經過鹿港等諸多原因,致使曾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