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主題 #設計社計 ▌#參與式設計
阿里山達邦國小座落嘉義阿里山,為臺灣第一所百年原住民小學,是鄒族學童的教育場所;於2009年因風災後重建。
本文係以設計人類學的視角,觀察阿里山達邦國小的建築設計過程,設計者如何與在地文化進行溝通,並且轉化為設計元素。
臺灣許多原住民族地區公共建築的設計,經常是以挪用原住民族群文化中的圖騰或符號,作為設計的元素。圖騰符號與色彩的大量使用,有時候甚至成為一種刻板印象,或是造成不同原住民族群文化之間的混淆,不僅難以確保其文化的自明性,反而更容易造成僵化的設計產出,以及錯誤的認識。在本案設計之初,校長與社區團體不斷強調,他們希望打造出 #承載鄒族文化意涵 的校園,但他們抗拒臺灣早期對原住民的認知停留在過去、原始的、落後的、發展遲緩的印象,認為原住民文化的再現,就只是穿著傳統服裝、在傳統祭典上唱歌跳舞,或為了維持這種對原住民的刻版印象,而讓學校建築僅僅是耍猴戲一般地,滿足漢人眼中的原住民文化再現。
誰掌握了設計論述的詮釋權力?是設計師還是使用者?尤其在設計者面對不熟悉的文化主體時,其處理的方式應如何應變?我們嘗試透過殷寶寧老師本篇研究,了解建築設計中參與式設計的意義所在。在此案中,設計的詮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鄒族酋長以說故事的方式,對於族群文化進行詮釋,第二為建築團隊從上述故事中,透過空間設計進行再現,第三則回到完工之後使用者的日常經驗進行最後詮釋。
另外,若學校建築也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可成為學習、了解自身文化的場域,建構出 #鼓勵學習的學校建築設計準則。鼓勵孩子學習的教育類建築不僅要做到對使用者友善,更應該是 #以使用者為中心。
Search
鼓勵學習的學校建築設計準則 在 建築改革社(建改社) 的推薦與評價
01. 鼓勵建築專業者自我反省,健全環境設計專業之素質 02. 改善建築專業之工作 ... 公共空間改造及學校小型工程的設計實務,我常勉勵年輕設計師們,許多委託案件,乍看 ... ... <看更多>