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來推薦三本非常特別的繪本
《唱家己的歌》《揣自由的台灣烏熊》《石虎的厝》
不僅僅結合了圖文、動畫、手語、有聲書的繪本
這三本書,更是關於咱台灣ㄟ故事❤️
當初出版社問我們,能不能幫忙推廣 #台語繪本
說來慚愧,我們的台語實在不怎麼樣😅
原本我們想婉拒掉
後來想到,我們台語不好
但可能在看這篇文的你/妳台語很好
我們有小小的力量,可以幫忙推廣
於是就答應了
收到書後
我們更沒有後悔這個決定
這套繪本非常有質感
繪本是精裝書且圖畫的非常精緻
更重要的是
書的主角都是台灣特有種
像是石虎、臺灣黑熊、麻雀
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
就是越來越稀少了
其中我們最有感的
就是《石虎的厝》
我們都非常喜歡貓
也正因為太太是苗栗人
特別關注石虎的新聞
前幾年苗栗政府聲稱為了石虎保育
卻都把樹都砍了!
打造一個人工的石虎公園
我們當時都傻眼至極😧
而這件事,正是《石虎的厝》的故事主軸
太太看完之後,對《石虎的厝》可以說是愛不釋手
一直抓童童過來講給她聽
作者莊佳穎老師正是希望透過這些繪本
像孩子傳遞環保意識
真的非常推薦大家
可以買回去講給孩子聽
如果台語真的不行,書的後面有國語版
而且也有動畫可以看、可以聽
為每一個台灣孩子留住這片土地的獨特聲音
台語兒童公民繪本套書(三書一套+限量明信片)
博客來|https://reurl.cc/WEb5y5
讀 冊|https://reurl.cc/l0pqjd
聚 珍|http://gjtaiwan.com/r/11w
誠 品|https://reurl.cc/Gd9k2x
麻雀台灣特有種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雪山林場 ◎劉克襄⠀⠀
⠀⠀
我又聽到了藪眉的鳴叫
劃破殘留的林場
清亮,深遠
夾雜著,透明和不安
⠀⠀
一個人進入森林時
才會鉅細靡遺的聽見
⠀⠀
那不止是一隻鳥的生態習性
一種生命跟宇宙的對話
還有持續警示的吶喊
甚至是,森林最後的呻吟
⠀⠀
我滿懷愧疚地進去
站在一片空曠的林心
瞭望著荒廢的伐木現場
試圖憑弔那些仍殘留在地底的根莖
⠀⠀
它們死了
以屠殺很久之後的死去
繼續在現場腐壞
⠀⠀
在現場,在旅人的歡笑中
繼續被忽視
被遺忘
⠀⠀
▲大雪山林場,戰後早期台灣林場之一,完全使用林道運輸,改變了以往鐵路、索道為主的運輸型態。林業沒落後,轉型為現今的森林遊樂區。
⠀⠀
-
⠀⠀
◎作者簡介
劉克襄,生態系自然人。日行性,習於晨間慢跑。棲息於台北或台中,喜出沒於山徑、鄉鎮、菜市場。勇於嚐百草,知覺敏銳。擅長在城市感受自然端倪,在日常發掘溫情興致。寫作不輟,熱衷繪圖。現職中央通訊社董事長,窗口鳥友為麻雀、斑鳩和八哥。
⠀⠀
-
◎小編 @number053 賞析
⠀⠀
「他自然寫作的成就太高了,以致於我們時常會忘了他是詩人出身。」唐捐在臺大現代詩課堂上,曾對劉克襄有如此評論。劉克襄在現代詩的寫作上,除了我們先前賞析過的政治詩,在生態方面更是有著他獨特的眼界。這首詩出自於2006年出版的詩集《巡山》,是劉克襄在投身自然書寫後,回頭關照現代詩的具體實踐,在語言的力道上較他前期的生態詩舒緩。從作品來探悉,屬於臺灣特有種的黃胸藪眉在這首詩中,成了為森林發聲的主體;而這種「發聲」是憑藉著我「一個人進入森林」才「鉅細靡遺地聽見」。在劉克襄筆下,這裡的森林是只有他一個人所看見、聽見的,他把感官給全數交給了自然,感受這些最原始、真誠的聲音。
⠀⠀
早期在政治局勢與社會安全的考量下,政府為了避免共匪、叛亂犯窩藏山區,所以延續《戒嚴法》的《國家安全法》規定:登山必須申請入山證。這種「封山」的舊習即便民主化之後都仍然存在,國家公園或林務局動輒以淨山、路況差等名義禁止民眾入山,一封就是十多年。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山林」也幾乎成為專門供給木材的區域,人與自然的連結僅止於經濟上的剝削。「那不止是一隻鳥的生態習性/一種生命跟宇宙的對話/還有持續警示的吶喊/甚至是,森林最後的呻吟」這節中,劉克襄藉著藪眉的叫聲來引入他想要呈示的主題,並藉由轉化修辭的擬人手法書寫。
⠀⠀
顯而易見地,這個「持續警示」是給予濫伐山林的人類。從詩題「大雪山林場」切入,這座位於臺中的林場戰後開始被開採,在臺灣林業沒落後轉型為如今的「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也因此,劉克襄「站在一片空曠的林心」時才會「滿懷歉疚」,憑弔那些過往人類對自然做過不堪的歷史,而如今「它們死了」——或者說早已死去,並「以屠殺很久之後的死去/繼續在現場腐壞」。劉克襄寫出了如此的場景並營造出人類生命消逝的氛圍:「屠殺」、「死了」、「憑弔」等詞,更進一步地拉近了人類與自然生態的距離——沒有誰比較高級,沒有誰有權力屠殺誰。
⠀⠀
從人類的歷史演進來觀察,1949年頒布的戒嚴令明訂集會結社、入山和圖資皆受管制,普通民眾的途徑只剩透過山岳協會、救國團這類特許組織,才能從事登山活動;1968年後,警備總部和林務局逐漸放寬山地管制,最終於2001年取消了高山嚮導證制度和至少3人的機關/團體申請要求,讓登山真正地成為了全民運動。在這首詩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及運動性質的「登山」,但卻從「林場」的定位為讀者帶來時間與空間性的延伸思考——不只是從單純山林生態被砍伐的角度,更從人類歷史共業的角度出發。
⠀⠀
劉克襄在現代詩中除了書寫政治記憶、為社會歷史的正義發聲,同時也關注自然生態的處境,可以說很全面地對於世界的事物懷有一份愛與關懷。這首詩最後一節文句跨節的跳接「在現場,在旅人的歡笑中/繼續被忽視/被遺忘」顯示出這段被「屠殺」而後「腐爛」的悲劇,在「國家森林遊樂區」之名下,成為一個「歡笑的場合」,林木的死亡在人類無視的情緒下,顯現出極大的張力。劉克襄在抒情中結合一條清楚的敘事線,同時以多種層次的諷刺,對於人類的健忘予以深層的譴責。森林對於我們究竟是什麼?對於一個「生態系」,我們應該如何定位並看待?無論是對於過去發生的歷史或是無法逃避的未來,這都是我們必須直面的問題。
⠀⠀
-
美編: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生態詩 #劉克襄 #巡山 #大雪山 #鳥人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06.html
麻雀台灣特有種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灣也有恐龍化石,只是沒有人去尋找它們」
臺灣有高達 600 多種的恐龍,其中更有著 30 種左右的特有種恐龍!
#怎麼這麼多?
《Dinosaur Paleobiology》一書中,清楚的寫著恐龍的定義:滅絕的三角龍和現生的麻雀最近的共同祖先、以及這一個共同祖先所有的後代都是恐龍。
換句話說,我們日常生活中會見到的麻雀、餐桌上美味的雞、鴨料理等,都是貨真價實的飛天恐龍和恐龍美食。而登上臺灣千元大鈔的帝雉(Syrmaticus mikado)基本上就是臺灣特有種恐龍的代表之一。
一起來挖掘臺灣恐龍化石的秘密,閱讀臺灣化石獵人們默默耕耘的精采故事吧!
延伸閱讀:
暴龍就是放大版的雞?科學家如何發現雞與恐龍的親緣——《雞冠天下》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7563
不只鳥類和片尾有彩蛋,恐龍蛋也能有色彩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1156
______________
泛科學為您準備的 COVID-19 防疫專題 ( •̀ ω •́ )✧
https://covid19.pansci.asia/
讓我們一起渡過這次的危機
麻雀台灣特有種 在 屏東霧台與神山社區鳥類資源調查之行動研究指導教授 的推薦與評價
若依保育等級、特有性及引進種,則可區分如下:. 一、保育類鳥類. 表4-1-1 霧台與神山社區保育鳥類名錄. 中文名. 學名. 台灣. 特有性. 保育等級. 山麻雀. ... <看更多>
麻雀台灣特有種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山麻雀是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近年各項調查都顯示,過去20年間山麻雀 ... 有特有種台灣八哥,現在要看到台灣八哥也只能去金門才看得到,搞不好那天連麻雀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